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 蔡述传:江苏古桥概述古建园林技术 2001年第3期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7521409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件 蔡述传:江苏古桥概述古建园林技术 2001年第3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复件 蔡述传:江苏古桥概述古建园林技术 2001年第3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复件 蔡述传:江苏古桥概述古建园林技术 2001年第3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复件 蔡述传:江苏古桥概述古建园林技术 2001年第3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复件 蔡述传:江苏古桥概述古建园林技术 2001年第3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件 蔡述传:江苏古桥概述古建园林技术 2001年第3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件 蔡述传:江苏古桥概述古建园林技术 2001年第3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古桥概述 蔡述传 江苏地处东南沿海 , 地势平坦 , 河流纵横 , 湖泊 密布 , 以长江 、 淮河 、 太湖 、 洪泽湖为主体 , 还有难 以数计的中小河流 , 组成了若干稠密的水网 。 其中尤 以太湖流域和江北里下河水网最为密集 。 河道密如蛛 网 , 湖泊星罗棋布 。 河湖通连 , 便于航运 , 利于农田 灌溉 和渔业生产 , 成为 “ 鱼米 之乡 ”。 河网地区 , 因 交通需要 , 建造了很多桥梁 。 其中以石桥居多 。 如今 我省保存的石桥 , 可分为拱形桥和梁式桥两种 , 拱式 桥造型优美 , 坚固耐久 , 跨度大 , 桥洞高 , 便于行驶 较大的船只 。 梁式桥高度比拱式桥

2、小 , 受压力也不及 拱式桥 , 所以拱式桥多于梁式桥 。 我国拱式桥最早记载 , 见于水经 注 毅水条 “ 其水又东 , 左合七里涧 , 涧有石梁 , 即旅人桥 , 桥 去洛阳宫六七 里 , 采用大石 , 下 圆以通水 , 题晋 太康三年十一 月 初就功 ”。 这大概 就是圆形 的拱 桥 。 河南省新野县北安乐寨村出土 的一块东汉画象砖上刻 有拱桥的图形 、 江苏徐州 、 河南南阳 、 山东沂南出土 的东汉墓 中多发现有拱券结构 。 由此推测 我 国最迟在 东汉时已有拱桥 。 国内现存最早的石拱桥 , 目前已知 的是隋大业年间公元 印年至年建造的安济 桥 , 俗名赵州桥或大石桥 。 据不完全

3、统计 , 我省保存 下来的古桥大约有数百座 。 多位于东南部 。 里下河地 区虽属水网地带 , 但因海拔均不 足米 , 地势低 洼 , 经常遭受水灾 , 又缺少石材 , 多为竹桥或木桥 , 不易 常期保存 , 所以遗留下的古石桥极少 。 而苏锡常这一 带 , 在广大的原野上 , 河湖密布 , 水网纵横 、 形成了 一个由广 阔村到人口繁华城市的江南水乡 。 尤其是苏州位于长江下游 , 太湖之滨 , 大运河畔 的 “ 水乡泽 国 ” 以环绕城河 、 运河和三横四直的河港 的骨架 , 布 以经纬交织 的小河道 , 形成了一个脉息相 通的水系 。 它和附近 的一些集镇 , 如吴县 的角直 、 吴 江

4、的同里 、 黎里 , 昆 山 的 周庄 、 陈墓 , 无 锡的梅村 等 , 都是 著 名的水乡小镇 。 河流纵 横 , 街巷沿河 平 行 , 一条路旁就有一条平行的小河 , 商店 、 酒楼 、 旅 社 、 住宅等多临水而建 。 为了两岸的联系和交往 , 建 造了很多 桥 梁 。 苏州城 外 是 “ 水云之乡 ”, 城内是 “人家尽 枕 河”, 街巷和河道 之间都架起了一 座 座桥 梁 。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 “ 绿浪东西南北水 , 红栏 三百九十桥 ” 的诗句 , 宋朝 杨备有 “ 画桥四百 ”, 明 代高启有 “ 画桥三百映江城 ” 的描述 。 南宋平江图碑 。 上刻有桥梁座 , 比意大利

