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发展目标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7595772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发展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河南省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发展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河南省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发展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河南省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发展目标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河南省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发展目标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发展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发展目标(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 发展目标 第一章 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十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任务。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07亿元,“十五”年均增长9.5%,基本完成了预期目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533元(突破1000美元),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全部工业增加值五年增长近一倍,年均增长14%。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200万吨左右,优质粮食种植面积比重增加,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

2、。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3%,“十五”计划预期目标基本完成,经济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城镇化率达到33%,年均增长0.9个百分点,实现了“十五”计划城镇化率达到30的预期目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98亿元,年均增长9.4%,其中市本级突破6亿元,为“十五”初期的3倍,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7.2%,五年累计完成369亿元,为“九五”时期的2.3倍。五年新增发电机组容量27万千瓦,有效灌溉面积160万亩,粮食仓储能力30万吨,日处理污水能力8万吨,新改建公路338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6.7公里,比“九五”末新增

3、162.3公里,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薄弱环节明显改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农村税费、粮食流通、投融资、财政、行政审批制度等各项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效果,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环境进一步改善,内在活力明显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8和4.5%以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14 元和7220元,分别比“九五”末增加了618 元和3131元,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得到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居民生存环境不断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新闻出版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专栏1 “十五”计划主要发展

4、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名称“十五”计划目标“十五”实际绝对量增长%2005年实际年均增速(%)生产总值(亿元)362104079.5人均生产总值(元)73008533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结构29.7:40.3: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61(累计)10369(累计)27.2城镇化水平(%)3033年末总人口(万人)492482人口自然增长率()8.55.8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68052714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56405722012外贸出口总额(万美元)13000(累计)1021575(累计)25.6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9200(累计)7804(累计)城镇登记失

5、业率(%)54.5注:生产总值及人均,计划目标为2000年价格,2005年实际数为当年价,年均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为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增长快、城乡面貌变化大、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开放引进资金增幅最高、人民群众收入增加最多的时期,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的时期。经过这五年的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又跃上了一个大台阶,站在新的战略起点上,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开封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

6、严峻的挑战。在这个阶段,我市经济发展将面临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有利于我市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发挥后发优势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体制性障碍将进一步消除,经济内生机制进一步完善,整个经济社会将更具活力和效率;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向纵深推进,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力度加大,国家投资将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农村倾斜

7、,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对我市的发展极为有利,同时,沿海发达地区受土地、能源、劳动力供应紧张等因素制约,部分产业正在加速向内地转移,港澳台投资越来越多地进入中部地区,为我市扩大招商引资、聚集生产要素、加速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原城市群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郑汴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快速推进,省委、省政府将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布局、城镇和土地规划方面实行重点倾斜,开封必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开封的发展,提出要在我们手里把开封建设好、发展好,使之成为现代化的城市,要采取特殊措施促进开封发展,把振兴开封作为我省“十一五”规划的重点来实施,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

8、契机。从我市的发展环境和条件看,随着开封至新郑机场高速公路的建设,加上连霍、日南、大广三条高速公路和陇海铁路,开封将成为中原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与全国几大经济圈的联系更加紧密;作为我省的老工业基地,开封具有较完备的工业基础和一支素质较高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市农产品、劳动力和水资源丰富,为打造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市历史悠久,知名度高,文化积淀深厚,有利于扩大开放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随着汴西新区开发力度的加大和郑州至开封城市间连接通道的建设,郑汴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有利于我市加快城市建设;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市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明显增强,干部群众干

9、事创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对外开放的大格局基本形成,“十五”末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开封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阶段,总体上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条件。 在看到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不强。二是农业生产粗放,工业产业层次低,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支柱产业不强,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三是投资规模小,经济外向度低。四是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加剧,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五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三农”问题仍然突出。六是就业再就业压力大。七是关键领域和环节的改革还相对滞后等。 在战略机遇与矛

10、盾凸显并存的时期,全市上下要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认真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理解贯彻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工作紧迫感,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二章 发展目标和任务 根据中共开封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汴、开放引进、旅游带动、加快城镇化步伐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强化自主创新,深化各

11、项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在创新中跨越,在开放中振兴,在奋斗中崛起,为实现开封复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开封市在“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功能定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纺织、食品、化工、医药、机械设备制造基地,文化、旅游、教育中心;中部地区旅游休闲城市。要按照这一功能定位,努力把开封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古今文明交相辉映、新老城区各展风采、宋都古城个性鲜明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休闲之都。据此,我们提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大力实施“12345”工程:即强力开发一个新区(汴西新区),重点实施两

12、大战略(工业强市和开放引进),全力打造三个中心(文化、旅游、教育中心),加快推进四大进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化),做大做强五大产业(纺织、食品、化工、医药、机械设备制造)。“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提前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7:48:35;改革开放取得新的成就,国有企业、行政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13、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和谐社会取得显著成效,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可持续发展取得新的进展,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以上,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大力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化进程。针对我市工业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加快调整工业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改造和提升支柱产业,

14、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副产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努力提高农业发展的集约化程度。全面发展服务业。加快传统服务业改造和新兴服务业发展,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带动战略,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社区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中介服务,努力提高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提高抗御旱涝灾害能力和我市“三横三纵”的交通优势,加强能源

15、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大力推动郑汴一体化发展进程,努力实现六个对接。以建设开封特大城市为目标,强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汴西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宋都古城复建工程,提高城市品味。完善城镇体系,充实城镇功能,加强城镇管理,壮大城镇经济,增强城镇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带动和辐射作用。大力实施改革开放。深化国有企业、行政体制和财税体制等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坚持东引西进,加强同国内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在积极拓展东部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中西部市场。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快高素质人才培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努力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建设和谐社会。加强社会管理,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积极扩大就业,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党的领导和民主法治建设,治理和改善经济环境,确保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十一五”时期的各项奋斗目标和任务,我们要始终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