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税收原则 个税税收激励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549726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税收原则 个税税收激励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税收原则 个税税收激励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税收原则 个税税收激励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税收原则 个税税收激励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税收原则 个税税收激励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税收原则 个税税收激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税收原则 个税税收激励(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税收原则 个税税收激励税收原则 个税税收激励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税收原则 个税税收激励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税收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探讨税收原则,讨论税收任务导致的税收不公平。探讨个人所得税消费抵扣,探讨激励国民如实申报个人所得税的策略。分析中国个人所得税主要渠道。探讨个人所得税分类综合征收模式。论述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税务改革,及其他国家事务中的监督理由。关键词:税收原则;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人大监督1673-291X(2011)01-0030-05一、中国个税的目前状况及税收公平理由如果仅仅笼统的为中国现阶段的个人所得税定性,客观的讲,我们只能说不好,不

2、理想。个人所得税能够消除贫富差别,而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在这方面表现不佳,因为它没有达到这个税种设计的目的。人们总是不愿看到,富人家小狗的消费,远远高于穷人家小孩的消费。人们总是在想办法消除这种不公平,实现人类存活权益的结果公平,累进的所得税就有这方面的作用和目的。并且北欧的瑞典等国家,从贫穷到富裕,也确实达到了一定程度共同富裕的效果。中外所得税确实有差别。观察澳大利亚的个人所得税与工薪税,他们的工薪收入免税额很高,各州工薪税免税起点不同,从每年60万80万澳元不等,超过部分才交6%左右的税收;他们的所得税是年终净所得,也是累进税制,要扣除一定消费,包括旅游、汽车、服装等。因此,你发现澳大利亚人是

3、既鼓励收入也鼓励消费,如果你不消费,年终汇算,你就要付出一笔价格不菲的税款。他们通过这种方式,限制富人积累财富,消除贫富差距,确立穷人再次公平获得财富的机会。而我们国家的所得税,没有考虑净所得,没有扣除国民不同的生活成本。这样,两个收入一样,负担不一样,实际上纳税能力也不一样的人,有可能交纳了同样多的税;两个最终所得一样,即纳税能力一样的人,可能由于起始收入不一样的理由,有可能交了不一样的税;这样的税收有悖税收的纵向与横向公平原则。我们的所得税仅仅是限制了收入,进而也限制了消费,也影响了效率,更有悖效率原则。这就是我们需要对中国个人所得税需要探讨,需要改革的理由。税收公平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

4、如果税收不公平,尤其是对企业的税收不公平,对企业不公平的稽查、不公平的处罚,那么企业家损失的就并不仅仅是利益,他们失去更大的是信心,他们将会不得已放弃自己热爱的行业。近几年来,中国每年上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很多企业家移民,或盈利后放弃实业转向资本市场。企业家的这些取舍,实事求是地说与我们的税收理由也有一定关系。我们税收不公平,稽查不公平,有差别的对待相同的企业和个人,会给我们的企业家带来更多的不安全感。更严重的连锁效应是:企业萎缩,社会就业压力更大,失业人数更多等等。二、关于中国税收原则的话题(一)关于税收总量原则的疑问既然讨论税收,我们还要对中国的税收文化、税收原则做一些探讨。遗憾的是对中国公

5、认的,税收原则中的总量原则,是一头雾水。因为这个理由老想不通,所以只有在梦中向圣贤请教。我好像梦见萨缪尔森教授在讲课,我举手发言税收原则 个税税收激励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提供, .说:我们中国人认为,你们西方的 是假 ,脱离产权谈 ,就是枉谈;我们国家人民信奉公有制为主体,我们的人民也认为坚持公有制,就能够实现共同富裕。那么,对于一个公有制的国家,公有制企业的利润、税收都是属于国家的,都是一样的,我们国家根据建设情况,需要多少税收,我们就可以取多少!在我们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我们是不是不需要,或者说可以淡化,你们说的税收这个市场经济的杠杆呢,我们是不是可以先定一个税收的总量呢?先生怎么

