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级而上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551514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拾级而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拾级而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拾级而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拾级而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拾级而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拾级而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拾级而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拾级而上 阶段发展(校长阶段发展研讨发言稿) 学校走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正进入学校的第四个发展阶段。让我们回顾昨天,总结经验;珍惜今天,脚踏实地;展望明天,开拓进取。学校发展第一阶段(1992-1996)稳定中求发展 稳定是学校发展的前提。面对当时学校的散乱状况,如何带领学校在稳定中求发展呢?或者说,稳定中求发展的抓手又在何方?首先抓硬件建设还是抓师生行规?首先抓教学常规还是抓教师团结?首先抓校内人和还是抓校外关系?看来都要抓!怎么办?理念先行! 在学校经营中思考,再思考后形成。于是,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式的理念,那就是:无常规不稳、无人和不兴、无经济不发 1、常规:乃稳定之源

2、,是长治之策 “无常规不稳”是针对学校当时的散乱状况而提出。但是,“常规”何出?“常规”怎抓?这对一个弥漫着“自由”气息的学校来说,实属不易!但是,学校还是凭借着如下的“三步曲”,建立了稳中求发展的常规。 第一步:常规成为每一个人的需要 要建立常规,就必须让每一个教师明确:良好的常规是自己的一种需要,但要让教师们体验这种需要,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事实说话。于是,我决定让大家讨论:学校需不需要建立常规?应该建立那些常规?在反复讨论中,有利于学校稳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初显端倪。 第二步:常规如何具有公信力 为了让各项规章制度具有公信力,我们利用连续一个星期的晚上加班的形式,让全体教师代表分头拟定各类规章制

3、度;再用一周的时间让全校教职员工阅读龚路中心小学常规管理手册,并作修改;最后,再通过教代会审定个类制度,并作书面表决通过。这一不断反复的过程,使龚路中心小学常规管理手册具有了很强的公信力,并成为大家自觉对照的行动指南。 第三步:常规怎样保证执行力有了规章制度,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本上。而要发挥制度的基本功能,关键还在于校长的执行力。“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法治是基础,情治是补充”这是我校的制度执行里念。他该不该罚?2、人和:乃稳定之本,是发展基础“无人和不兴”是针对当时学校人心涣散,人际交恶,内耗不断,合作缺失的状况而提出的。一个学校,没有人和就没有合作,没有合作就缺失团队力量。如何实现“人和”

4、之目标,对当时的学校来说,也绝非易事!怎么办?抓三个关结点:第一,强化民主交流所谓“民主生活会”其实是我们党内民主的一种制度。我却将它引入到一般的群众之中。于是,学校实行了每月一次的民主生活会制度。以年级为单位,大家在这里可以畅所欲言。无论对谁有意见或者建议,都可以在这里当面提出。但是,一旦已经当面提出,就决不允许再在私底下传言。尤其是,“全民公决”是解决疑难事,体现民意的有效方法。裘老师评职称第二,深信每一个人 一个有思想的经营者,首先应该建立这样的信念:所有的员工,无论有什么样的特点或者缺点,都是具有社会价值的!也就是说,作为一个高水平的经营者,其职责并不是管好每一个人,而是发挥好每一个人

5、!瞿老师转变了 第三,重视倾听与沟通作为一个有能力的学校经营者,注重倾听,善于沟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养。其实,倾听是为了沟通,而沟通是为了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双方的相互理解。在我们龚路中心小学,我们倡导“有话当面说:当面说,话再难听我爱听;背后说,话再好听我不爱听。”排头排尾说3、经济:乃稳定之基,是办校的物质保障“无经济不发”是针对当时办学条件差而提出的。提供物质保障 学校发展第二阶段(1996-2001)特色中求发展经过第一阶段的“稳定中求发展”努力,教师的社会地位已经明显提高,学校已经形成了勤奋、合作的校风,学生开始勤学、乐学,知识基础扎实。而

6、教师们则逐渐开始勤教、乐教。这时的学校发展已经到了顶峰了吗?学校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吗?学校发展的切入点究竟在哪里? 在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今天的龚路人,还是缺乏自信。那么,怎样来刺激教师,激活教师的自信呢?理念先行! 在学校经营中思考,在思考后形成!于是,我在学校发展的第二阶段,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式的理念,那就是:无特色不活。我们提出了“创特色”作为学校发展的抓手,并通过某一项目的突破来激发教师们的信心。那么,先通过哪一个项目呢?篮球特色与教师自信心科技特色与巧用怪才不惜破格用青年学校发展第三阶段(20012007)全面中求发展2001年,学校在体育特色、科技特色等的基础上,进一步被命名为艺术特

7、色学校。同时,学科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师德建设先进学校等等一系列的荣誉各种荣誉奖状也已经不断增多。我又面临一个深度思考:今天的龚路中心小学真的已经成为一个优质学校了?是否真的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放心的品牌学校了?我们的办学行为是否已经完全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了?我们的孩子真的很幸福吗?我们的学生家长真的很满意吗?实际上,此时的学校面临的是又将如何进一步的发展的问题。恰在其时,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铺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改革也已经开始全面启动。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挑战。反思终于使我们认识到:随着对基础教育的性质与任务的质的认识的提高,我们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特色这样

