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747715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住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层住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层住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层住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层住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层住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住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 轴线标高偏差控制措施(一)定位轴线偏差控制1轴线施工控制测量根据总平面布置图中所示位置尺寸,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以减少测量误差,建立十字控制基线,以此基线用经纬仪借助钢卷尺对主轴控制定位,经校测无误后将其延伸到建筑物以外对施工无影响,且易于保护的地方,设砼桩加以保护,作为永久复校点,底层施工后将轴线引至现浇楼面,通过预留孔,主体施工采用内控法进测量。随着结构的升高,要将首层轴线逐层向上投测,用以作为各层放线和结构竖向控制的依据。以建筑物轮廓轴线和控制电梯井轴线的投测。主体施工平面控制采用内控法:根据结构图、专业设计图,通过对结构平面布置进行认真分析后,建立独立的“工”字控制网,这样既保证

2、了个点间的相互通视,又使闭合线方向与建筑主轴线相互平行,不易出错. 内控测量:控制测量以现场测设的“工”字控制为标准,从地面用激光经纬仪将建筑纵横轴线向上传递,经检核修正后,每层楼精测 1、2、3、4、5、6 六个内控点,均可分别形成三角形闭合网和矩形闭合网,可主要作为主轴线的测量依据和主控正交轴线。控制网经边、角修正后,作为上升投测的基准点。在楼板上预留 150150 孔洞上盖有机玻璃板,用激光经纬仪将点位投至上部施工结构层上,并用引测的各点进行相关的距离角度校核,用内控点作为基本点,放样控制轴线,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施工用轴线的加密。2偏差控制措施除主轴线、斜交轴线、加密轴线外,还要求在每结构

3、层拆模后,立即在楼层边缘柱上、墙上留后标志点,以利上、下层相应轴线闭合检查。作为框架上升、外墙装修的依据。测设基准点时,应保留相互通视,施测方便,应按规定对仪器进行检查校正。(二)楼层标高偏差控制1楼层标高施工控制测量 (1)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 3 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2)这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 12 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

4、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 (3)在大楼四角、四周具备条件处设立层高、累计层高复核点,每层向上都附以该位置进行复核,防止累计误差过大。层面标高复核过程中必须实现每层面的四个洞口控制点与外层高复核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方能确认标高的准确性,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2标高偏差控制措施(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 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并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 3 个,以便复核。(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2或套框等

5、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二、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土方开挖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场地积水(场地范围内局部积水)产生原因:(1)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2)测量偏差,使场地标高不一。防治措施:(1)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水沟。(2)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错误。2挖方边坡塌方(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产生原因:(1)基坑(槽)开挖较深,未按规定放坡。(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3)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

6、,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用适当的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措施;坡顶上弃土、堆载,使远离挖方土边缘 35m;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施工顺序。处理方法,可将坡脚塌方清除,做临时性支护(如设支撑护墙)措施。3超挖(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产生原因:(1)采用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2)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

7、不平。(3)测量放线错误。防治措施:机械开挖,预留 0.3m 厚采用人工修坡;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4基坑(槽)泡水(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产生原因:(1)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3)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防治措施: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降低地下水位,使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 0.51.0m。5基底产生扰动土产生原因:(1)基槽开挖时排水措施差,尤其是在基底积水或土壤含水量大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土很容易被扰动。(2)土方开挖时超挖,后又用虚

8、土回填,该虚土经施工操作后亦改变了原状土的物理性能,变成了扰动土。防治措施:(1)认真做好基坑排水和降水工作。降水工作应待基础回填土完成后,方可停止。(2)土方开挖应连续进行,尽量缩短施工时间。雨季施工或基槽(坑)开挖后不能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3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 1530cm 的土不挖,待下一道工序开工前再挖除。采用机械挖土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留一定厚度的土用人工清除。冬季施工时,为防止基底土冻结,可预留松土层,待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再清除松土层。(3)严格控制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发生超挖,严禁用虚土回填。处理方法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二)土方回填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基坑(槽)回填土

9、沉陷(基坑、槽回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陷,造成散水坡空鼓下沉)。产生原因:(1)基坑槽中的积水淤泥杂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础两侧用松土回填,未经分层夯实。(2)基槽宽度较窄,采用手工夯填,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3)回填土料中干土块较多,受水浸泡产生沉陷,或采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质土、碎块草皮作填料,回填密实度不符合要求。(4)回填土采用水沉法沉实,密实度大大降低。防治措施:回填前排净槽中积水,将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回填土按要求采取严格分层回填、夯实。控制土料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 5cm 的土块及较多的干土块,严禁用水沉法回填土料。2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产生原因:回填的土料(粉质粘土、粉土

10、)含水量偏小或偏大。碾压工艺或遍数不合理。防治措施:在回填压实前适当洒水增湿或晾晒,严格碾压施工工艺参数。(三)钻孔和人工挖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质量通病有桩位偏差、垂直度偏差超过规范要求。(1)桩位偏差:1)桩位偏位的主要原因:a测量放线有误或放样标识点变位,而未加以校核纠正。b设备安装不水平,钻具回转中心没有对正桩中心点。c开孔施工时,遇孤石或坚硬障碍导致施工设备位移。d灌注过程中钢筋笼未固定好导致桩位偏移。2)桩位偏位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a加强测量放线定位的精确性,及时检查和校正坐标控制点和水准点。b设备安装要水平、周正,桩中心、钻具中心、设备回转(冲击)中

