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教学大纲——针灸推拿学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550019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教学大纲——针灸推拿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药理学教学大纲——针灸推拿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药理学教学大纲——针灸推拿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药理学教学大纲——针灸推拿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药理学教学大纲——针灸推拿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理学教学大纲——针灸推拿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教学大纲——针灸推拿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总 学 时:36学时(其中含实验教学8学时)学 分:2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针灸推拿学先修课程: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前言药理学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讲解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主要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同时也阐明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认识药物防治疾病的原则及新药研发的药理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熟悉常用药物的药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临床能安全、有效和合理用药奠定基础。药理学是研究

2、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原理,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药学与医学的桥梁学科。教学内容以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药物为主,以药物的分类、药理作用(包括作用机制)、临床用途和主要不良反应为重点。对每类药物的代表药要讲深讲透,同类药物比较其作用特点或作简要介绍。本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自学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运用图表、幻灯、录像、电脑多媒体等多种形象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要求与内容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绪言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药物、药理学、药效学和药动学。2药理学的内容、任务、在医药学中的地位。3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

3、史和新药开发与研究。教学要求1掌握药物、药理学、药效学和药动学的概念。2熟悉药理学的内容、任务、在医药学中的地位。3了解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和新药开发与研究。重点难点 重点:药物、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定义。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学科特点和基本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尤其创造性学习)能力。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教学内容1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滤过、简单扩散和载体转运),影响药物的跨膜转运的因素(与膜面积、药物浓度差和药物分子通透系数有关)。2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3房室模型

4、。4药物消除动力学。 5体内药物的药量-时间关系: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与药时曲线的关系。一次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和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浓度。6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消除半衰期、生物利用度的概念及意义,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的概念。7药物剂量的设计和优化:维持量及负荷量的概念,个体化治疗的制定。教学要求1掌握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首过效应、肠肝循环、一级消除动力学、消除半衰期、生物利用度的概念,药酶的诱导与抑制。2熟悉影响药物的跨膜转运的因素,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以及体内屏障的意义,药物分布不均匀性的原因与意义。药物代谢的意义、场所、步骤和方式,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系(肝

5、微粒体药物代谢酶)在药物转化中的作用。药物排泄途径,一级和零级消除动力学、维持量及负荷量的概念。3了解药物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房室模型、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的概念。体内药物的药量-时间关系,个体化治疗的制定。 重点难点1重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基本规律,药物血药浓度变化的规律,PH对药物转运的影响。2难点:房室模型的概念。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初步掌握药物内体过程研究的技能,逐步培养同学们新药研发和用药评价的能力。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教学内容1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的区别,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的治疗效果(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副作

6、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的概念。 2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药物剂量-效应关系、量反应与质反应的曲线、最小有效量(阈剂量)、最大效应、效价强度、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的概念及意义。3药物与受体:受体的概念、受体研究的由来和特性(灵敏性、特异性、饱和性)。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激动药、拮抗药、拮抗参数pA2、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受体类型和细胞内信号转导。受体调节(受体脱敏、受体增敏)。教学要求1掌握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的区别,药物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等概念,药物剂量-效应关系、量反应与质反应的曲线、最小有效量、最大效应、效

7、价强度、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的概念及意义,受体的概念和特性,受体调节。2熟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3了解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受体类型和细胞内信号转导。重点难点1重点: 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2难点:量效关系、受体理论。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初步掌握药效学评价的一般技能,逐步培养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教学内容1药物因素: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剂型、次数和时间)和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效应的影响。2机体因素: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特异质反应、病理状态、心理因素-安慰剂效应对药物效应的影响。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耐受性和耐药性、依赖

8、性和停药症状或停药综合征)。教学要求1掌握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2了解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和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效应的影响,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特异质反应、病理状态、心理因素-安慰剂效应对药物效应的影响。重点难点1重点:合理用药的原则2难点:药代学方面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初步具有设计给药方案的技能,逐步培养进行用药方案设计和分析的能力。第五章 神经系统药理概论教学内容1神经系统的解剖分类及生理功能:突触、递质、受体和效应器的概念;递质的生物合成、贮存、释放和代谢。2受体的分类、分布、递质与受体结合产生的效应;双重受体支配的优势现象;受体与离子通道偶联和受体

