如何讲好“一带一路”故事.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7598914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讲好“一带一路”故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讲好“一带一路”故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讲好“一带一路”故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讲好“一带一路”故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讲好“一带一路”故事.pdf(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跬旆索 N T E R N A T IO N A L C O M M U N IC A r IO N S r 讲好中国故事J 如何讲好 “ 一带一路“故事 赵磊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 马静舒 中央党校研究生 2 0 1 5 年是 “ 一带一路” 倡议进入 战略推进期 的关键 之年。“ 一带一路” 受到了国内及 国际社会 的广泛 关注和 热烈讨论 , 百度 上与此有关的词条 高达7 5 9 万。“ 一带一 路”的故事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受众, 如何把 “ 一带 一 路” 故事讲得精彩 , 讲得打动人心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问题 。 一 、努力完善 “ 一带一路”的外宣工作 针对 “ 一带

2、一路” 的外宣工作, 目 前我国有很多高校、 媒体纷纷成立 “ 一带一路”智库, 但在成立之后没有产品 内容的输出。 主要表现为两点: 第一是产品不够, 特别是 原创性的产品不够。 第二是产品的输 出不足, 没有转化成 国际语言。 有些新闻媒体 在做尝试 , 甚至对 “ 一带一路 ” 进行专 题研判, 这是可喜的现象。 但 问题在于这些机构成立了研 究院之后, 大家在起步阶段都 在做 重复性建设 , 都是研 究沿线 国家的地理、 历史、 宗教等基本情况 , 或是围绕 区 域、 国情 、 国别、 投资风险做研究 。 如果国内研究机构能 够共享资源, 大家就不需要做重复性工作, 而是要做往巨 人肩

3、膀上踏一步的事情。 现在成 立了一些 “ 一带一路”的联盟 。 这是 一个趋 势, 但目前效力还是有限。 我们亟需做的是孵化出研究 “ 一 带一路” 的真正的大家和高端智库 。 笔者个人感觉这 一 两年来, 真正研究 “ 一带一路” 的人不超过二十个, 这 是不行的。 这 里所谓的 “ 真正研究” 有两个 限定标准 : 第一, 你 是不是上路了, 是不是在中国的沿边省份和 “ 一带一路” 的沿线 国家走。“ 一带一路” 是 需要打通 “ 己学” 和 “ 彼 学” 的。 有些专家知道 “ 己” , 有些专家知道 “ 彼” , 但真正 都打通、 了解 “ 己学” 和 “ 彼学”的少之又 少。 第二

4、, 所做 的研究能真正影响和完善政策, 对 “ 一带一路”的发展有 实质性帮助。 所以笔者认为完善 “ 一带一路” 的外宣工作, 需要从 两点上发力: 第一 , 避免重 复建设, 共享资源和知识; 第 二, 针对研究人员多但真正意义上的 “ 一带一路” 专家太 少的现象, 应该发挥高校、 研究院特 别是企业的力量 。 有 导向性地聚焦 “ 一带一路” 建设, 通过聚智、 聚焦, 我们的 制度性话语权才有可能产生。 此外, 媒体 和学者也 要互动。国内有人说 “ 一带 一 路” 不等同于马歇尔计划, 但有人又兴奋地把亚投行比 作美国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这就属于没有把问题搞清楚。 “ 一 带一路”

5、 究竟是什么, 我们中国人得想清楚。 我个人 认 为 “ 一带一路 ” 不是政治经 济学 , 甚至不是地缘 政治 学, 而是文化经济学。 一说到地缘政治学就有人会担心 , 担心 撬动地缘板块, 会让人觉得这背后有大国动机、 战略 企图, 而这是不利于我们的。 非常强烈地希望媒体 和学者就 “ 一带一路” 的性质达 成共识: 它是文化经济学。 对内我们可 以讲文明的崛起 , 对外 我们要定位到文化经济学。 基于这样的观点, 我们 要从两个角度解释 “ 一带一路” , 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事 件, 更是一个文化事件。 中国人在经济上要共享、 共建、 共 赢, 在 文化上要引起共鸣, 要为解决全球和平

