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成长路径研究——以华为人能政府为例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487545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70 大小:2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家成长路径研究——以华为人能政府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70页
企业家成长路径研究——以华为人能政府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70页
企业家成长路径研究——以华为人能政府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70页
企业家成长路径研究——以华为人能政府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70页
企业家成长路径研究——以华为人能政府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家成长路径研究——以华为人能政府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家成长路径研究——以华为人能政府为例(1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家成长路径研究以华为人能政府为例1、相关定义1.1、志愿精神定义 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而参与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是公 12 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1前联合 国秘书长科菲 安南在”2001 国际志愿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志愿精神核心 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 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2 在对志愿精神的界定上,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认为,中国的志愿精神体现为奉献、 友爱、互助、进步四个方面,而对联合国志愿组织来说,志愿者精神是一种自愿的,不 为获取报酬而参与的完善社区工作

2、、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它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重 要方式,这两种界定在国内和国外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也具有明显的共同点,即 强调了志愿服务的奉献性以及志愿精神对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1.2、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分析 本文所作的关于志愿组织方面的研究中,涉及到一些特定的名词和概念,以及相关 的理论,为了便于理解,在本章中做出具体的界定和阐述。另外,由于本文的研究基于 政府推动志愿组织的发展,因此,对于政府与志愿组织的关系有必要进行论述。 1.3、志愿组织相关概念 一、志愿组织定义一、志愿组织定义 从性质上讲,志愿组织应归属于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是公民在不计报酬、自愿奉 献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为他

3、人服务的过程中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组织。国外学者如奥斯本 等指出:志愿组织”是正式建立的组织、是独立于政府的私立组织,对组织的拥有者和 董事没有营利分配、有自我管理并具有控制自己活动的能力、有一些有实质意义的志愿 内容。”1在国外,它被归为”第三部门”或”非政府组织”行列。在中国,则被归为 “社会中介组织”或”民间组织”的行列。2于海提出,志愿组织既是指组织志愿者和 志愿活动的动态过程,又指志愿者藉以开展工作的组织形式。3综合国外研究和中国志 愿组织的发展,可以认为:志愿组织就是指志愿者发扬志愿精神,为满足公众需求而提供 公共服务,组织开展各类非营利性志愿活动和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组织形式。

4、 “志愿组织”最早是由英国提出并使用的,它更多的是强调第三部门组织的运作与 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靠志愿者在时间、精力和金钱上的投入。4 由于志愿组织在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规范的界定,在实践中也有很多不同的叫法, 如”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队”、”爱心社团”“志愿组织”等等,为了方便研究,本文 将这些不同称呼的组织都归为”志愿组织”一类进行研究。 8 1.4、相关概念界定 (1)跨国经营 很多学者对跨国经营的概念都提出过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两种观点最具有代表性。 约翰 费耶维舍(John Fayerweather,1969)较早对跨国经营做出定义认为,撇去人们对国 际化程度给出的多方位测度,跨国经营有

5、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即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 家的经营活动 。该定义直接将跨国经营行为与被国界划分的经营活动相联系。之后关 于跨国经营的很多观点都是这一概念的扩充。芬兰学者威尔什和罗斯坦瑞尼(Lawrence S. Welch, ReijoK. Lustarinen ,1993)指出,企业国际化经营包括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地理导 向 。内向国际化即在已经国际化的国内市场赢得竞争优势。它是外向国际化的基础和 条件。企业国际化就是企业由国内企业发展为跨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这 个定义从企业国际化进程的角度阐述了跨国经营,对我国企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的战略转变具有指导意义。本文认为跨国经

6、营是指企业将自身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 销售服务等环节嵌入全球价值链,由内向型国际化向外向型国际化发展,为国际市场提 供产品和服务的以盈利为目的经营活动。 (2)企业竞争优势与竞争战略 国内外的研究者对企业竞争优势进行的理论描述有所差别,但是,对企业竞争优势 的理解是大致相同的。我国学者金碚(2005)对企业竞争优势进行了概括性的定义:即企 业竞争优势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 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盈利的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波特(1985)将企业可以 拥有的竞争优势归结为两类,即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 。低成本优势是指,企业通 过价值链治理能

7、够给市场提供质量不变,但成本更低的商品或服务的能力;差异化优势 是指,企业通过对产品和服务实行差异化降低消费者对产品价格敏感度的能力。 竞争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制约下,指导和管理具体战略 经营单位获取竞争优势的计划和行动。对企业竞争战略的研究一般以波特的基本竞争战 略为基础,即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 本文认为,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能够持续的比其他企业更有效的提 供商品和服务,为自身创造效益的综合能力。企业在参与国际市竞争时采取的竞争战略 可归结为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其中差异化战略又分为针对研发设计环节的创新差 异化战略和针对销售服务环节的市

8、场差异化战略。 (3)全球价值链 高志宏.国际主要通信设备商并购与剥离活动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08 John Fayerweathe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A Conceptual Framework M. McGraw Hill Book Company, 1969.240-267 Lawrence S. Welch, ReijoK. Lustarinen. Inward-Outward Connections in InternationalJ. Iternational Marketing.1993 (1

