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破碎带开挖支护的数值模拟研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7593597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4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破碎带开挖支护的数值模拟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隧道破碎带开挖支护的数值模拟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隧道破碎带开挖支护的数值模拟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隧道破碎带开挖支护的数值模拟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隧道破碎带开挖支护的数值模拟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破碎带开挖支护的数值模拟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破碎带开挖支护的数值模拟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8 4 2 0 0 6 年中国交通土连I 程学术论文集 【摘要】 【关t 词】 隧道破碎带开挖支护的数值模拟研究 孟云伟1 2 柴贺军1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重庆4 0 0 0 6 7 2 重庆交通学院重庆4 0 0 0 7 4 用颗粒离散元对隧道破碎带开挖引起的围岩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建立了无衬砌支护和有衬 砌支护两种模型,比较围岩位移和隧道断面附近区域拉应力变化的不同,评价支护结构的 效果。 颗粒离散元村砌位移拉应力 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S t u d yo nE x c a v a t i o na n dT i m b e r i n

2、 gi n F r a g m e n tS t r i po fT u n n e l A b s t r a c t :T h es t a b i l i t yo fw a l lr o c kb e c a u s eo fe x c a v a t i o ni nf r a g m e n ts t r i pi sm o d e l e db yp a r t i c l ef l o w c o d e 2m o d e l ,n ol i n e ra n dl i n e r , a r ef o r r a e d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b

3、 e t w e e nd i s p l a c e m e n ta n dt e n s i o nS t r e s so fw a l l r o c ka r ec o m p a r e d T h ee f f e c to fl i n e rs t r u c t u r ei se s t i m a t e d K e yw o r d s :p a r t i c l ef l o wo o d e ,l i n e r ,d i s p l a c e m e n t ,t e n s i o nS U t S S 1 引言 断层破碎带地带的开挖及衬砌工作往往在工程

4、中是重要环节,如何开挖并在开挖后及时进行衬砌支 护关系到隧道的整体稳定性。通常,检验衬砌支护效果可在断面处埋设位移观测点,使用仪器对这些点 进行径向变形的记录,但对于因开挖造成的隧道影响范围内的应力的状况则不容易检测。本文用颗粒离 散元程序P F C 2 0 对破碎带开挖有无衬砌两种情况下的位移场及应力进行模拟,判断衬砌支护后,隧道断 面附近应力,尤其是拉应力是否趋于稳定,以便评价支护效果。 2 工程地质概况 某隧道隧址区位于川鄂湘黔建褶带万县弧形构造带,隧道轴线穿越地层有保罗系下统珍珠冲组 ( J z h ) 、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 T 3 司) 、中统巴东组( T 2 b ) 、下统嘉陵江

5、组( T d ) 大冶组( T l d ) ,主 要岩性为砂岩、泥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钙质泥岩、泥灰岩和灰岩,地质构造复杂。方斗山背 斜中部南东翼有茨竹垭正断层( F t 8 ) ,在F t a 中,断层破碎带较宽,据钻孔资料揭露,此破碎带岩体 破碎,产状混乱,局部见层角砾岩,角砾大小混杂,粒径O 2 2 0c m ,呈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 为灰岩、泥岩。破碎带隧道埋深2 1 2 1 2m 。根据文献i t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破碎带的围岩分 类归为V 类。 隧址区属地质构造影响较重区域,区内以构造节理为主,并见少量风化、卸荷裂隙。构造节理 的发育情况,医不同的地层和背斜的不同部位丽不同

6、。根据勘探资料,本文要研究的破碎带主要发 隧道6 8 5 一 育以下3 组节理: J 1 :走向N 1 4 。4 0 。W ,倾向S W ,倾角多在4 2 。7 9 。裂隙平直,裂面较粗糙,无填充,具锈蚀。 量闭合微张,节理间距0 0 3 4 i n ,延展长度2 5 m 。 J 2 :走向N 4 4 。7 5 0 W ,倾向N E ,倾角多在4 8 。6 8 。裂隙平直,裂面较粗糙,大多无填充,局 部泥土填充,节理间距0 0 2 8 t T l ,走向延伸长度0 3 1 5 m 。 J 3 :走向N 2 5 0 3 5 。E ,倾向W N ,倾角多在4 8 。5 6 。裂隙平直,裂面较粗糙,

