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世纪视野中的当代散文(当代作家评论)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541663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论:世纪视野中的当代散文(当代作家评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评论:世纪视野中的当代散文(当代作家评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评论:世纪视野中的当代散文(当代作家评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评论:世纪视野中的当代散文(当代作家评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评论:世纪视野中的当代散文(当代作家评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评论:世纪视野中的当代散文(当代作家评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论:世纪视野中的当代散文(当代作家评论)(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9 世纪视野中的当代散文孙绍振提要:中国现代散文,近百年的积累,显示出散文文体建构从草创、发育、危机到辉煌的历程。五四时期,在散文作为一种文体提出来之前,在中国,在英语国家的百科全书中,并不存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文体。周作人在美文中明确提出,这种文体中国还没有。他把这个世界上最年青的文体定性为与晚明性灵小品相近的“叙事与抒情”,带有某种程度的“试试”的性质。郁达夫后来也指出其为中国独有,不能用西方的essay来解释,并为之增加了幽默和智性,这样就奠定了中国现代散文的理论基点。由于周作人“叙事与抒情”的巨大影响,中国现代散文对智性动摇不定,故将鲁迅的社会文明批评文章另立名目曰“杂文”。忽视智性,就

2、造成了散文思想容量不大,长期小品化的偏向。在宏观上缺乏文体和流派自觉,还导致后来散文一度通讯报告化,造成散文文体的严重危机。杨朔的诗化审美主张有助于散文文体自觉的唤醒,但又作茧自缚,而且忽略了审丑的幽默。新时期批评杨朔模式,散文艰难地恢复了五四散文传统,但是,实践证明,当时所凭借的“真情实感”论,偏离了真假互动,虚实相生的艺术想像。九十年代以降,以南帆和余秋雨为代表的学者散文,在审美、审丑和审智上有了全面的突破性的发展,弥补了散文重情轻智的缺失,创造了中国独创的审智散文。与小说诗歌追随西方流派不同,散文更多是自发地,甚至在封闭中发展,因而比较缓慢而且代价巨大。但是,不依附西方流派,在历史文化反

3、思的大视野中,也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的气度恢宏的大散文,散文小品化的偏颇得以历史性地突破。而受西方现代派诗歌影响,追随西方文论的大陆和台港的“现代派散文”,旨在颠覆传统,却遇诗歌前卫已经有回归传统文化语言的趋势。现代派散文家,欲从模仿达到颠覆或者创造的境界,他们的才能正面临着与中国传统文化语言结合的严峻的历史课题。引言:方法问题马克思说,人体解剖是猿体解剖的钥匙,这就是说,只有从当代高级形态俯视,才能发现低级形态的深层结构。应该补充的是,猿体解剖中也是人体解剖的钥匙。只有剖析出历史胚胎(低级形态)的遗传密码,当代发展的必然性才能得到说明。正因为此,本文一方面从当代散文的历史高度,批判五四散文理论建

4、构,另一方面,从五四散文的经典理论文献中揭示当代散文的内在的、必然的逻辑,而不是历史事件的连续。这样,也许能够从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中,看到逻辑的演绎的全部过程。一, 抒情性散文文体的历史选择在现代散文作为一种文体被提出来之前,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存在一种叫做散文的文体。按姚鼐古文辞类纂,它是相对于词赋类的,形式很丰富:论辩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显然包含了文学性和非文学性两个方面。在英语国家的百科全书中,也没有单独的散文条目,只有和prose有关的文体,例如: alliterative prose(押头韵的散文)prose poem(散文诗)no

5、nfictional prose(非小说类/非虚构写实散文)heroic prose,(史诗散文)polyphonic prose(自由韵律散文)。和我们所理解散文比较接近的并不是prose而是essay和belles littres 在大英百科全书( Encyclopdia Britannica 2007 )的Ultimate Reference Suite 中没有单列日PROSE条目,只有关于PROSE的分列说明,例如: alliterative prose, 押头韵的散文prose poem,散文诗nonfictional prose,非小说类/非虚构写实散文heroic prose,史

6、诗散文polyphonic prose,自由韵律散文。而另一种百科全书Wikepedia:中的美文( belles lettres )则说,这是来自于法语的词语,意思是beautiful or fine writing. 它包括了所有的文学性质的作品:小说诗歌、戏剧或者是随笔,其性质取决于语文的运用上审美的和原创,而不是其信息和道德的内涵。 在另一本百科全书(The Nuttall Encyclopedia), 则认为这是用来描述不管形式和内容,只属于艺术领域的文学,不但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甚至还包括文学批评。而大英百科全书第十一版( Encyclopdia Britannica Eleve

7、nth Edition )更加强调的是诗歌、传奇等艺术的想像的文学形式而不包括那种比较呆板的亦步亦趋的文学批评,但包括了演说、书信,讽刺的、幽默的文章随笔集子。essays, 在牛津词典第二版中,(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nd Edition) )指的是比较小型的文学作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随笔(小品)和美文。按西方的理解,随笔是一种分析、思索、解释、评论性质的具有一定文学性的作品;较之论文,篇幅短得多,不太正式,也不太系统;它往往从一个有限的,经常是个人的角度来讨论一个观点。很显然,它是以议论为主,一方面与抒情是错位的,另一方面又与理性是错位的,可以说属

