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案例_合肥现代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3

上传人:章** 文档编号:117554321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23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案例_合肥现代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3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案例_合肥现代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3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案例_合肥现代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3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案例_合肥现代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3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案例_合肥现代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3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案例_合肥现代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案例_合肥现代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3(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合肥市物流发展条件及需求分析 31 合肥市现代物流的发展条件分析 311 经济发展条件 经济发展是物流需求产生的源泉, 其发展规模在一定的条件下反映了物流需求的规模。 同时,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以及经济布局的空间差异是大量的原材料、产成品、 信息、资金、人员等要素流动发生的最直接的原因。也因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投资和 消费, 都成为促进物资和商品流动的因素。 因此, 经济发展条件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基本条件之一, 合肥市在经济总量水平和经济结构两个方面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的条件。 31,11 经济总量水平条件 2001年,合肥市国内生产总值(GDP)达3634亿元

2、,比2000年增长113,合肥市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25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4,6亿元,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 205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88、110、70。 合肥市国内生产总值占安徽省的108,工农业生产总值、社会投资、社会商品销 售总额。进出日贸易等都领先于省内其他城市,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奠定了合肥市作为安徽省 内经济发展中心城市的地位。 以合肥市物流成本占其GDP的20左右分析,每年合肥市用于物流管理和组织的费用将达 到73亿元左右,因此,合肥市具备发展现代物流基本的经济规模条件,物流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对合肥市及周边辐射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合肥市经济的积聚和扩散

3、能力在省内城 市中具有领先水平,“十五”期间,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从合肥的经济地位和与周边 城市的计较优势分析,合肥也具备发展现代物流的总体经济实力条件。 3112 经济结构条件 2皿1年,合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的10:49:41,形成以第二产业为辅助、第一产业相应发 展的结构。工业及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第二产业中,以家电、机械制造、化工、建筑等为支 柱产业,第三产业中,形成了以商业贸易。交通通信、金融保险为主导的结构。与产业发展相 呼应,合肥在企业结构方面,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批发零售商业贸易企业在资产规模、产销 量以及收入等方面在全部的工商企业中都占据较大的比重,高达65以上,而且涌现

4、出美菱、 荣事达。 合肥海尔、合力叉车、安凯客车、合肥百货等国内知名企业,还有上百家中外独资。合资合 作的企业积聚在合肥。 这种产业结构, 导致了合肥市在安徽省区域内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空间差异, 产 生了存在于安徽省内的城市间、乃至全国以及与国外许多城市和地区的原材料、半成品、产 成品等的进出,形成了彼此的供需关系和物流渠道,存在着大量的煤炭。石油、钢铁、建材、 粮食、化工、农副饮食以及零担、集装箱等物资商品的运输和配送。仓储、装卸搬运、包装、 流通加工及信息服务等多功能、 多层次的物流服务需求, 为物流的发展创造了产业结构条件。 3二12 区位条件 合肥市地处安徽省中部中心位置,与省内

5、蚌埠、芜湖。淮南、阜阳、安庆、六安、铜 陵、马鞍山等地的距离在120公里180公里的范围内,同时也是上海。武汉、郑州三大 城市为支点的三角区域的中心。铁路有京九线、京沪线、陇海线。淮南线、合九线等经过 合肥,并将建设合西铁路;公路有合宁、合芜、合徐、合安高速以及多条国省干道进出; 水运依靠南淝河水道通向长江;航空通过合肥骆岗机场与全国形成联系,己经是安徽省内 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优越的经济地理条件。 特别是,合肥市处于未来合西铁路以及合宁高速将组成的陆路通道上,通道将成为以 沪宁为首的东部经济和以西安为首的西部经济相互对流的经济转移线。良好的经济地理条 件,有利于以合肥为物流据点开展低成本

