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研究概述.pdf

上传人:Lun****ng 文档编号:117444341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1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研究概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研究概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研究概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研究概述.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90 中国现代 药物应用 2 0 0 9年 1 O月第 3卷第 1 9期C h i n J Mo d D r u g A p p l 0 c t 2 0 0 9, V o 1 3N o 1 9 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研究概述 王霞刘素梅 血管性痴 呆 ( V a s c u l a r d e m e n t i a , V D) 是 由一 系列 脑血 管 因素导致血管损害所引起痴呆的总称, 是在智能获得充分发 展后 , 由于 中风的损害造成退化 的结果 。本病是老年痴呆 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其中包括多发性梗死性痴呆( Mu l i I n f a r c t D e m e n t i

2、 a , MI D) , 脑血栓形成后痴呆等。偏身感觉减 退( 轻偏瘫, 构音不清, 共济失调, 失语 ) 和智能障碍( 近事记 忆力差, 计算能力减退, 判断推理困难) 以及情感的不稳定, 易激惹为本病主要临床表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以及脑血管病发病率 日趋增多, 血管性痴呆亦呈明显增多的 趋势。据欧美文献报道, 6 0岁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高达 1 6 2 9 V D占 1 2 3 7 2 。过去 学术界 曾认为 中 国是老年痴呆低发病率国家, 在 2 0 0 2年第二届全国老年人 痴呆症和抑郁症学术研讨会 暨 国际老年 痴呆症学 术研讨 会 上 , 5份研究报告表明, 中国也是

3、老年痴呆症高发国家, 对过 去 的观点提出了挑战 。调查 表明 , 我 国 6 5岁 以上老年 人 中痴呆发病率为 3 9 , V D占6 8 5 而居首位 , 患病率 为 6 3 4 1 0万 J 。总之 , 血 管性痴 呆 已成 为我 国 主要 的致 残疾 病之一, 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是 2 1世纪 脑科学时代的重要 医学课题 , 关于其机理的认识 大致包 括 以 下几方 面。 1机 理 1 1 髓海不足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明, 脑为精明之府, 髓 之海 , 是主管智能的重要器官。林佩琴 类证治裁 健忘中 云“ 人之神宅于心, 心之精依于肾, 而脑为元神之府, 精髓之 海

4、, 实记忆所凭也” 。 本草备要 “ 人之记忆, 皆在脑中, 小 儿善忘者, 脑未满也 , 老年人健忘者 , 脑渐空也。 ” 说明脑的记 忆、 感知等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脑的“ 髓海有余” , “ 气血上行 于面走空窍 ” 。人至老年 , 机体各项生理功能 自然衰退 , 气血 不足 , 脑神失养 , 故渐至痴呆 。 灵枢 天年 认 为老 年人思 维记忆较差: “ 八十岁 , 肺气衰, 魄离, 故言善误矣。 ” 王清任在 医林改错 中有“ 灵性记忆在脑, 高年无记忆者 , 脑髓渐空” 的记载。张锡纯也在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云“ 人之脑髓空 者, 甚或突然昏厥, 知觉运动俱废。 ”吕氏 指出“ 脑髓 失

5、充 , 灵机失用 ” 是该病发生的病理基础 , 其机制在 于气血亏 虚 , 阴 阳不调 , 五脏失和 , 是精神 、 情志失调共同作用而发病 。 1 2 肾精亏虚 肾精亏虚是痴呆的病本所在。肾藏精, 主 骨生髓 , 上通于脑, 又与脑息息相关。 灵枢 - 经脉篇“ 人 始生, 先成精, 精成而脑髓生。 ” 老年人肾精亏虚, 无以充盈脑 髓 , 髓海渐空, 故临床智能障碍和性格改变不难见到。 医学 心悟 中也有记载: “ 肾主智, 肾虚则智不足。 ” 辨证录 健 忘门 “ 人有老年而健忘者, 近事多无记忆, 虽人述其前事, 尤 若茫然, 此真健忘之极也 , 人以为心血之涸, 谁知是肾水之竭 乎。

6、 ” 灵枢 海论篇 言“ 肾精不足, 则志气衰, 不能上通于 心 , 故迷惑善忘也。 ” 基 于此 , 许 多医 家在 肾虚是老年 痴呆 的 病理基础这一点上达成共识。 1 3 瘀血内阻老年人年高体衰, 气机郁滞不畅, 从而导致 孙络、 浮络不通 , 脉涩血 瘀。颜 氏 提 出血瘀 与痴呆 的关 系 十分密切 , 他根据 “ 脑髓 纯者 灵 , 杂者钝 ” 的病机 提 出“ 清灵 作者单位 : 0 5 0 0 9 1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 王霞 ) ; 石家庄医学高 等专科学校新华校 区( 刘素梅 ) 之府因瘀而不能与脏气相接, 脑失所养 , 遂致杂者钝而发 病。 ” 黄氏 认为, MI