5、威尼斯的桥梁座 还多座 , 说明苏州桥梁之多 。 历代桥梁到现在遗留 下来的约有九十多座 。 苏州水乡小桥 多 , 桥下通航 , 桥上行人车马往来 , 还有一些在桥上进行买卖的人 。 夏季也有人在桥上纳凉 , 平常人们闲话桥头 。 桥梁与 人们的经济 、 生活等都有较为密切 的关系 。 古石桥既 是实用的建筑物 , 也是构成水乡艺术风貌的因素 。 我省古桥 , 不论是梁式桥或拱式桥 , 桥洞绝大多 数是成单的 , 这既符合讲究 中轴对称的封建意识 , 又 适合河流 的 自然状态 。 石拱桥多为一 、 三 、 五 、 七 、 九孔 。 最多的有五十三孔 、 七十二孔和一百六十四孔 的现均已残缺

6、。 单孔石拱桥 现存单孔石拱桥较大的一座为苏州城东南封门外 的觅渡桥图 , 是一座薄型单孔石桥 。 元 大德 二 年年昆山僧人敬修与里人陈 阶 、 张光福 发 起募捐创建 。 明正统年 间公元 一 年 , 苏 州知府 况 钟重建 , 年修补拱券及栏板 。 桥用武 康石 、 青石 、 花岗石混合筑成 , 拱券系武康石砌成 。 东西走 向 , 全 长米 , 桥面宽米 。 跨长 米 , 拱矢高米 , 呈分节并列式 。 此桥在江苏地区 现存单孔古代石拱桥 中 , 以造型雄伟 , 跨度宽大 、 结 构轻巧著称 。 三孔石拱桥 现存三孔石拱桥 , 约 有二 十余座 。 如功水县 的 长乐桥图 , 位于 功

7、水县群力乡家边行政 村 , 横 跨秦淮河二干河上 。 南京景定建康志中有 “ 长乐 桥 , 县东北三十五里 ” 的记载 。 桥用凝灰岩石筑成 , 中孔跨度为米 , 拱矢高米 , 中孔纵券由十一 块拱券石砌成 , 横道用七块拱券石组成 。 二边孔跨度 米 、 拱矢高米 , 二边孔纵券由七块拱券石砌 成 , 横道用七块拱券石组成 。 三孔 均呈分节 并列式 , 且无护拱石 , 做法比较古朴 。 五 、 七 、 九孔桥 现存五孔和七孔 、 九孔的石拱桥为数较少 , 如吴 县市的五龙桥为五孔石拱桥 、 南京市光华 门外红花乡 七桥村的七桥瓮为七孔石拱桥 。 九孔的石拱桥如苏州 的行春桥和 功水和薄塘桥

8、 。 七桥瓮横跨秦淮上 , 东西走向 。 全长 约米 , 桥面宽约米余共有 七个桥孔 , 故名 。 桥南北 两 百分水尖位置上各雕六只兽头 , 桥孔上刻着十五 只姨 首 , 为排水的装饰雕刻 。 七个桥孔大小基本相同 , 桥 孔为分 节并列式 。 桥孔跨度约米余 , 桥高约米 余 。 桥拱横道用 十四排拱券石 砌成 桥上栏板及兽头 已改成水泥予制 , 但桥的结构仍保持了原状 。 苏州 的行春桥图 , 为清代重建 , 年修 , 桥全长约米 , 宽约米 , 桥 九孔 , 中孔跨度 约为米 , 拱矢 高约米 , 其他八孔大小基 本 相 同 。 多孔石桥 垂虹桥位于吴江市松 陵镇 , 桥横跨吴淞江和太