8、的价值定位是有失偏颇的。我们开始认识到,办学的学科特色,这仅仅只是一个学校的某一个品牌象征,仅仅只是学校的某一个发展的节点,但它决不应该是创建优质学校的全部!于是,我们又组织了全校的大讨论。讨论的主题是:对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对照“新课改”的理念,今天的龚路中心小学还存在哪些问题?大讨论给今天的龚路中心小学总结出了不少的问题。诸如:各学科的考试成绩好,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较差; 各种竞赛获奖层次高,但只是少数学生在参与; 从教师到学生到家长,均存在着重语数英学科,忽视其他学科的现象; 尊重差异意识还不够强,学生个性尚未得到充分的张扬; 教师课题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还存在着距离; 尊重每一个孩子

9、,尊重孩子当今的发展以及将来的发展的意识与行动之间还存在着距离 怎么办?我们一方面组织干部、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讨论;另一方面利用学校是“上海师范大学科研基地学校”的优势,请专家、教授来校答疑。 渐渐的,一个理念开始清晰:我们要按教育规律办事,按教育方针办学,按学生的需要育人,按社会的需要育才。努力做到: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 这四个“发展”的实现依靠什么?理念先行!在学校经营中思考,在思考中形成!于是,我在学校发展的第三阶段,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式的理念,那就是:无科研不精。 于是,校长室首先组织了以校长挂帅的项目组,并请了大学教授以及市、区卓越校长为顾问,通过理论学习、经验

10、总结、工作反思、案例研究等方法,概括出在学校经营中,影响四个“发展”实现的六大要素。即:管理理念、队伍建设、管理体制、课程管理、校园文化、社区资源等。并以此为基础,分别成立了六个“实现全面发展行动研究项目组”这个项目研究的最大特点就是,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变革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发展的过程。同时,每一个项目组不仅都由校级领导挂帅,而且希望全体教师,运用自愿报名的方式全员参与。 项目运行多年,不仅意味者研究多年,也意味着变革了多年。学校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一、管理理念的全面提升该项目组是由校长亲自领衔的,不仅集结了一批学校的管理层,还吸纳了多位教师参与。通过学习和研究,项目组在学校管理理念

11、上的第一个提升,就是将学校管理看作是学校经营,即首先在思想上由“管理”走向了“经营”。 其次,通过一年多的行动研究,项目组提出了学校经营的三大支柱。即:法治是基础、情治是补充、德治是灵魂所谓“法治是基础”,就是应该让每一个教师都清楚,懂法、知法与守法是我们办学的最根本的基础,是学校开展一切工作的立足之本,也是是校长决策以及处事为人的立身之本。这里的“法”不仅包括由国家行政机器颁布的各种“大法”,还应该包括由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所谓的“情治是补充”,就是应该让每一个教师都清楚,“情”为人之必须,“情”为人之心灵。没有“情”,何来“人和”?“情治”补充的不仅仅是“法治”的冷俊,更应

12、该补充的是真实情感和心灵沟通的需要。 所谓的“德治是灵魂”,就是应该让每一个教师都清楚,“德”是一个人内在的自觉的行为体现。“德”是一种精神动力,是一种价值引领。它应该贯穿于“法治”与“情治”之中。而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或者说经营者,就必须在自己的言行中保证起到一种引领的作用。 二、师资队伍素质全面提升 该项目组也是由校长亲自领衔。首先,项目组对本项目的研究(或者说行动改革)的意义和价值做了反思。大家一致认为:学校的办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即办学的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的学生发展。而要能实现“学生第一”的终极目标,就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学校办

13、学的一个中心。于是,学生“第一”和教师“中心”的队伍建设理念逐渐清晰。 接下来,项目组对目前学校的队伍状况做了客观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学校经过第一、第二阶段的努力攀登,拾级而上,教师的生存需求、自尊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教师们人人努力工作,且工作热情高,合作共创意识基本上能落实在行动之中。但是,大家也充分注意到,教师队伍个体素质、能力不强,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城区优质学校尚有差距。 寻找出路便成为了项目组的重要任务。反思学校发展的轨迹,大家一致感受到,学校的发展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这种努力的最大体现就是“行动”。于是,学校用了多年的时间,实施了如下一些“行动”。1、向

14、自己学实际上,自己往往是自己的最好的教师。所谓向自己学,就是将自己看作一个研究性学习的素材,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提升。这些努力至少包括:实践反思:目的是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比对教学效果,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大家已经明确意识到,一个名师,一定是一个随时会反思的人。 课堂录像:目的是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用工艺学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可以单独,也可以要求同伴一起,进行微观的、具体的分析研究;作业分析:目的是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分析,力争真正弄清楚,学生的一些常见问题,究竟是学生的认知或习惯问题,还是教师的把握教材问题课题研究:目的是在自己的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提炼成

15、为一个个供自己研究(独立的或者合作)的小课题。而之所以做课题研究,就是为了使教学研究更具有科学性。 2、向同行学学习他人,分析他人,研究他人,肯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所以,作为学校的经营者,必须要为这样的“向同行学”搭建平台。于是,学校用了多年的时间,搭建了如下一些“平台”。论坛:即设置“每周论坛”,做到人人论、多角度论;结对:即鼓励师徒结对,互动结对;骨干引领课:即发挥骨干示范作用,而且同年级、同学科、跨年级、跨学科听课;研讨课:徒弟亮相课、互动提升课;协同教研:即人人上课,人人评课,常常作教材重点、难点分析;领导听课:平等探讨,做到对口学科细节交流,非对口学科作宏观交流;办公室文化:即按学科分组室,以便即时教研,铭言行动 3、向专家学专家引领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是,专家并不能简单的局限于讲座,不能简单的局限于教学指导。于是,学校用了多年的时间,为教师们提供了如下一些“方便”。专家讲座。内容包括:师德、师能、人文素养、艺术欣赏;专家听课。内容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