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展与保育绪论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7439374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发展与保育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幼儿发展与保育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幼儿发展与保育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幼儿发展与保育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幼儿发展与保育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发展与保育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发展与保育绪论(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兒發展與保育緒論 何謂發展 n隨著時間的改變產生質與量上的變化。 n質:內涵、結構或組織上之變化。如:智 能改變、心理運作方式。 n量:可測量的。如:身高、體重。 發展過程 n成長:體內代謝過程產生。個體細胞數目 增加。 n成熟:生物潛能依序展開,不可逆之過程 。個體器官四肢成熟。 n學習:個人因應環境經驗對行為產生持久 修正。 三個基本發展領域 n身體:個人身體變化。 n認知:心智活動之改變。 n情緒-社會:個人性格、情緒與人際關係 。 發展共同性 n有順序:抬頭、翻身、坐、爬、站、走、 跑。 n有一定方向: 由頭到尾。 由近而遠。 關鍵期 n在發展過程中,有一個特殊時期,成熟程 度最適宜

2、學習。 n受到某種刺激會正常發展,反之亦然。未 在關鍵期接受,刺激將產生與關鍵期不同 之影響。 影響發展之因素 n內在(遺傳)與外在(環境)因素 n常態與非常態的因素(Paul and Margret Baltes): 1.常態的年齡影響(青春期、更年期等) 2.常態的歷史影響(文化因素、二次世界大戰 等) 3.非常態人生事件(父母早亡、突然致富 等) 發展依年齡分期 n產前期:受孕至出生前 n新生兒期:出生至2週 n嬰兒期:出生後2週至1歲為止 n幼兒期(學前兒童):1至6歲 心理分析理論 n佛洛伊德 (Simon Freud) 18561939 n行為由有利的潛意識驅力所控制的。 n性和攻

3、擊驅力影響人類行為, n與社會規範衝突,即產生衝突與焦慮, n為對抗焦慮,透過防衛機制來扭曲現實。 n過度使用防衛機制影響情緒發展。 心理分析理論 n防衛機制有 退化:回到較早期的行為特徵來獲得安全 感。 壓抑:把引起焦慮的情緒和經驗排出意識 之 外。 昇華:把不舒服的性或攻擊衝動導向社會 接 受的範圍。 心理分析理論 投射:把不被接受的想法和情緒歸到他人 身 上。 反向作用:說的和真正感覺相反。 心理分析理論 n人類性格由本我、自我、超我組成。 n本我(id):與生俱來的。如動機和慾望。 n自我(ego):發展於一歲。理性和常識。可 被社會接受,但不代表社會規範。 n超我(superego)

4、:發展於五、六歲。良知、 道德和社會慣例。嚴格遵守文明教養的期 望。 佛洛依德:心理分析理論 n人格發展分為 n口腔期(出生到1歲):口部動作。 n肛門期(1到3歲):排泄。 n性器期(3到6歲):生殖器官。 n潛伏期(6歲到青春期):平靜時期。 n兩性期(青春期到成年):成熟兩性期。 佛洛依德理論之爭議 n無法提出十足的科學證據(臨床觀察得來) n由病人回憶童年所得之結論 n理論著重嬰幼兒之互動產生性別之分,並 引發性滿足與愉悅的感受。 心理社會發展論 n艾瑞克森(Erik Erikson,19021994) n強調社會與文化於每個自我階段的影響。 n認為佛洛伊德的社會觀念過於負面,社會 為

5、一個潛在的正面力量,影響自我發展。 n認為佛洛伊德低估社會對人格發展。 心理社會發展論 n八個危機按照成熟時間表逐一產生,每個 階段的成功是下個階段的基礎。 n心理社會發展分為 n信任 vs.不信任(出生到1歲) n自主 vs. 休怯與懷疑(23歲) n主動 vs.罪惡感(45歲) 心理社會發展論 4. 勤奮 vs.自卑(612歲) 5. 認同 vs.認同混淆(1324歲) 6. 親密 vs.孤獨(成年早期) 7. 生產 vs.停滯(成年期) 8. 統整 vs.絕望(老年期) 佛洛伊德與艾瑞克森之比較 n佛洛伊德 n理論來自中上階級的成年個案 n性心理衝突是理論主軸 n艾洛克森 n強調社會與文

6、化對發展的影響 n涵蓋生命全期 行為主義 n對事件的反應來看人類發展而不涉及潛意 識、意志、智力等。 n可觀察、可紀錄、可測量的行為。 n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經驗對個體的行為有決 定性的影響。環境改變,行為才會改變。 n只在乎量的改變。與動物學習方式相同。 n制約產生學習的機制。 行為主義:古典制約 n伊凡巴夫洛夫(Ivan Pavlov, 18491936) n傳統學習理論,主張學習是改變行為和推 動發展的來源。 n原先為中性刺激在重複與某一會引起某種 反應的刺激連結出現後,人或動物將學到 與前者做出該種反應。 行為主義:古典制約 n制約前:食物(非制約性刺激) 流口水; 鈴響(中性刺激)不會流