9、湖 支流两岸 。 创建于宋 庆历八年公元汉 , 原为 木桥 , 元泰定二年公元年改为 石桥 。 原 名 利往桥 , “ 垂虹 ”, 是因桥 “ 环如半月 , 长若垂虹 ” 而 得名 。 在垂虹桥东另有一座长桥 , 叫东长桥 , 己早毁 坏 , 当时曾与垂虹桥号称 “ 双虹 ”。 桥纯用白石垒砌 , 总长米 , 构筑方法与吴县宝带桥基本相同 。 桥 由 个拱券形式的桥孔组成 , 桥 孔横面券板石 一纵一 横 , 呈 “ 联锁石 ”, 在券板石上 还有一 层 缴背石 。 桥 孔每道拱券石不是 分列 的 , 而是用横石联锁在一起 , 相互牵制 , 不易倾塌 。 垂虹桥为适应行船需要 , 桥身 三起三

10、伏 , 蜿蜓如龙 , 突起的桥孔一般要高 , 桥孔高 而水深 , 使较大的船只能顺利通过 。 桥上建亭三 座 , 桥中一亭名 “ 垂虹 ”, 亭内保存有宋宣 和时直道水利 碑和清乾隆重 刻 横道水 则碑 , 亭 平面 正方形 , 歇山 顶 , 前后拱门 。 桥西瑰立 “ 汇泽 ”、“ 底定 ” 两亭 , 桥 境上并列石狮 。 明永乐 二年公元年 , 桥面改 砌砖面 , 两旁建桥栏 。 到清初时 , 由于洪水泥砂的袭 击 , 桥境两亭 , 石狮 、 桥面及栏板毁坏 , 桥孔亦陷陆 地 , 仅存孔 。 民国四年公 元巧年重新整 修 , 建国后 和年进 行过小修 。 由于年久 失修 , 年月桥孔 大

11、部分倒塌 , 现仅存东西 两端数 孔 。 也是吴地保存最长的连拱桥之一 。 荆山桥位于荆山的南面 , 距徐州市东北约公 里 。 桥原已倒塌 , 清康熙二 十 一年公元年 , 徐州人张胆出资重建 。 桥全长约米 , 宽约米 , 共有桥孔麟座 。 清同治年间公元一年 , 捻军同清军作战时遭破坏 。 现尚存北 端米一段 , 桥上有石坊 , 上刻 “ 荆山桥 ” 三字 。 现存最大最长 的古石拱桥 中 , 最著名 的是吴县市 的宝带桥 , 距苏州封门仅三里 , 位于运河与澹台湖之 间的欢珊河上 , 是贯通江浙两省陆路古道和渲泄太湖 之水出海的重要津梁滋口 。 隋唐时代 , 为 了改善江南 潜运 , 广

12、筑纤道 , 特别是 由苏州 到嘉 兴的一段运 河 , 南北方向的满载皇粮的潜船 , 在冬季要顶着西北风方 向行进 、 不背纤是很困难的 , 可是 , 沿运河的纤道在 俄袱河兴运河交接处 , 有一个宽约三 、 四百米的缺 口 。 开始 , 填土作堤 , 以为挽舟之路 。 可是这样一 来 , 就切断了诸湖经吴淞江人海的通路 , 路堤常为汹 涌湍急 的湖水所冲决 , 以桥代堤就势在必然 , 唐元和 十一年至十四年公元 一 年 , 刺史王仲舒捐 宝带资助建桥 , 因此桥形若长带 , 故取名宝带桥 。 桥 南北向 , 桥用整洁细密的青石和当地坚硬素雅的金山 石筑成图 , 有个桥孔 。 总长米 , 两端