8、于智性。理论性强的不叫做essay,而叫treatise, 或者dissertation。在英语里,单独使用的prose, 与其说是一个独立的文体,不如说是一个系列文体总称(还包括小说、传记),有时作为表述方法(而不是文体),有平淡无奇的意思。在俄语里,与prose相对应,发音相近的是“”则包括除了韵文以外的一切文体。而在德语里,散文气息(prosaische)即枯燥的意思。属于文学性散文的文体,并不笼统叫做prose,而是belles lettres(美文)。作为文学,具体些说,指轻松的、有趣的、意深语妙的随笔,也用于指文学研究,同时也包括了诗歌、戏剧、小说。周作人要提倡一种文学性散文,面临

9、的就这样一个局面,那就是,在中国和和西方都没有现成的文体。这一点和小说诗歌,是很不相同的。周作人在美文中,把这一点说得很清楚,后来被我们称为散文,在他那个时候的“国语文学里,还不曾见有这类的文章。”美文,晨报副刊,1921年6月6日,又见 俞元桂主编现代散文理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第3页。为这个世界上的最年青的,甚至可以还没有成型的文学体裁确立一个规矩(或者规范),气魄是很大的,也是很冒险的,留下偏颇甚至混乱,也许不可避免。从字面上看,周作人立论的根据在西方。他说,外国有一种所谓“论文”大致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批评的”、“学术性的”。对于这一类,他没有再加以细分,其实是把essay

10、和treatise, 或者dissertation都包含在内了。而另一类则是“美文”,这是周作人发明的一个汉语词语,肯定就是 belles lettres的翻译,这是一个法语词,belles就是英语里的“beautiful”和“fine”的意思。他给这类文章,规定了“叙事与抒情”的特征,相当于今天审美性的散文。正因为当时新文学中,还没有这种文体,所以他主张应该去“试试”。这个“试试”,可能是从胡适的尝试集得到的启示。焉不知新诗的尝试,不论中国还是西方,都是有稳定的诗体的可稽的,而散文却是中西都没有。“叙事与抒情”的规定,说明周氏倾向于belles littres(美文),但是,它又把它归入“论

11、文”一类,说“他的条件,同一切文学作品一样,只是真实简明便好”。 同上。这说明,他有点动摇,觉得应该把主智的essay囊括进来。可是他的题目又是“美文”。显然,在理论上一直摇摆在主智的essay和主情的belles littres之间。只是在具体行文中,他又明显倾向于主情的belles littres。虽然他的主张号称来自西方,但是,西方的文论并不足以支持他作出主情的决策。推动他的作出如此坚定的论断的,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他的艺术趣味,具体表现在他对晚明公安派性灵小品执着。“叙事与抒情”和“真实简明”都不是西方essay和belles littres的特点,而是他所热爱的公安派的风格。19

12、28年,他在燕知草跋中明确宣言晚明的“公安派”是“现在中国新散文的源流”。 俞元桂现代中国散文理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33页。其实,在他心目中,那就是现代散文的楷模。周作人选择的是“独抒性灵”的公安派,其所针对者为明中叶后,前后“七子”拟古为准则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提倡文章“不拘格套”,其文以自然率真为尚,自然也有其历史的重大贡献。但,缺乏智性的制约,就是袁氏兄弟也难免滥情倾向。这一点袁中道曾有所觉察:“泉水流而粪壤之水亦流”其后继者竟陵派主观上力矫“公安”俚俗、浮浅,倡导“幽深孤峭”其结果是艰涩隐晦。清初学者对晚明小品的反思可以钱谦益为代表,他认为袁宏道文章“机锋侧出,矫

13、枉过正,于是狂瞽交扇,鄙俚公行,雅故灭裂,风华扫地。” 他批评竟陵派诗文“如木客之清吟,如幽独九之冥语,如梦而入鼠穴,如幻而至鬼国。”“鬼气幽,兵气杀,著见于文章,而国运从之”忽略深厚的智性和文化传承的结果是是其思想境界越来越窘迫,竟陵派的末流,甚至有为性灵的独特而独特,滥情变成了矫情,因而有被斥之为“文妖”者。此派被论者称“明人小品”,不但是指其规模,而且指其境界,而中国自秦汉以来的传统散文则显然是“大品”。从事物发展的内因来说,公安派、竟陵派散文,被桐城取代是必然的。周作人对“文必秦汉”显然缺乏历史分析,把“文必秦汉”的教条和“秦汉散文”的伟大传统不加区分,把没有出息的前七子,和先秦诸子混

14、为一谈。五四当年,先驱们对晚清占统治地位的桐城派散文极其厌恶,骂他们是“桐城谬种”,藐视他们文章选集为“选学妖孽”。桐城派是强调文以载道的,主张义理、考证、辞章三者的结合,“义理”就是正统理学,“考证”就是文义、字句的有古代文献的准确根据,“辞章”就是讲求文字工夫。这样的散文,虽然并不排斥抒情叙事,但是,是以智性的议论为主的,他们以追随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为务。这对于强调“人的文学”为宗旨的周作人来说,理所当然地遭到厌弃。首先,文以载道,正统理学,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革命对象,与个性解放可谓迎头相撞。其次,这个流派规定的文章体制和规范也与追求文体解放的潮流相悖。既然统治了有清一代的桐城派遭到厌恶,周作人就从被遗忘了几百年的明末公安派找到了经典源头,说散文应该像明末的公安派“独抒性灵”。以“抒情叙事”为主就是这样来的,以个人化的情感解放为鹄的,文章须有个我在,直至语丝派兴起的时候,还是散文家的共识;于是“义理”的智性为主的文章格局,和旧体诗词一样被当作形式的镣铐无情地加以摒弃。促使他作出这样的论断的还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