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背木耳袋料栽培技术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117591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背木耳袋料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黄背木耳袋料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背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背木耳袋料栽培技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 类学上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银耳目、木耳科、木耳属。黄背木耳营养丰富,质脆可口,含人体必需的 8 种氨基酸,有医疗保健作用,既适鲜销,又可干制出口,是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极具发展潜力的食用菌新品种。我所从 1997 年开始黄背木耳引种驯化和栽培试验,在新民、铁甲、明堂、九术等 9 个乡镇开展大面积示范栽培均取得成功。现将其袋料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季节黄背木耳子实体分化温度为中、高温类型,以 24中温最为适宜,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菌丝分化。因此,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黄背木耳出耳对温度的要求来安排栽培季节。我国南方地区一般以 3播种最为理想,少数地区可提前到 2 月或推迟到 5

2、 月播种。二、原材料及培养料配方(一)原材料适合黄背木耳袋料栽培的原材料多而广泛,我国广大农村收获的棉子壳、稻草、玉米秆、麦秆、豌豆秆、胡豆秆等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高的农作物附产物均可。选用的原材料要求新鲜、干燥、无霉、无异味等。其中杂木屑以木质坚硬、边材发达的阔叶树最为理想,但对原料中松脂、精油、醇、醚及芳香物质含量高的松、杉、柏、樟等树木,必须用石灰水浸泡 2 个月以上,或者让其露地发酵 I 年左右待消除上述物质后才可使用。(二)培养料配方 0%、甘蔗渣 30%、杂木屑 30%、麸糠 10%。0%、玉米芯粉 30%、杂木屑 30%、敖糠 10%。0%、玉米芯粉3030%、杂木屑 3

3、0%、麸糠 10%。0%、杂木屑 30%、麸糠 10%。秆)90%、玉米秆(麸糠)10%。培养料的配方比例可适当调整,但一般来说,棉籽壳含量越高,黄背木耳产量越高,且耳片质量越好。此外各配方还应加糖、碳酸钙或石膏、过磷酸钙各 1%。三、拌料装袋灭菌接种(一)拌料拌料要根据不同原料和辅料吸水性和酸碱性灵活掌握,其称量比例每 50料对石灰水液60中,石灰水液的混合比例为 50中加入石灰粉 要求先将主要原材料拌匀,然后将石灰水浸出液和溶化的添加剂混匀后加入原料中。不断地翻动搅拌。一般适合菌丝生长的 为 水量为 55%确定含水量的简易方法是手握紧培养料能成团,有湿印而无水滴为合适,也可用称量烘干法直接

4、测定对 测定可用 纸比色法。但拌料时的 应控制在 8养料在高温灭菌时酸碱度会降低到 7二)装袋装袋一般采用人工装袋,要求选用 20232 34 丝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两端安上菌圈,用耐高温聚乙烯薄膜封口。(三)灭菌封口后的阑袋要及时送人专用土蒸灶内,并按要求码成井字型,用猛火迅速升温达 菌,持续 5及时打开灶门降温,并趁热将袋搬人接种室内接种。(四)接种 质黄背木耳菌种要求菌丝洁白、浓密,生长粗壮整齐、无杂菌、无黄色积水、无耳基或耳基形成较少,具清香味、无酒酸、霉臭等异味。种前要对接种室内的接种袋、菌种、接种工具、封口纸、消毒药品等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 30用药比例为每立方米用甲醛 10锰酸

5、钾5g。同时,对手、菌种膜面、接种工具等要用复合酚稀释液浸泡 0.5才可正式开始接种。种方法是采用破袋、挖袋或直接用接种钩钩人袋口等方法进行热袋接种,要求接种速度快,菌种在空气中暴露时间短。一般每袋接种 50100g,接种时要将菌种接在菌袋两端的肩缘上并用手指将种转动一圈,达到周身有种即可,接种后应及时封口。制温度 2830,让菌种尽快吃料,一般培育 3040d 菌丝满袋或菌丝达菌袋 80%后可移人耳场管理。四、出耳用超薄型刀片划袋开洞,深度以不伤菌丝为度,开洞数量每袋 4。出耳管理的关键是耳片湿度控制,要求少吃多餐,勤喷、少喷,干干湿湿,确保耳片湿润无积水。一般耳片小时少喷,耳片大时多喷;阴雨天不喷或少喷,晴天干燥有风多喷;一般少时,多时 1,确保柏对湿度在 85%喷水方法是用手动喷雾揣喷雾,以地面或空间喷水为主,忌向袋面直接喷水。五、采耳在正常情况下,从开洞到采收一般需 15生的黄背木耳子实体成杯状,以后逐渐展开,当耳片充分屡开、边缘开始收缩,颜色由紫红色变成紫色时就可采收。采耳方法是用手捏住耳基将整丛子实体采下。采前应停止喷水 量选在晴天利于晒干,采后应停止喷水 3d,有利耳基伤口愈合,以后经过 右的水分管理又可采收一次耳,条件好的一般可连续采耳 3。 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