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粤教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12咏史诗三首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545297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粤教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12咏史诗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粤教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12咏史诗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粤教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12咏史诗三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粤教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12咏史诗三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创新设计】粤教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12咏史诗三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粤教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12咏史诗三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粤教版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12咏史诗三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靠不往的优势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拿了根拐杖,一个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回来时,拿雨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人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有淋湿也没跌伤。你们的失误是由于你们凭借了优势。”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微感言: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赏读:保住天下的事,即使一个普通人,也有责任啊!(天下的兴盛与灭亡,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责任。)梁启超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昔孔门相传之法,一则曰慎

2、独,再则曰慎独。刘宗周赏读:当年孔子及其门人相传(修养自己)的主要方法,一是在无人监督之下控制自己修德避恶的慎独,再一个还是慎独。闻道有蚤莫,行道有难易。然能自强不息,则其至一也。四书集注赏读:知道道理有早有晚,践行道时有难有易。(当你知道道以后)能够自强不息,努力去干,这便和达到道的目的是一致的。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朱子大全赏读:修身的要点包括:说话要忠诚、信实,行为要实际、恭敬,惩戒忿恨,消除贪欲,向好处去做,把过错改掉。一、作者视窗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唐代著名诗人,擅五律,工五言。官至监察御史。与诗仙李白交厚,世

3、称刘随州。其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著作有刘随州集。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789816),字长吉,河南福昌人。唐代著名诗人,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他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长于乐府,后人称为“长吉体”。代表作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秋来等。过陈琳墓温庭筠(约812866),原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人。才情敏捷,每次考试时,押官韵作诗赋,总是以双手四指交叉,很快成八韵,人称“温八叉”“温八吟”。咸通七年(866)任国子助

4、教,竟流落而终。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温李”。擅长近体诗,怀古写景诸诗成就较高,闺情诗婉媚香艳,一如其词。后人尊为“花间鼻祖”。著作有花间集。二、写作背景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是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州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县)县尉;第二次是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侯被贬为睦州(浙江建德)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金铜仙人辞汉歌:元和八年(813),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

5、,途中作此诗,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诗中的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此诗写作时间距唐王朝的覆灭(907)尚有九十余年,诗人何以产生兴亡之感呢?这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境遇来理解、体味。自从天宝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起彼伏,西北边陲烽火不断,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情怀很不平静,急盼着建功立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

6、情。过陈琳墓:这是一首咏怀古迹之作,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写章表书檄之类的文章。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避难冀州,袁绍让他典(意为“主管”、“掌管”)文章,曾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就是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三、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1)谪宦()(2)天涯()(3)潸然泪下()(4)眸子() (5)衰兰() (6)惆怅()(7)石麟() (8)飘蓬() (9)鸟()答案(1)zh hun(2)y(3)shn(4)mu(

7、5)shui(6)chu chn(7)ln(8)pn(9)f2词语释义(1)霸才无主始怜君:_(2)夜闻马嘶晓无迹:_(3)东关酸风射眸子:_(4)空将汉月出宫门:_(5)寂寂江山摇落处:_答案(1)怜惜,羡慕(2)听到(3)刺骨的寒风(4)与(5)草木凋零3名句背诵(1)_,湘水无情吊岂知。(2)画栏桂树悬秋香,_。(3)衰兰送客咸阳道,_!(4)词客有灵应识我,_。(5)_,铜雀荒凉对暮云。答案(1)汉文有道恩犹薄(2)三十六宫土花碧(3)天若有情天亦老(4)霸才无主始怜君(5)石麟埋没藏春草文本感知1长沙过贾谊宅这首诗写诗人经过长沙贾谊旧宅时的悲凉心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2金

8、铜仙人辞汉歌这首诗以神奇的想像写金铜仙人辞别汉宫时的悲凉心情和对故主的留恋,抒发了历史兴亡之感,寄寓了沉痛的家国之悲和身世之痛。3过陈琳墓这首诗怀古伤今,通过写诗人在陈琳墓前的幽思,抒发诗人怀才不遇、落魄潦倒的身世之悲。结构图示长沙过贾谊宅凭吊(贾谊)(古(人 ) 悲(凄怆忧愤)哀伤自己(今)(景)萧条冷落(情)孤寂悲苦金铜仙人辞汉歌 过陈琳墓 师生探究一、长沙过贾谊宅中“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以“无情”对“有道”,含意隽永。联系李商隐贾生一诗,说说你对“有道”的理解。提示“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这句从贾谊的被贬,隐隐联系到自己。出句要注意一个“有道”,一个“犹”字。

