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后出现退岗问题的探讨与分析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542702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91 大小:2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后出现退岗问题的探讨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1页
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后出现退岗问题的探讨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1页
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后出现退岗问题的探讨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1页
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后出现退岗问题的探讨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1页
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后出现退岗问题的探讨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后出现退岗问题的探讨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后出现退岗问题的探讨与分析(1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后出现退岗问题的探讨与分析1、相关定义1.1、核心概念 1.3.1 高等职业教育1.3.1 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又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或”高等职业和技术教育”。根据教 育大辞典 第三卷的概念界定,高等职业教育是”属于第三级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和技 术教育包括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和从业后的有关继续教育。” 3 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 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培养高级实践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属高等教育范畴,职业技 术教育的高等层次,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及具有相应文化水平 和实践经验的中级技术工人,学制为 23 年;少数招初中毕业生,学制为 5 年

2、。教育形 式为学校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两种。” 4 本论文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指高中文化基础之上(或 3 相当于高中文化基础)或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基础上,培养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 线的高级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它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是高等教育的另一种类型, 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1.2、相关概念的界定 1、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又称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或”高等职业 和技术教育”,从国际上看,很少有国家使用到这个名字,即便有也 与我们所理解的不一致。如俄罗斯将”职业教育”理解为除基础教育 以外的所有专业教育,因此他们的”高等职业教育”就包括了所有的 高等教育,而不是我们所认为

3、的与普高相对应的那部分教育。更多的 国家则将”职业教育”理解为培养各种不需要太多理论知识的工作的 直接操作者的那部分教育或培训,并不进入高等教育领域。 从国内来看,尽管现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己经成为我国教育界的 一个热点,但是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明确定义。 “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分为两个概念,”高等”与”职业教育”。这两 个概念放在一起导致三种理解:一种是归入”高等教育”范畴,认为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强调职业性和应用性的一种特定的教育; 第二种认为它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不属于高等教育,从而将”高 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视为两个并列的教育范畴;第三种认为凡是 培养处于较高

4、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的教育都属于高等职业教育,而不 管它属哪种系列。 总体上看,高等职业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由于非学 历性的高等职业教育受外界政策影响较小,争论主要集中在高等职业 教育的学历教育部分,各种概念界定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1)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范畴来看。1990年出版的教育大 辞典将高等职业教育定义为:”高等职业教育属于第三级教育层次 的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包括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和从业后的有关 硕士学位论文 继续教育。”吕新祥教授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一书中指出: “第一,高职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它包括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 育两部分;第二,高职的学历教育可以有多

5、种层次:大学专科、大学 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第三。高职的非学历教育是一个形式多样、内容 广泛、幅度较大的领域,其主要方面是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技术等级 培训。” (2)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来看。1991年海洋出版社出版 的张念宏主编的中国教育百科全书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为”培 养高级实践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属高等教育范畴。职业技术教育的高 等层次,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及具有相应 文化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中级技术工人,学制为23年;少数招初 中毕业生,学制为5年。教育形式为学校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两种。 教育机构主要有:各种职业技术专科学校、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技术 师范学院(有的学

6、制为4年)、短期职业大学、职工大学、广播电视 大学、普通高等院校举办的函授大学、夜大学等。”国务院在国发 (2002)16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中对职业教育的界定为:”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 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 种样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刘春生、.徐长发教授提 出:”职业教育就是在一定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社会各种职业、各 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和从业者所进行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职 前教育和职后培

7、训,使其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 顾明远等教育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227 吕鑫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5 张念宏中国教育百科全书北京:海洋出版社,l”1.92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阻滞问题研究 宽广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劳动者。”杨金土、孟广平、 严雪怡等认为:”我国所称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内涵是高等技术教育, 其培养目标包含三种类型:高层次技术员类人才、既有一定实践技能 又有一定专业技术的技师型人才和管理人员。” 本文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指在高中或一定专业技术技能基础上, 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

8、属高等教 育范畴,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层次。 2、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是指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一般包括:高等 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专科学校等凡类。具体包括: 短期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独立设置的成人 高校、木科院校内设立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二级学院)、五年一贯 制高等专科学校、干部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大学、农业大 学、职工大学等。本文的”高职院校”主要是指职前、专科层次的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的重要层次与重要组成部分。 3、就业及就业阻滞 就业的字面意义十分简单,就是得到职业,找到工作。但是研究 者们对于”就业”却有着很多不同的看

9、法。美国社会学家塞尔兹认为: “就业是一个人为了不断地取得收入而连续从事的具有市场价值的 特殊活动,这种活动决定着从事它的那个人的社会地位”。而杜威则 把它概括为:”可以从中得到利益的一种活动”。我国对于”就业”的 界定也很多,彭薇、王旭东对就业的界定是指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 合的形式,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或超过劳动年龄但有劳动能力的人在一 定的社会工作岗位从事合法劳动,并获得相应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 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02一1的 杨金土、孟广平、严雪怡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几个重要问题的基本认识 张念宏中国教育百科全书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92 硕士学位

