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育种技术.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493690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5.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菜豆育种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菜豆育种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菜豆育种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菜豆育种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菜豆育种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菜豆育种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菜豆育种技术.(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相关数据相关数据 1、西安半坡文化遗址研究表明,我国 豆类蔬菜已有6000多年的栽培史。 2、目前国内种植的豆类蔬菜约有20余 种。大豆、小豆、蚕豆、豌豆、饭豆、普通菜豆 、豇豆、多花菜豆、利马豆、小扁豆、黎豆等。 菜豆 菜豆花 豇豆 豇豆花 蚕 豆 大 豆 扁豆 豌豆 四棱豆 刀 豆 菜 豆 育 种 别名:菜豆、四季豆、架豆、油豆、豆角等 。 染色体2n=22, 有粮用和菜用两种类型,我 国菜豆品种以蔓生型为主。 营养价值 1、菜豆营养丰富:每100g菜豆含:蛋白质23.1g、脂肪 1.3g、碳水化合物56.9g、钙76mg及丰富的B族维生素,鲜豆 还含丰富的维生素C。 2、菜豆的药用价值

2、:菜豆味甘平,性温,具有温中下气 、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气等功用,是一种滋补食疗佳 品。 3、菜豆是高钾、高镁、低钠食品:每100g含钾1.52g, 镁193.5mg,钠为0.8-0.9mg. 菜豆尤其适合心脏病、动脉硬化, 高血脂、低血钾症和忌盐患者食用。 注意: 菜豆角中含有一种毒蛋白,叫凝集素, 还有的豆角含有“豆素”,生吃或未炖熟均可 引起腹泻及出血性肠炎,只有彻底加热才能 破坏毒素成分。 如果感觉所食菜豆角“绿色尚未全变、嚼 之生硬、豆腥味浓”,应当立即停止食用, 防止中毒。 一、起源 起源于中、南美洲,16世纪传入欧洲,16世纪末 传入中国。后传至日本。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3、菜豆在中国产生了软荚变种 (Pvulgaris L.var chinensis Hort.), 形成为菜豆的次生起源中心。 第一节 起源与种质资源 二、种质资源 1、分类 豆科、蝶形花亚科(云实苏木、含羞草)、菜豆属。菜豆 属有55个种,50个野生种。 多花菜豆(P.coccineus L.) 利马豆(P. Lunatus L.) 尖叶菜豆(P.acutifolius A.Gray) 普通菜豆(P.vulgris) 丛林菜豆(Polyanthus) 多花菜豆(红花菜豆) 栽 培 种 第一节 起源与种质资源 野生菜豆:抗低温、抗病毒BCMV及炭 疽病 墨西哥野生菜豆:有许多根瘤。 角豆:抗病性强

4、,可作为抗病亲本利用 米豆:抗病性强。 曼氏菜豆:抗多种病害, 抗病育种的宝 贵资源。 利马豆(小菜豆) 野 生 种 第一节 起源与种质资源 菜豆属4个栽培种的特点 普通菜豆 红花菜豆 小菜豆 宽叶菜豆 2、菜豆的品种资源 2.1、菜豆按茎的生长习性可分为3种类型 : 蔓生型:茎呈左旋性缠绕生长, 顶芽为叶芽,各节叶腋可形成侧蔓 或花序;生育期一般为100120天; 花序多,开花结荚时间长,产量较 高。 第一节 起源与种质资源 矮生型:主茎生长48节后顶芽形成,花序不再伸长 ;各节叶腋发生侧枝或花序,侧枝生长几节后顶芽 也形成花序;生育期一般为5060天; 花序少,开花结荚少,产量较低。 采收

5、期较集中,适宜机械化栽培。 半蔓生型:蔓生与矮生之间 的中间类型。 第一节 起源与种质资源 2.2、依菜豆的形状、颜色等分为:(王素和李佩华) (l)花荚品种群: 宽扁条形; 底色浅绿(或黄绿); 带有红色或紫色条纹; 豆粒与豆荚一起食用豆粒与豆荚一起食用。 第一节 起源与种质资源 (2)圆棍荚品种群: 荚肉较厚、食用嫩荚。 嫩荚的纤维较少,荚圆棍形;淡绿色。 适于制罐及速冻。 (3)肉豆角品种群: 荚较长,约16一20cm,近圆棍形, 色浅绿或白绿,用于鲜食。 第一节 起源与种质资源 (4)扁条荚品种群: 此品种群有长扁条、短扁条、窄扁条之分。荚的长 短、宽窄厚薄、色泽等都有差异。嫩荚纤维很

