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指南修订初稿(防排烟,动力)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7432134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指南修订初稿(防排烟,动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指南修订初稿(防排烟,动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指南修订初稿(防排烟,动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指南修订初稿(防排烟,动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指南修订初稿(防排烟,动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指南修订初稿(防排烟,动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指南修订初稿(防排烟,动力)(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2017修订稿) 26.建筑屋顶和地下室顶板上开设消防排烟口、采光等开口时,该开口与上部建筑开口之间的直线水平距离不应小于6m,当消防排烟口背向建筑设置(如图所示)或当上述开口与相邻上部建筑间采取防火分隔措施时,此距离可不限。当地下汽车库、非机动车库的坡道出入口不作为排烟用时,坡道出入口与上部建筑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受此限。38.自然排烟窗应设置在顶棚上或外墙上方,当设置在外墙上时,自然排烟窗下沿(有效自然开窗面积计算起算点)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应低于储烟仓(或挡烟垂壁)下沿高度H(H=1.6m+0.1*净空高度);对于走道或室内净高不大于3m的区域,其自然排

2、烟窗下沿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应低于其净高的1/2;自然排烟窗应沿火灾烟气的气流方向开启,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不符合前述要求的开窗面积不应计入有效自然开窗面积。楼梯间(含前室、合用前室)的自然通风窗的设置高度及开启方向可不受此限;走道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建筑物,当房间建筑面积不大于300200时,其自然排烟窗的设置高度及开启方向也可不限。(参考防排烟规范(报批稿)第4.3.3条规定修订。)七、防烟、排烟及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8.5.1条中涉及的凹廊、阳台或前室(合用前室),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 凹廊(或阳台)至少一边应

3、完全敞开,且敞开面积满足以下要求:前室采用凹廊(或阳台)时,其敞开面积不应小于4;合用前室采用凹廊(或阳台)时,其敞开面积不应小于6。(2) 前室(合用前室)具有两个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独立前室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2.0,合用前室的可开启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3.0。 (参考防排烟规范(报批稿)第3.1.3条规定。)2(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8.5.2条第1项中“人员或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该场所当其建筑面积大于300时应设置排烟设施。第2项规定的丁类生产车间是指“任一个空间(或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00的任一层或的丁类生产车间 ”。 3.民用建筑

4、内需设置排烟设施的场所或部位,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8.5.3及第8.5.4条的相关规定综合考虑确定。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8.5.4条中所谓“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是指地上建筑的内区房间或虽靠外墙但无窗(或设固定窗)的房间。(以上为对建规相关条文的进一步释义,以下为防烟部分。)5(119).当住宅建筑的地下室使用功能为非营业性场所,且地下室其地下室层数2层或且地下层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10m时,如该建筑楼梯间的地上部分采用自然通风防烟,则其地下部分可不设置防烟设施;如楼梯间地上部分的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自然通风防烟,则其地下部分的前室或

5、合用前室可不设置防烟设施。(与建规第6.4.4-1款相关规定协调一致。)6(121).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高层公共建筑中,仅服务于50m以下功能空间的符合自然通风防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可采用自然通风防烟方式。(如下图) (附图121) 7(122).地下室(半地下室)防烟楼梯间与地上楼梯间均需设置加压送风系统时,应分别独立设置。受建筑条件限制时,且地下部分为汽车库(非机动车库)或设备用房时,可与地上部分的楼梯间共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应分别计算地上、地下的加压送风量,共用加压送风的系统设计应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地上、地下的送风量要求。 (参考防排烟规范(报批稿)第3.3.4条规

6、定修订。)8.当防烟楼梯间的前室为独立前室时,可仅在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参考防排烟规范(报批稿)第3.1.6条规定。)9(123).疏散用剪刀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当需设置加压送风系统时,两个梯段及其前室、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10.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2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宜每隔23层布置。(参考防排烟规范(报批稿)第3.2.1条规定。) 11.当无自然采光通风条件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时,该封闭楼梯间

7、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参考防排烟规范(报批稿)第3.1.7条规定。) 12.建筑首层由走道和门厅等形成的扩大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扩大前室,当其建筑面积大于100或楼梯间与直通室外门的距离大于15m时,扩大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扩大前室应设置可开启外窗等自然通风设施,开窗(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地面面积的2%,且不应小于2。13(129).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烟的开放式避难层,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避难层(间),尚应在外墙

8、设置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1%。(参考防排烟规范(报批稿)第3.3.12条规定修订。)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烟的避难间,当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00时,可设置一个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间地面面积的3%,且不应小于2.0,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14(116).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按门洞风速法计算送风量时,开启门的数量应按防火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确定,门洞断面风速宜按以下确定:当防烟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前室(合用前室)机械加压送风时,取v=0.7m/s;当防烟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前室不送风时,门洞断面风速取v=1.0m/s;当防烟楼梯间不设机械加压送风、前室送

