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鱼类病害的研究报告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537712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的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的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的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的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的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的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水养殖鱼类病害的研究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水养殖鱼类病害的研究报告摘要: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海水养殖鱼类主要疾病种类、病原、危害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并提出了海水养殖鱼类病害防治中应当重视的几个问题,以期为海水鱼类的病害防治研究提供参考材料。关键词:海水养殖鱼类;病害;疾病防治近年来,海水鱼类养殖业蓬勃发展,产量逐年攀升,特色、名贵的新养殖品种不断出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流行性和爆发性疾病频繁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据调查,目前我国水产动物病害的种类可达200余种,常年养殖病害发病率达50%以上,损失率为20%左右1,仅2003年我国渔产品经济损失总量即达106亿元,鱼类

2、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86亿元,占81.64%2。2004年我国监测到的水产养殖病害共有126种,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1亿元,其中鱼类病害的损失占54.8%3。由此可见,病害的发生已成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的“瓶颈”,病害的防治工作亦成为当前最突出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就国内外海水鱼类养殖业中常见疾病的种类、危害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进展概况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旨在为海水养殖鱼类病害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1. 养殖鱼类的疾病种类及其危害1.1 病毒性疾病自从Wolf从病鱼中分离到第一株鱼类病毒4以来,迄今国内外见报道的鱼类病毒病已超过70种5。本文就以下几种主要病毒病进行介绍。1.1.1 传染

3、性胰脏坏死病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IPHN)病原为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该病毒是双链RNA,属弹状病毒属,病毒颗粒呈20面体,无囊膜,直径5565nm,有92个壳粒。1960年,Wolf等人首次从河鳟病鱼中分离出,至今,世界各地已经分离出10个血清型,以VR299、Ab、Sp株为其代表株6。1986年,江育林等也在我国进口的虹鳟鱼中发现了IPNV的Sp 株7。该病的危害范围遍及亚、欧、美洲的各个国家,呈季节性爆发,主要危害14-70日龄的虹鳟鱼苗和鱼种,以胰腺组织细胞出现固缩、碎裂现象为特征,死亡率极高8。1.1.2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

4、死病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nfectious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IHN),病原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该病毒为弹状病毒属,大小为(120300)nm(60100)nm,是单链RNA,有囊膜,不耐热,耐低温。主要危害刚孵出到摄食4 周龄的鱼苗,以肾、脾造血器官组织出血和水肿为主要特征,因此将其命名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1967年,英国的Fraser河谷虹鳟和大马哈鱼爆发了该病而大批死亡9,随后,Amend等从病鱼的造血组织中分离出该病毒10。1977年,Sano等报道日本也有此病的流行。随着水产动物及其产品贸易的急剧增加,1988年我国的牛鲁祺等人发现该

5、病已经传入我国并在局部地区流行。目前,我国很多虹鳟养殖场的稚鱼中都有IPN的发生与流行11。1.1.3 淋巴囊肿病淋巴囊肿病(Lymphocysis diease,LD)病原为虹彩病毒,呈六角形立体对称,有包膜,毒粒子直径约为210 nm,大量堆积呈晶格状排列12。该病最初由Love于1874年在欧洲河鲽中发现,直到1962年R.Walke才确定了该病毒。现在已知至少有42科125种以上的鱼类患此病,其中海水鱼类有30科13。这种病害主要流行于欧洲、英国和北美洲等地区,淡、海水鱼类均可发生,以皮肤和鳍上形成皮肤瘤为特征。1997年底,我国的曲径等在山东威海地区发现有该病的爆发与流行14。1.2

6、 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常导致养殖和野生鱼类大批死亡,一直是鱼病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现已报道的细菌性病原约有40 余种,其中以弧菌类病害的流行最广泛,造成的危害最严重。本文主要介绍弧菌病、爱德华氏菌病、细菌性肾病的流行及其危害。1.2.1 弧菌病有关鱼类弧菌病的记录最早见于16世纪的意大利,当时称其为红疖病、赤瘟病或海水疖疮病。迄今为止,已命名的弧菌病原有37种,其中致病性的有10多种,最常见的是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Toranzo等人根据血清型的不同,发现鳗弧菌有10个血清型,其中以O1、O2血清型的危害最为普遍16。它能引起世界范围内的50多种海、淡水养殖鱼类及其它水

7、产动物发病,流行广泛,温带和亚寒带都常有发生,而且不同鱼类临床表现不同,主要症状为以全身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我国的林克冰等在1999年就有关于弧菌在我国危害的报道17。1.2.2 爱德华氏菌病该病病原是爱德华氏菌,属于肠杆菌科,分为迟钝爱德华氏菌、鲇鱼爱德华氏菌和保科爱德华氏菌共3个种18,其中由迟钝爱德华氏菌所引起的病害较多,该菌于1959年在日本首先分离到,是爱德华氏菌属的模式种19,对鳗鱼危害最严重,呈世界性分布,死亡率极高。在国内,韩先朴等人于1989年也报道了福建省养殖的鳗鲡中有爱德华氏菌病的发生20。1.2.3 细菌性肾病该病于1950年首次流行,以寄生于鲑科鱼类的肾脏为特征,被

