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与变革管理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549629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213 大小: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与变革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13页
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与变革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13页
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与变革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13页
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与变革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13页
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与变革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与变革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与变革管理(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与变革管理1、相关定义1.1、相关概念分析 2.1 信息化2.1 信息化 2.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信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人类认识和理解”信息”的概念的历史并不长,对信息的定义也一直存在诸多争议,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信息是对客观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征,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或认识后的再现。 经常与”信息”相联系的一个概念是”知识”,在此稍加阐述。一般认为,信息是反映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知识则是研究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规律的。由此可见,”知识”在认知体系中比”信息”要高一层次,它是信

2、息升华的成果,是一种浓缩的系统化了的信息。信息只是产生知识的基础,只有对信息进行加工才能获得知识。信息一般表现为五种形态:数据信息,文本信息,声音信息,图像信息和多媒体信息。1 信息技术是指一切与信息数字化处理和通信相关的技术。它是用符号来表示过程、对象、行为和事件,使它们以一种新的方式成为可视、可知和共享的。从更为一般的角度来讲,凡是能够用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包括感测与识别技术(扩展人的感觉器官承担的信息获取功能)、通信与存储技术(扩展人的神经网络承担的信息传递功能)、计算与智能技术(扩展人的思维器官承担的信息认知功能和信息再生功能)、控制与显示技术(扩展人的效应器官承担的

3、信息执行功能)。2 2.1.2 信息化 据研究者考证,”信息化”这个概念最初是由日本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来的。1967年,日本的一个政府研究机构”科学、技术和经济研究小组”创造性的提出了”Johoka”一词,即”信息化”的概念。他们认为,信息社会是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优势的社会,信息化则是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它反映了从有形的可触摸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的社会到无形的难以触摸的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社会的演化或转型。这个词随后被学者译为英文广为传播,最终为 西方国家所接受,进而风行于全世界。3 对”信息化”的内涵,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界定。国内早期有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

4、三种:第一种,偏重于技术层次,认为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过程,着重于强调信息技术的扩散传播过程;第二种,偏重于知识层次,认为信息化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这是从知识的生产和发展方面来理解的,着重于强调知识化、智能化;第三种,偏重于产业层次,认为信息化是信息产业的成长与发展过程,着重于强调信息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不断提高。4我们也可参照一下国外学者对信息化的认识,所谓信息化,”就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广泛而深入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科学的方法来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并以此为手段进一步开发和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从而形成一种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以及相应的生活

5、方式,推动社会进一步前进”。5 实际上,从近几年对”信息化”内涵的界定的发展来看,信息化主要强调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引起的整个社会的变化,理解信息化要将技术发展与社会历史进程放在一起考察,如认为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高级进程,它的核心是要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充分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创建信息时代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达到现代化水平。”6 总体而言,信息化是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在这个社会进化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中的全面

6、广泛的应用是推动剂,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是主要内容。信息化涵盖了整个信息过程,包括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等等,最终要归结到经济的、社会的变化,即经济的发展阶段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演进,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7 “信息化”这个词就是用来描述这种社会进化过程的,即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信息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并逐步取得支配地位的这样一种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8这种历史变革的推动力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这种变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涵盖了整个社会,也即它不仅仅是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全面变革。 就公共

7、管理学而言,要探讨的是公共组织的信息化问题,它是信息化这一历史进程在公共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如上所述,信息化这个历史进程涵盖了整个社会,自然 也包括公共管理和公共组织在内,信息化进程对公共管理和公共组织的影响体现在公共组织体制及其运行方式、公共组织结构、公共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等许多方面。对公共组织的信息化而言,其出发点是在公共组织中利用和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各种信息资源,目的是通过信息和技术手段实现对公共组织的全新改造,以提升公共组织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公众满意度,回应日益多变的社会需求,促进公共组织与社会的有效互动与和谐发展。由于公共组织的信息化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本文讨论的仅仅是信息化进

8、程中公共组织结构变革的趋势。 1.2、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概念产生于日本。在 1963 年,日本学者梅倬忠夫信息产业论 中介绍了信息社会的特征,以及信息社会对人们思维观念的影响。1967 年,日本 又组织了一个社会经济技术研究小组在探讨信息化时,仿照工业化的概念结构, 提出了信息化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信息化是工业社会向信息产业高度发达并 且在产业结构中占主导作用的社会信息社会动态演化的过程。 我国在 2006 年印发了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其中指出了信 息化的概念: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 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9、转型的历史进程。 在不同的信息化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化是一个推进社会发展转型的过 程,都指出了信息产业在今后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指出了信息化给社会带 来的深刻影响。它与历史上的城镇化工业化类似,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同时 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新文明。 1.3、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内容 2.2.1 基本概念 世界上有着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区分这些特点的标志就 是文化。随着世界的发展,习俗、宗教、思想也都慢慢的形成各地区的特色。他们既有 共性,也有特性,逐渐的也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 现今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有很多, P.德鲁克在管理学(1971)中认为:”管理也是 文化

