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评价中的“人性”标准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560940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文学评价中的“人性”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文学评价中的“人性”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文学评价中的“人性”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文学评价中的“人性”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文学评价中的“人性”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文学评价中的“人性”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文学评价中的“人性”标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文学评价中的“人性”标准以往我们的文学研究和批评曾被一种“左”的思潮和庸俗社会学思想统治着,突出地表现为把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简单化、庸俗化,以作家的阶级身份和作品的阶级内容来评判作品的高低、邦决定对作品的取舍。作为对这种极“左”酗思潮和庸俗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的反拨,菝近几年来,又出现了一种完全排除对作品蛘作社会历史的评价,仅仅以所谓“人性”为标准和尺度来衡量文学作品的价值,解涨释文学的“永恒性”的问题。这种以“人背性”为评价标准观点的提出较早、较系统湫的见之于章培恒为其所主编的中国文学坨史所撰写的导论之中;近年来,黄修己又把它推广到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领域鱿,而邓晓芒则从理论上对之进行提

2、升,并以它来说明文学永恒性的原因。章培恒艏提出评价文学作品的人性标准的理论依据字,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一般本性”的思想。那么,什么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诒一般本性”呢?朱光潜最初认为是指人类粢的“自然本性”,章序中就突出地认同了屠这种观点。并从“人的一般本性”就是人的自然性的思想出发,把“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解为就是人的“原欲”、蜂“本能的个人欲望”的最大解放,认为“桠最无愧适合于人类本性”的社会,就在于奈个人欲望“不受压抑”,使“每个人的个人利益都得到了最充分的满足”。马克思到提出的人的“一般本性”的内容、人的自由解放并非像章先生理解的那样是一种回帚到“原欲”支配的状态,而把一切社会关

3、歆系和社会规范看作都是对人性的压抑;相妹反地,对于“原欲”恰恰是采取批判的态夼度的。他不仅强调“人的机能”不同于“耿动物的机能”,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氙使动物的东西变成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螭成为动物的东西”;而且在谈到“具有条好顿血统并有自由思想的那些好心的热情者盹”试图“从史前的原始森林去寻找人们自鹫由的历史”时还说,“假如我们自由的历侔史只能到森林中去找,那么,我们的自由沮历史和野猪的自由历史又有什么区别呢?肋”所以,我觉得马克思所谈的“人的一庑般本性”主要是为了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榈动,吸取了德国古典哲学思辨理性的先验垛方法论的合理成分,在理论上的一种预设百。我很赞同邓晓芒所说的:“实际

4、上,当躯马克思从人的本质角度对资本主义异化现埔象进行历史分析和批判时,他是有一个缓一般人性作为参照系的,否则他凭借什趱么来判定人的本质遭到了异化”?但锝是,这“一般人性”是什么呢?是一个现吟实的尺度还是理想的尺度?我认为它只是一个供推论用的预设的尺度,不过它同时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被作为历史发展的一个目标提出来的,认为只有到了捅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的本质的现槽实的生成”。但是邓先生却把它误认作一羸个现实的尺度,并认为凭着这样“永恒普遍人性”,“我们就用不着任何故弄玄虚黏,而能对艺术作品的永恒性问题作一种近党乎实证的说明”;从而得出文学艺术的本鹰质就是“将阶级关系中所暴露出来的人性边

5、的深层结构展示在人们面前,使不同阶级园的人也能超越本阶级的局限性而达到互相故沟通”,而把历史上一切描写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的作品都看作是艺术自身本质的“丧失”。有这样一种作为“永恒惟普遍人性”而存在的“人性的深层结构”狷吗?我是持怀疑态度的。马克思说:“人瓷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馇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表明人的一切思想、内心活动本身必然是具有鸥一定社会内容的。所以我们也只有不仅从心理学的角度,而且从社会学的角度,把吭两方面统一起来进行研究,才能深入揭示呛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否则,就等于把人邴性完全心理学化了。如果我们把人性完全恪心理学化,把文学艺术的“归位”最终只隘

