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考地理会考专题复习测试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教师版)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7597695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中考地理会考专题复习测试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教师版)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中考地理会考专题复习测试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教师版)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省中考地理会考专题复习测试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教师版)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北省中考地理会考专题复习测试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教师版)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北省中考地理会考专题复习测试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教师版)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中考地理会考专题复习测试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教师版)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中考地理会考专题复习测试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教师版)人教新课标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复习测试(教师版)重要考点例题解读例1:读右面这幅漫画,回答: (1)这幅漫画揭示的我国环境问题是 。 (2)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 (3)上述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答案 (1)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2)滥伐森林、破坏植被(3)长江含沙量增加,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4)保护现有森林,在上、中游种草植树,建立防止水土流失的护坡林。解析 此题属于漫画试题,主要培养学生读用释疑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此漫画寓意深刻,主要提示目前世界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同学们都知道,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而通过漫画中两大河的“对话”,长江也成了黄河,这表明长江的含沙量亦很大,水土

2、流失也相当严重。根据森林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功能,可推知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根源找到了,解决途径自然也就很清楚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成为普遍的现实,保护环境和资源的问题成为现实的焦点、考试的热点。 例2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漫画“所剩无几”。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之一,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水能、太阳能、煤炭资源分居世界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水平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土地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月,人均水资源为1川,人均森林面积为1乃。(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2000年11月1日我国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总

3、人口是 亿,是世界人口第 大国。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的自然资源将更加短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实行怎样的基本国策? 答案 (1)自然资源总量十分丰富,但由于人口特别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少(2)12.95 一 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人类与资源的密切关系,以及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漫面反映了人口增长造成资源短缺,资料显示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通过该题的解答,学会分析漫画的深刻内涵,并通过资料找出问题所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例3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目前上海每年消耗煤炭4 200多万吨,占全市一次能源总量的70左右,超大量用煤使上海市跨入煤烟型污染城市之列。一组数字显示

4、,上海市每年酸雨发生率为11,江苏省为21,浙江杭州等主要城市高达如饰。过量使用煤炭是造成这种状况的罪魁祸首。西气东输工程的启动,加快了我国发展天然气的步伐。一条横穿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9个省(区)市的输气管线全面开放,必然会使沿线9个省(区)市地区的经济迅速取,沿线小城镇将迎来一轮新的服高潮。 (1)材料中所说的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 工程。 (2)上海主要的消耗能源是( ) A煤B.石油C.天然气D.水能 材料中提到的因该能源的大量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是 。 (3)此了程将在 和 (填起止点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之间架起一道地下长城,成为横贯中国的能源大动

5、脉。 (4)该工程的气源主要位于我国第一大盆地 ,终点位于我国第一大河 的下游地区。 (5)该工程的作用是( ) A.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B.为东部能源结构乃至经济结构调整奠定基础 C.减少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D.缓解东部能源短缺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答案 (1)西气东输 (2)A 酸雨 (3)新 沪 (4)塔里木盆地 长江(5)ABCD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西气东输工程问题,其中的(1)(2)(3)(4)都可以从材料中找到答案,该工程的作用可根据已有知识和平时的知识积累,得出答案。对于材料分析题,要善于从材料中找答案,还要注意平时从报纸、报刊、电视、电脑等多方面知识积累,并注意善于思考

6、、分析。 例4 我国西北地区某村有宜林山地2 100公顷。十年前,这里生态环境恶化:储黄色的天地,满目疮痍的荒山秃岭,水土流失严重。结果山越开越荒,粮越产越少。后来,北京林业大学专家对该村提出了“让黄土地披上绿装”的建议。该村实施了“封山育林”对戈妍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现在,昔日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当地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当地人民植树种草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我国政府为什么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 答案 (1)滥垦滥伐,地面缺少植被保护 含蓄水源,

