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部刮痧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493399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9.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腰背部刮痧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腰背部刮痧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腰背部刮痧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腰背部刮痧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腰背部刮痧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腰背部刮痧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腰背部刮痧综述(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背部刮痧的作用 1、背部按摩刮痧对身体有什么好 处,作用于全身肌肉厚实部位,疏通经络, 调整气血可滋润全身肌肤,能起到美容 护肤的作用,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 2、刮试背部经络穴位疏通督脉,督脉 是人体最大的血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 五脏六腑的供血量,促进脏腑机能,从而 达到美容保健的功效,再通过背部淋巴 排毒的疏通背部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 最大的排毒下水道,直通肾脏,排出体内 毒素.刮试经络穴位排出体内痧毒。 3、刮痧后会进行适量的营养 补充,以正气驱逐邪气,让身体处于 最好的状态,不会造成依赖。既秉 承传统刮痧的精粹,又加入科学的 元素,所以称为营养刮痧。 刮 痧 效 果 痧 症 的

2、判 断 三 痧的表现症状 n n 紫红色紫红色: :湿热湿热. .风湿气垂风湿气垂. . 肝热肝热 紫色:湿热 紫黑色:湿气.邪气. 阴虚 红色:血热.肺热 颗粒状:宫寒.体寒.胃寒 人体是一个有机 整体 百会 颈椎 胸椎 腰椎 后 脑 视区 枕下旁带 (脑) 顶颞前斜带 顶颞后斜带 头区(偏头痛 者刮头区) 胳膊麻木、运 动障碍等刮此 腿部 这三段有痛点,腰 背部必有疼痛 大肠 任脉 督脉 膀胱经 胆经 三焦 胃经 小肠 肝经 胆经 背 部 体 表 投 影 区 胸 腹 部 体 表 投 影 区 背部经络及分布 督脉 内膀 胱经 旁开 1.5寸 外膀胱 经,旁 开3寸 刮拭方向 背部刮痧 刮拭背

3、部(督脉、膀胱经), 有助于调节五脏六腑。 督脉阳脉之海 膀胱经人体最大的排毒 通道 大椎穴 至阳穴 命门穴 上焦: 肺 心 中焦: 肝胆 脾胃 下焦:肾 大肠、膀胱 生殖泌尿系统 坐骨神经 脊椎部刮痧后出痧与身体 病症对应参考 五行对应图 土的部位出痧则容易引发的状况 : 食欲减退、腹鸣腹痛、脸部浮肿、口唇干 、哈欠、呻吟;食欲不振、排便异常、倦 怠不眠、下痢、腹胀、失眠、反胃呕吐、 嗳气;食欲亢奋、唇干、乳腺炎、关节肿 痛、腹痛、易饥、打嗝、胸胀闷;胫关节 炎、胃部异常感、便秘、腹胀、失眠、反 胃呕吐、脚冷。 金的部位出痧则容易引发的状况 : 肩背酸痛、皮肤异常、便异常、下痢肠鸣 、咽喉干

4、、情绪不稳;手脚发冷或淋痹、 耳鸣、咳嗽、肩背痛、呼吸困难、皮肤异 常、咽喉干;肩背酸痛、皮肤异常、痔疮 、牙痛、头痛、咽喉干、便秘;肩膀酸痛 、咽喉异常、肺尖部痛、气喘、咳嗽、头 痛、痔。 水的部位出痧则容易引发的状况 : 后颈部僵直、坐骨神经痛、腰痛、晕眩、 痔、脚痛、背部恶寒酸痛;性欲减退、排 便异常、易倦、脚腰冷、四肢无力、耳聋 鸣;脚神经异常、坐骨神经痛、背腰痛、 头痛、眼痛、癫痫;生殖器病、喉干舌燥 、情绪不定、脚部发热、血压不正常、下 腹部异常、耳鸣、黑斑、浮肿。 火的部位出痧则容易引发的状况 : 头痛、耳鸣、重听、下痢、手足冷、下腹 胀、身寒;心烦不安、语言障碍、心脏下 部疼痛

5、、上肢冷、眼黄、失眠、心悸;头 痛、便秘、口疮、下腹胀、风湿痛、身热 、容易出汗、胸闷;胸闷、胃胀、便秘、 手心热、心痛、口干渴。 腹、腰部分论 一、腹部 刮拭方法 腹部由上向下刮拭。 用刮板一边1/3边缘,从左 侧依次排刮至右侧。有内 脏下垂者则从下往上刮。 主治病症 肝、胆、脾、胃、肾、膀 胱、大小肠病变,如慢性肝炎 、胆囊炎、呕吐、胃痛、消化 不良、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肾 炎、前列腺炎、便秘、泻泄、 月经不调、卵巢囊肿、不孕症 等。 注意事项 1,饭前、饭后1小时 内禁刮腹部。 2,腹部近期做过手 术者禁刮。 3,肝硬化、肝腹水 、肠穿孔者禁刮腹部。 二、背部 刮拭方法 背部刮拭方向是从上