6、与发展难题 贡献 中国思路和中国智慧 。 二、及时纠正 “ 一带一路”的错误认知 “ 一 带一路”自提出至今持续升温, 在很多人 眼中已 经成为一个大蛋糕 , 大家都忙着争抢, 一些认知错误也在 不断发酵和传染, 这些错 误如果不纠正, 必然会导致 “ 一 哄而上、 一抢而光、 一哄而散”的窘境。 第 一 , 慎 用 “ 桥 头 堡 等 进 攻 色 彩 浓厚 的词 汇 。 很 多省 份 定位 自己为 “ 一 带 一路 ”的 “ 桥 头 堡 ” ( b r i d g e h e a d ) , 但是桥头堡是军事术语, 他的本意是防 御性的, 即 “ 无论如何, 我也不能让你进来” 。 因此 ,

7、“ 桥 头堡” 、“ 排头兵” 、“ 先锋 、“ 主力军” 等词汇翻译成外 文, 不具开放性、 包容性, 而且容易让 人产生误解 , 以为中 国是要来 “ 打仗的” 。 lNT ER NA TIONAL COMMU Nl C A T l 0N S 实践旆索 第二, 慎谈 “ 过 剩产能 。 常有媒体提到 , 一带一 路 建设 , 可以把 过剩产品销售 出去。 ”“ 过 剩”这个词 汇, 让沿线 国家听了很反感,“ 你不要的、 过剩的 别人会 要吗? ” 给人的感觉是, 中国要到丝路沿线去 “ 倒垃圾” 。 因此 , 要避 免使 用这种 令人不舒服 的词 汇描述 “ 一带一 路” 建设中的核心概

8、念 , 我们可以用中国的优势产能、 富 余产能及产能合作等词汇来替代。 第三 ,“ 沿线 有6 5 个国家”的表述不准确。 千万别把 丝路沿线国家限定在6 5 个, 传统沿线6 5 国不包含欧洲最 发达的西欧国家, 也不包含亚洲最活跃的日本与韩国, 显 然是不合适的。 我认 为, 全世界有2 3 0 多个国家, 只要致 力于 “ 一带一路 ” 发展 的国家, 都 是丝路 国家, 这样 看丝 路沿线既包括美国, 也包括拉美各国。 因此, 对 “ 丝路” 国 家的界定应该是 “ 6 5 + ” 的概念 。 第四,“ 资源、 能源合作” 不是 “ 一带一路” 的唯一主 题甚至优先主题 。 有很 多人

9、认为,“ 一带一路” 建设就是 要保障中国的资源、 能源供给, 确保稀缺性资源 的战略安 全。 的确 , 丝路沿线国家大都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储备, 如黑金 ( 石油 、 煤炭) 、 蓝金 ( 天然气 ) 等, 但是这些国家 非常不喜欢 “ 一谈生意就是资源、 能源” , 他们不希望成为 “ 骑士的马” 。 第五, 有为才有位, 不用忙着定位。 很多省份在忙着 争抢历史上谁是丝绸之路的真正起点, 有的叫 “ 丝绸之路 的新起点” 、 有的叫 “ 丝绸之路 的黄金段” 、 有的叫 “ 丝绸 之路 的节点” , 这在全球化、 互联 网经济时代 的意义 是有限的, 关键不是叫什么, 而是要有内容、 有

10、亮点、 有突 破 , 即在今天本省有哪些 “ 错位竞争、 不可替代”的丝路 优势。 第六, 丝路倡议落地既要顶层设计, 更要基层创新。 在调研过程中, 很 多地方干部最后 的总结往往惊人的相 似 , 大家习惯用两句话结尾: 希望 中央重视我们 , 给予特 殊 的政 策 , 在 资金 和政 策上予 以倾斜 ; 我们 有干劲 , 早 就做好准备啦, 就等中央一声令下, 让我们干什么, 我们 就干什么。 这种现象可 以概括为,“ 寄希望于总书记怎么 说” 。 但是 , 北京的专家再聪 明, 也 不一定比新疆的干部 更了解新疆; 北京的领导再英 明, 也不一定比广西的干部 更了解广西。 所以不能等,

11、要把基层创新先做起来。 第七,“ 一带一路” 不易过快、 过急, 没有时间终点, 但有时间节点。 要适时推动 “ 一带一路”落地, 特别是要 在智力支持上下功夫。 海南的发展离不开 中国 ( 海南) 改 革发 展研 究院 , 上海 的发 展离不 开上海 国际 问题研 究 院这些省份的淡定与远 见是 因为它们有源源不断的 智力支持。 建议整合全国人才资源 , 在南方某省建立海上 丝路 研究院, 在西北地区建立陆上丝路研 究院, 同时配 套建立智库产业园区, 提供 中国企业走出去所亟需的信息 交互、 项 目对接、 风控管理等服务。 同时, 要主动发挥企业 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积极性,“ 春江水暖鸭先知