8、称为细菌性肾病,能通过精、卵垂直传播,对各个发育时期的鲑科鱼类均可引起感染,是鲑科鱼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尤其是大麻哈鱼。1.3 真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比较少见,危害性和流行性也比较小。首先是水霉病,病原是水霉属(saprolegnia)和绵霉属(Achlya)的多种真菌,已经发现寄生于鱼类体内的约有20种,最为常见的有寄生水霉、异丝水霉、多子水霉、澳大利亚水霉4种,都营腐生生活,通过孢子或者菌丝感染鱼体,少数通过分泌蛋白分解酶损伤鱼体。主要危害鱼卵、幼鱼和产后亲鱼,以晚冬和早春最为流行。其次,是鳃霉病(branchiomyces spp.),又称烂鳃病,其特征是病鱼鳃上明显出现梗塞性组织坏死区

9、,病原主要有穿移鳃霉和血鳃霉二种,主要危害幼鱼,以鱼苗为甚,1-3日龄鱼也可受其危害。另外,还有鱼醉病(ichthyophonosis of fish),病原是霍氏鱼醉菌,主要危害虹鳟、红点鲑和野生的海水鱼类。1893年,Bruno Hofer等首次报道本病,当时称鳟鱼翻滚病,此病在欧洲、美洲、日本等国家均有发生,我国尚未发现此病的流行21。1.4 寄生虫性疾病由于季节、气候、地理位置的不同,寄生虫的种类和危害也有所不同。海水鱼类寄生虫病种类众多,目前较流行的致死性疾病是刺激隐核虫病,也称“白点病”,危害严重,在日本、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家都有该寄生虫病危害的报道。据报道,我国南方所有海水养殖

10、鱼类都有刺激隐核虫的感染,死亡率可达50%以上22-24 。过去,对刺激隐核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目前已经建立了实验动物模型对其超微结构做了进一步研究25。其次,是指环虫病病原为指环虫,寄生在鳃片上,有显著的选择性26。研究较早的寄生虫病是粘孢子虫病,病原是粘孢子虫(Myxosporidiosis)。近年来,已经完成了对粘孢子虫种类、区系、分布状况的调查,目前主要集中在用现代新技术对粘孢子虫生活史和诊断的研究27。2. 防治措施的研究概况2.1药物防治药物防治在实际生产中是应用最广泛、最普遍、最直接的方法。自50 年代氯霉素首先被引入水产业,之后磺胺类药物几乎成为水产业的万能

11、药,进入70 年代后,具有对革兰氏阴性菌广谱杀菌作用的喹诺酮类药物如恶喹酸、氟派酸等,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耐抗生素的细菌也有杀菌作用,且不容易产生耐药性,所以人们一直应用至今28。2.2人工免疫防治自70年代第一种商品性鱼用疫苗获准生产以来,疫苗的应用日益广泛。如高冬梅等制备的鳗弧菌福尔马林灭活全细胞疫苗,直接接种牙鲆发现疫苗有很强的保护力,鱼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有很大的提高29。使用方法从最初单一直接注射外,还发展到用口服的方法应用于大批量的养殖鱼类。如余俊红等以鳗弧菌为实验菌株,制备了口服微胶囊疫苗,口服接种到鲈鱼幼鱼并通过检测发现幼鱼对病原的抵抗力有很大提高,死亡率明显降低30。

12、目前,使用的鱼用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减毒疫苗、亚单位疫苗,近几年又出现了更高效的基因工程疫苗即DNA 疫苗。如Traxler 等直接将一种质粒DNA 疫苗注入大西洋鲑体内进行免疫试验,结果发现效果十分明显31。除使用疫苗之外,还应用一些免疫增强剂。如脂多糖(LPS)它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一种组分,它能促进鱼类B 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进而提高鱼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32。Salati 等人对真鲷、鲽和大西洋鲑注射脂多糖后发现鱼体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力和迁移率有很大的提高,机体免疫力比没有注射的强很多33。Neumann 等也发现脂多糖能促进鲫白细胞产生巨噬细胞活化因子来增强机体免疫力34。2.3

13、草药制剂防治中草药作为混饲剂或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可以增强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特别是其便于对养殖鱼类群体的病害防治,再加上完全符合发展无公害水产业、生产绿色水产品、无药物残留的病害防治准则,因此成为鱼病防治的一个新亮点。简纪常等以黄芪等药剂粉碎后制成药饵饲喂建鲤,发现投喂药饵不仅可以明显提高建鲤的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数量,又能提高其溶菌酶的活力,从而明显提高建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35。1990年童裳亮等用牛繁缕等5种植物提取液抑制一些病毒的作用,效果较好36。蔡春芳通过实践也证明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大蒜等可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37。2.4 微生态制剂目前,微生态制剂有两类:一类以用来内服、提高免疫力为主的饲料添加剂,如乳酸菌等;另一类是调控水质的调控剂,如光合细菌等38。周茂洪等研究发现光合细菌能利用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可降解和清除水体环境中的过量有机物和有害物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提高水体的溶解氧量,从而净化水质、改善水产动物的生长环境,另外,也发现光合细菌维生素含量高,蛋白质丰富,因而其营养价值高,在作为饵料添加剂、防治鱼病、促进生长、提高孵化率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性能,可以说,光合细菌是研究最早,应用最广泛的微生态制剂菌群39。此外,益生菌以其无毒、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且能够有效地改善养殖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优点,在实际生产中被广泛应用4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