7、闭合张开,裂 隙宽度o 4c m ,局部泥土填充,节理间距o 3 t m ,走向延伸长度t 2 t o m 。 3 模型及计算参数的确定 3 1 颗粒离散元方法基本原理。 在颗粒离散元方法P F C 2 0 中,视物质都是由具有剐度的圆形颗粒组成的。对每个颗粒设定半径、 密度、摩擦系数、接触形式等参数,整体达到平衡后,在外力作用下,颗粒间将产生位移,引起应力 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对每个颗粒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在颗粒接触处应用力位移定律。牛顿第 二定律确定每个颗粒由于接触或体力引起的颗粒运动,雨力位移定律用来夏新接触力,接触力是 随着接触处产生相对运动而时刻变化的。这两个定律在计算过程中交替使用

8、,直至整体达到新的平衡。 颗粒离散元自从2 0 世纪末创建以来- 在岩土工程中得到了重要的应用9 “1 ,是研究非线性材料的有 利工具。 3 2 力学模型及参数的选取 颗粒离散元法是针对不连续节理岩体提出的,在用P F C 2 0 进行模拟的过程中,为了使模拟结果可信 度更高,首先应开展试算工作,即找出拟用参数与室内试验得到的参数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多次试算, 认为选取下列参数是可行的,见表l 。 v 鞯 衰1 计算模型力学参散 参数名称上下部岩体破碎带 隧道区域 r a d ( m ) 0 6 5 25O ,8 2 60 佻一O 1 2 1 13 0 05 6 025 0 0 d e n s3

9、9 0 037 0 037 0 0 f r l cO 。80 。80 4 k s = k n ( N m ) 5 l o s5 1 0 s3 1 0 s s b o n d = n _ b o n d ( N ) 5 1 0 42 1 0 62 1 0 6 曲一k n = p b k s ( N m ) 1 1 0 s0 0 p b _ n = p b _ s ( N m ) 5 1 0 50O 注:m d - 薏舡丰径d e n s 一曩粗毫度f r i c 曩拉摩肆蠢缸n 蝴p 曩越敖茸,k n 曩拉涣向州虎k s - 囊拉扔向刖度n _ b o u d - 榭 建徭法向强度sb o n

10、d 甚鼍建捶切由疆度p b _ k s - 平行连接切向哪度p b _ k n - 平抒连徭洼向耐度,p b s _ 平行连接切向 强度,p b n 平抒连徭法由强度。 结合勘察资料,节理共设置6 组( 见图1 ) ,虚线表示节理。节理的连续度定义为在节理所 在的真线段上,贯通的节理段的总长度与定义的节理的总长度之比。这里,取节理的连续度为 0 8 0 9 。 6 “ 8 62 0 0 6 年中国交通土建I 程学术论文集 圈1 破碎带节理分布 以此建立的力学模型见图2 及图3 。模型高2 0 0m ,宽度为1 5 0m 。破碎带以上覆盖有较厚的岩层。 本文主要考虑破碎带,因此未对上下部岩体施加

11、节理。在图3 中,破碎带的颗粒间接触是相对少的,这 样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研究地带岩体的离散性。 圈2 整体模型圈 4 计算结果分析 圈3 颗粒间的接触 4 1 隧道开挖即时状态 考虑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9 1 ,隧道断面上部为半径5r i l 的半圆,下部为半径1 3m 的一段圆弧。假 定断面一次挖成。刚开挖隧道区域颗粒间的接触见图4 。这时围岩中是不存在拉应力的。下面我们将以 此为基点,分别研究无衬砌和有衬砌两种工况下的围岩稳定性。对衬砌效果进行评价。 在以下的计算过程中,接触力、位移均是以时步( s t e p ) 为计算单元的,由于是静态分析,这里的 s t e p 与真实的时间是存在差别