6、少,品 质佳。 如莱芜老来少、山东掖县白芸豆。 第一节 起源与种质资源 (5)黄荚品种群: 本品种群的突出特 点是荚色腊黄,花为白 色,其荚形可分为圆棍 荚和扁荚两种。品种有 山西四月鲜及陕西黄无 筋豆荚。 第一节 起源与种质资源 (6)紫荚品种群: 荚皮含花青素,呈现 紫红色或绛紫色,煮熟 后色素分解,颜色消失 。 品种有陕西的秋紫 豆及黑龙江的大青棒。 第一节 起源与种质资源 3、菜豆种质资源的搜集: 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位于南美洲哥伦比亚,保存约3 万份;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中心己搜集菜豆属种质资源12246 份。 澳大利亚基因库己收集菜豆种质资源29070份。 全国入库保

7、存的菜用菜豆种质资源44804480份份,蔬菜之首,蔓生 型80.4%,矮生型和半蔓生型分别占16.9%和2.7%。 第一节 起源与种质资源 一、开花习性 菜豆(Phascelus vulgarisL. )为总状花序; 花为蝶形两性完全花, 属于闭花自花授粉植物。 雄蕊花药体积较小,去雄时易漏 掉。 第二节 开花习性与性状遗传 菜豆为9+1二体雄蕊,10枚花药中分离的那一枚 的花丝较短,在螺旋状的龙骨瓣中处下方位置,去雄时 也易漏掉, 另菜豆的花药在开花前两天已成熟,在去 雄过程中,若镊子尖触破花药,因便会散出花粉,发生 自交,而这一过程肉眼难以看到。菜豆花蕾的柱头在 开花前3天即具接受花粉能

8、力。 第二节 开花习性与性状遗传 雄蕊的类型: 1)分生雄蕊:即雄蕊多数,彼此分离,长短相近(如桃)。 2)四强雄蕊:即雄蕊6枚,彼此分离,4枚较长,2枚较短(如油菜)。 3)二强雄蕊:即雄蕊4枚,彼此分离,2枚较长,2枚较短(如茺蔚)。 4)多体雄蕊:即雄蕊多数,于花丝下部彼此联合成多束(如金丝梅)。 5)二体雄蕊:即雄蕊10枚,于花丝下部9枚彼此联合,另1枚单独存在 ,形成2束(如葛)。 6)单体雄蕊:即雄蕊多数,于花丝下部彼此联合成管状(如黄蜀葵)。 7)聚药雄蕊:即雄蕊5枚,于花药,甚至上部花丝彼此联合成管状(如 半边莲、旋覆花)。 二、杂交授粉技术 1、杂交时间的选择 2、杂交用花的

9、选择 3、花粉的准备 4、杂交方法 5、授粉后的处理 6、杂交后的检查及收获 第二节 开花习性与性状遗传 1、杂交时间的选择: 杂交时温度白天25OC,夜温不低于15OC。华北最适杂交季 节是5月中旬到6月中旬。晴天上午进行。 2、杂交用花的选择: 蔓生型选基部1-2花序,发育最好的开花前1天的健壮花蕾 。 矮生型选顶生花序上次日将 开花的健蕾。 3、花粉的准备:应选择父本将开未开或刚刚 开放的花为宜,此时的花。花药初裂,花 粉多而新鲜,生活力强,杂交成荚率高。 杂交方法:可采用去雄杂交法和不去雄杂交法 两者杂交率相仿,不去雄杂交结实率高,操作简 单。 去雄杂交:动作轻而细,否则易伤到雌蕊或去

10、雄不 彻底。镊子撕开龙骨瓣先端,使柱头和花药露出, 去雄、授粉。杂交结实率低,50%以下。 不去雄杂交:利用苗期标记性状去除假杂种。 (1)拉出柱头法:用镊子剥开母本花蕾的旗瓣 、翼瓣、轻夹龙骨瓣的前端使连合处打开一小口, 再用手或镊子向后下方轻拉两片翼瓣,使柱头从龙 骨瓣的前端伸出,随即用父本带有花粉的毛刷状柱 头涂抹母本柱头完成授粉。 (2)放入法:用镊子打开旗瓣、翼瓣,并夹开龙骨瓣 的前端,把父本携带有花粉的柱头直接从龙骨瓣的前 端小口处放入,并轻轻拉动,使母本的柱头授粉。( 用于花柱过短的品种) 授粉前,都要仔细观察柱头.如柱头已显干燥混 浊。说明已接受花粉,不能再用。如柱头非常清亮

11、润湿。即可继续进行下一步操作。 5、授粉后的处理:每一种授粉方法结束后,都 把旗瓣、翼瓣尽可能的复位,并用胶布粘合, 或用邻近的鲜活叶片将花包住、用回形针固 定、这样可以起隔离、保护作用并防止水分 蒸发.避免柱头干枯。然后挂牌、标记。当更 换组合时.所用的镊了要用酒精消毒,杀死残 余花粉,避免混杂。 6、杂交后的检查及收获:在授粉后的2一3天 后去掉包花的叶片或胶布.检查是否成活, 成活的去掉增生的花蕾;不活的去掉纸牌 。以后再检查2一3次,去掉增生花蕾.以免 混杂。收获时,应先收杂交种荚,同一组 合的放在一个纸袋内,注明组合名称。 三、主要性状遗传 蔓生型对矮生型是显性。 扁平荚对圆棍荚是显