6、是落实到描写超越现实矛盾和斗争的人的掘“普遍人性”或“永恒的共同人性”,那儿么,这个人就非邓先生自己所主张的“具莳体的、历史的和发展着的人性”,而只能氓是一种“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之外的东西了”。黄修己看问题的角度与章、邓二窆位略有不同,他主要不是从人性本身,而掰是从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的价值观来看待中谍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问题的。认为以往我鸟们研究中国现代文学“都从社会价值判断来评价文学。而社会价值观在不同国家、民族、人群中有非常大的差异,有的就不戒能互通”,这样就制约更多人对中国现代嘱文学的理解而“不能适应全球化的历史趋倪向”。为了适应这一趋向,他竭尽全力去寻求一种“全人类性”的标准“中国狰现代文

7、学全人类性的阐释体系”。其内容是:一,“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础,研究现蓼代文学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反映或咙表现人类共有的人性”;二,“承认人类跛共同的价值底线,以此为标准来衡量、评搽价现代文学的得失,解释它的历史”。从而建构一个“超越了民族、国家、阶级集醐团的价值观,是持不同的社会价值观的人们都能理解、接受,都能在这个思想层面咫上沟通的”,“反映了全人类公共利益需硕求”、“为人类公认为价值原则和行为原渭则”。但我认为这一理论同样是不切合实神际的,首先是价值观作为人们在现实生活猊中对于价值体系的选择和追求的观念形态肌,是人们现实需求在意识中的一种反映。钶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经济、政治、社毯会地

8、位的不同,在价值选择和追求上也必单然有着不同的倾向,因而也就不可能有为湾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所共同接受和谑认同的价值观,这在社会矛盾激化的历史宾年代表现得更为突出。黄先生自己也承认斯“当今世界上,还存在着价值观的相互矛褡盾、冲突”,要形成“全人类性的价值底忠线”,还“要有非常长的历史过程”,而毒中国20世纪又“是一个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年代”,作为代表着这个饴时代、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学,也必然是与鲷这些现实斗争息息相关的作品。既然这样,又怎么能以这种非现实的“全人类的价湃值底线”为标准去评价反映现实人生的文学作品?再说,艺术接受总是要经过读者眩的选择和改造,尽管不同时代、阶级的读忮者

9、都在阅读同一部作品,但着眼点往往并税不相同、甚至完全不同。不能因为文学作阶品为不同阶级所阅读就认为有人类公认价崆值原则的存在,更不能认为只有表现了共叵同人性和人类公认价值原则的作品才能为枪不同阶级读者所接受,否则都难免会把复瓶杂的问题简单化。当然,邓先生与黄先生对于“人性”的理解与章先生并不完全相同,至少他们没有像章先生那样把“人嚯性”看作完全是一种人的本能欲望,与人漳的自然性直接等同。但是由于割断了与人的实际生存活动的联系,在抽取人性的社惑会内容对“人性”作抽象化的理解上,我亢觉得与章先生是完全一致的。二我们肯说马克思的“人的一般本性”只是一个理箅想的尺度而非现实的尺度,那么,在现实绱生活中

10、,还有没有大家所谈的“人性”这妖种东西呢?对此,我觉得可以从这样两方缠面去进行分析:从人类学的观点来看,人眙之所以是人,就在于他身上有着一种长期蚁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不同于动物的一般鸥社会属性,如情感需求、交往需求等等。拆反映在人的意识中,也就逐步形成了人类溅为了维护自身生存所起码的价值观和伦理狸观,这些观念在人类的内心深处积淀下来限而成为人作为人的一些最基本的品性,如练正义感、同情心等等。但是从社会学的观沂点来看,人的思想意识总是受他生活中的梳一定现实关系所制约,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的不同,人类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又必然会出现分化。锋这就使得从总体的意义上,所谓一般人性成了

11、一种没有现实内容的抽象设定,一种限排除了社会关系的纯心理的描述。从历史清上看,人、人性就是在这样既统一又对立铘的状态中演进的。这就要求我们对于人性必须作这样辩证的分析和对待。从这一认咩识出发,我们应该承认,在文学作品中,嗒那些不直接涉及到阶级利害关系的,如一些抒写乡情、亲情、友情、爱情的作品,隽比之于那些描写社会矛盾的作品来,确实臀较能引起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读者的共镇鸣,为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读者所接受熹。反之,在对立阶级的读者那里就会产生罢抗拒的心理。但也不足以说明共同人性在这些作品中已不再是抽象的东西而化为现实的存在。如孔雀东南飞、莺莺传拐、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猾、伤逝、二月、小二黑结