9、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对句“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时光,屈原不知贾谊会来凭吊自己,贾谊又怎知刘长卿会来凭吊自己呢?而刘长卿的心曲,恨不得让屈原、贾谊复活来倾听,当世又有谁能理解呢?他渴望当权者的“有道”。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谊被贬至长沙,孝文帝特意将他召回,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中,君臣谈论鬼神之事直至深夜。在一般封建文人心中,这可谓是君臣遇合盛事,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君“有道”。然而,这“有道”没有表现在关切民生疾苦上,反而追逐求神问仙,因此这“有道”也

10、并非实事求是。李商隐此诗,表面上是讽刺文帝,实际上矛头暗指晚唐许多皇帝,他们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致使多少栋梁之才得不到重用,因此这两首诗中的皇帝“有道”其实都不是真正的“有道”。二、过陈琳墓吊陈琳,又自伤身世。请指出诗中哪些地方吊陈琳,哪些地方自伤身世。提示“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开头说过去曾在史书上拜读过陈琳的文章,今天在漂泊辗转的生活中正好经过陈琳的坟墓。“青史见遗文”不仅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而且蕴含着钦慕尊崇的感情。这是在吊陈琳。“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若陈琳灵魂有知,想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这里蕴含的感情颇为复杂。其中既有对自己才

11、能的自负自信,又暗含才人惺惺相惜、异代同心的意思。陈琳有曹操赏识,而自己虽有“霸才”却无人看重,这里流露了生不逢时的深沉感慨。这是在自伤身世。“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这里对陈琳墓前的荒凉寥落的哀叹,也是对重才时代消逝的哀叹。而诗人对这个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也就在不言中了。这既是吊陈琳又是自伤身世。“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文章无用,霸才无主,只能弃文就武,持剑从军,这已经使人不胜感慨;而时代不同,今日从军,又焉知不是无所遇合,再历飘蓬。想到这里,怎能不临风惆怅,黯然神伤呢?这一结尾,再次地自伤身世,将诗人那种因“霸才无主”引起的生不逢时之感,更进一步地表现出来了。全诗贯串

12、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的对比。三、咏史诗是诗人通过对史迹、史事的咏叹,抒发其内心复杂的情感,即“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这主要包括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托古讽今,托古寄慨、评说历史事件和人物等,请联系本课作品,加以评点。提示咏史诗,通常是以史为吟咏对象,而借史抒怀,真正的着眼点在于“今”,借史讽今,借史自伤,抒发兴亡之感和物是人非的慨叹。长沙过贾谊宅作者刘长卿用凄怆忧伤的笔调,写了贾谊生平的不顺和遭贬的悲苦命运,实际上是寄寓了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触。金铜仙人辞汉歌从金铜仙人的“观感”出发,以拟人化手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抒发韶华易逝、人生难久的感慨,也寄寓了诗人仕进无望、被迫离开长安

13、时的难言心情。过陈琳墓是一首咏怀古迹之作,诗人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全诗贯串着那种生不逢时的落寞悲愤之感。借古讽今,吊陈琳是为了寄寓自己的内心感慨。名句品评(1)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品评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诗人多舛的命运。“有道”的中兴之主汉文帝尚不能重用才华横溢的贾谊,那么,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又怎能重用诗人自己呢?诗人被一贬再贬,沉沦落魄看起来也就是必然的了。这里一语双关,将暗讽的笔触对准当今皇上,巧妙含蓄。接下来,诗人终究不能自释其然,面对逝者如斯的湘水,想到当年屈原在湘水失意自尽,屈原哪里知道百年后贾谊会到湘水边来凭吊他(贾谊写有吊屈原赋);贾谊更想不到

14、千年之后的刘长卿又会在萧瑟的秋风中来凭吊他的旧宅。千载知音难觅,又有谁能听到诗人呼告无处、痛苦难耐的心声呢?(2)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品评长安城外的道路上长满了兰花,而肃杀的秋风,已把兰花摧残得枯萎衰谢了。“兰”,古人称为幽兰,属幽静之物。兰之所以“衰”,不仅是秋风的摧残,更是其愁苦的情怀所致。以“衰兰”的愁衬托铜人的愁,这愁也正是诗人的愁,恰如其开愁歌中的句子:“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的,苍天之上,日出月没,似乎终古不变,但假若苍天有情的话,定会与有情之物一样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句设想奇绝,响落天外,极为真切地烘托了铜人(亦即诗人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