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3日来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583667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8月13日来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1年8月13日来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1年8月13日来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1年8月13日来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1年8月13日来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8月13日来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8月13日来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2011年8月13日)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省委、省政府每年都把文化改革发展列入年度工作重点,并把文化产业列入省“861”行动计划,研究出台一系列支持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宣传文化系统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至去年6月,在全国率先完成改革重点任务,文化产业呈现快速起跳、跨越发展的强劲势头。“十一五”时期,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超过30%,高于同期GDP增幅近15个百分点。2010年文化

2、产业增加值达到454亿元,约占全省GDP的4%。李长春、刘云山、刘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评价,根据中央领导批示,中宣部12次组织中央媒体,对安徽文化改革发展进行集中报道,中央主流媒体赞誉创造了“安徽现象”。我省先后两次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前不久,在合肥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省本级和所有省辖市均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表彰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全国仅有我省和江苏获此殊荣。第一,强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重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我省不是中央确定的首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为积累经验、加快发展,省委、省政府不等不靠,自主试点,强力推进

3、文化体制改革。2005年初,在合肥、芜湖、安庆、淮北、黄山五市和省直演艺院团、新安晚报社开展改革试点。2006年,增加蚌埠、巢湖两市和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安徽出版集团、安徽新华发行集团以及省直广电系统经营性文化单位,扩大改革试点。2008年推动改革向面上拓展,2010年全面打响改革总体攻坚战,至6月底,全省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在全国率先完成。一是积极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全省新闻出版和广电系统全面实现“局社分开”、“局台分开”。17个市、105个县(市、区)整合行政管理职能,全部组建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去年5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整合组建市

4、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实施方案,17个市、61个县(市)全部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分别为副处级、副科级建制,列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并一次性增加500个编制,编制总数由原来的657人增加到1157人。二是扎实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牢牢抓住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这一中心环节,做到真改真转。全省15家出版社、84家新华书店、85家电影公司、86家电影院全部转制为企业。其中,安徽出版集团是全国第一家组建时就实现整体转制的文化企业。省、市、县93家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中,除省徽京剧院保留事业性质外,其他92家院团全部转企改制。截至去年6月,全省401家经营性文化单位注销事业法人

5、,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22000多人核销事业编制,转换身份,办理了社保接续。三是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普遍推行了“三项制度”改革,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党报发行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报业发行公司,在去年成功试点基础上,今年在全省推开。广播电视资源整合基本完成,全省17个市、61个县(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全部合并,成立了广播电视台。省两办印发的关于整合组建市县广播电视台的意见明确规定,新成立的广播电视台为本级党委、政府直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宣传事业单位,由宣传部领导、文广新局实行行业管理,市广电台为正处级建制,县

6、广电台为正科级建制。原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安徽电视台、安徽传输发射总台、安徽广播电视报社合并组建安徽广播电视台。四是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制订实施省属文化企业集团负责人“双效”业绩考核及薪酬考核暂行办法、省属文化企业国有资产重大事项管理暂行办法,实行省属文化企业财务报告制度,不断加强和规范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确保文化安全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第二,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骨干文化企业迅速崛起。围绕提高国有文化资本的影响力、控制力、竞争力,坚持一手抓转企改制,一手抓资源整合,强力实施集团化战略,相继组建省属报业、出版、发行、演艺、广电集团,形成以省属五大集团为龙头、各类骨干企业快速成长的发展格局。省属文

7、化企业资产由五年前不足30亿元增长到300多亿元。安徽出版集团坚持做强主业、多元经营、外向发展,始终保持强劲发展势头,集团成立5年来,总资产增长3.8倍,销售收入增长8.8倍,利润增长7.8倍。主要经营指标居全国同行业第4位,连续三届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先进企业称号,进入“中国服务业500强”。战略重组上市公司“科大创新”,在全国率先实现出版主业整体上市,并被证监会列为“十大经典重组案例”之一。成功重组安徽中国旅行社,战略牵手故宫博物院、读者出版集团等知名企业,先后参股交通银行、徽商银行、华安证券、东方证券等金融机构。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积极探索实行连锁、混业

8、经营,集团总资产和销售收入比组建时翻了一番,利润增长3.6倍,主要经营指标居全国同行业第四位。集团两届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先进企业称号,进入中国服务业500强,被国家商务部列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实施股份制改造,引入5家战略投资者,去年1月成为全国发行业第一个在主板整体首发上市企业;与中国外文局所属新世界出版社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行股权收购;并购重组全国最大的民营图书连锁企业江苏大众书局,与美国迪斯尼公司共同投资开发动漫及衍生产品,拟控股收购新西兰TV33华人电视台。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积极探索宣传与经营“两分开”,由原来单一党报,迅速发展成为拥有“

