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稠油注采冲防一体管柱研究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469946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稠油注采冲防一体管柱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超稠油注采冲防一体管柱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超稠油注采冲防一体管柱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超稠油注采冲防一体管柱研究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超稠油注采冲防一体管柱研究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稠油注采冲防一体管柱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稠油注采冲防一体管柱研究综述(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稠油注采冲防一体管柱超稠油注采冲防一体管柱 研究及应用研究及应用 特种油开发公司 2001年3月 2019/11/19 纲纲 要要 1、 概况 2、 主要工作原理及特点 3、 现场试验效果分析 Date 一、一、概概 况况 (曙一区超稠油主要地质特点及生 产概况 (工艺技术研究概况 (超稠油蒸汽吞吐生产特点 Date 特油公司合计动用含油面积3.5Km2,动用地质储量3561104t 。 杜杜8484块动用含油面积块动用含油面积1.01.0KmKm 2 2 ,动用地质储量动用地质储量150010150010 4 4 t t (馆陶估算馆陶估算 1001010010 4 4t t )。)。 杜

2、杜229229块动用含油面积块动用含油面积2.52.5KmKm 2 2 ,动用地质储量动用地质储量206110206110 4 4t t 。目前储量全部目前储量全部 动用。动用。 图形图形 曙一区超稠油资源构成表 Date Date 开发现状开发现状 n到2000年12月31日,特油公司共有各类开发井 563口,其中油井538口。共投产521口井,累积注 汽461.58104t、产油235.66104t、产水 272.73104t,累油汽比0.51、回采水率59.1%、 采注比1.10。 n2000年累积注汽222.70104t,产油 108.37104t,完成商品量91.78104t ,产水

3、 143.80104t,年油汽比0.49,回采水率64.6%, 采注比1.13。 n目前开井310口,核实日产油3500t。 n计划01年产油122 104t。 Date 工艺技术的发展回顾工艺技术的发展回顾 v96年,以曙1-35-40井蒸汽吞吐试采试验为起点,逐步试验成 功并确立了“空心杆越泵电加热”为主体采油工艺技术。 v97-98年,杜84块和杜229块超稠油先后步入工业性开发阶段 。形成了一整套适合超稠油生产特点的蒸汽吞吐开采配套工艺 技术。 v99年以来,以降低采油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开展了 超稠油低成本开采工艺技术试验,先后成功地开发出注采冲防 一体管柱、中频电加热、燃煤-

4、燃气介质炉保温伴热、综合防砂 等七项超稠油低成本开采工艺技术,使采油操作成本由1996年 的1260元/t降低到2000年的462元/t(见图见图1 1),初步形成了一套 具有曙一区超稠油特色的低成本开采配套工艺技术。 Date 超稠油蒸汽吞吐生产特点超稠油蒸汽吞吐生产特点 1、周期产量低、油汽比低、周期短,产 量递减快 2、油井作业频繁、工序多、成本高 3、井筒举升能耗高 4、油井普遍出砂 Date 二、二、主要工作原理及特点主要工作原理及特点 常规管柱的缺点: 一是工序繁多,成本高; 二是光油管生产,井筒热损失大,电加热 能耗高; 三是封隔器隔热效果较差,不利套管保护 ,且易造成卡井事故;

5、 四是冲砂作业需起下冲砂管柱。 一体管柱示意图 Date 常规管柱演示 一体管柱演示 对比框图 Date 注采冲防一体管柱特点注采冲防一体管柱特点 q1 氮气隔热优于封隔器隔热 q2 具有注汽隔热及采油保温的双重作用 q3 杆式泵与保温管匹配,实现了注、采不 动管柱 q4 可不动管柱冲砂 q5 具备防砂功能 Date 三、现场试验效果分析 q1 氮气隔热 q2注采一体保温油管 q3 杆式泵 q4 整体配套 q5 效益分析 Date 1 1、氮气隔热、氮气隔热 已实施氮气隔热635井次,实施率实施率76%76%。 k注汽质量提高:(见表)(见表) k保护套管:氮气隔热井注汽中平均套管伸长6cm,

