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课《地图的基本要素》教案 商务星球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1751873 上传时间:2017-10-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课《地图的基本要素》教案 商务星球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课《地图的基本要素》教案 商务星球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课《地图的基本要素》教案 商务星球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课《地图的基本要素》教案 商务星球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课《地图的基本要素》教案 商务星球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课《地图的基本要素》教案 商务星球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丹东七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课《地图的基本要素》教案 商务星球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知识目标 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记住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技能目标能在地图上量算出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等确定方向。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教学重点、难点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地图比例尺知识的学习、运用,以及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依据初中

2、学生的认识特点,教师需要创设多种情境,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教学。导入新课:某地区校平面图。,问:你能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地图上获得哪些信息?师:同学们在某校图上找到很多地理事物,这一节我们一起学习怎样看地图。教学新课板书 第三节 地图师:请你动手量算,同桌同学合作,用准备好的米尺量出使用课桌的长度和宽度?生:长 1.2 米,宽 0.4 米。师:假若绘制你的课桌平面图,用长 1 厘米的线段表示课桌的长度,那么比实际课桌长度缩小了多少倍?生:120 倍。教师小结: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教师说明在比例尺的公式里,图上的单位一般是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也要换算成厘米,才能计

3、算出图上距离相对于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板书 一、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师:在黑板上画出长 1 厘米的线段,用它表示 1.2 米。比例尺的这种表示方式是线段式。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比例尺吗?生讨论回答: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1.2 米。师:这种方式就是文字式。除此以外还会有什么方式?比例尺能不能用数字表示呢?生: 1120 或 1/120。师:出示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中国地形图,学生分组观察说出这些地图比例尺的表示形式。学生回答:有线段式、数字式等。师:请你把下列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提醒学生注意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五个零;由厘米换

4、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数字式 线段式 文字式师:请你比较下列比例尺中,哪一个最大?(师启发诱导学生,在比较时要换算成哪一种方式,然后再比较。)A.1600000 B.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50 千米 C.1/800000板书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完成教材活动内容得出以下结论: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地图比例尺愈大,要表示的范围愈小、表示的内容愈详细;反之,地图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表示的内容愈简略。师:看地图,不只是要会读地图上的比例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下面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二、地图上的方向师

5、: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那么在地图上应该怎样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是如何确定呢?师: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师: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联系书中思考题 (1)图中的 A 点在 B 点的什么方向? (2)假若图中的 A、B 两点的实地距离是 60千米,那么该图的比例尺是多大?(至少用两种不同的形式表示出来)师:有的地图,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怎么判断方向呢?(启发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地理知识。)生: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师:当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站在北极点

6、上,他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生:学生观察地球仪,当一个人站在南极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指向北;当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时,他的前后左右都是指向南方。师:野外旅行或考察,有时会迷路,需要确定方向,假若你没带指南针,在北半球如何确定方向呢?各小组同学合作交流,看哪个小组想的点子多?学生讨论回答:(1)在晴天的夜晚,可以用北极星确定方向;(2)在白天利用太阳确定方向;(3)白天观察树木确定方向;(4)利用房屋确定方向。师:大家知道,地图上的地面景物是用不同符号表示的,除了符号还有一些文字和数字注记,这些都是地图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因此,要利用好地图,必须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板书 三、图例和注记师:

7、请同学们看图 1.24 一些常用的图例,请你自己想办法,如何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记忆的方法。)生:动手画一画一些常用图例。课堂小结: 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中所必需的重要工具。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就是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假若你学会了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图例和注记,也就初步学会使用地图了。作业设置1.利用课外时间,分小组观察测量校内的主要地理事物,绘制一张校园平面图。后记:用课堂教室举例导入 学生更快理解掌握 效果更好。 第二课 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目标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

8、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技能目标学生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学生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重点和难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在等高统图上判断地势高低,只要读出各地面地点的海拔就可以判断地势的高低;在等高线图上判断坡度的陡缓,要依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来判断,也就是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9、。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在地球表面,有起伏的高山,有低平平原,是高低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表示的。教学新课一、地形图的判读师:出示一幅自制的等高线地图,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可以自问自答: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那么,等高线是怎么绘制出来呢?师:出示投影片一-海拔的计算示意图(或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 1.27),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教师强调:计算地面高度时,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

10、度,单位是米。) 生: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 1500 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 1000 米,这叫相对高度。板书 1.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就是海拔。师:出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提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 8848 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 4000 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学生读图讨论说出 8848 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 4000 米是它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 1.28等高线示意及等高线的模型,自己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生: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

11、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板书 2.等高线-地面上高程(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师:出示自备的等高线示意图让学生读图回答。生:学生讨论说出只要读出地面各地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各地点的高低。师:指出在等高线图上,不仅可以判断各地点的高低,而且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坡度的陡缓。师:引导学生观察图 1.28 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与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结论_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分布疏密的关系。板书 3.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

12、疏。师:出示等高线示意图,让学生判断要从 A、B 两个地点爬到山顶,从哪个地点容易?说出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生:从 A 点容易,因为从 A 点到山顶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缓。师:出示投影片二-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或让学生观察课本图 1.29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和形态差别很大,那么怎样在等高线图上判断这些地形呢?教师指导学生按小组,将准备好的橡皮泥,对照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制作成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等地形模型,自己总结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点。 生: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如下:A.等高线向低处凸表示山脊B.等高线向高处凸表示山谷

13、C.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D.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师:出示投影片三-等高线示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各组的等高线地形图,用水彩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生:学生分工合作,参照课本图 1.30,在等高线图上绘上不同的颜色。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图 1.30,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生讨论回答: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师: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地势的高低

14、有什么不同?学生好论回答: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只要读出各地面点的海拔,就可以知道地面上哪里高,哪里低;而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地面上各地点的海拔高低,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的,对照图中的高度表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情况。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地形图的判读,现在做练习导航 12 页-15 页 第三课 地图的应用知识目标: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学会依据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能力目标: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区

15、域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不一样。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使用。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地图。教学手段、方法: 分组合作学习探究、设置情景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讲一讲】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吗?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利用平面图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所在位置的一个好办法。其实,地图能够告诉我们的绝不只是位置,我们可以从地图中得到更多的信息。【说一说】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地图,说说自己的发现。(讲授新课)【议一议】如果我想到沈阳市区玩,身上却带了一张世界政区图,这合适吗?为什么?师: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是十分重要的。【选一选】如果你是林胜强同学,要了解台湾你会选择

16、什么地图?【比一比】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观察教材图 1-11-A 和图 1-11-B,看看它们有哪些异同?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多。归纳:A 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内容简单;B 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小,内容详细。【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反映区域范围越大的地图,图上内容越简单;反之,越详细;这是因为它们的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选一选】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 A 图?在什么情况下选择 B 图?并说说理由。【练一练】比较丹东行政区划图和沈阳行政区划图的差异。过渡:选择好合适的地图后,该如何使用地图呢?情境 1:暑假期间,张京准备同妈妈从丹东到北京旅游。妈妈让张京来设计旅游路线,张京找来了一些地图,如中国交通图中国政区图等,他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分小组展开竞赛。【比一比】1.引导学生读中国交通图,设计出从丹东至北京的最短铁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