12、的,但是s t e p 数的多少与时间的长短是近乎正比例关系的,因此可以从接 触力和位移与时步的关系中近似得到两者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4 2 隧道无支护 以图4 为基础,运行2 0 0 时步后得到颗粒接触力如图5 所示。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开挖,隧道断面 隧道6 8 “ 7 - 附近出现了较大区域的拉应力,上部和下部分布较多,数值较大,而两侧较小所有的拉应力出现在隧 道边界约5m 的范围内,这就是在这一阶段隧道开挖的影响范围。随着时步的继续增加,拉应力的数值 和范围还将扩大。 囤4 隧道开挖刚完或时的颗粒接触力图5 无村硼时颗粒连接接触力 图6 为隧道区域的位移场示意图,可见,上部及两侧的位移较

13、大,说明这些位置受开挖的影响大 而底部较小。位移最大值发生在拱顶至右侧拱腰的中间位置,其值达到3 0 6 B c m 。 膪6 无衬翻时开挖引起的位移墒 4 3 隧道有支护 鉴于直接开挖不采取支护措施将引起以上所述的围岩不稳定现象,在实际工程中应在开挖后尽可能 短的时间内进行支护工作。在这项数值模拟中,采取了两种支护措施:支护衬砌层厚度0 6 m ,采用接 触联结;锚杆7 根,分别在与x 轴正方向成3 0 。、7 0 。、8 0 。、9 0 。、1 0 0 。、1 1 0 。和1 5 0 。,布置长3 5m 的 锚杆,参数设置见表2 。分别做了开挖l O 、2 0 、3 0 、4 0 、5 0

14、 、8 0 、I ( 3 0 时步才开始衬砌的模拟,得到了 一些结论。现在选择2 0 时步为代表来说明问题,开挖2 0 时步后形成的模型及计算结果见图7 图9 。 囊2 衬翻支护结构的力学参数 参数名称村砌锚杆 t a d ( m ) O 0 8 0 1 2O 0 2 5 d e n s38 0 039 0 0 k s = k n ( N m ) I 1 0 51 1 0 3 s b o n d = 1 1 _ b o n d ( N ) I 10 , I 1 0 1 0 p b _ k n = p b _ k s ( N l m 3 ) 0 lx 1 0 1 5 p b _ n = p bs

15、 ( N m ) OIx 1 0 1 5 注:表中誊甚惠艾羁袁l 。 ,6 8 8 2 0 0 6 年中国交通土建I 程学术论文集 - - _ _ - _ - _ _ _ _ _ _ _ I _ _ - _ _ l _ _ I _ l _ - - _ _ _ _ l _ _ - _ - l _ _ _ l - _ _ - - _ l _ _ r o l lI _ - - 圈7 采甩锚杆和村翻后的麓道蠲8 进行树砌和锚轩加嗣后的接麓力冒 羲 豳9 进行衬翻和锚杆加固后的位移塌 由于无法在开挖时就对危岩衬砌和锚固,因此开挖与支护总是存在着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模拟过程 中,这点体现在支护之前,危岩在自

16、重作用下发生径向位移和拉应力的发展。从图8 中可以看出,进行 衬砌及锚杆加固后,经过长时间的观测,圄岩带的拉应力已经不再增加,说明衬砌结构及锚杆与围岩形 成了一个稳定的整体。图9 中显示围岩中仍存在位移,但从下列位移记录中可以发现这种位移已经达到 了稳定。 左右拱底与拱腰的变形具有对称性,我们记录在支护完毕后运行若干时步的过程中,拱顶、左拱腰、 左拱底的位置,以此得到相应的位移来说明支护前后隧道围岩的变形。图l O W 图1 2 分别显示了拱顶的 竖向位置及左拱腰、左拱底的水平位置。 图1 0 拱顶竖向位置曲蛙圈1 1 左拱腰水平位置曲线 隧道6 8 9 圈1 2 左拱底水平位置曲坟 拱顶竖向位移随时闯的变化,从图t O 可以看出,开挖造成的位移有2 lm m ,采用锚杆加衬砌之后 位移只增大了5m m ,拱顶的竖向位移逐渐减小并最终达到稳定,说明这种支护起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