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光纤无线混合接入--林杨(广东电力)汇编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487719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5.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网光纤无线混合接入--林杨(广东电力)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配网光纤无线混合接入--林杨(广东电力)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配网光纤无线混合接入--林杨(广东电力)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配网光纤无线混合接入--林杨(广东电力)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配网光纤无线混合接入--林杨(广东电力)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配网光纤无线混合接入--林杨(广东电力)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网光纤无线混合接入--林杨(广东电力)汇编(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能配电网通信的光纤无线混合接入 广东电网调度控制中心 林杨 2013-4-25 汇报提要 1、智能配电网对通信的要求 2、配电网光缆架设技术的进展 3、配电网通信的混合接入 智能电网的标准化 标标准应应用 AMI-SEC系统统安全性需求先进进的量测测基础设础设 施(AMI)和智能电电网端到端 安全性 ANSI C12.19/MC1219收益量测测信息模型 BACnet ANSI ASHRAE 135-2008/ISO 16484-5 建筑自动动化 DNP3变电变电 和馈电设备馈电设备 自动动化 IEC 60870-6 / TASE.2内部控制中心通信 IEC 61850变电变电 自动动化与保

2、护护 IEC 61968/61970应应用层层面能源管理系统统界面 IEC 62351 Parts 1-8电电力系统统控制操作的信息安全 IEEE C37.118相量测测量(PMU)通信 IEEE 1547电电力公司与分布式发电发电 (DG)之间间的物理与电电气 互联联 IEEE 1686-2007智能电电子设备设备 (IEDs)的安全 NERC CIP 002-009大型电电力系统统的网络络安全标标准 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SP) 800-53, NIST SP 800-82 联联邦信息系统统的网络络安全标标准与指南,包括大型 电电力系统统 Open ADR(开

3、放自动动需求响应应)价格反应应灵敏和直接负载负载 控制 Open HAN家庭区域网(HAN)设备设备 通信、测测量和控制 ZigBee/Home Plug Smart Energy Profile 家庭区域网设备设备 通信和信息模型 电网智能化第一个关键就是通信 根据圣地亚哥智能电网研究报告,智能电网应采 取以下完善措施。 而在众多措施中,光纤以太网的优先级是最高的 。可见,智能电网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光纤通信网 (特别是EPON通信技术的发展)。 日本智能电网的起点 uu日本每户平均停电时间已经从日本每户平均停电时间已经从6min6min下降到下降到1min1min,到,到19971997年底日

4、本全国已基本实年底日本全国已基本实 现了配电网自动化;现了配电网自动化; uu现在,发达国家平均停电时间现在,发达国家平均停电时间6767分钟,国际领先平均停电时间分钟,国际领先平均停电时间1818分钟;分钟; 日本的智能电网技术趋势 汇报提要 1、智能配电网对通信的要求 2、配电网光缆架设技术的进展 3、配电网通信的混合接入 沿电力线路架设的沿电力线路架设的光缆光缆分类分类 序 号 光缆名称 材料 分类 应用安装 形式 主要使用场合 1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OPGW 金属 光缆 (电力线 ) 复用型 有架空地线架空地线的新建线路 或旧线路加通信改造 2 2 光纤复合架空相线光纤复合架空相线 O

5、PPCOPPC 新建或老线路通信改造新建或老线路通信改造 ( (尤其适用于配网!尤其适用于配网!) ) 3 金属自承式光缆 MASS (杆塔) 添加型 老线路加通信改造 4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ADSS 介质 光缆 电压110kV线路新建或旧 线路加通信改造 5 附挂光缆 ADL/GWWOP (电力线) 附加型 附挂于旧线路导线或地线 上通信改造(极少应用) 在电力线上架设的特种光缆 复合地线光缆(OPGW ) 缠绕光缆(WRAP)在地线或相线 捆扎光缆(LASH)在地线或相线 金属自承式光缆(MASS )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 ) 光纤复合相线光缆(OPPC ) 配网自动化的需求与现状

6、从ADSS1998年引入到2008年,十年 间广东电网主网的光纤覆盖率已经达 到90%,现在几乎百分百了; 从2005年到今,广东配电网的光纤覆 盖率甚至不到10%; 没有地线时技术经济指标比其他电力 特种光缆好的OPPC在配网中更少; 原因何在? 配网的结构:呈树枝状放射型 ADSS和传统OPPC都遇到难题了 传统的OPPC接头熔接施工 原有施工工艺的缺点 一是要在线路的电杆上增加台架,安装颇 为昂贵笨重的接线盒; 二是不能档中接续,要依耐张段定缆长配 盘; 三是要登高在台架上进行光纤熔接,在配 电线路分支多,改接调整多,尤其是同杆 多回的情况下步履艰难; 以上称之为“三大麻烦”; 因此,不

