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对相对工资差距影响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574208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71 大小: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贸易对相对工资差距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贸易对相对工资差距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贸易对相对工资差距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贸易对相对工资差距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贸易对相对工资差距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贸易对相对工资差距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贸易对相对工资差距影响(1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贸易对相对工资差距影响1、相关定义1.1、相对工资差距的定义与度量 (一) 相对工资差距的定义 工资差距指生产者由于提供不同劳动生产服务,获得劳动报酬的差别程度。 一般来说,工资差距依据计算方式的不同可分成绝对工资差距和相对工资差距。 绝对工资差距是指以货币单位或实物指标表示的不同群体或个人之间的工资差 距的绝对数,一般以工资数值差值的绝对值表示。相对工资差距指以工资比重或 相对份额表示的不同群体或个人之间的工资差距。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 系在于当工资水平一定时,绝对工资差距与相对工资差距具有一致的变动方向, 即绝对工资差距扩大(缩小)时,相对工资差距也扩大(縮小);其区别在于绝 对工资

2、差距只能反映工资差距的绝对数,而相对工资差距反映的是差距的相对程 度。6在本文的分析中,相对工资差距指的每个行业内部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 动力之间的相对工资差距。 (二) 相对工资差距的度量 本文参照喻美辞(2008),熟练劳动力的工资用各大中型企业中科技人员的 工资衡量。因为在总就业人员数中,科技人员的比重非常低,占行业工资的比重 也非常小,所以本文在测算非熟练劳动力的平均工资时没 专 业 化 生 产 ,并 由 此 形 成 了 涉 及 众 多 国 家 的 垂 直 型 贸 易 链 ( Hummels ,2001)49。Balassa 率先注意到产品的生产工序被分散在不同国家与 地区分别开展的现

3、象50。至 20 世纪 90 年代,学者们对该现象给予了不同的称谓, Krugman(1996)51的”价值链切片”,Grossman and Helpman(2002)52的”外包”, Amdt and Kierzkowski(2001)53的”生产过程的分离化”,Antweilier and Trefler (1997)54的”多阶段生产”,Davis(1995)55的”产品内分工”及”产品内贸易”。 尽管这些称谓与”国际垂直专业化”不尽相同,但从内涵而言,均是指生产工序的 纵向垂直分布。 外包强调的是生产组织模式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将一部分的生产从过去 “内部生产”转向外部化的问题,即生

4、产上的”由内而外”问题,这使之前综合型企 业内置式(in house)的生产流程被拆分,进而与外部的联系得以加强。所以,外 包业务至少会在两个生产企业之间发生:一个单位对外发放外包业务,称为”发包 方” (The sourcing firm);另一个单位则主要是接受外包业务,称为”接包方”(the contract firm)。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由图 2.1 来表示: 外包合同 发包方 接包方 图 2.1 外包双方的关联图 与外包的一般性概念相比,”国际外包”会更强调发包方与承包方的地域归属。 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大多也以区域为研究视角,分析国际外包对某区域的经济 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依据 H

5、ummels(2001)49的定义,”国际外包”必须符合下 10 述三项条件:第一,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必须由数个连续的可分解的环节或过程 组成;第二,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国家各自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某一阶段进行专业 化生产;第三,至少有一个国家在生产活动中使用的投入要素是经由进口取得的, 而其产出的全部或部分产品将用来出口。图 2.2 反映了国际外包业务的简单流程。 A国原材料或中间产品 出口 国内中间产品投入进口资本和劳动力 B国最终产品 国内消费 C国出口 图 2.2 外包流程图 外包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最为重要的国际经济现象之一,是发达国家对 部分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一种

6、说法,在我国一般来说是 指从事加工贸易活动的最终产品的生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加工贸易的方式 成为了外包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1.3、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贸易自由化的含义1.3.1 贸易自由化的含义 贸易自由化是指一国逐步减少对进口外国商品和服务采取的限制,对商品和 服务进口提供优惠待遇的过程。已有的理论至今对”贸易自由化”还没有达成共 识,但总体上对此概念的阐述一般分为 3 类: 1、将贸易自由化视为”外向型” 即一国的贸易体制向”中性化”、”公正化”和”开放性”发展。Bhagwati(1978)18 强调贸易自由化是一国贸易体制的中性化,即政府在出口和进口竞争部门平均分 配激励措施

7、,降低贸易体制中的反出口偏向。与此相似的是经济合作发展组织 (OECD)的定义19:”贸易自由化不仅包括削减进口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还包 括简化进口管理程序,削减出口关税,增加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在服务贸易和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领域实现自由化”。相应地,这种观点一般用外贸依存度 来衡量即进出口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而”开放性”则表示贸易对经济的作用越 来越大20。 2、将贸易自由化视为”减少控制严格程度的政策行为” Kruger(1978)21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体制存在着大量的数量限制措施如配 额和许可证等,向自由贸易转化的基本特征既是削减数量限制措施。因此政府减 少对贸易活动的干预即为贸

8、易自由化的”开放性”。对外贸易活动包括进口和出口 两个方面,但因为各国对出口贸易通常采取放任态度,所以贸易自由化更主要是 指进口方面的自由化,即政府要降低进口关税,排除数量限制、外汇管制等非关 16 余淼杰(2008),中国的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来自中国企业层面的实证分析,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系列,2008-10.No.C2008004. 17 包群,邵敏(2010),出口贸易与我国的工资增长:一个经验分析,管理世界2010 年第 9 期。 18 J.Bhagwati.”Foreign Trade Regimes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nat