6、向下 。骶部刮拭方向是由下向上。 一般先刮背部正中线的督脉, 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 主治病症 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所有穴位都与人体的五脏 六腑有联系,刮拭背部可 治疗和预防全身五脏六腑 的病症。 注意事项 刮正中线时,手法宜轻柔(补法) ,以免损伤脊椎。身体瘦弱者、棘突突出 者,可由上向下用刮板棱角按压两棘突中 间部位刮拭。 两侧膀胱经用泻法刮拭,用力均匀, 刮拭距离尽量拉长,中途不停顿。 背部刮痧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 也可诊断疾病。如刮拭心俞、肾俞部位有 压痛和大量痧斑时,则表示心脏和肾脏可 能发生了病变。 腰酸背痛 腰脊痛又称腰痛,为临床常见的一 种症状,其疼痛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

7、 侧,或两侧俱痛。腰脊痛可见于任何年 龄,是很多病症的常见症状之一。现代 医学的腰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病及 腰椎退行性病变均属本病的范畴。 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本病的基本 临床特征。因病理性质的不同,而有种种 表现。多缓慢发病,病程较久,或急性起 病,病程较短。疼痛性质有隐痛、胀痛、 酸痛、绵绵作痛、刺痛、腰痛如折;腰痛 可喜按,也可拒按;冷痛得热则解,热痛 遇热更甚。可与气候变化有关,也可与气 候变化无关。劳累后加重,休息则缓解。 影响功能活动,使“转摇不能”,“不可以 俯仰”。 腰痛可固定,也可放射至其他部 位,引起腰脊强、腰背痛、腰股痛、 腰尻痛、腰痛引少腹等。在临床上一 般就按病因将

8、本病分为3型:风寒湿困 、肾气亏虚、气滞血瘀。 一、风寒湿困 (一)症状 以腰部重痛、酸赢或拘急强直 不可俯仰,或痛连骶、臀、股、胭, 疼痛时轻时重,遇天寒阴雨发作为主 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阿是穴、委中、肾俞、腰 阳关、风府。 (2)定位 委中:?横纹中点,当股二 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 突下,旁开1.5寸。 腰阳关:俯卧位。在腰部,当 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 外隆凸直下凹陷中。 (3)刮拭顺序 先刮颈后风府,再 刮腰部的阿是穴、肾俞、腰阳关 ,最后刮?窝部的委中穴。 (4)刮拭方法 平补平泻。在需刮痧部位

9、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风府穴,予以 按揉,然后用刮板角部,不宜重刮,自上 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 斑痧痕形成为止。然后分别刮拭腰部肾俞 、腰阳关、阿是穴,重刮,自上而下来回 刮动,出痧。最后刮?窝部的委中穴,不 宜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 、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二、肾气亏虚 (一)症状 以腰部重痛、酸麻,朝轻暮重,腰 部捶、按后感觉舒适,肢体乏力,头 发早脱,脉细弱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肾俞、志室、太溪、委中 。 (2)定位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 棘突下,旁开1.5寸。 志室: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 突下,旁开3寸。 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

10、与 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委中:胭横纹中点,当股二头 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3)刮拭顺序 先刮背 腰部的肾俞、志室, 再刮胭部委中,最后 刮足部太溪穴。 (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 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腰部肾俞穴至 志室穴,重刮,自内而外刮拭,出痧 。再刮胭窝部的委中穴,不宜重刮, 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 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刮足 部内侧太溪穴,不宜重刮,自上而下 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 斑痧痕形成为止。 三、气滞血瘀 (一)症状 以腰痛每遇劳累而发,腰部强直 酸楚,其痛固定不移,转侧俯仰不 利,胭中常有络脉瘀血为主要症状 。 (二)治法 (1)选

11、穴 阿是穴、水沟、阳陵 泉、委中、膈俞、次?、夹脊。 放痧:委中。 (2)定位 水沟:人中沟的上13与中1 3交点处。 陵泉:小腿外侧,刍腓骨头前 下方凹陷处。 委中:?横纹中点,当股二头 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 突下,旁开1.5寸。 次繆: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 方,适对第二骶后孔处。 夹脊:在背腰部,当第一 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 中线旁开0.5寸,双侧各17个穴位 。 (3)刮拭顺序 先刮面部水沟穴,再刮 腰背部的夹脊、阿是穴、膈俞、次?, 最后刮下肢的委中、阳陵泉。委中放 痧。 (4)刮拭方法 平补平泻、委中放痧 。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 刮

