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

上传人:思*** 文档编号:117593455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中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年高中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年高中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年高中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年高中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中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中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高中化学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基本概念【例1】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H4与CO2 的混合物22.4L,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在标准状况下,NA 个H2O 分子所占体积为22.4LC.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1molH2,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2NAD.常温常压下,28g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10 NA 【错误分析】本题易错选D项。主要原因是部分同学考虑了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时,只注意到最外层电子数为5而忽略了内层电子数为2,从而得出错误结论。【解题指导】解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背景的选择题应注意的问题1. 物质的状态

2、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态;SO3 在标准状况下是固态,常温常压下是液态;在标准状况下,含碳原子数大于四而小于16的烃是液态。2. 某些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例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臭氧为三原子分子,白磷为四原子分子。3. 一些物质结构中化学键的数目。例如SiO2、Si、CH4 、P4等。4. 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例如D2O、T2O、18O2、D2等。5. 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求算电子转移数目。如Na2O2和水,Cl2和NaOH溶液反应等。6. 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7. 某些离子或原子团是否水解,引起离子数目变化等。【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C在标准

3、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体积都约为22.4L。因为决定它们体积大小的因素是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体积的大小。因此对于混合气体,此结论也一定成立(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能自发反应,而导致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除外如:NO和O2 )。所以在标准状况下1mol混合气体所占体积也是22.4L。反过来在标准状况下每22.4L气体所含分子数就一定是NA 。A项正确。在标准状况下H2O 并不是气态。而对于液体或固体物质来说,决定它们体积的因素是粒子本身的大小。不同粒子,其本身大小不同,体积也就不同。在标准状况下,1mol的H2O的体积不是22.4L.B项不正确。物质的量和质量都是与温度、压强无关

4、的基本物理量。也就是说,1mol物质在任何温度下,所含粒子数都仍为阿伏伽德罗常数(条件是该物质在此温度下能存在且不发生反应)因此当+1价的氢被活泼金属还原成0价的氢时,只要有1molH2生成,就必然转移2mol电子,即转移电子总数为2NA(不管是标况还是常压)。C正确。氢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氮气分子核外有14个电子。则1molN2含有的核外电子数就是14NA.D项不正确。【练习1】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molF-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NAB. 1L0.5mol.l-1的CaCl2溶液中所含有的Cl-数为0.5NAC. 常温常压下,32g氧气中所含的质子数为

5、16NAD. 标准状况下,11.2L的CH4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NA【例2】把aL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bmol 烧碱并加热,刚好把NH3 全部赶出。另一份需消耗cmolBaCl2,沉淀反应刚好完全,原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mol.l-1 B. mol.l-1C. mol.l-1 D. mol.l-1 【错误分析】解题过程中容易忽略离子反应是在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以后进行的,用关系式求出NH4+、SO42-的物质的量误认为就是原溶液中NH4+和SO42-的物质的量,造成错选A。【解题指导】对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问题应准确掌握概念、公式,在应用时,还要注意溶

6、质的质量守恒、物质的量守恒及溶液的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等。一、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主要包括:1.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计算。可运用公式:n=m/M,c=n/V或运用倍数关系算出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2. 已知气体溶质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水的体积和溶液的密度,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应先运用n=V(气体)/22.4L.mol-1,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运用V(溶液)=m/求出溶液的体积。3. 计算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需根据溶质的电离方程式,算出离子的物质的量。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C=1000w/M按此公式换算即可三、溶液稀释或混合的计算根

7、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的公式或溶质的质量不变的公式计算有关问题。四、HCl、NH3 等气体经喷泉实验所得溶液浓度的无数据巧算方法: 令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1L(不论溶液是否充满烧瓶)喷泉后溶液体积亦为1L,故c=1/22.4mol.L-1为恒值;但w不为恒值,可根据气体摩尔质量、溶液密度来进行计算。【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对于混合溶液,首先分析溶液中有哪些离子,再分别求出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利用电荷守恒法求解。离子反应有:NH4+OH-=NH3+H2O, Ba2+SO42-=BaSO4由题意可知,aL混合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有:NH4+OH-, 另一份有:Ba2+SO42-

