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考公关心理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474328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自考公关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年自考公关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年自考公关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年自考公关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年自考公关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自考公关心理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自考公关心理学复习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 单选 D=多选 M=名词解释 J=简答 L=论述第一章 绪 论一、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2010.10D)(1星)(一)、 公共关系学是心理学的分支: 按研究主体、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划分;公共关系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区别:(1)、普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人的内在心理活动,而公共关系心理学注重考察人的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2)、普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而公共关系心理则从公共关系活动的特定情境出发研究人们的特殊心理活动及规律.(3)、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自然的未经修饰的刺激环境所引起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反应过程,而公共关系心理学则重点研究人们因公共关系活动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和心理

2、定势.总之,公共关系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的重要分支.(2) 、公共关系心理学是公共关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1星)社会组织与公众是构成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通过传播媒介(大众媒介和人际交往手段)实现;公共关系活动过程的“四步工作法”:调研 策划 实施 评估(2012.10d)(1星)公关心理学与公共关系学科体系其他部分的关系:共同点都以公关活动作为考察和研究对象,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指导性的理论;区别公关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公关现象,并总结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的双方相互交往过程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公共关系表现为静态与动态,我们说的公共关

3、系活动指的是运动着的公共关系状态。社会组织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分为两类:日常活动与专门性的公共关系活动.以活动的侧重点可分为:宣传、交际、社会服务(3星)宣传(新闻媒介、自控媒介、其他媒介):以视、听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交际:人际交往(2010.10.d)社会服务:为社会服务如扶贫救灾、慈善、义务服务、资助公共设施(2011.1d)三、公共关系心理的研究方法 (5星)1.理论研究方法(2011.10.d): 系统分析 动态研究 比较研究2.实证研究方法(2013.1d;2012.1d): 观察法 谈话法 测验法(2012.10.D) 个案法(2012.1d) 实验法观察法(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 谈

4、话法(1.目标明确,2讲究方式,3.利用居家优势4.言简意赅)四、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理论任务找出普遍原则和理念; 2.实践任务搞好公共关系取决于三个要素: 组织本身的行为和特征, 传播过程, 公众对组织形象的认可;3.学科任务推动公共关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章 组织的心理氛围(前言)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2012.1d)一、组织心理氛围概述(5星)1.组织心理氛围的含义(2012.10d): 组织内部环境的心理气氛,是组织员工对组织整体状况以及个人在组织中地位,作用和前途感受的综合反映.组织心理氛围的内涵(2011.10.J;2012.10d;2012.1d): 组织的情感反

5、映, 组织中的相互关系, 组织的意识状态, 员工对组织的态度. 组织心理氛围的核心是组织凝聚力和士气,以及集体意识和主人意识。(2013.1d)组织心理氛围的作用(2010.10D):影响人们工作态度、工作效率、成员活动和组织管理。2.组织心理氛围对公共关系的影响: 既是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基础, 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状态的反映, 组织现实形象在员工心目中的体现.二、组织心理氛围的核心内容:1、(1)组织的凝聚力(4星)A、概念(2012.1M):也叫组织内聚力,它既包括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也包括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B、影响组织凝聚力高低的因素(2012.1J)组织的目标(关

6、键),组织的利益(最直接因素2010.10d;2012.10d;2011.10d),组织领导人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组织成员的心理满足程序, 组织冲突的解决状况。(2) 士气(3星):A、 概念:常用于军队,表示作战时的精神状态,现普遍用来表示一个组织的斗争意志或工作精神。 B、 士气高昂组织的特征(2012.10J):7点(20页)C、 影响士气的因素(2010.10J):8点对组织的满意程度,目标得到成员的赞同程度,领导者的素质及领导方式,对工作的满足感,经济报酬是否合理,成员关系是否和谐,奖励是否得当,身心是否健康。2、组织成员的集体意识(2星)概念:集体意识是与归属感和认同感相联系的一种

7、现代组织意识,指的是成员对集体的正确态度。作为个别组织成员的集体意识的集中表现(3点):承认集体利益的价值,遵守集体的规范,能和集体其他成员友好相处。作为集体的群体意识的三个特点(2010.1D):对集体有认同感、归属感;对集体有责任感、具有共同的荣誉感3、 组织成员的主人意识(1星)概念:是在组织成员头脑中形成的、在所处组织中当家做主的意识。主人意识的三个特点(2013.1D):相互平等、权力和义务统一、和集体意识相一致 三、组织良好心理氛围的营造(5星)1、营造组织良好心理氛围的意义(2012.1L;2013.1J):能满足成的心理需要,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其中霍桑实验及其重要:2013

8、.1d;2010.10D),有利于制定合理规范, 有利于产生优秀领导人。2、 营造组织良好心理氛围的策略(2012.10L):形成组织价值观念,尊重员工的个体价值,重视内部传播,有效使用激励手段,加强情感维系,合理化解怨气。第三章 公众心理概述一、公众与公众心理1.(5星)公众(2011.10M;2011.1D;2010.10d):与某一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组织的总和。与大众,群众,民众不同。 大众,群众,民众泛指社会生活中的所有人或大多数人,公众必定是与某一组织相联系的公众,是特定的。公众必须是与组织有联系的人群,不同的社会组织有不同的公众群体,公众与社会组织的联系不