6、看待?萨先生回答说:这位同学,我们现在讲的是凯恩斯主义,你说的公有制,应该去请教马克思先生。我说:可是先生,我们现在也搞市场经济了后来,梦醒了,只是迷迷糊湖记得先生讲的是“效率”和“公平”。翻看马国强、张馨教授的税收四原则,这两条好像也有;马国强教授的另外一条是关于税收成本,要求征收模式要节约、简便;张馨教授的理论也差不多,其中一条讲的是税收行政原则。他们的另外一条就是“总量原则”。张馨教授在几年前,都已经讲过,税收原则是一个体系,计划经济是财政原则为主,市场经济是效率原则为主,不同的阶段重点不一样。在张教授看来,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财政原则应该排在最后。观察,张教授还是没有把这一条去掉,

7、还是照顾了一些人的看法,还是谦虚地加进了“总量适度”,但是张教授认为绝对不能把它作为重点。这一点也是赞同的,但是多少年过去了,总量原则却仍然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这就是大惑不解的理由。根据我的理解,总量原则,就是上级可以下达一个税收任务,税率还是原来的税率,结构还是原来的结构,然后层层落实,最终完成任务。这感觉没有什么理由,好像我们国家也就是这样。但我总感觉有理由,如果税收任务不重的话,是不是该收的税,也可以不收;如果任务重的话,是不是可以收过头税?这样会不会造成纳税人实体权利受到侵犯呢?我们常常听到政府部门讲,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我们知道这个吃饭,就是要养活政府部门的人,这个建设,就是政府部门

8、的人要做事,甚至要干预市场。我也常怀疑,现在既然搞市场经济了,为什么还要走计划经济的路呢?再者,总量就是一个理由,你怎么知道一个“合适”的总量,是根据上一年得来的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也有些例子否定它。一例:某省政府工作报告,总结理由时提到,省政府有的部门计划落后于预算。什么道理呢?说白了,也就是政府花钱指标已经有了,然而部门还没有计划怎么化钱。因此,说明政府每年需要多少钱也是个不可知的数。二例:某省将农业项目款挪用,盖办公大楼。钱很多,但不知道怎么花。部门每年花掉这些钱,也成了任务。每年我们的财政部门也会很公平的把钱分到各个部门,我们的税务部门也会勤勤恳恳的去组织税收。年复一年。(二)“财政

9、储备原则”是否更合适我总是怀疑,我们财政资金的效率。因此,也就怀疑了这个“总量”。本小子说话不像教授那么含蓄,倡议将“总量适度原则”改为“财政储备”,放弃“总量”。不管是“适度”也好,“足额稳定”也好,它总是有个指标,执行起来就有个当年或一定时期要完成的概念。财政收入不是当年必须花掉的,我们的项目执行单位,如果把未安排的项目资金,以及还没有找到合适项目的资金先储备起来,也不必随便安排个项目,把资金掏出来,提心吊胆地存到小金库里,那样我们的纪检部门也是不同意的。甚至,当年政府节省下的财政资金,我们也可以储备下来,不必也拨到部门里。我这里虽然改了几个字,我也希望,既然我们搞市场经济了,政府也不要像

10、搞计划经济那样去干预市场。但我并不反对国家去搞国民经济计划,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也是有计划的。税收储备的目的,一方面是服务于纳税人,另一方面就是用于国民经济的计划发展。如果说,“量入为出”是一种勤俭持家,那么“收多少花多少”就是一种浪费,这两种说法只是文字表达不一样,实际上都有相同的意思。当然,的意思是:该收多少是多少,不应该有“总量”和税收任务;该花多少是多少,也不一定要全部花完。有了“储备”就可以在各年份之间调整。三、税收任务导致的负效应(一)正常免税渠道也被堵塞税收理由导致全国最大的民办科普园,青少年心中的科普圣地,广州南沙科普园关门了,X上议论很多。有人认为,是它自己也涉及纳税的理由,它们

11、不能像其他的公益事业单位,经营可以免税,纳税是它很大的支出。也有人认为,很多单位想向南沙科普园捐款,但都有顾忌,怕惹麻烦,企业不敢露富。企业露富了,可能要被查补所得税!谁还敢给捐款呢?企业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不论X民讲的是否属实,但企业自行捐款,没有得到许可,是应该交税的,这倒是实情。企业免税捐款,需要税务部门层层审批,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也许,税务部门任务太重了,或者有其他的理由,把免税看的很重。想捐款,就要被审批,否则就要交税!这种错误的方式,谁应该反思呢?像南沙科普园这样的公益项目,捐赠者到底能不能顺利“抵减”所得税呢?经营者能不能免税呢?在日本,不但投资公益事业可以减免税收,就是自己投资

