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相关问题大讨论.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541878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vd相关问题大讨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dvd相关问题大讨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dvd相关问题大讨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dvd相关问题大讨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dvd相关问题大讨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vd相关问题大讨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vd相关问题大讨论.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VD相关问题大讨论鉴于论坛上已经有DC、PC的讨论,偶想在此发起DVD相关问题的讨论 希望大家能把工作遇到的问题一起来交流,共同提高; 同时也把此贴作为新年的礼物,祝大家新年有新的收获! 一个DVD产品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是很多,作为R&D结构工程师,除了作结构以外,需要了解的东西也实在是太多,因为做结构不仅仅是画图。 DVD相关问题讨论大致包括: DVD PLAYER、DVD ROOM、Portable DVD、吸入式DVD 等 产品的结构、传动部分的设计等DVD相关问题。 我会把我在这方面的一点设计经验与大家分享, 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同时更要请行内做DVD的高手不吝赐教!从齿轮谈起: D

2、VD所用到的塑料齿轮多为小模数齿轮-模数m1的齿轮相比,小模数齿轮的设计参数中要注意: 顶隙系数c* = 0.35, 齿根圆角半径要小于0.2 mn 第二版齿轮手册 上册10-4有讲到。DVD所用到的塑料齿轮材料多为POM、PA, 采用多点进胶的对称点胶口射出成形。 POM俗称赛钢、塑钢, 其强度、形变的恢复能力、耐磨及自润滑能力很好,但其成形特性不佳。 PA质软,成形特性要优于POM,用PA做的齿轮可降低冲击和噪音, 常用来增加齿轮组的中心距作为阻尼齿轮。 关于齿轮噪音问题我在以前的阽子中有提到过, 齿轮产生噪音的原因很多材料是一个方面另外的问题会出在齿轮组上; 可能是结构设计的原因,也可能

3、是模具厂做模有问题,或是润滑不足 在齿轮组方面,有设计的问题,比如正负变位不恰当,导致中心距不对, 一般的情况是中心距过小有卡死的可能 中心距过大易滑牙出现打打齿噪音。 在DVD中,齿轮的变位系数在0.10.4都有可能, 要结合机构的整体情况进行选取。 为降低齿轮传动的噪音,在结构上常常会用到调隙齿轮,当然调隙齿轮也能提高传动的精度; 下图为常用的调隙齿轮结构:也会在齿轮传动中用PA齿轮来降低噪音, 比如有些Loader的齿轮组中,会在第二级用到PA齿轮, 利用PA的质软的特性将硬接触变成软接触,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 如下图:除了上述几点外, 固定齿轮的转轴的垂直度及齿轮与转轴的间隙也是要点,

4、 垂直度不够或间隙过大都会有问题。 如果是齿条,就要注意齿条的直线度与强度; 还要注意各运动部件间的磨擦要尽量减到最小, 将大面积接触磨擦变成小面积或线磨擦。 另外一方面就是要注意齿轮的精度与齿形, 常用的齿轮是渐开线圆柱齿轮; 在精度方面,简单的说,玩具类的齿轮精度和DVD的齿轮精度是不一样的。 所以,做塑胶齿轮要找专业的模具厂,而且具体的问题可与模具厂一起讨论, 如果模具厂差,设计再准确也没用! 出现齿轮精度达不到要求齿形不对等情况,要修改就很烦啊!关于小模数齿轮的基本计算公式:小模数蜗杆传动- 模数m、节圆直径d、头数z、导程角 ,常用参数对照表:典型机芯的几个典型尺寸: 其实这几个尺寸

5、不用我讲,做过机芯的同行一定也很清楚 但是现在有很多DVD生产厂家都是买整个的机芯或Loader的部分, 虽然供货商也会提供PICK UP的SPEC, 然而在实际讲的结构设计中,我有见到有的兄台在接到一个案子进行3D建模时, 往往不太了解这些基本尺寸。 在典型的机芯中,较长的一根导杆常叫主导杆;较短的一根叫副导杆 ; 在竖直方向上,副导杆比主导杆高0.5mm; 两根导轴的中心距是47.5mm; 主导杆到Spindle Motor (主轴马达) 的水平距离24.5mm; Turn plate(固定DISK的转盘)端面到主导杆中心的竖直长度是9.5mm; 另一个重要尺寸就是PICK UP的行动范围

6、, 首先要明确通常一张DISK最内圈导入区直径是45mm, 最外圈导出区直径是117mm,因此PICK UP的最小行程是36mm, 而实际中的取值要比36mm大一些,取3840mm。 具体尺寸如下图示意 :齿轮的图面标注包括两个方面: 齿轮的图面标注包括两个方面: 一在图上标注的尺寸: 齿顶圆直径及公差 分度圆直径; 齿宽; 孔(轴)径及其公差; 定位面及其要求; 齿轮表面粗糙度; 二除了标注以上的数据,还要求用表格列出数据及参数,内容包括: 法向模数; 齿数 / 头数(蜗杆); 基本齿廓; 齿顶高因子; 螺旋角; 螺旋方向; 轴向齿距(蜗轮、蜗杆) 导程角(蜗轮、蜗杆) 径向变位因子; 齿厚