9、与酶偶联的意义。3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于受体、影响递质的生物合成、转化与转运及传出神经药物的作用环节与分类。教学要求1掌握神经分类、神经递质,受体及效应。2熟悉突出传递和生物信号转导通路。3了解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及其分类。重点难点重点:神经系统受体的分类、分布及效应。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初步掌握精神神经疾病的药物治疗技能,逐步培养临床治疗能力。第六章 神经系统常用药物教学内容1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对血流动力的影响、临床用途、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2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注意事项。3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注意事项。4吗啡的药理作用、临床

10、用途、不良反应、注意事项。教学要求1掌握肾上腺素、阿托品、阿司匹林和吗啡的药理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2熟悉以肾上腺素、阿托品、阿司匹林和吗啡为代表的同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主要的不良反应。3了解同类的共性和共同作用原理。重点难点1重点:肾上腺素、阿托品、阿司匹林和吗啡的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性和共同作用原理。2难点: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吗啡的作用原理。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初步掌握精神神经疾病急救药物的用药技能,逐步培养同学们临床治疗能力。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药理概论教学内容1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学基础。2心血管系统常用药物分类。3心血管系统疾

11、病药物治疗进展。教学要求1掌握心血管系统常用药物分类。2熟悉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学基础。3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治疗进展。 重点难点重点:心血管系统常用药物分类。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初步了解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和主要手段,逐步培养临床治疗能力和药物疗法结合其他疗法的临床用药技能。第八章 心血管系统常用药物(抗高血压药物)教学内容 抗高血压药教学要求1了解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2熟悉各类抗高血压药的降压机制及作用特点。3掌握各类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选药和应用原则。 重点难点重点: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受体阻断药、钙拮抗剂的降压作用特点、作用机

12、理及临床用途,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难点:抗高血压药的作用机制。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初步掌握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技能,具备合理用药和对用药方案进行分析的能力。第九章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教学内容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效应。2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重要的禁忌症、滥用药危害。3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氟轻松。教学要求1掌握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事项。2了解ACTH和盐皮质激素的作用和用途。重点难点重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

13、应用、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事项。难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初步掌握激素治疗各类疾病技能和激素临床用药的缺陷,逐步培养合理用药能力。第十章 化学治疗药概论教学内容 1抗菌药物常用术语:化学治疗的定义、抗菌谱、抗菌活性、抑菌药、杀菌药、耐药性和化疗指数的概念及意义。2细菌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简述抗细菌药物的作用机理:(1)抗叶酸代谢,(2)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3)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4)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5)抑制核酸的代谢。3细菌对抗菌药耐药性的产生机制。4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教学要求1掌握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2熟悉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

14、机制、抗药性产生途径。3了解化学治疗的含义;机体、病原体、抗菌药三者之间的关系和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重点难点重点: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难点: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初步掌握化学治疗的一般常识和用药规律,逐步培养临床药物治疗能力和抗生素的评价能力。第十一章 抗生素教学内容 1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及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2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谱及抗菌作用特点、临床用途、过敏反应及其防治;3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教学要求1掌握青霉素G、头孢菌素类、红霉素、基糖苷类、四环素和氯霉素的抗菌谱、耐药性、适应症及主要不良反应。2熟悉各种半合成青霉素、三代头孢菌素和林可霉素类的作用特点。3了解万古霉素的作用特点。重点难点重点:1青霉素G及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谱、抗菌作用原理、耐药性及机制、适应症及主要不良反应。2红霉素的抗菌谱、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不良反应。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制、不良反应;链霉素、庆大霉素等的作用特点。难点:-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制及耐药机制。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抗生素的用药技能,逐步培养临床抗感染能力和用药质量评估能力。第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