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缺答案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582968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宁夏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宁夏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宁夏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宁夏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缺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川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高二期末考试政 治 试 卷 命题教师:檀向杰一、选择题(40x1.5=60分)1在古代,老百姓只许穿着素色麻布粗衣,于是人们用“布衣”和“白丁”形容老百姓;绫罗绸缎只有贵族官员才能享用,于是贵族少爷便被叫作“纨绔子弟”;“顶戴花翎”是官老爷的别称,“黄袍加身”则意味着当上了皇帝。这些服装文化现象折射出一定的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有先进与落后、高尚与庸俗之分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A. B. C. D.2一条高铁,让北京人拥有了海滨,让天津人拥有了故宫和北海;一条高铁,让华山有了河南的烩面,让洛阳有了陕西的羊肉

2、泡摸;一条高铁,让上海有了西湖,让杭州有了黄浦江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科学技术的进步 颠覆了文化的存在形式 方便了人们的文化交流改变了文化的传播方式 扩展了人们的文化空间A. B. C. D.3自古以来,总有一些呐喊,让人热血沸腾。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宋哲元的“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李少石的“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陈毅的“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都是穿越历史的呐喊、热血写就的精神。这些呐喊、这种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A B C D4.“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

3、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表达了两岸同胞同源同根的民族情怀。上述材料说明两岸同胞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A B C D5.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曾为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过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对联中体现的这种精神追求凝聚着自信自尊,是决定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体现着与时俱进,是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契机和表达蕴涵

4、着心系天下的情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洋溢着儒者的境界,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A B C D6费孝通晚年提出“文化自觉”论。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下列对其倡导的“文化自觉”理解正确的有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主要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以及作用包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学习他人文化的长处是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A. B.

5、 C. D.7. 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上述材料中的这种现象反映了:网络语言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言文化网络语言提升了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B. C. D.8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

6、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说明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前提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A. B. C. D.9一张“方言地图”在络上悄然走红。点击这些图标,便可听到当地人用方言讲述的5分钟小故事。这张“方言地图”来自一个叫“乡音苑”的站,创办者竟是两个美国人。他们用这样一张“有声地图”来记录中国“正在消失的方言”。对于“正在消失的方言”,我们不仅需要保存,更需要保护。这启示国家A.要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坚持百花齐放B.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C.要建设和谐

7、文化,培育文明风尚D.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10网海深几许,雷语无重数。网络不仅造就了“羡慕嫉妒恨”、“神马都是浮云”这样别具特色的网络热语,也使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遭遇了尴尬和道德冲突。为此,公民应当(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文化建设中坚持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将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作为人生追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鉴别能力A.B. C.D.11.“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A哲学发展与大自然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B哲学源于实践基础上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C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好奇之心D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12. 柏拉图认为,一切感官所得都属于现象,宇宙的根本是绝对

8、理念。王夫之却认为,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柏拉图、王夫之两个人的观点分别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13. 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是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理解B.对意识决定物质的两种不同理解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理解D.对世界是否统一的两种不同理解 14. 虽然唯心主义哲学中也包含某些合理的因素,但列宁曾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这是因为A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相对立的B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C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D唯心主义不属于人类的认识范畴15

9、.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近的是A目开则花明,目闭则花寂B万物不外于吾心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16自然科学作为知识体系,总要求助于一定的理论思维形式,并在自己的理论结构中包含某种世界观因素;哲学又总是不断地从自然科学中吸取营养,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并反过来给科学以影响。这说明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是科学之科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的发展以哲学为基础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A BC D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吕氏春秋自知17从哲学的角度看,与

10、上述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不知蝴蝶之梦为周与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18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根本的特征是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19“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 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表明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表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A B C D20江南水乡,园林遍布,以“多方胜境,咫尺山林”独特设计名誉四方。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雨醒诗梦来樵叶,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怀油然而生。材料蕴

11、含的哲理是:江南情怀来源于园林设计者的智慧 江南情怀是水乡风土人情的产物江南情怀其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江南情怀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A B C D21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指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C所有有形的物体 D高山、河流等自然事物22. 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都有一个产生、发现和灭亡的过程”。对甲、乙两种观点判断正确的是 A.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 B.甲的观点正确,乙的观点错误C.两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D.两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23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

12、此可见,英国十七世纪的哲学家霍布斯认为,自然界是一部大机器,其中的每一个物体是它的一个部件,都按照机械运动的法则不停地运动。一切科学的任务,就在于研究各种物体的位置移动,而人们的社会生活是被人的一切欲望所推动的。这种观点否认了自然界是神创造的 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用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初级阶段A. B.C. D.24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25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每个人只要花2

13、5生丁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布朗立即寄去了25生丁。不久,他收到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千米。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布朗顿时目瞪口呆。布朗之所以目瞪口呆,从哲学上分析是因为广告商A肯定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B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26.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27.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A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B属于形而上学不变论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D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28.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