7、:公称值及其公差; 精度等级; 齿轮副中心距及其极根偏差; 配对齿轮的图号及其齿数; 检验项目代号及其公差等等, 参考图框如下: 俺也說點感受: 上面的兄弟主要講的是抽屜式DVDLoader的齒輪設計要點。我曾經設計過一款掀蓋式DVD 的,出過很大問題,主要是: 1: DVD轉速很高,比cd, vcd 快很多。 2: DVD多為超薄機芯,要避開moto等干涉位,有困難。 由於開始采用普通cd機的設計方式,生產時出現大量轉碟響的壞機,主要是避空位間隙不夠,dvd碟(561)高速旋轉時產生共振(cd vcd 沒問題),後來加大空間才解決。磨擦的降低: DVD中相对运动部分部件之间磨擦的降低,常常是

8、变大面积接触为小面积接触; 将连续的小面积接触转变成间断的小面积接触,尽量将接触面积做到最小, 相对于整体来看,要达到线接触的目的; 同时还要在这些运动接触部位涂上润滑油,进一步减少磨擦。 利用POM、PA作齿轮,也就是在利用它们耐磨,自润滑的特性。 例如: 为了减小齿轮与轴底端支撑物的磨擦,常做成小面积凸台来作为支撑面, 变大面积接触为小面积接触,如下图; 同时小的面积也方便控制其接触面质量,比如说表面粗糙度、高度等等;再如: 为减小齿轮端面与其它零件的磨擦,齿轮端面要做一圈凸起圆环; 如下图:又如: 为了减少TRAY与BASE的磨擦,滑槽与导轨的接触面要尽量小, 要始终坚持小面积接触的原则

9、; 同时,滑槽及导轨中心的直线度也要注意, 否则,不仅磨擦大,还会出现异音、TRAY摆动的现象,如下图; (当然TRAY有异音、摆动等现象还与啮合有关)不知你所说的掀盖式DVD是用motor自动开盖,还是手动用弹簧释放hook开盖? 但是DVD不论是哪种形式,齿轮及运动部分的设计原则大致相同。 至于你提到转盘响的原因主要是盘片下端面到HOUSING端面的空间不够, 因为DISK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不可癖避免的存在振动, 振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盘片本身的问题; 也可能是SPINDLE MOTOR / TURN PLATE的问题; 也可能是机芯部分整体避振不够,DAMPER阻尼不够。 因此,

10、盘片下端面到HOUSING端面的距离要取h1.52mm才比较保险同时,对于翻盖式或PORTABLE DVD, 除了保证DISK上下振动空间以外, 还要注意一下取碟时的”手指位”空间; 如果产品做外销到欧美,要想到鬼老的手比偶们要大(至少是偶的1.5倍), 因此在设计时要给出足够的手指空间, 我发现有的同事在做PORTABLE DVD时往往会忽视这一点! 要给出足够的手指位,取碟处的空间距DISK外侧要有1015mm (如下图)关于调隙: 为了实现传动的准确与平稳性,DVD的传动件之间需要进行调隙, 常利用弹簧或扭簧来实现; 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传动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传动中的冲击与噪音

11、。 例如:在第二级传动中使用的调隙齿轮; 在rack gear 与pick up之间会加一个弹簧; 有的还会在摆杆连接轴的地方加扭簧,等等;典型DVD Loader机构件: 1.光学拾取头 (Pick up): 作为一个组件与导杆一起固定在Chassis上, 有大机芯与小机芯之称; Chassis for Pick up 的材质一般是SECC, 在小机芯中,会用到Mg Al合金压铸; 有小机芯中Pick up甚至直接利用Base上的直边作为导轨;2.齿轮组(Gear Assy): 常用材料: POM、PA 常见组合有: Pulley、Gear、Rack Gear; Worm Gear、Gear

12、、Rack Gear; Worm Gear、Helical Gear、Rack Gear 有时为减小整体体积,要用到镙杆传动,多见于小机芯, 镙杆材质一般会选用SUS 402等,硬度大于HV300; 直线度、圆度要达到0.02等;3.框体/机座 (Base/Loader Base): 最外面的一个胶框,用来固定Pick up及Slider、Tray等整个内部零件; 材质一般会用到: ABS+PC (7:3、6:4) 、ABS+PC+GF、ABS+ 20%GF、PC+ 20%GF等;4.升降杆(Elevator): -抽屜式DVD中用來支撑PICK UP上下运动的支架; 常用材質為: PC+AB

13、S+GF、PC+GF、PC+ABS等諸位請看這款(SANYO)機芯:大小平台之距為6.70mm, 如若將小平台設計距CD室平面2.0mm(最小值),CD室膠厚2.5mm, 那麼,大平台距CD室地面之距為6.70-2.0-2.5=2.2mm, 圖示的突台已經干涉0.6mm,CD室需減膠避空,若間隙為1.0mm, 那麼CD室避空區的膠厚為2.5-0.6-1.0=0.9mm, 膠已經很薄。 但我認為最好間隙保持1.0mm以上,否則,很能產生噪音。(這裡說的都是對掀蓋式DVD而言,我看過SAMSUNG機芯,更麻煩。)再看看這個,有多緊湊SANYO的这款机芯我手头上也有,明白你所说的问题。 CD室减胶避空是必要的, 将局部干涉地方的胶厚做薄就行了, 比如你所说的厚度0.9在局部也是可以的, 但要将2.50.9的过渡区域做大一些,以免正面缩印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