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法律问题研究 —以资产证券化为中心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473857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法律问题研究 —以资产证券化为中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法律问题研究 —以资产证券化为中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法律问题研究 —以资产证券化为中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法律问题研究 —以资产证券化为中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法律问题研究 —以资产证券化为中心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法律问题研究 —以资产证券化为中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法律问题研究 —以资产证券化为中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事业管理各章简答题、论述题汇总注意:每道题既可以考简答题,又可以考论述题,因此就不再细分。如果考论述题,答案应该详细一些,在简答题基础上加上一些实际例子或者自己的话即可。第一章 新闻事业管理的若干基本问题1、新闻事业的经营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广义的管理,指的是运用科学的手段安排组织社会活动,使其有序进行;狭义的管理指的是为了保证一个单位的全部业务活动正常开展二实施的一系列程序化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广义的管理本来就包含着“经营”。 (2)区别:管理要解决的问题,通常是具体的、日常的、重复出现且有规律可循的问题,属于战术性范畴;经营说要解决的问题,通常是重大的、方向

2、性的、一次性出现的、无常规可循的问题属于战略性范畴。管理强调是的规章、制度、纪律、条例;经营强调的是适应、竞争、变革和创新。对于管理者来说,一个单位的理想境界或者目标模式是:一个规范、规整、规律化的工作群体,稳定、持续地履行职责,完成预定任务;对于经营者来说,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机构人员”组合,精心确定业务活动的最佳形式、规模及方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确保自身的生存与发展。2、新闻事业管理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一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是对新闻单位的物质技术手段和从业人员进行科学管理的过程及方法。通过这一方面的研究,探索实现新闻事业社会功能的最有效率的方式。第二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是对作为一个经济组织

3、的新闻单位进行科学经营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这一方面的研究,解决建立、健全新闻单位的维生机制,并使其以最有效益的方式运行的问题。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杜绝商品化的三个基本保证:我国各级新闻机构是国有制单位,这就从所有制上保证其不致沦为少数人手中的牟利工具。新闻机构接受共产党领导,这是克服新闻工作商品化倾向的政治保证。新闻机构同受众关系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的一个侧面,这是新闻机构不致为新闻工作“商品化”的腐朽风气所败坏的最广泛的群众基础的保证。4、报纸的创办与管理:(1)创办条件:有主办单位和主管部门;编辑方针;有一定数量的编辑、记者;有创办资金、场所、出版与印刷条件、稳定的资金来源。(2)创

4、办程序:审核审批登记注册领取报刊登记证商标注册办理登记注册手续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3)报纸的变更:指变更主管部门、主办单位、名称、文种、刊期、开版、定价、发行范围、临时增版和中断出版。(4)此外,报纸在批准之日起,60天不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批准文件自动消失。正式报纸在出版过程中连续3个月不出版的由登记机关注销登记。报纸经批准正式出版后,应向新闻出版机构及时缴送样报、合订本并按规定向北京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数据库缴送样报、合订本。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报纸质量管理标准极其实施细则分别对报纸进行年度抽查、综合考评。 5、报业行政管理须坚持以下原则:报业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

5、二为”方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无条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传播知识和信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报纸不得刊载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经批准登记注册后出版的报纸,不得擅自改变编辑内容与方针,不得擅自转让其刊号和出版权。 6、新闻单位的企业化管理的事实基础:新闻单位是从事报纸生产的经济实体。新闻产品是商品,新闻机构从事的生产是商品生产。新闻单位所从事的商品生产是全面满足整个社会广泛而复杂需要的社会生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闻单位具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资金积累的能力,新闻产品生产力可以成为我国社会总生产力的构成部分。 7、新闻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指导原则:社会效益和

6、经济效益相统一并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的原则。 新闻单位经营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与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相协调,以期实现新闻单位自身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清除黄色报道、低级趣味的广告新闻、有偿新闻、弄虚作假吃请受贿等腐朽现象。新闻单位要严格实行自律、奉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并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 8、新闻单位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经历阶段:报业(五阶段):平稳起步阶段危机催动阶段多头推进阶段全面加速发展阶段报业集团建设阶段。广播电视(三阶段):起步阶段探索阶段深化阶段 9、受众对新闻媒介行使接近权的具体内容:在报纸的广告版付费刊登意见广告,购买广播、电视的商业节目时间;对报纸刊登

7、的一方的见解、批评、来信或在广播、电视中播送的泪水节目,另一方面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反驳;报纸的读者来信专栏免费登载来信和来搞。10、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得新闻业经济的发展面临空前的机遇与挑战:(1)机遇: 从市场需求看,知识经济给新闻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服务范围更为广泛,发展空间更为广阔;作为信息服务产业,新闻业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发展形成互动。(2)挑战:信息化将重新定义新闻业经济的内涵。当前的新闻业经济一般认为包含广告、发行、收听收视费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向目标受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是新闻业经营的根本出路。提供信息服务获取的收入将在新闻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传统新闻业经济所赖以生存的读者资源与广

8、告资源在因特网时代日益萎缩并且有增无减。全球化将导致世界范围内媒介市场竞争的“马太效应”。处于世界范围内强势媒体包围之中的中国媒体在知识经济时代将面临极严峻的考验。 11、新闻业在信息经济中的定位:在波拉特的分析体系中,新闻业是第一次信息部门中的信息流动与传播产业的一个行业,它的信息经济职能是向信息市场提供新闻信息产品。在日本科学与经济协会的分析体系中,新闻业是信息商品化产业中的报道产业的一个行业,它的信息经济职能是提供报道新闻的商品。 12、我国新闻业经济中的优惠政策:首先,管理体制上,“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是一种极具弹性的管理体制;其次,税收方面,对部分出版物的增值税实行先征税后退税,新