12、婚等,它们所描写的爱情生活也都是有社枚会内容的,由于时代的不同,所表现的意熹义也不完全一样,实在是很难排除社会内变容以抽象的“共同人性”来加以概括和说嘿明的。更何况各个时代反映社会矛盾和现实斗争的作品毕竟是绝大多数,对于这些阀作品我们尽可以从艺术表现上的成败得失县方面加以总结和评判,但采取否定的态度彡无论如何是轻率而不负责任的。因此,我贫认为就目前以人性标准来评价文学作品的莰实践来看,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不好的。典这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由于旧把人性抽象化、自然化而导致对文学社会铀内容、思想意义的贬损和否定。章先生认为“对自己的爱”就是要求反对一切压制妞和束缚而使“每个人的个人利益都得到最

13、鳕充分的满足”,并以此来作为衡量人的自婶由解放的尺度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这妇样一来,本来很有社会内容的作品经由章茄先生一分析,就成了只不过是个人欲望的渴求。对李白的将进酒和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分析,就是典跄型的两个例子。如,将进酒约作于天犏宝十一载。写的是借酒浇愁,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但到了章先生眼中,这首豳诗的内容竟成了:“一、对于以喝酒为中醅心的享乐生活的赞颂和追求;二、对个人粉才具的自信;三、对人生短促的悲哀。而许第一点尤为突出。”这就成了一种出于“嵫对自己的爱”的个人享乐主义的演绎了。由于否定了人的社会性,把文学看作为酹不过是个人欲望的宣泄,在对文学作品的窭思想评价中,“

14、意义”这个为我们所追问卯的终极目标也就被章先生彻底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本能的追求”和“欲的炽烈”宰。不但罗惜惜的“贪婪地享受爱的快乐”是“欲的炽烈”,牛峤菩萨蛮中的女垡子所表白的:“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颂蚂”的决心是“欲的炽烈”,甚至辛弃疾的诳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所给人的震撼聘力也源于纯粹对个人欲望“追求之强烈”,而杜丽娘之所以不如罗惜惜她们,恋在章先生看来就在于她“对自己的要求做过理性的思考”,“不能像罗惜惜似的仅辣仅靠本能行事”。这样,人性岂不就完全蹴成了动物性?!我们并不一概反对对欲望棣的描写,但正是由于人是社会的存在物,所以对于人的一切活动,我们只有把它放祓到一定社会关系中去进行考察,才

15、能理解和揭示它的意义。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对于杜丽娘的爱情追求,以及牡丹亭在顽文学史上的地位的确立,就不是什么少女“本能欲望”的肯定,而恰恰是通过对杜璇丽娘“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的描写表达狨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是与罗惜惜身上所托表现的那种仅仅为追求原始欲望的满足是侵有区别的,这也是迎闺闼坚心灯火,闹醯囹圄捷报旗菸与牡丹亭在文学史上龌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荭到了章先生眼中,这两者不仅没有地位的溟高低之分,而且还因杜丽娘身上还“曾对写自己的要求作过理性的思考”而不能完全“凭本能行事”,给人的感受没有像罗惜莓惜的行为那样“令人战栗的悲壮”而加以贬低,这还算得上是一种对文学作品的评鞋价吗?

16、二、由于把“人性”与社会性相吭分离,必然导致文学评价标准的迷乱和思国想导向的失误。黄修己先生在谈到“五四啃”新文学运动的先驱如鲁迅等人的创作主张时认为:“从最低的人权要求出发,鲁疸迅提出一要生存,二要发展,三要温饱恹”,“鲁迅自己说他写小说意在提出一耦些问题来,揭示病态社会和不幸人迩们,目的也在于让人能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又如在谈到“信奉有皇了爱就有了一切的冰心”的“问题小说”时,说她写小说“归根到底是要探究怎样才能有幸福、合理生活的人”等之后,钅得出“把人的问题、人自身的完善、作为蠊重大的主题,这是新文学的一大鲜明特点欠”。我认为这毫无疑问都是正确的。但至翡少在他们之间许多人并没有否定反抗和斗菹争,如同黄先生转引的陈独秀推崇列夫托尔斯泰的话时所说的,都是“尊人道、窀恶强权”的,也如黄先生后来自己所发挥褐的:“凡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