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建设 一定要看看 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558707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69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业指导建设 一定要看看 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69页
就业指导建设 一定要看看 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69页
就业指导建设 一定要看看 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69页
就业指导建设 一定要看看 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169页
就业指导建设 一定要看看 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_第5页
第5页 / 共1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就业指导建设 一定要看看 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指导建设 一定要看看 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1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d收复运动机就业指导建设方案项目责任人周 忠 (学院院长、博 士、教 授、就业指导委员会主任)项目组成员: 贾 斌 (学院党委副书记、就业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成 强 (学院副院长、就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高 杰 (国家级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委员会副书记、就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许立勇 (融源集团董事长、就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周涤非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就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曾惠明 (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就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彭 伟 (湖南HEG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就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曾 敬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长沙办副主任、就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李伟

2、舵 (学院教务处处长、就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石一歌 (学院学生处处长、就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李旭涟 (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全球职业规划师)李树林 (学院2001届毕业生、现任美国沃特迪斯尼公司现代系统教学首席顾问)陈明智 (学院2002届毕业生、现任江西赣州夕阳红旅行社总经理)杨 波 (学院2004届毕业生、现任韩国曙光集团广东惠州总部总经理助理)一、建设背景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热点,就业指导建设利国利民1、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毕业生作为社会就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其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就业局面。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

3、人才的重要责任,是我国教育中与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最直接的部分。基于此,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2、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能否实现的一个重大问题职业教育是谋生之本,只有确保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并能就业的迫切需求,才能让人民对高职教育质量满意。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强调,将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我讲过一句话,我说无论大学生还是农民工的就业,不仅关系他们的生计,还关系他们的尊严。”他说,“对这个问题,我们政府将百倍重视,不可掉以轻心。”3、毕业生就业出路顺畅与

4、否,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培养质量和综合实力的核心指标,也是展现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的窗口,同时它更标志着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各项管理与服务等一系列工作的水平。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如果不能用、不顶用,就会造成社会对学院毕业生的认可度不高,因此造成学院与用人单位的供需合作关系难以建立或者长期维持,想要减肥就用ad收腹运动机官网缺少企业认可的高职院校自然就会失去生存的动力。另一方面,学院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和家长的选择,如果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导致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怀疑,降

5、低了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可信度,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最终导致自身发展受限。(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创新就业指导迫在眉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数量继续增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形势严峻。1、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持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将达610万,约占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总量的一半以上。另外,由于每年高校毕业生离校时的初次就业率在70左右,一批学生当年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历年累积,今年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达到700万人以上。 2、高校毕业生需求数量减少2009年,全国新增就业目标为900万人,比2008年减少100万人

6、。考虑补充自然减员300万人,全年社会就业总需求为1200万人。其中要确保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还要解决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等群体就业。由于企业用人需求减少,可供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将进一步减少。 3、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近年来,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但是,受现行户籍、人事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干部身份等制度的制约,高校毕业生从非公有制企业到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流动存在不少困难,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积极性不高。一些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其中的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难以吸引和留住高校毕业生。部分高校毕业生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也不愿意去非公

7、有制企业。另一方面,城乡基层对高校毕业生有较大需求,但由于相关政策和制度尚不完善,大学生下基层就业的渠道也有待进一步畅通。 4、高校毕业生结构性矛盾突出高等教育改革要进一步推进,部分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尚需进一步解决,以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此同时,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现实的用人需求、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岗位要求也不完全匹配。 (三)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堪忧,强化就业指导刻不容缓1、毕业生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准确根据近几年学生毕业情况的调查,有很大一部分的同学不愿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不愿到中小型企业从事基础工作;不愿到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外省地区就业和发展,个别同学甚至只

8、把目标锁定在某一个城市。还有不少的同学在通过单位的面试、复试后,选择了放弃,或者是已经在单位实习、试用了一段时间后又辞职,这样的情况发生主要是学生普遍认为 “专业不对口,不能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或薪酬待遇不能满足个人要求”。2、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大多数同学不愿到生产一线、怕三班倒、怕苦怕累,有的同学下厂或到企业几天就呆不下去了。这部分同学不仅给就业工作造成了重复推荐,增大了就业工作的难度,而且在企业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还有一小部分毕业生缺乏自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抗挫折能力较弱,在经历一两次求职失败后,便失去信心,牢骚满腹,未能及时进行自我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造成了这部分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

9、,影响后期就业。浙江教育学院日前就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标准,对61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显示:100%的用人单位看重毕业生的人品,对“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毕业生最为欣赏;有97%的用人单位看重应聘者的团队合作能力;有93%的用人单位认为应聘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它是对不同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开展有效工作的重要前提;87%的用人单位愿意录用在校学习成绩一般,有一定工作经验,工作能力较强的毕业生。 3、专业需求不平衡,部分专业学生就业难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根据市场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了所有高职院校的责任。但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学校培养