7、能将主网的做法照搬到配网。 全新OPPC技术在配网现已成功 “三大麻烦”全部解决; 证实和新线路工程同步施工完全没有问题 ; 一天停电时间,一个通信班组搭配线路施 工,可完成11个信息引下点工作; 经过两条线路的施工和长时间运行检验; 配网线路也可以像输电线路的OPGW一样 ,同步规划光纤通信链路; 发明专利号:201010280633.4。 案例一:江门北街-高沙工程 工程概况: l本期沿220kV北街站至高沙开关站的 10kV高沙I、II线路上分别架设一条OPPC ,芯数为6芯,长度均为2千米;其电缆段 采用管道光缆,芯数为6芯,长度为2.1千 米。 l在220kV北街站、分场及高沙开关站

8、配置 相关的EPON设备,以实现配网自动化的要 求。 双路由测试如下: 高沙I线:北街高沙(经尾纤跳纤)北街(经尾纤跳纤)分场 高沙II线:北街站分场(直接通过管道光缆跳纤) 在计量后台机上,提取分场的计量信息无误,且切换时间50ms以内。 第四章 设计案例分析 工程概况: 在北街-高沙 10kV双回线路 ,于2010年10 月8日早上6点停 电施工,下午8 点线路准时复电 。 已经运行差不多三年的高沙项目 案例二:新会大鳌东风乙线工程 大鳌10kV东风双回线,已投甲线1回,本期 加挂乙线,架空部分3145米,其中C相为 OPPC-8B1-240/30; 大鳌站出线沿预留管道铺缆360米,#2

9、3- #24塔之间160米亦为管道铺设,在#24塔 接拾围新村支线; 需在#1、#10、#23、#24、#29、#32、 #36、#40、#43、#53、#57塔安装8芯光缆 接头盒11套,共计光电分离接头18个; 全线架设及11个引下只安排停电一天; 盘好引下段等待挂线 #32 悬垂杆挂线就位 汇报提要 1、智能配电网对通信的要求 2、配电网光缆架设技术的进展 3、智能配电网通信的混合接入 智能配用电业务安全要求分类 序 号 业务类业务类 型 业务业务 系统统 安全区I安全区II管理信息大区 1数据专 线业务 配电网纵联保 护 数据网 络业务 智能配电网自 动化系统(含 配网、微网、 分布式

10、电源、 储能监控) 110kV/35 kV厂站计 量自动化 负荷控制、配 变监测、低压 集抄、配电设 备在线监测系 统 生产管 理、用 户信息 互动 2多媒体 业务 配电网视频监 控系统、充换 电站视频监控 系统 智能家 居多媒 体服务 智能配电网通信业务需求分析 序 号 类别类别业务业务 名称通道接口时时延适用的通信技术术 1 ADO 纵联网络保护 以太网/2M专 线/纤芯 100ms光纤通信 2高级配电自动化 以太网/音频 拨号 500ms光纤通信 3储能站监测管理以太网1s光纤通信 4 分布式能源站 SCADA/AGC/AVC 以太网1s光纤通信 5 分布式能源站负 荷预测 以太网60s

11、光纤通信/无线通信 6 AMI 智能电表(台区 集中点) 以太网/载波 、/RS485 60s 无线宽带、载波、租 用公网无线 7负荷需求管控以太网60s光纤通信/无线宽带 8AAM 设备运行状态监 测信息 以太网3s光纤通信/无线宽带 配网线路:有主干还有分支 配电网通信系统的特点 业务种类多,不同的要求多,终端数量多 ,但通道距离相对较短; 接入点随用户的改变而改变,常常带来迁 改问题; 要求永远在线、安全、实时、高带宽的业 务,相对集中在配电线路的干线段; 数量大、迁改多,但要求相对不那么高的 业务则分布在支线段; 一个相对合理的选择:光通信在干线,无 线通信在支线。 无线通信的选择:W

12、ireless Fidelity 设计理念:在存取控制层MAC中,从无线 工作站到有线局域网络的微波空中接口; 在世界范围内采用开放频段,无需执照; 标准已发展为系列:IEEE 802.11x; 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如 802.11b从11 Mbps,在信号较弱或有干扰时,带宽可自动 调整为5.5Mbps、2Mbps和1Mbps, 保障网 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已有多种商用设备适用于智能配网通信。 WiFi的技术创新 已成系列的超级WiFi商用设备 超级WiFi的技术特点 超级WiFi系列产品应用 C1可以工作在CPE或AP模式 混合组网的样例图 小结:零碎的应用高额的支出 2009年向各运营商支付的年费用详见下图所示:(单位万元) 小结:智能电网有利可图 小结:技术经济比较 我国中压配网线路负荷利用率约为30%,美 国为43%,智能配电能提高负荷利用率; 天津大学余贻鑫院士说,配电网带有大量能 与电网友好合作的负荷; 管理线损的减低就是收益; 智能配电的光纤无线混合接入,是一个经济 适用的选择; 因此,应该在规划配网阶段将配电线路与其 通信手段同步进行。 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关注! linyang 13822182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