7、保持水土,防风固沙(2)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滥垦滥伐现象严重,人们对上地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强;人口增多,人们对土地的利用增多,保护不够等。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上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面积逐年增加,寻求其原因就是人们无节制的滥伐森林、滥垦草地,地面缺少植被保护,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当地人民植树种草的作用是储蓄水源,因为西北地区降水很少,水资源十分缺乏;保护水上是因为水土流失严重,防风固沙是因为土地沙化严重,我国政府之所以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足因为我国土地资源现状不佳,耕地很少,而人们利用中义存

8、在很多问题。通过该题的解答,明确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不容乐观,应采取有利措施,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保护上地资源,尤其是耕地。专题复习评价测试一、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 2题 1.图中C所示的地形区是( ) A.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华北平原 D.秦岭【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的地形地势分布情况,第三级阶梯内主要是平原和丘陵,图中C处代表的是华北平原。2.关于图中的“昆仑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我国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B.它的北侧的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南侧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C.它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它的走向是东北西

9、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昆仑山南北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它的北侧的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南侧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3.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 )A中游地势低,下游地势高 B下游坡度缓,大量泥沙沉积河底C中游河道宽,水流缓慢 D下游水土流失,植被遭到破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黄河的下游的地上河形成原因是:下游坡度缓,大量泥沙沉积河底。4.小利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辆为“皖A-32772”的小轿车,这辆车来自( ) A.福州 B.合肥 C.南京 D.沈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会从车牌号判别所在的省区,“皖A-32772”是指安徽的合肥市。5.图中表示的山脉是( ) A.阿尔

10、泰山 B.昆仑山 C.喜马拉雅山 D.天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会从图形中找出相关的地形名称。本图表示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形。6.下列地形区在同一级阶梯上的是( ) A.四川盆地 内蒙古高原 华北平原 B.东南丘陵 东北平原 武夷山脉C.喜马拉雅山脉 塔里木盆地 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天山山脉 华北平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各级阶梯内的主要地形区名称,要求学生明确的掌握,不要把各级阶梯内的地形区混淆了。7.下图序号所代表地形区的有关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地区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主要牲畜有三河马、三河牛;地区以肥沃的“黑土”著称;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11、;地区有“水乡”、“鱼米之乡”的称号;地区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是塑造地区的主力AB 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重点突出了主要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的判别。2008年5月8日9时17分,奥运圣火成功登上了位于中尼边境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实现了中国在申办奥运会时给全世界的承诺。回答89题8.武汉此时正值四季中的(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七年级的四季划分知识,北半球的四季划分时间是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次年2月为冬季。9.珠穆朗玛峰常年冰雪覆盖,形成其气候严寒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人类活

12、动C海陆位置 D地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气温的变化受地形的影响,具体的说是海拔越高,气候就越低。读南水北调工程图,据此回答1011题。10.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将把下列哪四大流域连接起来( )A.长江 黄河 海河 辽河 B.长江 淮河 黄河 海河C.长江 珠江 金沙江 黄河 D.长江 黄河 辽河 淮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连接了长江 淮河 黄河 海河四大流域。11.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方案是将长江的水调往下列哪个地区(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黄土高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主要是把长江的水向北调水到华北

13、和西北地区。12.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B.土地资源不可再生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D.人口多耕地少【答案】D【解析】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主要原因是:人口多耕地少。13.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基本国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一位B.我国人口多,水资源利用率高 C.淮河流域最缺水D.80的地表径流量集中在南方【答案】D【解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是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当前在开发利用方面还不够充分合理,需要加强规划管理和保护。水资源的基本情况也是这样。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河流径流量27000亿立方米,仅居世界第六位,因此选项A不正确;目前,我国江河径流和地下水的总利用量合计约5000亿立方米,不足水资源总量的20,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所以选项B也不正确;从水资源地区分布上看,南方多,北方少,但从具体河流来看,淮河流域并不算最缺水的流域。14.可再生资源也会变成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因是( ) A.可再生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B.可再生资源被开采利用C.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增加D.可再生资源遭破坏或污染【答案】D【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