9、风时,门洞断面风速取v=1.2m/s。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的封闭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烟设计时, 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取40-50Pa;门洞断面风速取v=1.0-1.2m/s。15(117).楼梯间和前室(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其加压送风量与余压值两者均应满足规范要求。在检测及验收时,均应测试余压值和门洞风速等指标。16(118).建筑内的加压送风机应独立设置在专用机房内或室外,专用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当空间条件受到限制时,可设置在专用空间内,该空间四周的围护结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不燃烧体,

10、风机两侧应有600mm以上的安装维修空间。设置在室外的加压送风机应采取防雨防晒等防护措施。当加压送风风机独立布置确有困难,需与其它通风机(空调机)合用机房时,除应符合上述专用机房的耐火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1)机房内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2)机房内不得设有用于排烟和事故通风的风机与管道。(表述整理,加压送风机房与排烟机房分开表述,参考防排烟规范(报批稿)第3.3.5条规定。) 当风机设置于专用机房内时,风机控制柜应放置在专用机房内,当风机设置于专用空间或室外时,风机控制柜应放置在附近公共部位,并应采取防护措施。17(118).加压送风机进风口的设置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送风机进风口宜

11、设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下部,进风口应采取防止烟气侵袭的措施。对于超高层民用建筑,其加压送风系统应按规范要求结合避难层分段设置,各段加压送风机的进风口应低于相应分段的排烟风机排烟口。 (参考防排烟规范(报批稿)第3.3.1、3.3.5条规定。) 18.当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采用可开启外窗自然通风时,可开启外窗外侧不应设置影响楼梯间或前室(合用前室)自然通风的设备平台。(以上为防烟部分的内容,以下为排烟部分内容。)19(124).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地下或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排烟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当房间面积50时应设置排烟口,房间面积5

12、0时宜设置排烟口;内走道应设置排烟口,且其排烟宜设置成独立的排烟系统;(2)当多个相邻的房间面积较大(面积50)均设有排烟口时,可根据需要多个房间将其合并成一个防烟分区计算排烟面积;当房间面积较小(面积50)且未设有排烟口时,房间面积应计入内走道的计算排烟面积;系统计算排烟量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不小于60m3/m2.h计算,且不得小于13000m3/h。(表述整理)(3)内走道和面积较大的房间(面积50)应设置补风口,补风口的布置应有利于排烟和人员疏散。当设置机械补风时,系统宜独立设置。20(120).对于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裙房中净高大于12m的高大空间(含中庭等)的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13、(增加高层建筑裙房部分的情况)21.对于超高层公共建筑,其建筑高度超过100m部分宜采取机械排烟方式。(参考以往多个超高层项目消防评审意见)22(127).地下非机动车库,当单个防火分区内的非机动车库建筑面积大于500或非机动车库分隔成多个隔间且建筑总面积大于200时,应设置排烟设施。(表述整理)当采用机械排烟时,防烟分区计算排烟量设计应按不小于60m3/.h计算;当采用自然排烟时,自然排烟口的总面积不应小于室内地面面积的2%。(表述整理)23(125).水泵房、空调机房、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燃油(燃气)锅炉(机组)的机房、制冷机房等无人员经常停留的机电用房(不含有人员值班的控制室),可不

14、设置排烟设施。 24(128). 地下汽车库、半地下室汽车库,当其最不利点至自然排烟口的距离不超过30m且自然排烟口总有效面积不小于占地面积的2%时,其排烟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的走道,当宽度不大于2.5m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不宜大于60m;当走道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排烟时,其最不利点至自然排烟口的距离不应超过30m且自然排烟口总有效面积不小于该走道地面面积的2%。(删除汽车库自然排烟内容,增加走道排烟内容,参考防排烟规范(报批稿)第4.2.4、4.6.3条规定。) 25(126).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场所(防护区),不应设置火灾时的排烟设施,应按规定设置灭火后的通风设施,通风

15、设施应符合事故通风的相关要求,事故排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时确定。 (明确通风要求)26(132).冷库的冷藏间、冻结间等冷间可按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10不设置消防排烟设施。27(118).建筑内的排烟风机应独立设置在专用机房内或室外,专用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当空间条件受到限制时,可设置在专用空间内,该空间四周的围护结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不燃烧体,风机两侧应有600mm以上的安装维修空间。设置在室外的排烟风机应采取防雨防晒等防护措施。当排烟风机独立布置确有困难,需与其它通风机(空调机)合用机房时,除应符合上述专用机房的耐火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1)机房内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2)机房内不得设有用于机械加压送风的风机与管道;(3)排烟风机与排烟管道上不宜设有软接管。当排烟风机及系统中设置有软接头时,该软接头应能在280的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当风机设置于专用机房内时,风机控制柜应放置在专用机房内,当风机设置于专用空间或室外时,风机控制柜应放置在附近公共部位,并应采取防护措施。(表述整理,加压送风机房与排烟机房分开表述,参考防排烟规范(报批稿)第4.4.5条规定。)28.排烟风机出风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