9、闻单位自用的房产、车船、土地可免征房产税,提供较为方便的贷款机会。第二章 新闻单位的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1、委员会制的优缺点:(1)优点:能较好地发挥委员会全体人员的智慧,克服个人知识、能力、经验和精力等方面的限制;有利于集思广益,能使重大决策考虑得比较周详,防止出现严重失误;有利于避免权利的过分集中造成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个人专断的现象;有利于领导人才的培养。(2)的缺点:权利分散,容易造成多头领导的现象,不利于集中统一领导;集中决策的程序比较复杂,麻烦较多,容易造成扯皮现象,不能及时决策,贻误时机;集中决策之下,还可能导致无人对决策后果负责的情况,出了问题相互推诿。2、合理设置组织机构的作

10、用:有利于维护组织目标的统一性;有利于组织内部的分工与协调;有利于保证组织机构的权责一致;有利于统一指挥;有利于保证组织的精干高效运转。3、按职能原则划分部门的优缺点:优点:比较合乎逻辑、简单易行、实用性强;缺点:因为过于强调从本部门职能出发来观察问题,容易造成职能部门之间交流与沟通的障碍,从而影响到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4、按产品原则划分部门的优缺点:优点:有利于采用专门化的高效设备和专门化的个人技能知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率,也有利于使产品生产或销售过程的全部活动协调一致。 缺点:具有“总经理”素质的人才缺乏;两级管理带来管理费用的增加及某些管理工作的重复。如何保证上层领导对全局的总体

11、控制,避免由于各产品部门的自行其是导致组织整体瓦解的危险,也是应该加以考虑的问题。5、按位置原则划分部门的优缺点:优点:能够鼓励各位置负责人根据当地情况适当调整政策和战略,并有望取得区域性的成功;由于各区域的负责人可以及时针对实际情况作出决定,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降低了成本;有利于为组织整体分担风险;有利于训练具有通盘领导才能的组织首脑。缺点:首先物色在地区上能担负起担任“总经理”职责的人选,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有很大困难;按位置划分会造成区域管理和总部管理之间某些职能上的重复,增加管理费用和成本;区域管理和总部管理之间的关系不易处理。6、我国新闻单位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的发展趋势与改革方向:(1)

12、现有组织机构的不足之处:浓厚的行政机关特征;等级森严、层次过多;单一型媒体格局。(2)领导体制的发展趋势:逐步实行社台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分工负责制。(3)组织机构的改革方向:逐步加大按产品原则组建部门的数量,以适应新闻单位的新闻集团发展的趋势。7、组织机构设置部门化原则的作用:明确责任和权利;有利于内部的沟通交流和控制;有利于不同部门规定不同政策。8、我国新闻单位内部组织机构的划分:编辑部门(总编辑室、评论部、群工部、国际部、记者部、经济部、政法部、教科文部、理论部、文体部、摄影部)经营部门(财务处、广告部、发行部、技术部、印刷部、物资处)行政党务部门(办公室、机关党委、纪委、人事部、保

13、卫处)第三章 新闻采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1、新闻采访与一般的调查研究的不同之处:采访的目的在于传播。新闻采访的基本任务是迅速了解典型的、有新闻价值的、真实的事实。采访的基本活动方式是社会活动。2、编辑方针的内容主要是:确定受众群;确定报道的内容;确定该媒体的水准;确定该媒体的风格。3、以专业部为中心的管理机制的优点:以专业部为中心的管理机制有利于记者和编辑迅速地了解和熟悉所负责专业的有关的情况;便于采编工作者在该领域发现与该专业有关的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新问题;便于提高报道质量。4、以版面为中心的管理机制的优点:这种管理机制打破了传统的以专业部为中心的管理机制所造成的采访报道的行业分隔;提高了

14、信息的处理性;提高了采访的机动性。5、新闻策划的意义:新闻策划有利于分发掘新闻价值,突出报道主题。新闻策划有利于调动各种资源。新闻策划有利于充分发挥报道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记者深入采访。新闻策划增强了新闻媒体的社会效应。6、新闻策划的过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策划的主题,进行目标定位;拟定报道设计方案;实施方案与保证措施;信息反馈与目标校正;效果检验。7、新闻采编工作的四大特点:立场要正确;信息量要大;加工要好;传递迅速。8、热点事件的报道组织:明确报道思想和报道方针,明确报道任务,部署工作周详,责任到人。 协调,打配合战。报道及时、准确、全面、充分。注意创新。不断对报道计划加以调整。第五

15、章 报纸发行1、建立我国的发行量稽查制度的作用:可以促进报纸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规范报纸广告市场;可以促进我国报业市场竞争的规范化。2、发行网络对报纸发行工作的意义:有利于组织报纸的收订与分发;有利于收集有关报纸发行的各种资料;有利于组织发行宣传工作。3、发行队伍的管理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因地制宜做好组织工作;通过定期开讲座、办培训班等形式,不断提高发行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要建立健全各种奖惩机制;为发行员配备足够的交通通讯工具等先进的硬件设施,增强发行队伍的快速送报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尝试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发挥这些硬件设施的功能,提高发行机构的投资效益。4、报纸的发行网络的作用:发行网络说到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