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管道风险评估及护理进展.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495399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1,01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外科管道风险评估及护理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神经外科管道风险评估及护理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神经外科管道风险评估及护理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神经外科管道风险评估及护理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神经外科管道风险评估及护理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外科管道风险评估及护理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外科管道风险评估及护理进展.(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神经外科管道风险评估 及护理进展 硬膜、蛛网膜、软膜解剖结构及脑脊液循环机制 硬膜:为一层坚韧纤维膜,由2层合在一起构成,在颅内 硬膜与颅骨内面紧密相贴。包在脊髓外面的叫硬脊膜, 通过枕骨大孔与硬脑膜相连。 蛛网膜:为1层很薄的半透明膜,位于硬膜深面,蛛网膜 与深面的软膜之间有许多小梁呈蛛网状,为蛛网膜下隙 ,腔内充满脑脊液,此腔贯通脑和脊髓。在上矢状窦两 旁蛛网膜形成许多突起突人到窦内,称蛛网膜颗粒,是 脑脊液回流到静脉窦的最后通路。 软膜:紧贴在脑和脊髓表面的薄膊。 脑脊液循环:流动于脑室、中央管及蛛网膜下隙内的无 色透明液体为脑脊液。正常400500ml/日 神 外 常 见 引 流 管

2、 脑室引流管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 创(瘤)腔引流管 硬膜下引流管 硬膜外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 V-P分流管 蛛网膜下隙 引流管 脑 室 引 流 管 脑室引流:是经过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 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部位:常选择半球额角或整角进行穿刺。 脑室引流管 适应症 脑积水 脑室内占位性病变 后颅窝占位巨大手术前减压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 禁忌症 凝血功能障碍 穿刺部位感染 濒死危重患者(已经无自主呼吸等) 脑 室 引 流 管 放 置 高 度 平卧位: 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 1015 (即外耳道水平) 侧卧位: 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 脑室引流管护理 严格保持整个引流

3、装置及管道的清洁和无菌,各接头处应用无菌敷料包 裹。 保持头部创口或穿刺点敷料干燥,如发现敷料潮湿,应立即查明原因, 并及时更换。 无菌引流袋定时更换,并记录色、质、量。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术后1- 2天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 定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如发现 堵塞,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脑室引流时间不可过久。如引流过多 过快,可造成颅压低。空气易从伤口及引流管吸入。如引流管有小气泡回 吸现象,说明引流过快过多或者补液不足导致相对颅内低压,此时要立即 夹闭引流管或抬高引流袋,补充适当的平衡液,使颅内压恢复。 脑室引流过久者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感染

4、后的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 或悬有絮状物,患者有颅内感染现象或局部征象,故脑室引流时间一般 7-10。 拔管前一日,可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 通畅,颅内压是否有再次升高的情况。拔管后切口处如有脑脊液漏出,要 及时告知医师妥为缝合,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脑室外引流管 拔管指征 好转或进一步手术 需要24-48h 治疗效果 细胞数,蛋白 拔除脑室外引流或分流手术 抬高及试闭管 患者症状意识等改善 脑脊液性状好转 V-P(脑室-腹腔)分流管 脑积水是由于 各种炎症、外 伤、粘连或脑脊 液循环受阻而导 致脑脊液在颅内 大量积聚 脑室分流术是 另建脑脊液循环 通路,对脑脊液 进

5、行分流改道, 将超过正常脑室 量的脑脊液经引 流至腹腔等体腔 内,以降低颅内 压是防止脑萎缩 的一种重要方 法。 V-P分流管 术后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 注意体温大于38.5以上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同 时要观察面色,P,R及出汗体征 ,防止引起虚脱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管道通畅。 抬高床头15-30,减轻静脉淤血 每天定时挤压分流管,按压阀门1-3次,以保持 分流管通畅。(按时按压阀门,术后防止堵塞, 术后用甲紫做好阀门标记,术后1-3天,每天按 压阀门1-3次,每次15下,用力均匀) 腰大池引流管 u 置管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头和 双下肢屈曲,在腰 1或腰4-5椎体间, 用硬脊

6、膜外穿刺针 行穿刺术,见脑脊 液出后,将直径1 mm的韧硅胶管放入 腰椎管蛛网膜下隙 内,观察管内脑脊 液呈流通状态后, 在穿刺局部缝硅胶 管予以固定,以防 脱出,将该管外接 于引流袋即可 。 腰大池引流管 适应症 颅内感染 术后持续脑脊液漏者 可行颅内压监测,控制颅内高压 腰大池引流管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有无头痛、呕吐、 肢体活动障碍等。置管术后要去枕平卧4-6小时。 高度:起初引流管口同创口齐平,病程中随颅内压调节。 标记和妥善固定。 观察量、色、性状:、25滴/min为宜, 引流量控制在40 -350ml/d。 、无色澄清为正常,有色或浑浊、呈毛玻璃 状或絮状物示颅内感染。 腰大池引流管护理 及时拔管:引流脑脊液10ml即可引起颅内高 压症状,一旦确诊立即行血肿清除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