11、心三点一线。c开孔时要轻压慢转,遇有孤石或坚硬障碍物应及时采取措施。d固定钢筋笼使钢筋笼中心与桩中心一致,并时刻观察钢筋笼的固定情况。(2)桩身弯曲:1)桩身弯曲的主要原因:a施工过程中,钻机移位或钻机未保持水平状态,挖孔桩未及时进行垂直度校正。b采用超规程技术参数,尤其是自由加压。c地层情况,软硬互层或遇有孤石。d桩端进入持力层时,岩石风化不均匀。e钻杆弯曲。2)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a施工过程中保持钻机不位移和水平状态,挖孔施工及时校正孔深垂直度。b采用合理规程技术参数。c遇软硬互层或孤石时,应控制钻进速度;采用冲、捞、抓的方法消除孤石的影响。d桩端持力层风化不均匀时,应采用孔底加压或小规程

12、冲击钻进。e使用符合要求的钻杆。2干作业灌注桩质量通病有混凝土离析和混凝土强度低、桩端夹泥。4(1)混凝土离析和混凝土强度低:1)混凝土离析和混凝土强度低的主要原因:a混凝土原材料及配比有问题,搅拌时间不足。b灌注时,不用串筒或者串筒口到混凝土面的距离过大(大于 2m),有时在孔口将混凝土直接倒入孔内,造成砂浆和骨料离析。c桩孔内有水时,未按要求抽干水就开始灌注混凝土,造成桩身混凝土严重离析和混凝土强度低。2)混凝土离析和混凝土强度低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a使用合格的混凝土原材料,上料时严格执行配合比,搅拌时间达到规范要求。b灌注时禁止将混凝土直接倒入孔内,串筒底口离混凝土面不能大于 2m。c

13、桩孔内有水时,应抽干水,并确保灌注混凝土时孔内没有水(遇平衡水可采用水下浇注法)。(2)桩端夹泥:1)桩端夹泥的主要原因:a灌注混凝土前,对桩孔底沉碴未能彻底清除,扩大头斜面土体坍落。b发生流砂涌泥现象,未采取相应措施。2)桩端夹泥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a灌注前必须彻底清除桩底沉碴,施工完毕后要及时灌注,间隔时间不宜超过 12h。b发生流砂涌泥现象时,要进行护壁处理,孔壁稳定后再灌注混凝土。确保孔底无沉碴。3水下混凝土灌注桩质量通病主要有混凝土离析、桩身缩径夹泥断桩、桩身蜂窝麻面露筋、钢筋笼错位、桩头浮浆、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1)混凝土离析:1)混凝土离析的原因:a骨料级配不当,水灰比过大

14、,使用的水泥品种不当或失效,混凝土搅拌不均匀,运输时间长。b灌注导管密封不严,混凝土断断续续地被水稀释而严重离析。c导管埋深过浅,冲洗液从管口侵入管内。d导管提升速度过快,冲洗液随混凝土面浮浆进入管内。2)混凝土离析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a对混凝土材料进行现场质量验收,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检查混凝土配合比,使水灰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搅拌均匀达到搅拌时间要求,缩短运输时间。b导管使用前要进行密封试验,确定管体、连接接头密封不漏水时,方可使用。c导管混凝土埋深不能小于 2m,拔管时要准确测量导管埋深。d拔管时要均速。(2)桩身缩径、夹泥和断桩:1)桩身缩径、夹泥和断桩的主要原因:a灌注混凝土过

15、程中孔壁坍塌或内挤。b地层条件差,流砂、淤泥层厚。c钢筋笼外混凝土离析,充填不紧密。d混凝土浇注中断,导管上拔时管口脱离混凝土面,泥土挤入桩位。e钻孔泥浆黏度大超过 25s 造成泥皮过厚,灌注过程中泥皮夹入混凝土中。2)桩身缩径、夹泥和断桩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a改变施工工艺,调整泥浆性能。b缩短成孔时间、灌注时间、成孔与灌注间隔时间。c调整混凝土坍落度或掺外加剂,使混凝土和易性好。d灌注混凝土时要准备充分做到“万无一失”,导管上拔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e钻孔泥浆黏度宜控制在 25s 以下,控制失水量,减少泥皮厚度。5(3)桩身蜂窝、麻面、露筋:1)桩身蜂窝、麻面、露筋的主要原因:a桩身布筋过密

16、,钢筋间净距小,混凝土粗骨料难以挤出笼外,混凝土局部严重离析。b钢筋笼制作和焊接不直,造成局部钢筋笼与孔壁间隙过小,有的紧贴孔壁。c钢筋笼保护层垫块安装不合理或缺失。2)桩身蜂窝、麻面、露筋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a加强钢筋笼制作的质量控制,选用的混凝土粗骨料不能大于主筋间距的 1/3,改变混凝土坍落度。b钢筋笼制作时,保持主筋不弯曲,增加加强筋,提高钢筋笼的刚度。c加强钢筋笼外导向钢筋,或使用 4 根定向导管,使钢筋笼居中。(4)钢筋笼上浮或下沉:1)钢筋笼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a钢筋笼定位措施不力,受二次清孔掏碴筒和导管上下的碰撞或拖带而移动。b灌混凝土时混凝土下落冲力使笼身上浮。2)钢筋笼上浮或下沉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a加强钢筋笼定位可靠,钢筋牢固的固定在机架上。b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起拔导管要慢稳,控制混凝土初灌量下降速度,减少混凝土冲力。(5)桩头浮浆厚:1)桩头浮浆的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