6、、高效率地开展物流服务。313 城市化发展 条件 合肥市辖4区3县,总面积7266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58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 125 平方公里。总人口 438万人,其中非农人口 143万人,城区人口 1345万人,其中非农人 DI 075万人。以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衡量的合肥市城市化率为32石,城区城市化率为 799。据有关资料,年流动人日在2030万人之间。 从合肥市市域看,市域城镇按职能分为4个等级,即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心镇、 一般乡镇。中心城市合肥为安徽省会,也是全国教育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全省主要加 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综合性工业基地、商贸、金融、信息中心;次中心城市为上

7、派镇、 店埠镇和水家湖镇,分别为肥西县、肥东县和长丰县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地方工业 基地和交通、商贸、金融、信息、科教中心;中心镇为肥西县、肥东县和长丰县各片区的 工贸服务型城镇,计18个;一般乡镇为肥西县。肥东县和长丰县内的其他乡镇,计86个。 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看,形成以新火车站、铁路编组站、南淝河货港、骆岗机场为枢 纽,以国道、高等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为骨架的城市对外交通体系;形成市内“两 环九射”“五纵五横”的干道为骨架的环形、放射加方格网的城市道路系统。 这样的城市规模、布局、基础设施,结合其经济发展、消费水平,直接决定了其生产、 生活物资、商品的需求物流流量、流向状况,使合

8、肥市具备了发展物流的 城市发展基础条件。 314 物流基础设施条件 运输及网络支撑条件 公路运输 安徽省公路网络以合肥市为中心,沿国省干道向外辐射,以各级公路为辅联结郊区县、 乡、村。到2001年末,合肥市拥有的公路里程达49915公里,其中,一。二级公路(含高 速公路)里程为防8公里,三、四级公路29905公里。在市域范围内形成四通八达的公 路网,并通过以下出口道路向外辐射。 全市从事公路运输业经营户达8000余户,拥有营运货车匕 305辆40475吨位,用于 危险品运输的车辆有 179辆586吨位。2001年合肥市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2400万吨,货物 周转量为24亿吨公里。 铁路运输 经过

9、多年的建设, 合肥铁路正在成为安徽省的枢纽之一。 以合肥为中心, 通过合肥 蚌埠、合肥阜阳。合肥九江、合肥芜湖铁路线接全国铁路网通达全国。将要 建设的西安南京铁路将使合肥铁路形成具有五个铁路出口的网络构架。2000年,合肥 城市范围内完成铁路货物发送量1852万吨。 水上运输 合肥主要依靠南淝河通江达海的自然条件进行水上货物运输。南淝河常年通单机货船 500吨级,枯水季节 400吨级,是合肥市一条重要水上通道。合肥现有各类船舶240艘,总 吨位33万吨。主要航线有:长江上游到城陵矾,下游到上海以及江、浙、赣、鄂等支流 航线。2001年完成吞吐量340万吨,其中到达量为300万吨,发送量40万吨

10、。 航空运输 合肥市通过骆岗机场,架起合肥市与国内38个大中城市和香港、澳门的空中通道。每 周发出航班门 次。合肥尚未开通货运专机,航空货运通过客运班机带货方式,200年完成 货邮吞吐量近l3万吨。 城市交通 合肥市城市道路系统形成以“两环九射”和“五纵五横”的干道为骨架的环形、放射 加方格网的城市道路系统。2000年末,合肥市城区道路长度35455公里,道路面积1264 万平方米。 物流据点的组织条件铁路运输组织 铁路拥有合肥站、合肥南站、合肥东站、合肥北站、钟油坊站、桃花店站和罗岗线路 所等六站一所,组成合肥铁路枢纽。合肥站为枢纽内最为重要的客运站,并办理行包托运 业务:合肥东站为枢纽内的

11、编组站;合肥南站是枢纽内办理整车、零担、集装箱和危险品 货物到发的综合性大型货运站。此外,还拥有大量的铁路专用线,各种专用线、专用铁道 共有41条,总长109公里,专用线与国铁通过18公里的地方铁路相联接。专用线配有仓库、 堆场规模、机械设备等。 公路运输组织 合肥市主要的公路货运场站有11处(不含省属),总场地面积计有65万平方米。另 有合肥市物流中心,是安徽迅捷交通开发有限公司建成占地100亩,仓储面积4万平方米 的储运配送中心。此外有相当数量的公路货运配载点、营业部等分散在合肥市各区县中。 水运组织 合肥港拥有生产用码头数十个, 其中主要的码头是合肥航运总公司拥有的120米长 度码头,后

