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二)2解析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7488222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二)2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二)2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二)2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二)2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二)2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二)2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二)2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综合检测(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物品评在我国发轫甚早。尚书中“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把人分为正直、过于刚强和过于柔弱三类。诗经有对“君子”品德之良善、神态之庄重、胸怀之宽广、威仪之显赫的赞叹。春秋时叔孙豹提出著名的“三立”说,认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既为士人提出了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也隐含着对不同人物的品评。 先秦诸子从各自学说出发,对人物个性修养或境界进行品评。孔子重视“知人”,根据德行修养将人物分为“中行”“狂者”“狷者”“乡愿”四等,强调“听

2、其言观其行”。孟子提出通过眼神观察人品邪正的品鉴方法,主张了解人物所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先秦时代还诞生了与人物品评密切相关的谥法和相人术。谥法是指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评价褒贬、给予称号的一种制度。谥法产生于西周初年,废止于秦,复行于汉,历代沿用,直到清帝逊位才废除。帝王谥号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一般先由亲友向朝廷呈“行状”,提请求,然后由礼官依死者生平功过,按谥法议谥,最后呈报皇帝定夺,下诏赐谥。士大夫死后由亲族、门生、故吏自行命谥,称私谥。谥法可以看作一种制度化、特殊场合使用的盖棺论定式人物品评,是我国封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区别尊卑、惩恶扬善

3、,历来被视为“国之大典”,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相人术是通过探察人物骨骼形态、音声大小、毛发颜色以及某些特定部位凹凸等体貌特征,预测人的吉凶祸福贵贱贫富寿夭等的一种方术。相人术虽长期流于民间,受到质疑批判不少,但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就理论基础和思维模式而言,相人术与人物品评都是从人物仪容、举止等外在表征出发,探究人物内在品质或未来命运。而相人术是预知人物的富贵寿夭,人物品评是体察人物的德行才能。汉魏人物品评的兴盛,与当时流行的相人术不无关系。汉代以来,官方主要以“察举”“征辟”方式发现、选拔和任用人才。这就使人物品评与敦厚风俗及现实政治有密切联系,受到社会关注和重

4、视。汉代不少歌谣谚语涉及人物品评,足见风气之盛。曹魏政权继承曹操以才用人思想,制定“九品中正制”,在各州或郡县设置大、小中正官品评人才。这样,如何分析考察人物的才能并划分等级、予以任用就成为现实政治问题。随着门阀士族势力扩张,九品中正制逐渐沦为形式,人物品评的政治意味慢慢淡化,而对人物才情风貌的审美品评发展起来了。世说新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审美性人物品评的状况,堪称审美性人物品评的渊薮;审美性人物品评大体包括“才情、思理、放达、容貌”四个方面。魏晋人的审美品评与原先政治性的品评相比,不是诉之理智分析,而是诉之直观、想象和情感体验的。这种转变对中国古代文艺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催生了诗品画品

5、书品棋品曲品等一系列著作。(摘编自陈斐人物品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物品评上,孔孟都注重人品修养;在鉴评人物途径上,孔子强调“听其言观其行”,重视“知人”,而孟子提出观察眼神的品鉴方法,主张“知人论世”。B帝王谥号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的谥号一般先由亲友向朝廷呈“行状”,提请求,再由礼官按谥法议谥,报皇帝定夺赐谥;士大夫则由亲族、门生、故吏自行私谥。C相人术与人物品评有相同点,皆从人物仪容、举止等外在表征来探究人物内在品质或未来命运。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预知富贵寿夭,而后者是体察德性才能。D汉代以来,人物品评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主要是因为官方以“察举”“

6、征辟”方式发现、选拔和任用人才,不少歌谣谚语涉及人物品评的兴盛风气也是原因之一。解析:选D强加因果。“不少歌谣谚语涉及人物品评的兴盛风气”应是“人物品评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之后的表现形式,而非原因。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尚书中的三类人和诗经中对“君子”的赞叹以及叔孙豹的“三立”说,这些内容既是士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也隐含着对不同人物的品评。B谥法是我国封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这种被认为在特殊场合使用的盖棺论定式的人物品评,目的在于区别尊卑、惩恶扬善。C世说新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大致从“才情、思理、放达、容貌”四个方面进行审美

7、性人物品评的状况,堪称审美性人物品评的渊薮。D体现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诗品画品书品等一系列著作的产生,重要的原因是魏晋人的审美品评由理智分析转变成了直观、想象和情感体验的审美品评。解析:选A曲解文意。“既是士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也隐含着对不同人物的品评”的陈述对象应是“三立说”;“是目标”与原文“为士人提出了目标”也有语意的不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谥法是指根据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生前事迹评价褒贬、给予称号的一种制度。谥法产生于西周初年,废止于秦,复行于汉,一直到清帝逊位才废除。B相人术是通过探察人物骨骼、音声、毛发以及某些特定部位等体貌特征,预测人的吉凶祸

8、福等的一种方术。虽受诟病,可也有一套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C为了解决分析考察人物的才能并划分等级和任用这一现实政治问题,曹魏政权制定了“九品中正制”,并在各州或郡县设置了大、小中正官来品评人才。D人物品评对人们见贤思齐有引导作用,对敦厚风俗有积极作用;影响到官员选拔制度,上升为国家典章制度。中国文艺和美学也与人物品评有密切关系。解析:选C根据原文“曹魏政权予以任用就成为现实政治问题”可知,选项因果倒置。(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海市张抗抗穿越戈壁滩时,你会忽然觉得,世界原来竟是如此单纯。地很平,一马平川。视线里弥漫着黄褐色的沙地,从车轮下一直通向地球