12、性。 绿荚对黄荚是显性。 长宽荚对短窄荚是显性。 荚的多纤维对稍有纤维为显性。 蛋白质含量一般在亲本之间,正反交不同。 对锈病的抗性为显性,1-3对基因控制。 一、丰产性:早期产量、总产量。 单株产量=单株花数结荚率嫩荚重 我国丰产性选育以蔓生型为主。 菜豆的结荚率只有20-50%,可选育对弱光、干旱和 过湿适应性强的品种。 矮生型品种主要做早熟栽培,主要是提高其耐低温 能力。 第三节 现代育种的主要目标 二、抗病性 主要病害:枯萎病、炭疽病、锈病、花叶病毒病等。 锈病 花叶病毒病 三、优质 感官品质:形态、长短、重量、颜色、种粒是否 突出等(商品品质)、质地、风味。 营养品质:干物质、维生素

13、、蛋白质含量。 加工品质:荚绿、圆棍型、匀直、不显种粒,纤 维含量少。 四、保护地专用:耐寒、耐弱光、植株矮小,结荚期 集中。 一、引种 注意光周期反应:矮生型属于中间型,引种易成功 。蔓生型有的品种属于短日照植物。 二、选种 有的品种有较高的异交率、基因突变,因此存在变 异株。 第四节 主要育种途径与选择技术 三、杂交育种 利用异地或温室加代,一年可进行三代选择, 按株行距单粒播种,蔓生型品种单株搭架。 杂种后代的选育 (1)系谱法 (2)混合-单株选择法 (3)单子传代法 第四节 主要育种途径与选择技术 四、选择技术 (一)丰产性 播种:均匀行株距的单粒播种。 调查及考种的项目:开花后调查

14、单株花序数、每花序花数、结荚数,计算 结荚率和采收荚数。采收后调查单荚重量和长、宽、厚。 入选单株的留种:蔓生型留第3-5花序、矮生型留上部1-3花序,共留10个 果荚。 注意:各株嫩荚采收标准一致。 选育条件和育种目标相一致。 矮生品种注意早期丰产性的选择 第四节 主要育种途径与选择技术 (二)抗病性鉴定 苗期接种鉴定和田间鉴定相结合。炭疽病采用喷雾接种法。 炭疽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幼苗期即开始发病,全生育期都能发生。危害 叶片、茎蔓及豆荚。子叶受害后出现红褐色近圆形病斑。 叶片发病从叶背 开始,发病初期叶脉初呈红褐色,之后渐成为黑褐色,并扩展为多角形网状 斑。叶柄发病呈褐锈色细条形斑,全叶萎

15、蔫。茎部发病形成条状锈色斑,凹 陷并龟裂,常使幼苗茎折断。 菜豆枯萎病俗称萎蔫病、死秧 ,为真菌性病害。多在初花期开 始发病,结荚盛期植株大量枯死 。发病初期先在下部叶片的叶尖 、叶缘出现不规则形褪绿斑块, 似开水烫伤状,无光泽,后全叶 失绿萎蔫,变黄脱落。病株根颈 处有纵向裂纹。剖视主茎、分枝 或叶柄,可见维管束变褐色至暗 褐色,有的荚果腹背合线也呈现 黄褐色。 枯萎病采用下胚轴注射接种法, (三)、优质 干物质含量用烘干法测定。 粗蛋白用凯氏定氮法分析。 纤维素用酸洗法。 风味用清蒸口尝鉴定。 一、繁育程序 一般实行三级繁育:原种-良种 -生产用种。 原种的繁殖:隔离200米,单粒播种,花前去杂去劣 原种 精选200株 按株行种植 ,去劣后混 收,用于原 种的繁殖 剩余株混收繁殖良种生产用种 第五节 种子生产 二、种子生产技术 1、间隔20米以上,3年没有种过菜豆的地段,增施磷钾肥。 可春秋两季播种,春季:晚霜后播种;秋季:7月上、中旬播 种,播种前用1%的福尔马林液浸种。 2、去杂去劣。 3、种子采收:矮生型在侧生花序;蔓生型中部花序留种。种 荚发黄变软时采收,后熟一周后脱粒。含水量小于14%,室 内贮藏。 第五节 种子生产 作业: 1、菜豆的杂交授粉技术要点? 2、菜豆有性杂交后代各种选择方法的优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