7、D( 血管性痴呆最常见的证型) 主要的病 因病机是气虚血瘀 。“ 气主煦之 , 血 主濡之” , 气旺血行 , 髓海 得充, 脑得所养 , 则神识安泰, 记忆清灵; 气虚无力运血 , 血流 动力减弱, 瘀滞不行。此外现代研究表明, 气虚使血管弹性 减弱, 管腔变窄, 血流受阻, 局部脑组织细胞缺血、 缺氧、 变 性 , 引起脑功能受损 , 头脑失聪。王清任z 2 - “ I 血 瘀滞脑 气与脏腑之气不通, 如同做梦一样。 ” 明确说州瘀血可以看作 是与痴呆密切相关的因素之一。 1 4 痰浊闭窍张介宾云“ 上焦不治则水泛高源 , 中焦不治 则水留中脘, 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 ” 前贤有 “ 治呆

8、无奇法, 治痰即治呆” 之说。这些都说明痰浊和痴呆有着密不可分的 关系。年老病久之人, 肺脾肾三脏虚衰, 三焦失司, 水湿留而 为痰饮 , 痰饮上犯, 蒙蔽清灵之窍, 见神志不清, 表情呆板迟 钝 , 反应缓慢, 气短乏力, 口多痰涎, 不思水谷等痴呆之相。 故许多医家认为痰浊阻窍是本病主要的发病原因。脾主运 化 , 为生痰之源。年老之后, 脾气渐衰 , 若饮食不节 , 或思虑 过度 , 均可致脾失健运 , 湿痰内生, 上蒙清窍 , 精华气血不得 流行, 诸窍失聪矣。陈士铎将呆病形成机制归为肝郁克脾不 化痰, 肾水被制不消痰。 辨证录 呆病门 载: “ 大约其始 也, 起于肝气之郁 , 其终也

9、 , 由胃气之衰, 肝郁则木克土而痰 不能化 , 胃衰则土不能治水而痰不能消使神明不清而成 痴呆。 ” 巫氏 认为多种发病因素中胆的异常与痰的作祟显 得尤为重要。胆气不足, 痰浊阻窍; 胆火炽盛, 痰热上扰均可 导致痴呆的发生。储军” 认为本病病理关键是衰老性气、 痰、 瘀同病。衰则气弱, 进一步发展为气机阻滞, 不能推动津 液运行 , 津聚为痰; 气滞进而可导致血瘀 , 如此气滞 , 痰凝, 血 瘀阻于脑窍, 且互为因果 , 影响神志, 使智能障碍成阶梯样进 行性加 重。 1 5 阴阳失衡本病多因年老体虚, 肝阴不足, 阴虚阳亢, 加之禀性急躁易怒, 肝气郁滞不 畅, 气机上逆为病。如黄 氏

10、 认为本病是 由肝 阳之 邪直 冲脑 脉 , 损 伤脑 络所致 。心 主神明, 精神所舍。随着肾中阴精耗损, 肾阴无以上济心火, 心火亢 盛 , 扰乱神明 , 以致 出现 智力减退 。王 氏 则指 出本 病与中风病 有共 同体质 因素 , 二者发 病机理 密切相关 , 均 由 阴阳失衡所致。杨甲三 教授则认为生、 长、 壮、 老是生命 的自然过程。决定这一过程的是肾中精气。肾藏精 , 化元 气, 涵阴阳, 一旦阴阳失衡, 其他脏腑阴阳随之失调, 或生风 生火, 耗伤肾水; 或脾肾阳虚, 化生痰瘀, 如此风、 火、 痰、 瘀交 互为患 , 上犯脑髓, 闭阻脑络, 脑失其清灵之性, 发为痴呆。 1

11、 6 颅脑水瘀孙氏等 提出了颅脑水瘀证的概念( 各种 原因引起血瘀于脑络, 络脉瘀阻, 血中津液外渗, 化为水浊, 而致水瘀互阻于颅内, 脑失所主的一种证候 ) 。孙氏等认为 颅脑水瘀证是血管性痴呆的病机关键。脑窍贵在清灵通畅, 一 旦脏腑气血阴阳失调 , 风、 火、 痰、 瘀上犯于脑, 邪害空窍, 气血上逆, 则导致脑络瘀塞。血不利则为水, 从而形成水、 瘀 两种病理因素, 二者互相交结, 扰乱神明。此外瘀血不祛, 则 新血不生。脑络为瘀浊所阻, 则脑神失养, 元神失主。 1 7 发于中风杨氏 认为中风痴呆以中风为因, 痴呆为 果。中风痴呆与西医所述 M I D颇多契合。血管性痴呆多继 发于