10、人才的时效性,出现了部分专业供大于求的状况,造成了部分专业就业难的问题。4、大学生就业错位“十大现象”大学生在就业时及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集中表现出了十大“所非”现象,这十大现象更多的是大学生的一个就业错位,一种职业错位,是一种不良不利的职业现象。 所学非所做 表现为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实践、日后工作的不相关,考了证书但却没有从事相关工作,深造学习的东西可没用到。所学的专业不是所从事的工作,其本质是大学生在学习深造之初没有确定所要从事的职业方向。 所做非所乐 表现为大学生毕业后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每天都在坚持和痛苦中挣扎, 在与生存的一番挣扎和痛苦的抉择中决定要换工作,要跳槽,但在实际的执

11、行中又下不了决心,因为他们已经熟悉了这个不喜欢的领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人脉,一时放弃他还做不到。人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才会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才会体会到工作中的快乐和成就感,但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际为了赶紧落实工作,为了所谓的高薪、大城市而逆着自己的兴趣草率的就确定了工作,结果导致这种所做非所乐的困境,给自己的职业生涯顺利发展埋下了阻碍的隐患,无疑延长了大学生在职业发展上的成功的日期。 所乐非所能 表现为能做的工作自己不喜欢,想做的工作又做不了,所喜欢的工作不是自己能够胜任的。很多大学生都在犯这种低级错误,明明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却对其付出了好多,可能学了三年的专业,考了个行业认证,又坚持做

12、了几年工作,但要选择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时才发现自己在那个领域一无所知,想转行却被束之高阁了。 所能非所适 表现为误以为自己能做好的工作就是自己适合的工作,就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就是可以做一辈子的工作。大学生在做了一些社会实践和步入社会做了几份工作后,会发现自己可以能做并且可以做好很多工作,所以锁定了这个工作,但在进一步的深入工作之后才发现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工作,更不是自己所适合的工作,但这个结果的发现和确定已经是工作若干年之后了。 所适非所做 表现为适合的工作没有做,不适合不喜欢的工作却在做,所适合的工作却没有做而做着其他工作。如果我们所做的工作与自己的追求、理想不符,那么,你要么闭口不言,要么就

13、是另觅东家,不可以在不适合的岗位上做更多的纠缠,毕竟没有人会为我们的职业前程负责,在职业发展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发现自己做着不适合的工作,那越早离开越好! 所做非所能 表现为所做的工作并不是自己的能力优势,没有按照自己的能力、专长而选择自己的工作,做着自己不能胜任的工作。在自己的劣势上做工作是很难完成工作任务的,当然也很难有完成任务的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而在职业发展上,人是靠优势来生存发展的。如果把时间都用在了弥补缺点上,那就没有时间培养优点了。 所能非所愿 表现为所具备的能力不支持自己的理想。在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上投入了太多的投资,可这份教育投资的回报却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

14、,如果非要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发展的话,那这个投资回报率很可能是0。也就是说,自己最看重是什么?如果把实现理想愿望放在第一位,那就要为此而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果不喜欢这份工作,那就不要在此付出太多,否则,在面临抉择时,舍不得放弃已有投资的,那也就是说,要么你就不做不喜欢的工作,要么就只做自己所喜欢能实现理想的工作。 所愿非所现 表现为所面临的环境不支持所建立的理想。比如说:如何确定自己的一个职业发展的途径的选择的问题,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其实这只是个表面的问题,最深层的应该是目前走那条道路对自己的创业理想有最大帮助和支持的问题。升学和就业都只是促进职业发展的一个手段,是实现职业理想的一个途径而已,所

15、以,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要选走那条路的问题,而是确定的职业理想是什么的问题。只有确定了要实现的职业理想,才好对具体的职业道路做出抉择和比较。要想让所面临的职业环境对自己的职业前程、职业理想有最大的支持,那前提是必须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自己要实现的理想是什么?在职业发展上,如果不知道自己要确定的出路,那盲目的赶路不但会迷失前行的方向,更会被所赶的路所羁绊,从而离目标越来越远。所以,在职业生涯的旅行中,我们不光是要赶路,更知道此路的方向和自己要去的目的地。 所现非所见 表现为所面临的职业环境不是要履行的职业通路。在确定了要实现的职业理想后,要衡量自己所面临的职业环境是否可以支持和实现即定的职业通路

16、。如果所面临的职业环境与职业通路相符那就大可去学习去发展,否则,就要依照职业通路来调整职业环境,以保证职业环境对只要职业通路的有利支持。如若不然,为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而奉献青春就不值得了。 所见非所愿 表现为所实行的职业发展通路不能实现所树立的理想。比如说,A的职业经历按照所学专业及所做的工作,走的是技术路线,他却要向新闻方面发展,也就是说,他现在所做的工作是不能够实现他的新闻学的理想的。他犯的错误是在一个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工作付出了太多,幸亏及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有了这个职业抉择的矛盾,是放弃已有的工作积累,还是从头开始学习?关键在于他本人最在乎什么?如果他希望自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那选择也就立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