9、是一成不变的,公众的存在形式不是单一的。2、公众心理:是公众对其利益直接相关的社会组织行为的心理反映。(3星)公众心理特点(2012.1J;2010.10J):相同性,关联性,利益性。3、 (4星)影响公众心理的因素(2010.10D): 内部因素(公众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组织行为因素)。(1) 公众自身因素公众个性心理:个性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倾向性(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2013.1d;2010.10d)、公众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公众个性对公众心理活动的影响:动力趋向, 内容选择,表现方式。(2)社会因素对公众心理的影响(2011.10L):社会规范, 社会文化,

10、 社会舆论(3)组织行为是影响公众心理的最直接因素(2013.1d;2012.1d;2011.1d;2012.10d)二、公众的认知过程:感觉, 知觉, 思维。1、(2星)感觉(2011.10d):是我们认知世界的起点,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感觉分为内部感觉(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和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013.1D)。 其中视觉与听觉占重要与主导地位,达80%-90%。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综合反映。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2012.1d),运动知觉。 一斤棉花与一斤铁,飞机倒飞是给人们的错觉。知觉特征(2012.10D):整体

11、性,选择性,主观性,恒常性3、思维:是客观事物的一般属性和内在联系在人们头脑中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提出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检验假设的两种方法:科学或社会实践、思维的逻辑推理。 实践是检验假设的唯一标准。三、(4星)公众的情感过程:是情绪与情感两种心理的过程的统称(2013.1D;)。1、情绪和情感(2012.10d;) 联系和区别(2011.1J)情绪与情感的联系:都是属于同一类心理过程区别: 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心理活动, 情感是人独有的心理活动。情绪有情境性,不稳定性、易变性、

12、通常表现在外部(2013.1D)。情感有稳定性、深刻性, 通常表现较为深沉和内隐。2、情绪、情感的表现形态了解公众的情感变化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2010.1D):面部表情(2012.10d;2012.1d;2011.1d;),语言和语气,动作与姿态,生理反应。 3、(5星)情绪的基本状态(2011.10D;2012.1D;2011.1D):心境、激情(2011.1d)、应激(2010.10M)。4、(1星)理智感(2011.1M)、道德感、美感都属于人类的高级社会情感(根据情感的性质和内容划分)。四、公众意志过程(2星)1、意志(2011.10M):是人们自觉地确立目标、并以此支配和调节自

13、已的行为以实现之的心理过程。意志特征(2011.10d):目的性、坚韧性、随意性。2、 意志行动过程:(1) 、动机取舍和目标确立动机冲突的分类(按性质分:原则性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动机冲突;按形式分: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和趋避式冲突)(2010.10d)(2)、方法的选择和计划的制定3、 意志品质:意志的良好品质(2012.1D):自觉性(2012.10M盲目性)、果断性(优柔寡断、草率武断)、坚韧性(畏惧、懈怠顽固和执拗2013.1d)、自制力(任性)。(需要记住与之相反的品质)意志的培养: 首先在树立远大理想,崇高目标, 其次要实践中磨炼自已的意志,再次加强自我意志的锻炼。第四章 公众个

14、体心理分析公众个体也可称为个体公众,是指与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个人,它是组成公众的最小单位,公众个体心理的研究是公共心理学的基础。一 、 公众个体心理概述1、公众个体心理(2星)概念(2013.1M):公众个体心理是指表现在公众个体身上的个性心理。公关心理学所研究的公众个体与公共关系学中的公众个体的区别(2010.10d):公关心理学研究的公众个体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公众个体;公共关系学中的公众个体是具体公众。个体心理:是指个体对自身和社会文化环境状况及它们之间关系的主观把握和体验。个体心理的发展既有连续性、稳定性、发展性、跳跃性。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中最具个别性的方面。

15、个体心理倾向主要表现在:兴趣、动机、需要三方面。2、 (5星)个体心理的兴趣倾向(1) 兴趣: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物采取积极态度趋向的主要根源(2012.1d),也就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注意的倾向性(2011.1d)。兴趣的产生是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的(20131d)。 (2) 兴趣的差异性(2011.10d;2012.10J):指向差异,范围差异,时间差异,强度差异。兴趣就是有人对这一事物感兴趣表现出极大热情 3、 个体心理的需要倾向(1)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客观需求在人脑的主观反映。 人的需要是行为产生的动因。需要特征:针对性、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有差异的。(2) 需要的种类:二分法:自然性(生理性)和社会性、原发性和继发性、外部和内部、物质和精神。三分法: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五分法(5星)(即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论中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2013.1J):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各类公众的需要(3星):消费者公众的需要(2011.1D;2012.10D): 求实心理、求美心理、情感心理、求名心理、求信心理、求便心理。社区公众的需要(2011.1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