9、的尽头,眼里除了黄沙还是黄沙。粗糙的沙滩散落着碎石般的沙砾,精细的沙丘上刻着一圈圈如年轮般的波纹;日月凝聚而成的沙冈,如长堤般延绵伸展;路边掠过废弃的村落,断墙残垣仍是一片触目惊心的灰黄偶尔有远远的山,卧龙似的蜿蜒着,如黑黢黢的树根纠结、缠绕在一起。皱褶却整齐而光滑,透着西北的苍劲。再没有更多的颜色了。戈壁只有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金黄。当然,还有白灼的阳光,令戈壁越发一览无余。在长久单调的旅途中,假如眼前忽而掠过几丛稀稀拉拉的骆驼草,那样短暂而可怜的一点绿色,也会给人带来莫大的惊喜。出凉州,经张掖,过酒泉,漫漫长途,古城的绿洲与绿洲之间,没有河,没有泉,也没有井。真的没有绿树也没有河流么?苍天在上

10、,谁能拯救这荒凉死寂的戈壁?昏沉沉的困倦中我睁开眼。如闪电掠过黑夜,我的眼睛为之一亮抑或是海,灰蓝色的水波洋溢着,弥漫着,悬浮于沙洲之上,宁静而安谧。水上横着一道长长的湖堤,堤上有树,清晰而精致的树影,一棵棵生动地排列着,像故乡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更奇妙的是,水面上还映着绿树的倒影,水墨画一般,朦胧得柔美。在沙漠的骄阳和干旱中,那水,想必是清凉又甘甜的。那一定是个好去处了。我问,那是个什么地方呢?是海市。司机回答。海市?这真的就是海市?有点儿怀疑自己的眼睛,也怀疑司机漫不经心的介绍。就只差停下车来,自己徒步大漠,直奔那远处的湖岸,去看个究竟了。嗨,你去吧,没等你找着那个地方,你就在沙漠里渴

11、死累死了。司机显得有些幸灾乐祸。脑子里忽然涌出许许多多关于海市蜃楼的传说。焦渴的找水人,怀着虔诚和崇敬之情,流尽了最后一滴汗,耗完了最后一滴血,倒毙在沙漠里。也许临死时,还在期待着他那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会如奇迹般出现如不是亲见,我也不相信如此美丽诱人的海市,会是一个骗局。尽管海市的谎言早已被人戳穿了,却仍然还有饥不择食、自欺欺人的后来者,走进那没有坐标的戈壁滩,在无水的沙海中迷失自己。车窗外,遥远的海市依然烟波浩渺、树影幢幢,美得充满诱惑。抵达安西城时,天空忽然飘来几片黑云,一阵凉气袭过,豆大的雨点落下,干燥的地面扬起一层白粉,雨却顷刻无踪无影。旋即,晴朗而广袤的天穹中,横空划出一道巨大

12、的七色彩虹,勾勒出一片绚丽的辉煌。司机说,你的运气不错呵,戈壁滩上的海市、彩虹、丝路花雨,都看见了。我走那么多次,也不是回回都有的啊。我心里却有一种莫名的酸楚。我只想快快地往前走,快些到达前面那片真正的绿洲。没有虚幻的海市,没有稍纵即逝的彩虹,却有冒着炊烟的房屋、欢乐的人群、油绿的青稞和那丰收的田野戈壁是单纯的。在这片单纯得近乎单调的黄色世界里,美丽的海市和斑斓的彩虹就成为沙漠的调色板,成为旅人一个虚妄的希望。可惜它们并不真正存在,当彩虹悄然隐去、海市无声消失的时候,人们仍然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走出戈壁,去寻找活水和黑土,寻找蔚蓝色的大海和坚实的帆船。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呵,然后,在路边种上一排

13、排树苗。那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浇灌、浸润着绿叶的水,就在树根下流淌。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旅行进程为序,娓娓道来,脉络清晰,使读者仿佛跟随着作者的笔触在戈壁滩中穿行,感受着大自然对我们心灵的震动和启迪。B文章详细描写了作者所见的海市美景,并借司机之口介绍了海市产生的原因,这样写,既让读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又从中了解了海市的有关知识。C文中引用了戈壁中有关海市蜃楼的传说,意在说明海市虽然浩渺虚幻,但终究美丽诱人。D文章倒数第二段说“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呵,然后,在路边种上一排排树苗”,这表明了作者献身大西北,改造沙漠的决心。解析:选AB项,“并借司机

14、之口介绍了海市产生的原因”于文无据;C项,应是意在说明虚幻的海市只是一个骗局,只会使人误入歧途;D项,“这表明了作者献身大西北,改造沙漠的决心”错,这句话意在表明虚幻的东西不可靠,还不如实实在在地做点事。5司机说“我”的运气不错,为什么“我”心里却觉得“酸楚”?(5分)答:_参考答案:海市的美丽只能给旅人以虚妄的希望。尽管明知海市的美景是个骗局,但人们仍然会自欺欺人地去追寻,并为此而迷失自我。6本文写“我”看“海市”的经过和感受,其意图是什么?(6分)答:_参考答案:揭示“海市”表面美丽诱人,实则虚幻缥缈的本质。启示人们应该依靠自己,脚踏实地地去创造实实在在的美好生活。委婉地批评现实中那些盲目追求虚幻的美丽,却不脚踏实地地生活的人。(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量子世界的“中国神探”万玉凤首次从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让薛其坤以国际著名实验物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