12、拭面部鼻唇沟中水沟穴,水沟不宜 重刮,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 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刮 拭腰部夹脊穴,重刮,自上而下反复 刮拭,中间不宜停顿出痧。刮拭腰 部阿是穴、膈俞穴和次?穴,重刮, 自上而下刮拭,出痧。 最后刮下肢胭窝部的委中穴,外 侧阳陵泉穴,不宜重刮,自上而下来 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 痧痕形成为止。委中放痧,针刺前先 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 位,或直接按揉?中有络脉瘀血之处, 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 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 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 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 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四、病例

13、孙某,女,70岁,2007年8月6日 初诊。近40年来腰部酸痛时作,遇 劳更甚,卧则减轻,小便时有频数, 未予诊治。近1个月来腰部酸痛加剧 ,并伴恶心、头昏,夜间尿频数,手 足心热,口燥咽干,膝软乏力,心烦 失眠,遂来诊。神清气平,面色潮红 ,双肾区轻度叩击痛,爪甲略显苍白 。 舌质偏红,有细裂纹,前部少苔根黄 腻,脉细弦数。B超示:左肾 84mm40mm,右肾76mm35mm, 双肾缩小,髓质结构模糊不清。取肾 俞、志室、太溪、委中穴,在涂抹刮 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每周2次。4 周后,恶心、头昏、夜间尿频数、手 足心热症状减轻。继续治疗4周后,腰 痛症状明显减轻,膝软乏力、心烦失 眠症状明

14、显减轻,每日能保障正常睡 眠。 背部按摩手法 (一)、单边按摩 1 单面拇指重叠以椎旁1.5寸从腰部 推至颈部 ; 2 双手掌成爬山状向上推至肩部; 3 点穴:手指点按肩井穴、肩中俞 、天宗穴、肩髎穴、肩髃、肩贞穴 手掌揉按:肾俞,手肘点压:环跳穴 4 两拇指按压肩胛穴,后分开至两边 ; 5 双手拇指分理肩胛骨 ; 6 以三条线从腋下拉至手部,搓热手 掌放松。 第一条:从腋下至手肘 第二条:以上臂内侧拉至手肘 第三条:以手肘内侧拉至手腋 7 顾客单手放置后腰部,美容师一手 压住其手,另一只手向上搬动。 8 从腰部拉皮至肩部,随即手掌揉回 腰部。 9 从腰部到腋下交替揉捏,并轻压背部 至腰部 ;

15、 10 双手掌重叠按压背部; 11 双手空心掌声轻叩背部; (二)、站至床头做整个背部按摩 1“8”字形拇指走按椎旁。 2大拇指从椎旁1.5寸,3寸分两条线从 颈按至尾椎。 3用手掌交替揉至肩部。 4握掌推椎旁两侧。 5握掌横放推椎旁两。 6双掌横拉肩部。 7两手交替拉至颈部,揉按风池,颈 部,肩部。 8.背部舒缓。 平衡营养 (一)保健是加法 (二)刮痧是减法 (三)健康三步曲 刮痧是外排,排毒是内排,调 理是营养补充。 常见疾病的应用 一、便秘 症状:通常所说的便秘指习惯性便秘,是因气阴不足。或 燥热内结,腑气不畅所致。主要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 ,3天以上1次,粪便干结难解,重者排便艰难

16、,干燥如粟 ,可伴有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少等症。注意排除 肠道器质性疾病所致的便秘。 刮痧疗法 取穴部位:脾俞、肝俞、大肠俞、天枢、大横、气海、支沟 、足三里、上巨虚 操作步骤: 1、背部:刮脾俞、肝俞、大肠俞穴,轻刮至出现痧痕为 止 2、腹部:刮天枢、大横、气海穴,轻刮至出痧痕为止 3、上肢部:刮支沟穴 4、刮下肢部足三里、上巨虚穴 二、腹泻 症状:腹泻是因感受受外邪,或饮食内伤,致使胃肠传导 失司,以排便次数增多,质稀溏或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病 症。可伴有腹胀、腹痛等症。常见于急慢性肠炎或肠功能 紊乱。急性腹泻起病突然,病程短,可伴有恶寒、发热等 。慢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常因饮食不当、受寒或情绪变化而诱发。 刮痧疗法 取穴部位:脾俞、肾俞、大肠俞、中脘、关元、天枢、足三 里、上巨虚 操作步骤: 1、背部:脾俞、肾俞、大肠俞穴,用补法轻刮至出现痧 痕为止; 2、腹部:中脘、关元、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