12、起病急骤 , 变化迅速 , 症见多端 的中风之 后。张氏等 _ 】 6 _ 中国现代药 物应用 2 0 0 9年 l O月第 3卷第 1 9期C h i n J Mo d Dmg Ap o 1 O c t 2 0 0 9 V o 1 3 N 0 1 9 将神志痴呆与传统认识中的中风后遗症一 半身不遂、 口眼歪 斜 、 语言不利并 列为 中风 四大后 遗症 之一 。他 们认 为 , 自中 风之始就潜藏着发为痴呆 的隐患。“ 心火暴甚” 、 “ 正气 自 虚” 、 “ 痰湿生热” 、 “ 水不涵木 , 内风时起” 等等都是中风发展 及演变为痴呆的病理基础。 除此之外, 另有一些医家从“ 心火盛”

13、或“ 肝气郁结” 等 角度分别立论, 也有医家将本病病变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分 别讨论其病变机理。这些有益的探索使血管性痴呆的病因 病机学说进一步 丰富。 2 讨 论 综合众医家近十年来对本病的研究探讨 , 我们认为血管 性痴呆病 因病机具有 如下 几个 特点 2 1 本虚标实 证候复杂本病为本虚标实证 , 即肾阴亏虚 为本, 痰瘀凝滞为标。年高岁长或久病之人正气耗伤, 肾精 不足, 脑髓不充 , 正处于“ 虚若风烛, 百疾易攻” 之态。此时, 若风、 痰等实邪乘虚而入, 以致风、 火、 痰、 瘀 阻于脑络, 脑髓 不充, 元神失灵, 故而发生痴呆。本病病因不一, 或 因虚致 实, 或虚实夹杂,

14、 且病变涉及多个脏腑, 故证候复杂。有的表 现为语言功能障碍( 如语言含混不清或失语) ; 有的以定向及 记忆力差为特点( 如健忘, 思维迟钝等) ; 还有的则表现为情 绪不稳定( 如喜怒无常, 性情古怪) 等等。 2 2 病位在脑 , 五脏相关 脑是主管智能的主要器官 , 一 旦脑的功能失常, 就会出现一系列“ 行善忘” 、 “ 言善错” 等异 常的精神症状。但精神意识活动并非大脑独 自完成的, 而是 由脑和五脏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无论是肝肾阴虚 , 阴精暗 耗; 还是脾失运化, 痰浊内停; 或是气滞血瘀, 阻于脑络 总之, 任何脏器功能失常都可能导致脑髓失养, 清窍失聪, 神 失所 主 ,

15、 故而呈现 出失语 、 记忆力极 差等痴呆状态 。 2 3 不离虚、 瘀 、 风、 火、 痰 、 郁六方面是在正气虚损 的基 础上, 感受风、 痰等邪气 , 以致风、 火、 痰、 瘀各种实邪阻于脉 络 , 因而发病。综合近十年来众医家对本病的研究探索 , 我 们发现 : 目前对血管性痴呆的病因认识不外乎虚、 瘀、 风、 火、 痰、 郁六方面。这为我们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综上所述 , 祖国医学对于血管性痴呆 的病因病机研究已 取得了较大进展 , 并且积极而有力地指导着临床治疗。但由 药物 的肾保护作 用 王淑 萍 1 91 于本病证候复杂 , 临床分型 尚不统 一 , 辨 证缺乏 准

16、确性 , 影 响 了中医药优势的充分发挥 , 所以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努力探索 本病的发生、 发展规律, 规范其证候分型 , 提出更为有效的治 疗 方案 。 参考文献 1 过伟 峰 血 管 性 痴呆 研 究 概 述 湖 南 中医 杂 志, 1 9 9 8 , ( 2 ) : 5 8- 5 9 2 T a t e m i c k i T K, e t a 1 S t o r k e , 1 9 9 0 , ( 2 1 ): 8 5 8 3 医药经济报 , 2 0 0 2, 第 8 O期 4 黄 红莉 , 陈保 健 , 周吴 血管 性痴 呆 基 础 医学 与l临床 , 1 9 9 8, ( 5 ) : 2 6 - 3 0 5 田金州 , 王永炎 , J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