12、方堆场占地总面积130亩,投入3台杂货吊机运营。 航空运输组织 合肥骆岗机场拥有一座货运仓库,面积3000余平方米,设海关监管仓库。商业、物 资部门物流组织 商业。物资部门和企业拥有大量的库场,其中仅合肥市物资集团拥有的库场占地面积 800多亩,约占全市能力的50。此外,上述部门拥有近百台的运输车辆,6条铁路专用线, 大型仓库都备有吊车,叉车等装卸设备。 信息网络支撑条件 合肥是全国重要的通信枢纽, 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联系, 具备了国民经济 信息化的通信能力。2000年,全市城市电话用户47万户,拥有固定与移动电话用户32万户。 同时,合肥拥有覆盖全市的邮政网络。 因此,从合肥的

13、交通运输及网络设施条件、物流组织据点条件和信息支撑条件分析, 合肥市己初步具备进一步建设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更高的物流服务设施而发展现代物流的 基本条件。 315 物流服务企业条件 发展现代物流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全市物流服务水平,而物流服务水平需要通过物流服 务企业的运营组织管理水平来实现。 当前,合肥市在物流领域从事与物流相关服务的企业仍以原交通、物资行业的企业为 主体。主要的经营企业有:合肥站货场经营管理中心、安徽国际集装箱联运公司、安徽迅 捷交通开发有限公司、合肥通达航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市物资集团公司及其下属的 金属公司、木材公司、建材公司和燃料公司、合肥市邮政等。 从合肥市物流相关企

14、业的经营现状分析,目前合肥市己拥有一批具有从事物流相关服 务、具备了相当的服务经验的经营者队伍,并正在不断发展壮大。部分企业已开始依托现 代物流服务理念进行服务尝试并制定发展现代物流的规划,出现了合肥百大商业配送、长 江大市场电子商务物流网站等业态,现代物流的发展在合肥市的企业运营中开始起步,合 肥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现代物流的企业组织条件。31二6 市场环境与政策条件 随着合肥市国民经济运行市场化程度的逐渐深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 品与服务的买方市场的出现,使许多企业出于对资产收益与资产弹性的考虑,迫切需要适 时调整和压缩自用的低效率物流资产,寻求更有效降低成本的合理化措 施;

15、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企业群体发展迅速,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城 镇居民商品消费对于商品特色、商品质量功能和商品服务的要求也日见提高,物流服务的 市场需求强度日渐加大,所有这些因素都为合肥市现代物流发展创造了市场条件。 在政策环境方面,首先国家对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非常重视,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文件(国经贸运 行12001189号)在印发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提出了加快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八条意见:其次安徽省及合肥市政府对合肥市发展现代物流业非常重 视,力求为合肥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合

16、肥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创造了政策 环境支持条件。 317 合肥市发展现代物流条件的综合评价3171 总体经济 发展条件评价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水平相适应的。从合肥市当前的经济发展 总量水平。城市化水平来看,其发展虽然领先于安徽省内的其他城市,但领先程度并不十 分突出。同时,与周边省份的中心城市诸如南京、杭州、武汉、郑州相比较,其经济实力 尚待加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也体现在城市间的竞争方面,这将使合肥市在经 济积聚和扩散的范围受到制约。 从区位交通运输条件看,就省内城市而言,蚌埠的铁路运输条件、芜湖的水运条件都 优于合肥市,使得合肥市铁路中转物流量。水运中转物流量的规模受到制约,影响着其区 位物流组织优势的发挥。 从合肥市产业结构来看,工业基础仍较薄弱,农业比例偏高,物流业的规模化和组织 化发展在一段时间内将受到制约。 虽然合肥市物流的需求较大,但传统工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经营、 组织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