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下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研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753157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侵权责任法下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侵权责任法下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侵权责任法下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侵权责任法下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侵权责任法下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侵权责任法下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侵权责任法下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侵权责任法下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研究摘要:侵权责任法对于以往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做出了新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如何在法律实践中的适用,本文将结合侵权责任理论及审判实践对侵权责任法中关于用人单位工作人员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问题、共同侵权连带责任的承担问题、支配 权与使用权 分离情形下机动车事故责任主体的认定问题;死亡伤残赔偿金、司机构成刑事犯罪情形下的精神损害赔偿金等损害赔偿的范围及标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全文共 9955字)关键词:侵权责任法 法律适用共同侵权 主体认定 赔偿标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在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前适用的主要是民法通则、 道路交

2、通安全法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 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院人身损害赔偿解释)、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侵 权责任法对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确立的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没有做出改变,在适用上应当与原来的法律法规相结合。侵权责任法对于用人单位工作人员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共同侵权连带责任的承担、支配权与使用权分离情形下机动车事故责任主体的认定做出了更清晰、系统的规定;对于死亡赔偿金、司机构成刑事犯罪情形下的精神损害赔偿金等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范围及赔偿标准做出了一些新变化。侵权责任法与以往法律法规存在冲突情形下的适用以及新规定在审判实践

3、中的具体认定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一、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基本责任形态下的责任承担问题(一)交通事故中自己责任、替代责任、 连带责任承担的一般规则道路交通事故损害损害赔偿责任的基本形态是自己责任和替代责任,道路交通事故构成共同侵权,无论 是自己责任还是替代责任,都构成连带责任。1、自己责任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的侵权责任就是自己责任, 1道路交通事故中适用自己责任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自己驾驶自己保有的机动车的情形;(二)驾驶私家车的情形;这种情形包含(1)共有人之一(夫妻共有或者家庭共有)驾驶共有的私家车造成交通事故;(2)不是共有人的家庭成员驾驶其他家庭成员共有的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

4、。 (三)合伙事务执行人驾驶合伙共有的机动车发生事故。上述适用自己责任情形中无论是自己、共有人、家庭成员还是合伙人,其中的共同特点都是他们对外可以视作一个整体,不存在机动车保有人与驾驶人分离的情形。承担责任的形式是以自己的财产、共有的财产对外承担责任,且不存在责任主体承担责任之后向行为主体追偿的问题。2、替代责任替代责任是责任人为他人的行为和人之行为以外的自己管领下的物件所致损害负有的侵权赔偿责任的责任形态。在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中可能产生承担替代责任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1)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所有人与工作人员作为机动车驾驶人的替代责任;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驾驶人之间存在聘任关系;(2)雇主雇佣雇

5、工驾驶机动车的替代责任;雇主与雇工之间存在雇佣合同关系;(3)机动车保有人借用他人作为机动车驾驶人的替代责任;保有人与驾驶人之间尽管没有形成雇佣劳动关系,但是驾驶人与保有人之间存在为其谋利益的特定关系;(4)父母对未成年子女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替代责任;父母与未成年子女之间存在监护关系。上述四种机动车保有人和驾驶人分离且其之间存在特定关系的情形仅仅使得机动车的保有人承担替代责任成为可能,而使得机动车保有人成为赔偿责任主体的另一个要件则是致害人和致害物在发生事故致人损害时必须处于特定的状态。致害行为人即机动车的驾驶人的特定状态包括执行职务;执行定做人的指示;监护人在法定代理人的监护之

6、下。致害物的特定状态是指致害物在责任人的支配之下。3、连带责任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连带责任是指两个以上的机动车保有人的机动车或者共有的机动车造成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每一个机动车保有人都应当对全部损害赔偿承担责任,但在内部又分 为不同份额, 对受害人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形态。 2道路交通事故的共同侵权情形下承担连带责任,道路交通事故的共同侵权不存在共同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只能由过失造成,有两种情形:(1)两个以上的机动车因为共同过失造成同一个受害人的损害,其因果关系具有同一性,造成的损害不可分割,两个以上的机动车 构成共同侵权行为,比如两辆机动车碰撞造成第三人人身损害且机动车负有事故责任的情况下,

7、则两辆机动车的保有人就是共同侵权的行为人, 对于受害人承担 连带赔偿责任。 (2)共有的机 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数个机动车共有人应当承担的责任是共同侵权责任。比如合伙共有、夫妻共有、家庭共有的机动车发生事故, 应当承担共同侵权责任的连带责任。在道路交通事故共同侵权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下,许多时候存在自己责任的连带责任和替代责任的连带责任,由于机动车驾驶人和保有人分离,所以替代责任的连带责任成为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中最常见的连带责任形式。(二)用人单位工作人员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承担1、用人单位工作人员发生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新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发生交通事故情形下赔偿责任属于替代责任的

8、情形,关于责任承担问题,最高院一直 坚持的法人责任、雇主责任严格分开,并且适用不同规则的做法。 3法人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的,适用法人的责任;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以及个人用工的情况,适用雇主责任。在最高院人身 损害赔偿解释第9条中分别对法人责任、雇主责任作出了规定:“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 员,在 执行职务中致人 损害的,由法人或者其他 组织承担民事责任。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责任后,可以向雇员追偿。 ”司法解 释做出这样的规定根本原因在于,在计划经济