6、 而封隔器隔热井注汽中平均套管伸长在20cm以上, k避免管柱砂卡造成大修 k费用低:氮气隔热单井施工费用0.7万元,较封隔器低 0.07万元,全年实施635井次,节约成本节约成本44.4544.45万元万元。 Date 2 2、注采一体保温油管、注采一体保温油管 外管为114mm N80油管,内管采用 76mmN80油管,满足与57mm杆式泵配合的 要求。视导热系数0.01w/m .,与真空隔热 管接近,隔热参数见表。隔热参数见表。 注汽隔热效果:视导热系数0.01w/m .,与真空 隔热管接近,现场试验测试情况见表现场试验测试情况见表。 n试验效果:统计周期结束的试验井,平均不通电 期30

7、.9天,较对比井增加21.5天,平均周期节电量 45416 kwh,周期节约电费2.09万元,平均吨油成本平均吨油成本 下降下降23.823.8元元(见表见表)。 累计实施56井次,周期结束 23井次 Date 3 3、杆泵应用效果、杆泵应用效果 1)杆式泵排量高,平均泵效高。杆式泵理论排量66.5 m3/d(43.9),初期平均排量52.7 m3/d(39),平均泵效 79.3%(89.6),周期平均泵效34.1%(28.2)。见表见表 2)杆式泵基本适合抽汲超稠油。试验井杜84-6870井 50原油粘度40104mpa.s以上,周期结束时沉没度11m 。见表见表 3)杆式泵的耐温性能比较可

8、靠。试验井杜32-4834、 杜84-6466生产中被汽窜,井口最高温度130,汽窜后生 产正常。 4)调冲次效果较好。可提高排液速度缩短排水期。 见表见表 累计实施312井次,成功283井次,成功率91.5% Date 4 4、整体配套、整体配套 n 注焖放抽试验 针对杜32块18口井高压难采的问题,用一体配套管柱,采用少注、 多焖、快放快排的方式在4口井进行试验,有2口井已见到初步效果, 见表见表 n注-采-冲一体管柱配套试验 管柱底带冲砂笔尖,具备了不动管柱冲砂功能,实施48井次。 n注-采-冲-防一体管柱配套试验 在注采冲一体管柱的基础上,杆泵底带砂锚,具备了防砂功能,又 可不动管柱冲

9、砂。试验4口井,其中32-5327井周期结束,该井前3个周 期累计冲砂3次107m砂柱,本轮下57杆泵带8m、1mm砂锚生产,生产2 个月,初期日产液50m3,周期累液2005m3 ,油933t。 Date 4 4、整体配套试验效果、整体配套试验效果 n 1)大大减少作业工序,降低了作业成本。周期平均节 约作业费3.68万元,吨油成本下降41.9元,下降幅度39.5%。 2)大幅度降低电能消耗。平均周期节省电费2.09万元,吨 油成本下降23.8元/吨,下降幅度55.9%。 3)提高了采油时率。1个吞吐周期可缩短作业时间34天 。 4)减少了井场污染、管杆清洗费用和运输费用。 5)基本避免了出

10、砂井砂卡管柱造成油井大修。更有效的 保护了套管。 Date 5 5、经济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分析 N 截止2001年1月底,已实施56井次的注采一体管柱 试验,共节省成本211万元,其中作业费163万元,电 费48万元。详见表详见表1212。 N 统计采用一体管柱已生产1轮以上的32井次,首轮 平均周期节省作业成本1.98万元,第二轮以后平均周 期节省作业成本4.70万元,现阶段平均周期节省作业 成本3.68万元,平均周期节省电费2.09万元,合计平 均周期节省成本5.77万元。 Date Date Date Date 原 理 图 Date Date Date 真空隔热管、一体保温管测试参数对比表 Date 一体保温管(周期结束)井试验效果统计表 Date Date Date Date Date Dat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