13、拱脚之 间距离 为 汉米 , 北端驳 引 道 长米 , 南端驳引道长米 , 桥境为喇叭形 , 端各宽 , 米 、 桥面宽米 。 为便于大船通航 , 桥北端筑三个 大孔 , 高大的一孔跨径为米 , 另两个大孔跨径 为米 , 小孔跨径为米和米不等 。 拱圈皆近 于半圆形 , 拱高约等于孔之半 , 拱圈上都有护拱石 , 在三大孔的护拱石上各有一道凸起 的眉拱 , 以增加桥 拱的立体感 。 宝带桥一孔连接一孔 , 组成了五十三孔 的连续拱桥 、 亦称连拱桥 。 宝带桥上还建有二座石塔 , 一座位于与孔 之间的石盘上 , 一座位于北端约米的桥面上 。 二塔 基本相同 、 仿木塔形式 , 五级八面 , 高

14、约米 , 用青 石雕成 。 底座两层均为正方形 , 下层刻海浪 , 上层刻 云纹 。 底层重檐 , 其他各层皆单檐 , 顶层塔较长 , 腰檐上置平座 , 座周围以栏杆 。 塔顶雕刻砚莲 、 宝顶 等 。 此二塔 , 风格古朴 , 造型挺秀 , 经鉴定为宋代遗 物 。 说明宋时宝带桥上就建有宝塔 , 传说此塔为镇水 而建 。 此外还建有石狮和碑 亭 , 既丰富了桥的内容 , 又显示 了官府造桥的气派 。 宝带桥为了避免实体墩会 阻碍泄洪 , 且弗工料 , 并增加桥身的自重量 , 所以采 用 了柔性墩 。 墩基用 的杉木桩 , 直径为巧一加 厘米 , 每墩根 , 分排 , 每排根 , 桩长厘米左右

15、 , 桩距约厘米 , 排列紧密 , 木桩上铺大条石或铺盈 两层大块石 , 上面再砌墩身 、 这种桥桥墩比实体桥墩 轻 , 又利于泄洪 , 因河底表层土质松软 , 采用木桩基 础可将上部结构的重量传到深处承受载力较强的地基 上 , 一般不会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 , 就保证了基础的 相对稳定 , 它可以减少阻水面积 , 节省石料用量 。 但 基础弱点是只要一孔的拱圈受 力后 , 会牵动两边桥 孔 , 把力传到其他各个桥孔上去 。 如果一孔坍塌 , 会 造成和它相连接的两个孔失去平衡 , 导致倾塌 , 可贵 的是建造宝带桥的工匠已经掌握了边拱的特性 , 在宝 带桥北端起第号桥墩处 筑起了并立 的石墩

16、, 以增 强桥墩的推力 。 经历 史证明 , 年英国侵略军 洋 枪队队长戈登为攻取苏州 , 阻击驻守在宝带桥西的太 平军 , 下令拆毁 桥的 中孔曾发 现连 锁 反应 , 使 北面 , 个桥孔坍塌 , 由于第孔桥墩多砌一个并立 的石 墩 , 加大了推力 , 所以第刀孔及以后桥孔没有再继 续倾姗 , 几座年代较早的石拱桥 本善桥在金坛县城西乡清培村 , 横跨清培河上 , 又名清培桥 。 据刻在券洞 内东壁拱石 上的修桥记载 图 “ 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公元年 , 宝佑元年公元年 , 世居当地的太 学生周璃 公元 一 年 , 清苏州盘门匠人吴进重新修 筑 。” 此桥用青石构筑 , 单孔 、 东西走 向 、 桥孔 为分 节并列式图 , 桥券跨度 为米 , 拱券高为 米 , 纵向拱券用个拱券石砌成 。 每节拱券石左右 对称 , 下部三节为公尺 , 自下而上 有收分 , 底 部宽米 , 顶部宽米 , 拱券石宽 一刃 米不 等 , 每市拱券用五块拱券石并列组成 。 顶部中一块龙 门石上刻莲花图案 。 拱券石上下石缝相错 , 缝间用石 灰糯米浆封灌 。 桥面 总长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