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考研政治领航冲刺资料徐之明政经科社冲刺讲义.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493879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考研政治领航冲刺资料徐之明政经科社冲刺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0年考研政治领航冲刺资料徐之明政经科社冲刺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0年考研政治领航冲刺资料徐之明政经科社冲刺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0年考研政治领航冲刺资料徐之明政经科社冲刺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0年考研政治领航冲刺资料徐之明政经科社冲刺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考研政治领航冲刺资料徐之明政经科社冲刺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考研政治领航冲刺资料徐之明政经科社冲刺讲义.doc(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导航领航政治冲刺班讲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徐之明 编写 2009年11月目录一、 马原强化班核心知识汇总二、 马原知识体系逻辑图解三、 马原重点难点精讲四、 马原分析题五、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六、 形势与政策七、 注意事项 徐之明: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负责人,凤凰卫视访谈嘉宾,考研阅卷组成员,学者型的考研辅导专家、“金牌教练”。徐教授的授课风格集深刻和生动为一体,让同学们听得进、记得住、搞得懂、用得上,在如坐春风般的课堂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收获知识的充实。其独树一帜的教学法不仅对掌握特定的知识具有显著效果,而且具有一般的方法论层面的价值和启发。近5年的全国考研政治状元皆出自徐老师门下

2、;其中在05年、06年和08年的考研政治中,徐老师辅导的学生更是接连夺得95分,创下了中国考研历史上前所未见、绝无仅有的奇迹。在刚结束的上一届考研中,在全国各地辅导班上听徐老师授课的学生(不重复计算)近20万。徐老师是当下最受考研学子欢迎和信任的考研政治辅导权威。其所主编的“名师亲笔考研通用教材系列”,以鲜明的创新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可信性,成为考研教材的换代产品,广获推崇和赞誉。徐之明博客:http:/ 强化班核心知识汇总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3、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的思想渊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19世纪3040年代所发生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以及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构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现实需要、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2、马克思主义的属性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

4、界观和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基础上

5、,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据对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

6、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2、物质观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上二者合称旧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3、意识观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所谓意识的内容是

7、客观的是指,意识依赖物质,没有被反映者也就没有反映。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虚幻的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来源于客观世界,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 所谓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指,意识具有主观特征。表现在:意识的两种反映形式,即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不同的主体之间会有不同的反映,这些差别都显示出意识的主观性。意识的主观特征特别表现在意识具有虚幻的反映、超前反映方面。4、运动观运动是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5、时空观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的特点

8、是一维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时空还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无限性与有限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6、社会观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因为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7、物质统

9、一性原理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本质的基本原理。其内容包括:其一,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其二,这个唯一的本原就是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自然、社会和意识,以及运动、时间、空间,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和存在形式。总之,“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列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无论的根本要求和最重要的结论。8、实践观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和直接现实性等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包括人文活动)等。其中

10、,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9、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联系的特点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联系是发展的原因;发展是联系的结果。10、对立统一规律的地位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

11、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11、矛盾的同一性和和斗争性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联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对立统一关系。

1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都推动事物的发展。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接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矛盾时,应当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这就是所谓的“两点论”,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1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一般性、抽象性)与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特殊性、具体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

13、的活的灵魂。其二,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13、度及其意义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这种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因为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他物。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防止“过”和“不及”。但也不能把度绝对化,因为推动事物发展必需突破度。14、量变和质变规律量变和质变是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所采取的两种状态和形式,二者之间是辩证同一关系。其同一性表现在: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二者的含义不同。区分二者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了“度”。在“度”的范围内是量变;超过了“度”的范围则是质变。总之,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相互贯通,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连续性)和飞跃性(阶段性)的统一。该规律启示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远大理想和求实精神结合起来;它也是党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相统一,以及处理好稳定、改革和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