9、omyand Consequences of Exchange Control Regimes”,BahingerPub.Co.1978. 19 转摘自贸易自由化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俞会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年,第 2 页。 20 廖涵,房师杰.贸易自由化及其度量理论述评.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第 5 期。 21 Ann.Krueger.Foreign Trade Regimes and Economics Development:Liberalization Attempts and Concequences. Balinger.Pub.Co,1978. 6 税贸易壁垒

10、。 3、”贸易自由化”就是彻底的自由贸易 表现为政府取消对贸易活动的一切干预,包括大幅降低关税及非关税壁垒。 通常持有这种观点是西方一些极端经济自由主义论者。事实上,这种自由贸易并 不现实,各国政府从没停止过对贸易活动的干预。 1.4、行业工资差距的相关概念 2.1.1 行业2.1.1 行业 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行业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类 型所划分的经济行为类别,如餐饮行业、家电行业、房地产行业等。在微观经济 学中,行业和市场是一对相应的范畴概念,行业是指在一个产品市场中提供和生 产这一产品的所有单位的全体46。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行业定义为在国家社 会经济活动中进行同性

11、质经济行为的经营单位所构成的集合,如农业、矿产业、 服装业等。行业发展遵循和自然界发展相类似的规律,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由初 级的夺取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转向高级的运用科学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按照 2011 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有 20 个门类, 96 个大类,960 个中类,9600 个 小类。 1.5、变量定义 本文将山东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作为被解释变量,原因是该指标计算简单且直 观,数据获取的准确性、可行性较强,且具有较好的社会认可度。该指标可以很好的 反映出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高比值代表着收入分配差距大,反之亦然。为 了能够更好地说明各项财政支出与山东省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之间的关系

12、,本文根据 山东省统计年鉴对财政支出按功能性质分类,将财政支出分为支农支出、教育支 出、医疗卫生支出、行政管理费和社会保障支出五项,计算各项支出占当年财政总支 出的比重作为财政支出解释变量的度量。 1.6、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收入分配1.2.1 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上讲,国民收入分配是一个国家各 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的分配,狭义上讲则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生产 单位和非生产单位,还有各居民间对于国民收入的一种分配过程。在我国,收入分配 有初次分配,再次分配和最终分配三个过程。 分配问题是国民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根据经济学原理,国民收入的分配

13、 有多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分配。初次分配是物质生产领域的内部分配,物质生产产出的 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为两个构成内容,一部分是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参与者与劳动 者他的个人收入,包括劳动者工资报酬,必要的物质福利和奖金奖励等和农业劳动者 或其他行业的劳动者的薪资收入等等,另一分配内容是组织生产的生产单位和国家社 会的收入,包括国家税金及利润,借款必须付出的利息,以及企业的税后利润,留存 收益、公积金和折旧等。这项收入是扣除初次分配必要的各项支出以后所剩余的那部 分价值。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之上在国家范围内和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通过 再分配获得的收入就被称作派生收入,这种收入的主要形式是财政支出和信

14、用贷款等 等。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国民收入进入最终分配,最终分配是国民收入最终分配 到生产积累和社会消费,通过制定和划定生产积累基金和社会消费基金的适当比例, 使得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都能适当的提高并且和国民收入的总供给量相互匹配和平 衡,并使积累和消费在虚拟和实物的方面平衡协调,处理好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遵从和调整好积累基金、消费基金各自内部的固有规律,做到在不断提高积累,提高 物质生产能力的同时,逐步提高和改善物质生产劳动者的个人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 众不断增长的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需求。收入分配还有宏观和微观之分,从不同的角 度分析,意义不尽相同。宏观收入分配是指国民收入总体总量上的配

15、比关系,微观收 入分配是更为侧重个人在收入分配中的关系。 1.7、基础教育和教育公平的基本概念 (一)城市与农村 城市和乡村的划分界限,是国家制定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重要出发点和前 提。现时我国城乡界限的划分,是确定在建制镇和乡镇之间,也就是说建制镇以 上,包括建制镇、县城镇、市,均属于城市的范畴,统称为城市,建制镇以下的 1施平浩.江西省城市化水平发展进程与预测J .江西社会科学,1995,(7) . 2顾明远.公平而差异是基础教育的必然选择J.上海教育科研,2007,(9) :45,33 3孙一平.理想的传承:对平等与公平关系的思考J.学术交流,2007,(8) :3335 4蒋瑾.平等与

16、正义在不同社会语境中理解”教育公平”J. 江西教育科研,2007,(4) . 1范诚梅.教育消费的公平与效益分析J.中国教育论丛, 2006,(5): 7072 2赵萍.国际组织推进教育公平的不懈努力J.比较教育研究,2007,(2) :2226 1邓晓丹.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动态均衡J.理论前沿,2007,(9) :38391财政部科教文司、教育部财政司课题组,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0 月,第 14 页.1http:/ 2张力.改革开放 30 年我国教育成就和未来展望J.中国发展观察,2008,(10) :1517 3http:/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