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源性机化性肺炎.ppt2.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451523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ppt2.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ppt2.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ppt2.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ppt2.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ppt2.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ppt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隐源性机化性肺炎.ppt2.(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 广东省放射学会 心胸学组病例讨论 病例提供: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学教研室 2012年12月 病例四 v 女性,43 岁。 v 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活动后明显,无伴 咳痰、气促,无胸闷胸痛,无咯血,无畏寒发热,患者于 当地医院就诊,予“中药”(具体不详)治疗后,症状无明 显缓解,其后患者咳嗽逐渐加重,伴咳少许白稀痰,并出 现活动后气促,遂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行CT检查等拟诊为 :双肺感染,于“左氧氟沙星,他唑乙林”抗感染治疗2周, 并于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8C,1天后才退 热。患者于13/10复查胸部CT:肺部感染无明显改变,遂 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起病以来

2、,精神睡眠可,体重无明显 变化。 实验室检查 v 真菌培养+药敏:无真菌生长 v 血WBC正常,嗜酸粒细胞数升高 v 抗链球菌溶血素O:123Iu/ml(参考值200 Iu/ml); v C-反应蛋白:2.53mg/dl(参考值0-0.6 mg/dl) v 类风湿因子:11.3 Iu/ml(参考值20 Iu/ml) v 肺肿瘤五项:非小C肺癌相关抗原:2.71ng/ml(0-3.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5.3ng/ml(0-16.3),CEA: 3.58ng/ml(0-5),CA125:27.38u/ml(0-35), CA153:21.73U/ml(0-25) v 总蛋白:53g/l

3、(65-80),白蛋白:25g/l(35-55) v 血沉:64mm/1H(0-20)。 胸片 肺窗 肺窗 薄层 薄层 平扫 平扫 增强 增强 增强前后CT值 病理: v (右下)送检肺组织细 支气管官腔及肺泡腔内见肉芽组 织息肉形成,大量的泡沫细胞,肺泡间隔增宽,纤维组 织增生,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有淋巴小结节形成,未 见血管炎,未见结核及真菌;组织改变为肺间质性病变 ,考虑为隐 源性机化性肺炎。 v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 COP) 是指病因不明的机化性肺炎。由于很多临床医师对 本病缺乏认识,极易引起误诊。 v 隐源性机化性肺

4、炎( 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 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IIPs) 中 的一种类型,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COP 的发病 率排在第3 位。COP 是1983 年Davison 等首先提出的 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1985 年Epler 等将同样的病变 定义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pneumonia,BOOP) 。有时 也称“特发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idiopathicBOOP,iBOOP) ,因此COP 与iBOOP 实 为同一概念。ATS /ERS 2002 年的共

5、识中,正式将其 命名为COP。 v 。COP的诊断须遵循“临床-影像-病理诊断” ( clinical- radiologicpathologic diagnosis,CRP) 。即对临床、影像 、病理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机化性 肺炎的原因如恶性肿瘤、感染、过敏性肺炎、胶原血管病 、结核、风湿、某些药物的使用等,才能诊断COP。 COP 的临临床特点: v 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由于多数患者发病时有流感样症状, 推测可能与感染有关。发病年龄多见于50 60 岁,平 均55 岁,无性别差异,与吸烟无关。大多数亚急性起病 ,病程多在3 个月以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最常见的 临床症状

6、为程度不同的干咳和呼吸困难。 影像学特点: v COP 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以肺实变和磨玻璃样变最 常见。磨玻璃样变分布特征不具有特异性,而肺实变多 具有沿支气管血管束或胸膜下分布的特点。李惠萍等总结 25 例COP 的影象学改变,认为有“五多一少”特点,即 v 多态性; 多发性; 多变性; v 多复发性; 多双肺受累; 蜂窝肺少见。 v 本患者胸部CT 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大小不等的片团影, 及散在的磨玻璃影 v COP 的病理特点可概括为肺泡内、肺泡管、呼吸性细支 气管及终末细支气管腔内有息肉样肉芽组织形成。 病理诊断对明确诊断COP 非常重要,目前肺活检取得 病理诊断是确诊COP 的唯一

7、途径,在ATS /ERS 2002 年 的共识中提到,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各型的明确诊断依赖 于电视胸腔镜( VATS) 或开胸肺活检,有两种情况可通过 经皮肺穿刺或TBLB 而不需要开胸就能诊断,一为急性间 质性肺炎( AIP) ,另一种为COP。 v COP 的预后良好,死亡病例多为治疗效果不佳的晚期诊 断病例。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这需要临床医生掌握 COP 的“临床-病理-影像”特点,对疑诊患者尽早进行 TBLB,做到早期诊断,及时给予治疗,这对改善病人的 预 后是至关重要的。 鉴别诊鉴别诊 断: v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实变影一般位于肺 v 上野,也可位于下野,COP 患者还可表现有

8、结节影及肺间 质病变,穿刺活检确诊; v 细支气管肺泡癌:变影一般无规律,肺间质病变少见,常 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 v 寻常型间质性肺炎:蜂窝样变 ,肺体积缩小; v 肺炎:临床症状较重,实变影分布无规律; v 肺梗死:多发肺梗死位于肺基底部周边区域,有血栓栓塞 易感因素。 遇到患者具有下列特点时时可高度提示COP: v(1)以流感样症状亚急性起病,临床有呼 吸困难、持续性干咳、发热 、体重减轻 。 v(2)肺部有爆裂音( crackles) ,无杵状指。 v(3)胸片呈游走性斑片状影(或呈弥漫性网 状、结节 状影) 。 v4)多种抗生素治疗时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并除 外肺结核、支原体和真菌等肺部感染。 v(5)患者一般状况好而肺部影像表现相对重,病 程23 个月病灶不吸收,以肺炎延迟吸收也不 好解释。 v(6)患者无大量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病史或 免疫功能受损,起病初胸部影像即表现为多段 多叶的肺部阴影。 case1 LOG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