10、论文 状态。温海池认为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 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 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还有的研究者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待和 解释就业。他们认为:从广义上讲,就业是一个过程,它包括就业前 的身体和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准备阶段、劳动力的实际使用的直接就 业阶段、就业者就业能力的恢复和增强及企业雇用能力的再生及发展 过程的就业后阶段。本文中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是指高职院校毕 业生寻求工作的过程。而就业阻滞则是指阻碍就业的各种因素。 彭薇、王旭东就业概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37 温海池劳动经济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2

11、00 尹志宏劳动力市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2一103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阻滞问题研究 第一章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阻滞现状 自1985年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起,我国大学生就 业制度开始由计划经济的统包统配转向市场经济的自主择业、双向选 择,之后,尤其是随着高校扩招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阻滞日益严 峻。 择业观念阻滞 以1985年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统包 统分”的体制逐步被打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模式开始转向市场经 济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国家不断推出 各种毕业生就业政策,各学校也逐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面对着新的 环境、新的形势,少部分高

12、职院校毕业生表现的极不适应,无所适从, 但是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求职观念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 表现在: l、竞争意识增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实行自主 择业、双向选择后,将毕业人全面推向人才市场,实行公开竞争后, 毕业生的竞争意识明显增强。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和政府机 构分流下岗人员的增多,使得他们以往”铁饭碗”的传统观念逐渐淡 化。 2、独立自主性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们对父母和他人的依赖心 理逐渐淡化,要求择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渴望个性的发展,重视自 我价值的实现。近些年来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兴起的”考证热”_正是这 种独立自主意识增强的证明。另外受到国家鼓励创业政策的刺

13、激,部 分高职院校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也是这种独立自主性的体现。 硕十学位论文 3、择业选择多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制度的改革为高职 院校毕业生们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权和更多的机遇,同时改革开放的不 断深入使得现在的毕业生们思路更加开阔,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们在 择业的选择上也日趋多元化。高职院校毕业生们逐渐摆脱传统观念的 影响,开始学会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来审视职业,这点从以往不被看好 的服务行业成为择业的热门可以看出。 4、务实思想增加。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注重经济效益,受此 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们增加了务实精神。评判个人价值的取向更多 的转移到经济效益和个人收入。一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更向往合

14、适自 身兴趣的职业,将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结合起来,渴望在为社会作出 贡献的同时,自身能得到较好的回报与发展。 高职院校毕业生择业观的转变可以说是当今时代变革的产物,是 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对其影响的结果,总的来说,其主导方面是积极的。 但是同时很多消极的影响也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择业观产生了很 多新的困难和问题。 1、功利主义倾向明显。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拜金主义盛 行,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物质因素,如 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报酬、工作环境等,而很少考虑自身能力与专 业锻炼的机会。在行业选择上,倾向于大型国有企业、垄断行业的国 有企业、外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在地区选择

15、上,大部分的高职 院校毕业生都倾向于沿海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甚至有极少数毕 业生由于种种原因进不了较好的单位,宁愿在家待业也不愿干一些比 较辛苦的工作等等。 2、传统观念仍有影响。至今仍有不少高职院校毕业生没有摆脱 计划经济体制下”铁饭碗”的传统观念影响,在选择职业时往往从职 业的稳定性出发而青睐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这部分的高职院校毕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阻滞问题研究 业生还没有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新形式,缺乏竞争意识与 职业的风险意识,最终使得他们的求职面十分狭小。 3、享乐主义色彩浓厚。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 更加丰富。存在不少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日益繁荣的物质生活中

16、丧失 了艰苦奋斗的意识。很大一部分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艰苦创业精神不 足,同时普遍存在攀比心理,不愿到较艰苦的生产第一线工作,总希 望选择的工作要单位名声好一点、牌子响一点,工作压力轻一点,管 理松一点,经济效益高一点,离家近一点。这些与社会的需求形成了 明显的反差,最终的结果就造成他们选择职业的面狭窄,提高了求职 的失败率。 4、依赖心理部分存在。大多高职院校毕业生都是独生子女,其 中有一部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依赖心理严重,其中很大一部分在高考 填报志愿时就完全由家长、亲友或老师决定,毕业后又完全把就业的 希望寄托在家长、亲友或老师的身上,缺乏竞争意识和自我推销意识。 5、自卑心理。目前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环境并不乐 观。一方面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短时间难以根本解决。另一方面 社会用人制度并不完善,用人单位人才盲目消费、超前消费现象较为 普遍,导致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遭遇不公正待遇,另外很多行业、 部门的职业准入制度缺乏或监管不利,造成一些用人单位为降低成 本,大量使用非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