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_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471744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_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_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_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_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_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_(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细胞代谢的概念。 (2)酶的作用和本质。 (3)酶的特性。 (4)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索,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2)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 (3)在实验能力提高

2、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分享信息、分享实验成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生物学家研究酶的本质的过程,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分解速率快慢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酶的高效催化作用(酶的作用)。 2.酶的本质。 3.酶的特性。 教学难点 1.酶的活化能降低的原理。 2.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具准备 酶活性受温度、pH影响的示意图。 课时安排 建议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酶的作用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3、实验器材,并设计好观察记录表;学生预习实验,掌握实验的原理并设计好实验的过程。 情境创设 人不吃饭行吗?食物进入人体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在现在来说都已经十分清楚了。这些变化过程在其他生物中有没有呢?早在二百多年前科学家就对此进行了探索。 实验介绍: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在小巧的金属笼中,然后让鹰吞下,过了一段时间,将笼子取出,肉块不见了。 师生互动 问:(1)为何要将肉块放在笼子中? 答:排除了胃对肉块的物理性消化。 问:(2)对肉起消化作用的是什么物质? 答:一定是某些物质进入到金属笼中,使肉分解。现在已经知道这个能让肉分解的物质就是酶。 问:(3)进行肉类消化的过

4、程的条件是怎样的? 答:进行分解肉的反应是在一种极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问:(4)在实验室中能否也能让肉分解?能的话需要怎样的条件? 答:实验室也能进行肉的分解,但是比起在生物体中来说,需要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剧烈的条件才能进行。 总结:对于一个生物体来说要进行的生理活动非常之多,构成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内的物质需要不断地合成与分解,不断地处于自我更新的状态,而这种自我更新的过程完全依赖于细胞内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每一个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就叫细胞代谢。 细胞生存的条件是很温和的,那么细胞内数量如此巨大的生物化学反应如何在常温、常压、水溶液环境、pH接近

5、中性的条件下,迅速高效地进行呢?在化学反应中有没有提高化学反应的方法呢? 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前介绍:动植物在代谢中产生的过氧化氢,对机体是有毒的。机体通过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而解毒。铁离子也可催化这一反应。 2H2o2H2oo2 问:如何获得过氧化氢酶? 答:新鲜肝脏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所以新鲜肝脏研磨液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 按以下实验步骤来进行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4 实验原理 过氧化氢在高温或Fe3或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都可分解成水和氧气 第一步 每支试管各加入2L3%的H2o2溶液 第二步 90热水浴 用滴管加2滴 3.5%Fecl3溶液

6、用滴管加2滴质量分数为20%肝脏研磨液 观察 观察气泡冒出情况,并记录 现象 无 较多 较多 很多 将点燃的卫生香 放在液面上 没变化 火头变亮 火头变亮 复燃 原因 没有生 成氧气 生成了少量氧气 生成了少量氧气 生成了大量氧气 结论 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更显著 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对照实验的特点。 问:上述实验分成了1、2、3、4号四支试管,哪些是四支试管共同的条件?两两比较不同的条件有几个? 答:共同点:都在试管中加入2LH2o2溶液,都在相同的压力下进行。 不同点:1和2:只有温度不同;1和3:3多了2滴Fecl3溶液;1和4:4多了2滴肝脏研磨液;3和4:加入的催化剂不

7、同。 问:1号试管没有加任何试剂,它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它起的是对照的作用。 结论:进行该实验的其他因素相同,而只有其中某一因素不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果结果不同,那么影响该结果的就是这一不同的因素。在上述实验3试管和4试管只有加入的催化剂不同,那么该实验的结果3放的氧气少,4放出氧气多就是因为加入到4号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比加入到3号的高。即酶具有高效性。 问:2和4试管现象基本相同,能否在生物体中也利用2的方法来解毒? 答:不能。加热到这样的温度会造成生物的细胞死亡。 问:能否用同一滴管给3和4试管加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 答:不能。共用滴管会让肝脏研磨液(或Fecl3溶液)残

8、留在滴管内,难以判断出过氧化氢的分解是哪种滴加液的作用,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 问:为何酶的催化效率会比无机催化剂更高呢? 答:酶降低了活化能。活化能就是分子从常态转化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活化能越大,反应就越不容易进行,反之就容易进行。 教师精讲 在生物体中,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每时每刻进行着。以人为例:据估计人体细胞内每分钟大约要发生几百万次的化学反应,这么多的化学反应能在人体中顺利而迅速地完成,完全是靠酶的催化作用。它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 酶在细胞内的物质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个作用是其他物质无法代替的。它降低了化学反应中的活化能,而自身却没有发生

9、变化,所以是一种催化剂。它是细胞内产生的,所以它也是细胞中具有高效催化效率的生物催化剂。它的作用就是降低活化能。 评价反馈 1.选用新鲜肝脏来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的条件下分解的实验,是因为新鲜的肝脏中 A.含Fe离子多 B.含酶的种类多 c.温度高 D.过氧化氢酶多且活性高 2.在医院常用双氧水作为身体出现小伤口的消毒用药,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吗?试解释该现象。 参考答案: 1.D2.能看到伤口有气泡产生。原因是人体细胞中产生的酶将双氧水分解成了水和氧气。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查资料:催化剂之所以能加快化学反应,它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2.预习P81的资料分析,说出酶的研究过程。从这些过程中你得到

10、了什么启示? 课后拓展 1.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及诱导契合假说 酶与底物相互接近时,其结构相互诱导、相互变形和相互适应,进而相互结合。这一过程为酶底物结合的诱导契合假说。 2.酶促反应的机制 (1)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两种或数种底物分子在酶活性中心聚集、特异结合,使活性中心的底物浓度增加;底物受催化攻击部位对准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可增加催化效率。 (2)多元催化:一种酶常兼有酸、碱双重催化作用,发生多个功能基团的协同作用,提高酶的催化效率。 (3)表面效应:酶的活性中心提供的疏水环境可排除水分子对各功能基团的干扰性吸引或排斥,防止底物与酶之间形成水化膜,利于酶与底物结合。 第二课时酶的本质 教学

11、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酶研究的资料,比如酶工程、酶的分类等。学生整理酶本质探索的基本过程,了解这些科学家所作的重要贡献和基本观点。 情境创设 现在已经知道细胞内的生理活动之所以如此有序地快速进行,酶的作用无可替代,但是19世纪以前,人们对这些所知甚少,人们对酶的认识是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 师生互动 巴斯德和李比希观点的比较 巴斯德李比希 18221895(法国)18031873(德国) 微生物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化学家,通过对化学变化的研究 发现发酵的过程中有酵母菌存在认为糖类变成酒精就是一个化学反应 结论:没有活细胞结论: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只有细胞 糖类不可能变成酒精死亡之后放出了某些物质起了作用 问:从巴斯德研究的领域来看,他得出结论的出发点主要是什么? 答: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家,他主要强调生物体或细胞的整体作用。 问:从李比希研究的领域来看,它得出结论的出发点主要是什么? 答:李比希是化学家,倾向于从化学的角度考虑问题。 问:他们的争论被哪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平息了? 答:毕希纳。 请分析毕希纳研究的过程(学生活动)。 实验:酵母细胞研磨加水搅拌加压过滤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加入葡萄糖。 现象:冒出气泡。 结论: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和活酵母细胞的作用一样。 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问:你认为毕希纳只凭上面的实验能不能说明酵母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