12、”, 他们的 作用不可低估, 要充分激发他们的活跃性和敏锐性。 三、准确找到 “ 一带一路”的痛点机遇 中国讲述的 “ 一带一路” 故事已经成功引起了国际社 会的关注 , 展现出中国主动 “ 设置议题”的姿态, 但 是如 何真正落地 , 赢得 国际社会的持久支持, 考验的则是中国 维持话语有效性的能力, 即 “ 话语权 ” 。 要打造 中国的话 语权, 应该从 痛点中找出路 。 痛点经 济学就 是文化经济 学, 因为找痛点就是读心 、 暖心、 攻心的过程 , 就是打造 文化经济精品的过程 。 第一,“ 一带一路” 首先要以务实的经济项目做支撑。 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 , 很 多城 市和企业依然

13、不知道要 卖什么, 还在丝绸、 茶叶、 瓷器等 “ 老三样” 上做文章, 或 者认 为 “ 新三样”( 高铁、 核电、 航天科技) 是国家和国有 企业 的事情, 既不是自身的需求, 也不是 自己的强项, 因 此 对 “ 一带一路” 的关注度不够、 介入性不强。 故 此 , 中 国城 市和企 业首先要在 “ 买卖” 等 务实的经济项 目上做 文章。 在很大程度上, 之所以不知道卖什么, 主要是因为 不知道对 方需要什么。 此外, 我们要摆脱对稀缺性资源 的依 赖, 摆脱 “ 有什么就卖什么” 的顽 固惯 性。 要打破地 域限制, 在务实的经济项目上做文章, 找到外商的买卖痛 点, 就找到了市场的

14、盈利点。 第二, 不要把所有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项目 都称为 “ 一 带一路” 项 目, 要打造优质项 目和品牌项 目 。 在 “ 一带 一 路” 倡议下, 很多企业 “ 蜂拥” 而上, 不分企业业绩、 能 力、 口碑、 背景等, 统统打着 “ 一带一路” 的旗号 “ 攻城掠 地” 。 但是, 越火热时越需要冷静, 需要国家对参与 “ 一带 一 路” 的中国企业进行识别管理, 建立优质企业名单 ( 红 榜) 和不达标企业名单 ( 黑榜) 制度, 不好 的企业和项 目 上黑榜 , 优质的企业和项目上红榜。 国家要支持有能力、 有品质的企业做 大做强 海外业务, 鼓 励有意 愿走 出去的 企业逐步提

15、升能力、 树立品牌, 并在综合考评的基础上代 表中国去落实 “ 一带一路” 倡议。目 前, 中国企业已经有一 些海外项 目出了质量问题, 这不仅影响其他企业的后续项 ( 下转第4 5 页) 2 0 1 6 。 3 对 外 传 播I 3 7 N TE RN A T ION AL COMMUNICA T10NS 理论平台 四是可能的积极面向消极面的转化。 例如中医中药和 按摩、 气 功等 替代疗法或辅助 疗法本是 中华文化 重要 的 传承 , 但在其神秘性逐步消退后, 往往带来一些争议性话 题。 对待这些议题的傲慢或偏见都可能影响到海外受众 对中国的 “ 文化形象” 的认知。 五是对外交流和沟通的

16、新机遇。 例如以诊疗护理、 康 复与修养为主题 的医疗旅游, 近年来与休 闲旅游相结合 发展成为全球 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 亚洲各 国2 0 1 2 年因医疗旅游带来的收入就超过1 9 0 0 L 美元 。 如果说 传统的、 大规模的对外传播或国际传播往往依 赖于大众 媒体的话, 以新兴产业为载体的健康传播作为一种 “ 策略 传播” , 在对外交往中往往更侧重于人际渠道和参与者个 人体验 , 从而形成在国家形象建构中与 “ 官方传播” 相辅 相承 的 “ 民间传播”的潜在有效的路径。 应 当指出, 正是 因为有关国家形象和健康转播之间内 在关联 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尚显匮乏, 亟待补白, 反而 给有兴趣的学者提供了探索这个领域的新机遇。 以上粗浅 的思考, 难免挂一漏万。 作为抛砖引玉, 有待方家对健康传 播的现状的理解, 趋势的把握和将其与国家形象乃至对外 ( 国际) 传播相联系的理论和实践做出更深入的探讨。 r 注释J Kr e p s , G L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