9、体制下,理论过于强调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全民属性,认为这些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性质是全民所有,因此,员工就是企业的主人,就不是被雇佣人,因此,规则也必须体现出这样的区别。 4侵权责任法第34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 任”。侵 权责任法无论对于单位的使用关系或者个人的使用关系,均采取英美侵权法的“替代责任”构成,规定由使用人对受害人承担无过错责任,既不考虑使用人 对于被使用人之选任、 监 督是否存在过失,也不考 虑被使用人是否存在故意、过失。 5事实上,无论是法人,还是私人雇工,其实都是用人单位使用他人的劳动力,都是用人单位和被使用人之间

10、确立的劳动关系,因此应当适用共同的规则。侵权责任法这一规定的需要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需要的。2、用人单位的追偿权最高院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9条规定:“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 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 ”侵权责任法第34条、第35条 对使用人承担责任后可否向有故意和重大过失的被使用人行使“追偿权 ”没有作出明确 规定。由于雇员中的大多数属于工薪劳动者,而也有部分是工薪报酬较高的行业,所以对于不同的案件中追偿权的行驶条件较难确定,即何种情形下以“ 故意” 、“重大 过失” ,何种情形下“ 一般过失” 即可追偿,难以确定,即使在法律明文规

11、定追偿权的国家和地区,其裁判实践中也往往严格限制雇主对于雇员行使追偿权。故在审 判实践中对于追偿权的行驶,应当结合具体案件考虑用人单位与工作人员的财产、薪酬情况及工作人员的过错程度等因素进行判断。3、要求工作人员与财产不足的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的不合理性审判实践中, “用人单位”既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也包括公司法人、个体工商户。有大的资金雄厚的用人 单位,也有小的、有少量甚至没有 财产的用人单位,依照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用人 单位的工作人员不承担责任。这是替代责任承担的一般规则在侵权责任法里的体现,但是有审判实践者认为这种承担责任的方式是否会导致一些小的、个人的 “用人单位”无或少财产使得受

12、害人而得不到相应的赔偿?由此确定对于承担责任不足的用人单位,且在司机存在重大过错或者故意的情形下可以要求司机承担连带责任。笔者认为此种做法是不妥当的,原因如下:第一、公司或者企业的财产多少不可能在审判阶段查清楚,所以无法因为财产多少而判断是否要工作人员和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第二、即使是行为人具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用替代 责任也能够保护受害人的赔偿权利。相反,采用连带责任形态来保护,更 为重要的目的在于制裁造成损害的过错行为人。但是,对该行为人的制裁,本来是在替代责任的追偿权中已经解决了的,没有必要用连带责任的形式来解决行为人的责任问题。第三、用人 单位的财产没有工作人员的财产多毕竟属于个别现象,

13、不能以个别情形而破坏雇主责任适用替代责任的一般规则。(三)交通事故共同侵权的连带或按份赔偿责任承担1、交通事故共同侵权责任承担的新旧法律规定最高院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3条:“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 失,但其侵害行 为直接结 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 应当依照民法通 则第130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 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最高院关于共同侵权责任承担的规定有条件的承认了客观主义 6,但在审判实践中对于“二人以上行为没有共同故意

14、或者过失,间接 结合造成损害结果的,如何区分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造成了法律适用上的难题。侵权责任法第8条:“ 二人以上共同 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 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11条 :“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12条:“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 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共同侵权以关联共同主义作为立法的基础。数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的权利,之所以对受害人负连带责任,系因数人的侵权行为具有关联共同性。关联共同分两种,主观的关联共同即

15、数个行为人有主观上的故意(意思联络)当然是一个行为,客观的关联共同也构成共同侵权,即没有共同的故意或过失但是他们的行为结合到一起,造成了同一个损害结果而且这个损害结果是不可分的,就是原因力共同和结果共同。如果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并不构成客观的关联共同,不成立共同侵权责任,而构成无过错联系的共同加害行为,各个行为人承担按份责任,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2、多车连环相撞情形下侵权责任的承担多车连环相撞的情形主要指两辆及两辆以上机动车相撞造成人身损害的情形,司法实践中存在以下情形, (1)简单的两车相撞造成人身损害的交通事故;(

16、2)多车连环追尾的交通事故;(3)A 车与 B 车相撞,造成 B 车失控,撞向 C 车造成的交通事故;(4)一个人经多辆机动车车辗压致死的交通事故。对于上述的情形究竟适用侵权责任法第11条由多个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还是适用第12条由多个侵权人承担按份责任的问题,笔者认为应 当通过区分侵权行为究竟是客观的共同侵权还是无过错联系的共同加害行为来确定责任的承担。客观共同侵权行为,就是指数个共同加害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共同的因果关系,并且损害结果 为不可分。无 过错联系的共同致害行为 7,是数个行为人事先既没有共同的意思联络,也没有共同过失,只是由于行为的客观联系,而共同造成同一个损害结果加害行为。无过错联系的共同加害行为与共同侵权行为相比较,区别主要有:第一,在主观上,无 过错联系的共同加害行为各行为人没有共同过错,既不存在主观上的意思联络,也不可能对自己的行 为会与他人的行为发生结合时造成受害人的同一损害有事先的预见。第二,在客观上,无过错联系的共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