12、失败,也可以减免个人的所得税,免税是纳税人法律规定的权益。而我们国家免税就不是那么容易。国家有一定的减税政策,但执行时却很困难。企业怕惹麻烦,是因为我们缺乏税收救济,一但捐款不被认可,企业被处罚,它们就很难找到申诉的地方。(二)为税收任务而稽查每当税务部门税收任务重时,到企业去稽查,就成了税务局每个工作人员的头等任务,每个部门都会被安排一定的指标任务,常常是税务局的全部工作人员都上阵。找那些有能力纳税、效益好的单位去稽查,这样才有可能完成任务。稽查人员总能找到被查企业的一些毛病,这些理由可能其他的企业都有,但隔墙扔砖头,砸住你算你倒霉!移居加拿大的A君在X上透露他的一个经历,税务局去他公司稽查

13、时,说他漏税150万,封了他的账户,停了他的 ,如果企业回收资金链条一断,他就要面对倒闭。无奈下,他向税务部门妥协,他主动补交10万,税务部门也声明,让他认可,税务部门没有到他公司去稽查过,税务部门也不再继续查他的案子,是他主动补交的税。A君说的话,可能是个无法考证的例子,但税务局为完成任务,逼企业纳税的情况,在一些不发达地区确实是有报道的。相对来说,有的税务局的做法还算公平些,给所有的企业按规模大小摊派任务。总之,有一部分不守规矩的税务局(个别的)为完成税收任务,采取了各自不同的策略,这好像也是实际情况。四、税收任务真的能取消吗虽然认为应取消税收任务,但客观讲,短期内这样做是很困难的,好像也

14、不实际。理由是我们现有的工作模式、人员结构、工作策略的理由。至少有两个理由认为不能取消税收任务。其一,税务局每年安排任务,如税收稽查任务,确实征收上来了不少税款,是实实在 税收原则 个税税收激励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税收原则 个税税收激励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税收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在的真金白银,是有效率的;其二,如果不安排任务,税务局工作的同志们没有压力,怎么考核大家的工作?大家对纳税人是否纳税采取无所谓的态度,纳税人又不主动交纳税款,国家的税收不是受到损失了吗?以上两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细想起来都不牵涉“任务”。其一,不安排带任务的稽查,并不是不去稽查,稽查反而

15、要加强,稽查是税务部门的主要工作,更要开展全面的、现代化的稽查策略,找到漏税的税源,而不是去企业逼税;再者说,认为传统的稽查方式,到企业账簿里去找毛病的方式是有效的,这个结论还需要综合评估,如果采用杀鸡取蛋、竭泽而渔的方式,就是对税源的破坏,是对生产力的破坏,是得不偿失的。其二,对税务工作考核,工作方式变了,考核方式也就变了,该征的税不征,就是失职,不该征的税去征就是违法,这也应成为考核方式;由此看来,有无任务都应受到监督,这也没有理由,工作考核也一样可以不涉及税收任务。但是,在看来,取消税收任务是早晚的事。当前阶段,制约税收过快增长、加快制度建设、减少财政浪费、提高财政储备是应该由决策部门给

16、予紧急考虑的事情。五、诚实申报个人收入的激励措施(一)中国人缺乏纳税意识吗有人认为,中国人纳税意识淡薄,有很多东西在中国不一定行得通。个人所得税诚实申报在美国可以,在中国就不行。这个观点不正确,但也有一定理由。认为,造成现在这个理由的理由,不在于国民素质,而在于我们的管理,没有好的管理,势必会造成今天的局面。一个弄虚作假的人,可以不交税,少交税,而不受任何惩罚;而如实纳税的人,只有补交税的份,却没有少交或退税的份。谁还能如实申报呢?日本采用蓝色申报制度,就是鼓励国民建立个人账册,鼓励如实申报纳税,说明他们的国民对纳税也不是主动愿意,说明他们的纳税意识也不强。日本对如实申报者奖励,对达不到要求的能够严格监管。而我们则做不到这一点。确立纳税激励与惩罚的健康规则,是我们真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