7、口水。 n制約時:鈴響(中性刺激)與食物重複配對 出現狗(流口水) n制約後:單獨鈴響(制約性刺激)就會流口 水(制約反應) 行為主義:操作制約 n史基納(B. F. Skinner, 19041990) n常被運用來塑成行為之工具。 n鴿子按對桿實驗:人和動物會傾向於做出 某種行為以得到某種想要的反應。 n動物或人會因為反應增強而繼續做該反應 ,或因懲罰而壓制此反應。 行為主義:操作制約 n正增強:給予食物、徽章、金錢等。 n負增強:拿走個人不喜歡的事物鼓勵某行 為發生。如:強光或躁音。 n處罰:透過某嫌惡事件或取消正面事件, 壓制某行為出現。 n削弱:未得到增強反應而回復原來的水準 。 行

8、為主義:操作制約 n塑成:透過增強與想要逐漸相像之行為以 帶出一種新反應。如:學習語言。 n針對訓練的對象,選擇合適的方法給予刺 激。 社會學習理論 n班都拉(Albert Bandura) n透過觀察及模仿楷模而學習。 n重視學習者為較主動的個體,思考人類在 學習中扮演的角色。 n人類無法基於動物研究來所建立的理論來 解釋。人類學習比單純制約來的複雜。 社會學習理論 n模仿的行為種類,來自原有的行為或其文 化重視的行為。 n環境塑造兒童,甚至某種程度的創造環境 。 社會學習理論 n強調學習產生的社會背景結構 n承認人為主動影響自身發展 n承認認知對行為的影響 對行為學派與社會學習理論之批評

9、n更趨科學化,但忽略內在動機,自由選擇 與行為中的潛意識,也低估生物和遺傳因 素。 n未採發展取向。 認知發展論 n皮亞傑 (J. Piaget, 18961980) n兒童思考過程改變,使得他們對外界知識 、習得和使用的能力逐漸成長。 n智力行為的核心是一種天生的傾向。 認知發展論 n兒童感覺、動作和反射能力的基礎,主動建構 對外界的知識。從經驗中,發展出更複雜的心 理架構,渡過四個認知發展階段。 n人是主動的,而非只是對事件作反應。 n臨床法:彈性、個別化的詢問,以許多問題來 追蹤兒童的回答。 n基模:嬰兒的認知架構。 認知發展論 n組織:創造系統將個人對環境的知識加以 總和的一種傾向。

10、n順應:描述個人如何處理新訊息。 同化:試圖將訊息納入原有認知架構中 。 調適:改變既有的認知架構以適應新環 境與新訊息。 認知發展論 n平衡:個人與外界間,以及個人具有的各 個元素間,求取心理平衡的一種傾向。當 孩子無法以既有架構處理新經驗,將會組 織新的心理型態,以回復平衡發展。 認知發展論 n認知發展分為 n感覺動作期(出生到2歲) n運思預備期(27歲) n具體運思期(711歲) n形式運思期(11歲以上) 對皮亞傑認知發展論之批評 n少注意個別差異 n非來自標準化的實驗程序 n發展應是連續、逐漸的過程 n很難達到最高層,形式運思期。 自我實現與需求階梯 n馬斯洛(Maslow, 19

11、081970) n滿足一基本需求,便會尋求下個階層,直 到最高層為止。 n人類的需求是有優先順序的。 n以人類經驗為基礎,但他所列的順序並非 都是正確的。 自我實現的需求:找到自我完成並實現個人潛能。 自尊的需求:有成就、能力,得到讚許與賞識。 愛與隸屬的需求:與他人親近、被接受。 安全的需求:安全感。 生理的需求:餓、渴等。 生態探究法 n布朗芬布列納(Urie Bronfenbrenner,19172005) n個人與環境互動、個人身體與社會情況變 化。 n真實從生活中研究探討環境對發展的影響 力。 生態探究法 小系統:個人日常生 活場所與社會關係網 絡。 中系統:個人各種生 活場所的交戶關係。 外系統:間接影響個 人生活的社會組織。 大系統:由社會支配 的文化模式所構成。 大系統 外系統 中系統 小系統 個人 保育之意義 n保:保護 免於受傷害:避免生病與受傷等 自由自在發展個體潛能 n育:生育、養育、教育 保育內容 n一般幼兒(p67) (1)新生兒 (2)嬰兒期 (3)幼兒期 n環境特殊幼兒(p89) n身心發展或遲緩幼兒(p1011) 幼兒保育之任務 n提供良好生長環境 n提供適當營養 n訓練動作發展 n啟發智能 n陶冶人格與情緒 n促進社會化發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