8、 bmol bmol cmol cmol则aL混合液中,有2bmolNH4+,有2cmolSO42-,在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有:2bmol1=2cmol2+c(NO3-)aL1,得c(NO3-)= mol.l-1【练习2】Vml密度为g.ml-1的某溶液中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溶质mg,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那么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m=VW/1000 B.c=1000W/MC.W=Wc/1000 D.c=1000m/VM【例3】实验室里需用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 称取7.68

9、g硫酸铜,加入500mL水B. 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C. 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D. 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错误分析】由于要配置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因此需要溶质的质量为:(1)若溶质为硫酸铜,则0.481600.1=7.68g,因此选择A选项;(2)若溶质为CuSO4.5H2O,0.482500.1=12.0g;因此选择B选项。错误原因:(1)没有注意容量瓶的规格和特点。由于容量瓶为容量500mL,且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标线),因此只能用该仪器配制500mL的溶液;(2)配制溶液时,所得的体积应该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加入的水的体

10、积。 【解题指导】要配制500mL0.1mol/L的CuSO4溶液需CuSO4 0.05mol即胆矾:0.05mol250g/mol1=12.5g,CuSO4为8g,所需溶液为500mL,而不是加水的体积为500mL,故A、B、C都不对。【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练习3】20时有ag硫酸铜溶液Vml.将溶液蒸发掉bg水后恢复到20,恰好全部生成硫酸铜晶体(CuSO4.5H20),则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A. 原硫酸铜溶液的密度为=g.cm-3B. 生成硫酸铜晶体的物质的量为n(CuSO4.5H20)=molC原硫酸铜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CuSO4)=mol.L-1D. 原硫酸铜溶液的质

11、量分数为w ( CuSO4) =【例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可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溶液则没有此现象。B. 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煮沸C. 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溶于酒精可形成胶体D. 渗析是鉴别溶液和胶体最简便的方法【错误分析】对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粒子的大小认识不清,而错误的认为丁达尔现象是它们的本质区别。【解题指导】解决胶体的有关试题,关键在于要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要根据胶粒的结构特征来区分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差异。【答案】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可以利用丁达尔现象鉴别溶液和胶体,但这不是它们的本

12、质区别,A项错误。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直至变成红褐色。所以B错误。渗析主要用于溶液和胶体的分离和提纯,如要鉴别最简单饿方法是利用丁达尔现象进行鉴别。【练习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溶液、悬浊液区别开来。B. 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效应C. 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D. 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例5】在水电离出的C(H+)=10-14mol/L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

13、+、Na+、HCO3-、Cl- BK+、AlO2-、Br-、Cl- CNa+、Cl-、NO3-、SO42- DAl3+、NH4+、Cl-、SO42-【错误分析】选B、C。因为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14 mol/L所以C(OH-)=1 mol/L为强碱溶液 ,故B也正确 。 因不能掌握水电离的影响因素而错选B。 【解题指导】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共存的规律归纳起来就一句话: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应。这些内容在复习时都以强调我就不多说了。另外,判断离子共存问题应看清前置条件,如“在强酸性溶液中”“在无色透明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等,再分析离子间相互反应情况。【答案】本题的正确选

14、项为C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14 mol/L,是一种类型题,等效于Al与该溶液反应放出氢气。实际上由水电离出的C(H+)=10-14 mol/L,是水的电离受到了抑制,情况是加酸或加碱都可以造成水的电离受到了抑制,因此B选项中AlO2- 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故该题选项正确的只有C(注意另条件可能)。【练习5】在下述条件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K+、Ba2+、I-、MnO4-B. 含有大量NO3-的水溶液中:NH4+、Fe2+、SO42-、H+C. C(HCO3-)=0.1mol/L的溶液中:Na+、K+、CO32-、Br-D. 强碱性溶液

15、中:ClO-、S2-、HSO3-、Na+【例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Fe2+Cl2=Fe3+2Cl-B. 三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Fe3+3NH3.H2O=Fe(OH)3+3NH4+C. 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Ca(HCO3)2+2H+=Ca2+2H2O+2CO2D. 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Cl2+2OH-=3Cl-=ClO3-+H2O【错误分析】写离子方程式时,只注意原子守恒,如A选项。对物质间的反应条件把握不好,D项中Cl2与冷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NaClO, Cl2与热的NaOH溶液反应才生成NaCl和NaClO3【解题指导】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1. 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2. 看 =必要的条件是否正确齐全。3. 看表示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4. 看电荷是否守恒5. 看反应物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