9、十报三刊一网站”的综合性传媒集团, 主营收入连年大幅增长,总资产突破18亿元,进入中国报业20强。集团与大型跨国传媒集团南非米拉德集团合作组建新安传媒公司,是全国首家党报集团中外合作企业。安徽演艺集团、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自去年2月组建以来,各项经营指标迅猛增长。演艺集团联合省内28家演艺场所、中介机构和表演团体,组建了“安徽演出联盟”。广电传媒产业集团与国内首家大型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中科招商”合作,共同发起总规模为50亿元的安徽首支股权投资基金。第三,组织开展文化项目招商引资,多元投融资体系初步建立。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突破口,精心谋划和推进一批成长性好、牵动性强、市场

10、空间大、发展前景广阔的重大项目,加快要素集聚,实现集群发展,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后劲。一是强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十一五”期间,550个重大文化项目进入省重点项目库,投资总额2345亿元,已建成和在建项目194个,完成投资408亿元。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文化园区(基地)52个,完成投资百亿元以上,入驻企业360多家。今年5月,又有256个项目列入省“861”项目投资计划,总投资2036亿元,当年投资168亿元。二是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2006年5月,我省首开国内文化产业以省为单位赴港招商先河,去年10月,再次赴港成功举办文化产业项目推介对接会。连续

11、5年组织文化产业参加国际徽商大会,签约项目326个,协议引进资金137亿美元,履约率达52%。今年4月,组织文化产业赴台湾参加安徽“铭传亲缘宝岛行”活动,21个重大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36.7亿元,协议引进资金19.8亿元。三是大力组织银企对接活动。省委宣传部多次牵头组织文化产业银企对接活动,与中国农行、国家开发行、中国建行等国家级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获得授信560亿元。省委宣传部与中国农行总行签署协议,获得五年200亿授信,是全国宣传系统第一家与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签署文化产业领域合作协议。出版集团通过交通银行发行五年期10亿元企业债券,开全国文化企业债券市场融资先河。组建安徽文化产权交易

12、所和版权交易中心,为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搭建了新的平台。四是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在全国首家以政府公告形式发布安徽省社会资本和外资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涌现了一大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民营文化企业。儒林集团在图书馆配领域居全国民营企业首位,经纶文化传媒集团整体实力居全国民营发行企业前列。全省民营演艺团体达1600余家,年演出40多万场次,总收入6亿多元。第四,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抢占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拓宽产业领域,大力培育新兴业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占领新兴媒体阵地和数字时代消费市场

13、。一是着力培育新型业态。积极扶持手机报、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等潜力巨大的新媒体新业态,初步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格局。安徽出版集团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发手机动漫杂志移动漫,用户突破80万。安徽新华发行集团与淘宝网等开展合作,打造以“华仑书店”为旗舰的网上书店连锁体系。二是大力发展动漫产业。提出建设动漫大省的目标,把动漫作为重点新兴产业加以培育,以合肥、芜湖两个国家级动漫基地为主干,以马鞍山、淮南、池州动漫集群为重点的动漫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动漫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原创漫画图书三国演义获国家原创动画作品扶持项目图书类第一名,有10多个语种的版本出版,是我国目前出售海外

14、版权最多的原创漫画精品。学习型系列动漫图书魔术笔记成为国内第一个被苹果公司列入平板电脑的上线阅读内容。成功举办两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签约330项,成交总额突破110亿元。投资18亿元的芜湖方特欢乐世界,已成为我国第四代动漫主题公园新标志;投资25亿元,以中国元素为主,集研发、制作、展示为一体的二期工程已建成并试运营。三是加快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工业、农业、旅游、体育、教育等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业产品的附加值。安徽出版集团积极进军影视业,签订9个影视合作项目。安徽演艺集团谋划推出3D全息黄梅戏牛郎织女,开发中国戏曲掌上3D互动宝典,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合作渠道。集景观、主题乐园、创意产业基地为一体,投资数十亿元的华仑国际(芜湖)文化广场、淮南志高文化科技动漫产业园、六安金领欢乐世界、安庆五千年文博园等重大项目纷纷开工建设。第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文化“走出去”势头强劲。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加强出口平台和海外营销渠道建设,安徽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