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创作选修课-宁波智慧教育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555503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2.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歌曲创作选修课-宁波智慧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歌曲创作选修课-宁波智慧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歌曲创作选修课-宁波智慧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歌曲创作选修课-宁波智慧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歌曲创作选修课-宁波智慧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歌曲创作选修课-宁波智慧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歌曲创作选修课-宁波智慧教育(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普通高中音乐选修课教材 歌曲创作戴振明 编浙江省宁波市第四中学发布目录作者声明.2 前言.3第一章 学习创作5第一节 课程介绍 创作准备.5第二节 视唱练耳练习7第二章 基础知识9第三节 简谱的知识9 第四节 五线谱的知识.12第五节 五线谱与简谱的互译.15第三章 节奏的编配.17第六节 常用的节奏类型.17第七节 节奏的编配与改编.20第四章 旋律的写法.23第八节 旋律的构成.23第九节 旋律的进行.26第十节 旋律的发展.30第五章 音乐主题的写作.34第十一节 音乐主题的写作34第六章 歌曲的结构.37第十二节 常用歌曲结构形式.37第十三节 一段体的写作.40第十四节 二、三

2、段体的写作.45第十五节 歌词的写作.50 第七章 歌曲创作.54第十六节 歌曲设计与创作.54第十七节 利用电脑创作与修改.56第十八节 演唱和录音.61后记.65作者声明1、 本教材著作权归教材作者所有,未经作者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教材进行出版、发行。2、 本教材由作者授权在浙江教育资源网独家发布,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进行转载、发布。3、 本教材供浙江省普通高中选用,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可以通过浙江教育资源网实名下载本教材的电子版及相关教育资源,允许并仅供在本校范围内用于选修课教学。4、 本教材存在的疏漏、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欢迎相关专家老师与作者联系,共同参与本教材的研究和

3、完善工作。前言 一、这本歌曲创作是高中音乐创作模块的选修类教材。这个小册子有这么几个特点:1、基本上以人音版的创作为范本,加了几课识谱、视唱练耳及midi录音的小知识,由于课时的限制并没有铺开。2、有关的谱例和部分文字资料均来自网络。3、为了便于备课,每一节课都标明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可作为参考。4、由于着重于歌曲的分析与创作,歌曲欣赏基本上省略了。二、编写思路:课程从歌曲创作整体流程,初步掌握歌曲创作相关理论知识和一般技能,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歌曲创作,帮助提升音乐修养为目标。课程围绕歌曲创作的概念和能力,由简谱、五线谱基础知识、旋律的写法、歌曲的常用结构等18个章节组

4、成。本书适用普通高中学生使用,同时,对于爱好音乐创作的初学者的学习和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关于作曲:实际上,作曲并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她往往综合了其它的必备的音乐基础课。怎样开始教?我认为首要的任务是解决学生对音高、节奏的掌握能力。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把心中的歌声准确的记录下来(包括一些有音乐基础的学生),从而成为创作道路上的拌脚石。有一次学校搞艺术节,有个学生找到我,说她写了一首歌,请我帮忙“加工”一下。拿起谱子一看,居然只有大串音符,没有写节奏。我只好要求她唱出来,一遍又一遍反复进行,最终谱写完成。因此,加强视唱练耳,帮助学生训练音高、节奏的判断及写作能力,是一门绝对不能忽视的课程。

5、其二,引导学生按照多听吸收模仿创新这样的过程学习。我们常说:“多听才会有感觉”。只有多听一听人家的作品,才会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从而激发创作欲望。当然多听并不是简单的光听味道,要学会分析别人创作的思路、手法、经验等等,“知其然且要知其所以然”。当然如果缺乏指导,学生们会像无头的苍蝇到处瞎撞,或者只能停留于听味道的程度。所以说老师必须加以重视,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创作地第一步。这一环节可与音乐鉴赏课充分的联系起来,只不过在分析上要更加透明化一些。从多听到吸收以后,就要开始模仿创作,模仿是歌曲创作的重要捷径之一。其实很多音乐家开始创作时也是如此,如贝多芬的第一、二交响乐;舒伯特的早期作品也都模仿了前人

6、的特色。模仿换一句话说就是“习作”。通过这种方式把前面吸收的知识开始巩固练习和实践。当然模仿决不是照抄照搬,那跟抄袭没有什么不同。因而“原创”是我们必须要遵循的原则。教师在这一环节里,可以把自己的习作介绍给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即兴创作。让学生充分理解模仿创作的含义,最后一步创新应该说是创作的最高阶段了,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创作时充分发挥想象力,不断渗透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将思想情感在作品中表达出来。并通过演唱、演奏的形式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切磋,“取长补短”,激发更强的创作潜能,积累创作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二)关于作曲方式:前面已经谈到过,作曲有多种方式。其中最简单的就是哼唱法,即一边哼唱