9、):26-70 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3.20-22 迈克尔 波特著.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5 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 波特于 1985 年最早提出价值链的概念。基于公司的行为和 竞争优势的角度,他认为公司价值创造的过程主要由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基本活动 和原材料供应、研发、人力资源管理等辅助活动共同完成,这些活动在公司的价值创造 过程中相互作用,构成公司价值创造行为的链条。为了将价值链理论直接应用到全球经 济和产业组织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学者在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全球 价值链的概念。格里芬(Gereffi,1999)认为全

10、球价值链是指通过跨国企业对全球产业链不 同生产环节相互整合而形成的跨国利益链条 。斯特恩(Sturgeon,2001)从组织结构、地域 分布和价值链参与主体三个维度界定了全球价值链 。从组织结构看,全球价值链包括 制造某种产品或服务的全部生产性活动;从地域分布来看,全球价值链中全部生产环节 的构成必须具有跨国性质;从价值链的参与主体来看,包括领导厂商、零部件供应商、 零售商以及一体化企业。本文认为,在为实现某种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 服务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链条的基础上,对这一链条上的企业从事的活动进行模块 化,并对各环节进行价值量化,最终形成的价值链条即为全球价值链。 (4)经营绩

11、效 经营绩效一词在英文中对应 Performance 一词,也译作”业绩”,是指营运管理最终 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一些指标任务达标的情况,包括: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增长率、毛 利润、毛利润增长率、经营费用占销售比、存货周转率、投资回报率、资产回报率等。 经营绩效与企业绩效具有一定差别。企业绩效是对公司有效达到公司目标程度的全方位 度量,它包含经营绩效以外的人力资源,品牌价值以及达成的企业文化等。而经营绩效 突出用财务数据说明企业运营的最终结果,虽然对于企业运营的最终目标学术界还有争 论,如:利润最大化、管理者效用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以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 但企业持续健康的盈利能力是达成这些目标

12、的实现途径,也是企业经营绩效中的重点评 价部分。从这个角度,本文认为经营绩效是企业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盈利能力是经 营绩效评价的重点环节。企业经营业绩可以通过财务比率分析,按照资产负债表,损益 表等会计报表计算各类财务指标进行评价。 1.5、政府的定义 按照”韦伯学派”的观点,政府是体现国家意志,合法使用暴力和享有合法 征税权力的组织,是行使国家职能的全部职能的总和36。政府常有狭义和广义之 分。狭义的政府是指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但不包括立法和司法机关;广义的 政府是指中央和地方在内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在本文中论述的政府行为中 的政府,将采用广义的政府,即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在内的

13、全部国家意义 上的政府37。 因此,可以把政府行为定义为在特定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作为市场主体, 设立、变更、终止权力和义务的合乎既定制度规定的行为。本论文中的政府为泛 指概念,主要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及其相关的支配力量,既包括各种有 形的组织形态,也包括无形的思想和政令等。在多数情况下,只讨论与大学相关 的政府或者说是政府中与大学相关联的部分。而且,也不具体讨论不同层次、不 同类型的政府对大学质量干预的区别。 1.6、政府公信力的定义 政府公信力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 平、公正、信守诺言、廉洁奉公及责任心的程度;二是公众对政府行政行为的 认同、拥护、满意

14、和信任程度以及政府对社会公众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政府公信力的高低取决于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它是社会公众 对政府行政工作的客观评价结果,反映了公众对政府的认同度和满意度。用公式 表示为:政府公信力=政府执政能力公众满意度。 “目前学术界对政府公信力涵义的研究基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将公众 做为主体、政府做为客体。包括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公信力是公众 对政府行为的一种评价或认可,评价的对象主要包括政府信誉和形象。邹东升认 为政府公信力既包括民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认识和态度,也体现为民众对政府 行政的理解和支持;陈潮生等提出评价的标准涉及政府依法行政的程度、政府 的民主

15、化程度、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政府服务的程度、公务员的道德 水平、政府的国际形象和政治地位等;吴威威等人认为政府公信力来源于政府 存在的合法性(政府的形式合法性)和政府行为的合法性(政府的实质合法性)。 另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张旭霞认为这种信任程 30 度依赖于政府所拥有的信用资源,它包括意识形态上的(如公众对政府的政治合 法性的信仰,公众对政府制度及公共政策过程的公正性、合理性的认可程度等 等)、物质上的(如政府的财力),也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公众心目中的具体 形象(行政人员的率先垂范性、服务性、效率性)等;王福鑫认为政治合法性是 政府公信力产生的基础,影响力

16、和号召力是政府公信力的主要表现,政府行政行 为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直接因素;龚培兴等认为政府公信力囊括了政府信用、 政府信任以及政府诚信的全部内容。第二类是将政府做为主体、公众做为客体。 也包含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认为政府公信力是政府赢得公众信任的一种能力和 程度。唐铁汉认为这种能力指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他认为评价标准主要体现 在政府的诚信程度、服务程度、依法行政程度和民主化程度等四个方面;何显 明认为政府获得信任的基础是政府的信用能力。另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公信力是 政府拥有的一种权威性资源。这种观点认为公信力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一 种无形的权威性资源,它的载体是非人格化的、具有公共性特点的公共机构。政 府公信力就是政府做为公共机构在长期行政实践中获得的权威性资源。” 11 1.7、政府基层管理者的定义 基层是指各种组织中最低的一层,它跟群众的联系最紧密。政府基层 管理者指的是在政府行政机构管理者中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