10、,他不是无价值观科学”。知名企业家宁高宁认为:”在最初的生产流水线上, 企业文化的表现更多是纪律,是服从,是劳动力与金钱的交换关系,当企业管理者意识 到人作为生产要素的一部分是无法全部以纪律和交换来管治的时候,企业文化就产生 了,企业文化的有意识的形成和有目的地用来激发人的热情和效率,是企业中高层次的 5 管理阶段。什么是企业文化?它是团队内成员共享价值观、规范、风俗和做事的方式, 它影响了团队成员的做事方式。它主要是指用企业价值观统一员工思想意识、塑造企业 整体形象、突出企业精神、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 2.2.2 企业文化主要内容 2.2.2.1 企业价值观 所谓企业的价值观就

11、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他是企 业文化的核心部分。企业价值观的确立是企业成功经营的经验积累,它指明了企业的发 展方向,成为企业的整个精神支柱,规范着全体员工的行为,激发着员工的热情,为企 业全体走向共同目标确立方向。 2.2.2.2 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产生于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逐渐提炼出来的经营宗旨、经 营信念等企业文化的基石。由于每个企业不同的市场环境、经营目标、行业特色等不同, 所以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企业精神,它往往反映了企业家事业的目标、激发职工 激情的主线。比如日本的本田精神:追求技术与人的结合,而不单是生产摩托车。还有 我国的海尔精神:敬业报

12、国,追求卓越。 2.2.2.3 企业经营哲学 企业的经营哲学就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理 念、方法论原则,它是全体员工共同接受的思想。面对现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 想在竞争中求生存,就必须有善于经营和管理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科学可行的方法论 指导。任何企业想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得生存和成功,必须要拥有自己的信念, 以此作为本企业政策和行动的最高准则,在这个不断进步和变化的环境中,必须不断变 化自身,但企业理念不能随时改变。也就是说企业成功主要和他的企业精神、哲学理念、 政策动机有关。 2.2.2.4 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指企业用来规范员工行为的各项规章制度

13、,他是有一定的物的形式,又 是企业全体员工的观念形成,它既是员工行为的规范,又可以指导员工的行为。它具有 共性和强制性特征。 2.2.2.5 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一种伦理文化,通过舆论、习惯、习俗等形式起到影响员工行为和意识。 在台湾,企业管理界把企业道德定义为企业良心,凭自己内心中的标准去衡量事物的是 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凭良心做事。这种文化用在企业中,也就是通过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道德观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也是企业文化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有时它的管理效率 比起其他的管理规范来的更为直接。 6 1.4、企业变革的定义 对于企业变革的定义,不同学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认知。 Hellrigel &

14、Slocun 认为:企业为适应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常常需要调 成都市本土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战略变革探析 8 整和改变企业自身的状态,一般企业有”使企业能适应外在环境的变迁”与 “改变企业成员的行为”这两个相互关联的目标,企业的演进与转变通常是 达成这两种目标的组织行为,而企业转变则更接近与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变革 。 以 Greiner 和 Adizs 为代表的关注与企业生命周期研究的学者们将企业成 长的改变视为企业变革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学者将组织类型的转换视为企 业变革的主要内容,Mintzberg 与 Lantetal 认为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和控制体 系中至少有两者发生改变才能称之为企业变革

15、。 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有更多的学者从战略的角度去诠释企业变革。 Van de Ven & Poole 认为,变革的定义因研究主题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变革是 企业随着时间变迁而在其与外在环境的连接方式、特征和形状方面的改变。 而在与外在环境的连接方式研究方面,Hofer & Schendel 认为企业变革是企业 为达成目标时内部资源配置和环境互动方式,而在其与外在环境的连接方式 上发生改变,变革的内容包括:战略的改变,如活动范围、资源配置、竞 争优势和综合绩效等;造成战略内容改变的环境的变化与企业的改变。1 综上所述,目前学术界对于企业变革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在某些地方, 研究者们有

16、着较为一致的看法。比如大多数学者都赞同企业变革的主要内容 包括组织架构调整和战略目标改变这两个重要的维度。 1.5、日本企业终身雇佣制体系的概念及特征 创立于1928年的日本松下电器产业公司首先提出了终身雇佣制的雇佣管理模式,被 日本企业界公认为”终身雇佣制鼻祖”。 有关日本企业终身雇佣制体系的概念有多种提法。根据众多学者对终身雇佣制体系 特质及概念的阐述, 不难看出,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归根结底都是从雇员和企业两方 面着手,对雇佣形式和雇佣时间的一种界定。 本文所探讨的日本企业终身雇佣制是一种雇佣惯例,如表2-1所示。从就业方看,是 指青年学生在毕业前夕就积极开展就业活动,作为应届毕业生就职于某家企业后,会在 很长时间里,甚至到退休一直就职于该企业;从雇佣方看,是指企业一般不轻易解雇员工, 对于不能胜任其工作的,会通过企业内部培训等措施提高其工作能力,即使在经济萧条 经营困难时期,也会设法通过各种措施,尽可能吸收剩余人员,从而使雇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