7、一边记下旋律。还有借助一些和声乐器如:吉他、钢琴、电子琴、口琴、手风琴等进行创作。当然有些学生有学乐器的基础,写作起来比较方便。对那些没有学过乐器的学生除了哼唱法以外,最好引导他们利用计算机的音乐作曲软件来进行创作。这里可以结合乐器演奏课及信息技术课对学生进行指导。写好了一首歌,可以召集全体同学来表演,也可通过音乐软件播放,一起修改、润色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当然,计算机的“表演”无论如何不能代替人为的演唱和演奏,计算机再优秀也只能作为工具,并不能代表人的情感。应鼓励学生亲自创作并亲自表演。教师要把握尺度,既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有利资源,又要给学生展现个性提供一个宽阔的平台。(三) 关于作词: 首

8、先引导学生对他人的优秀歌词进行谱曲,并分析歌词的内涵、情感、风格、结构等因素。为了宏扬我国民族文化,应鼓励学生针对我国古典诗词进行创作。这里不乏先例:如西方古典马勒的大地之歌就选取了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句;通俗歌曲中如梁弘志的但愿人长久、徐小凤的别亦难等等,都是很好的样本。除了他人的歌词,可指导学生结合语文课中的写作尝试自己作词作曲。只有多作尝试,才会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否具有可行性。这正如音写得太高、节奏写得太复杂会导致无法演唱一样,歌词写得过长、排比句太多、结构混乱等也同样会导致创作失败。当然自己作词作曲难度颇大,这需要较高的音乐修养和写作技巧,相对学生来说应以鼓励为主。由于水平有限,书

9、中错误难免,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戴振明 宁波第四中学 手机:18758811195邮箱:2012/06/20第一章 学习创作第一节 课程介绍 创作准备一、 教学内容:歌曲创作概述与歌曲创作相关的知识介绍二、 教学目的: 了解歌曲创作的流程和一般规律,准备创作必备的知识三、 教学重难点:乐谱的知识及音乐的基本要素四、 教学过程:1、 了解音乐创作: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作曲家的创作就是把对生活的感受升华为音乐。 学会聆听、分析音乐。2、 音乐的基本要素: 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力度、速度、和声3、 音的属性:音的高低-旋律音的长短-节奏音的力度音质:也可以称音色4、 乐谱的分类一种是以表达音阶高

10、低节奏快慢为主的“音阶谱”,例如中国的工尺谱,西洋的五线谱等。工尺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作为表示音高(同时也是唱名)的基本符号,可相当于sol、la、si、do、re、mi、fa(或升Fa)、sol、la、si。另一种是以表达乐器的演奏技巧为主的“手法谱”,如古琴谱:图1-1简谱:1882年这种记谱法传入日本,1904年传入中国。1904年沈心工编著出版的学校唱歌集是中国最早自编的一本简谱歌集;之后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学校,30年代随着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简谱得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五线谱:最早的发源地是希腊,它的历史要比数字形的简谱早得多。 图1-2 鼓谱:图1-3

11、吉他谱: 图1-45、 音名与唱名音名 C D E F G A B 汉语拼音 Do ReMi Fa Sol La Xi 简谱 1 2 3 4 5 6 7 音名在键盘上的位置对照:图1-56、 变音记号是用来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升高半音;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的音高降低半音; 还原记号 :表示把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7、 与歌曲创作相关的其他知识介绍:视唱练耳掌握一样简单的乐器电脑音乐编辑第二节 视唱练耳一、 教学内容: 视唱简谱曲谱,听辩音高二、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独立视唱曲谱和听辩音高的能力,为创作做准备。三、 教学重难点: 听辩音

12、高四、 教学过程:1、 音阶的模唱2、 音高的模唱: 3、 唱出唱名:4、 填出括号里的音:5、 划拍视唱:第二章 基础知识第三节 简谱的知识一、 教学内容: 简谱的记谱和相关知识二、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利用简谱记录音乐,为创作做准备。三、 教学重难点:音符的种类和意义节拍与节奏的打法四、 教学过程:1、 音符的概念:在简谱中,记录音的高低和长短的符号,叫做音符。而用来表示这些音的高低的符号,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作为标记,它们的写法是:1 2 3 4 5 6 7 读法为:do re mi fa so la si(多 来 米 发 梭 拉 西)。2、 音符的种类:音符名称 写 法 时 值 全音符5 四拍二分音符5 二拍 四分音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