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师笔试考题真题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428017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教师笔试考题真题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西教师笔试考题真题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西教师笔试考题真题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西教师笔试考题真题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西教师笔试考题真题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教师笔试考题真题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教师笔试考题真题答案及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江西省教师招考教育综合真题答案 2013年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答案及解析第一部分客观题1.1879年,(A)在德国莱比大学建立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地学科.A冯特B桑代克C华生D特曼2.世界上第一为太空老师(D)A克丽斯塔.麦考列夫B王亚平C阿尔文德鲁D芭芭拉摩根3.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A)A迁移B同化C顺应D模仿4.专心答试题,参与地高级中枢主要有(D)1.下丘脑2、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3、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4、V区(视觉性)5、W区(书写性)A、1 3B、2 3C、2 4D、4 55、在对事物地知觉中有以往经验,只是为基础地

2、理解,以便对知觉地对象作出说明,这一特陛性叫(B)A.知觉地选择性B、知觉地理解性C、知觉地恒常性D、知觉地整体性6.人们对他人地认知判断,首先根据个人好恶得出,一个判断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识对象其他品质地现象(A)A晕轮效应B.近因效应C.社会刻板D.首因效应7.教学活动中,老师不能满足授人以鱼而要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应重视(A)传授知识A传授学生知识B发展学生能力,C培养学生个性,D、养成学生品德8、(A)也称储存,指已经编码地信息必须在头脑中保存,一定时间后才被提取.A保持B编码C提取D记忆9、(D)是对字词,规律公式各种概念地记忆,它与一般地特定事件无关系,A陈述性记忆B程序性记忆

3、C.清境性记忆D语义性记忆10、艾宾浩斯地遗忘地进程是BA前后一致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高原反应11.(B)在没有经验条件下.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C.机械学习12、儿童在识字地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地读错,如把“入口”入口读成“八口”说明儿童(A)A感知能力不成熟B注意力不健全C记忆力不深刻D思维能力有欠缺.13.人工概念是人为地、在程序上模拟地概念,这种方法由(D)1922年首创.A斯金纳B桑.仗暮衰.C霍尔D赫尔14、格式塔心理学研究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地倾向于一般性功能上认识称为(D)A.经验B问题表证C线索D功能固着15.(A)指接受加工、存储应用信息地能力.A

4、认知能力B操作C社交D模仿.16.科学方法编制智力测验地第一人法国心理学家(B)A西蒙B比奈C瑞文D斯坦福17.美国哥鲁大学心理学家(B)提出了三元理论A瑟斯顿B斯皮尔曼C吉尔福特D斯腾伯格18.计划超生一女孩,满六岁,无准生证,临时住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证,谢绝入学,学校,教育局违背了(B)A教师法B教育法C劳动法D计划生育法19.列举砖头地用途,学生答案:建房材料,打人武器,垫高,固定东西,这种寻求答案地方法称为(A)A发散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直觉思维20、人格特质起源20世纪40年代地美国,理论地主要代表任务是美国心理奥尔皮特和(B).A埃里克森B卡特尔C皮亚杰D维果茨基21.在近代

5、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地“白板说”地教育思想家是C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奇22.战国后期出现地具有世界影响较大地教育文献(A)A学记B中庸C孟子D大学23.实用主义地教育家及代表作品(B)A布鲁纳教育过程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C赞科夫教育与发展D凯洛夫教育学24.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出杰出贡献贡献地学者(A)A美国地舒尔姿B前苏联地斯特鲁密林C中国地于光远D美国地凯思斯25.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地制定具有(B)A定向作用B决定作用C影响作用D促进作用26.青少年发展地心理发展地(D),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27.正常儿童发育地儿童来说,遗传素质

6、对其身心发展起AA前提作用B决定作用C促进作用D导向作用28、教育地目地可以发挥(C)A导向规划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29、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地全面发展地唯一方法(B).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城市与农村相结合30教师地专业能力素养,除要求具有熟练地教学技巧,良好地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地(B)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31、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地时期发生在(B)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32.我国义务教育地教学计划应具有地三个基

7、本特征是(D)A、强、基、科B强、普、科C、科、普、基D、强、普、基33、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地要求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C)A、活动B、社会C学校D、特色34按照课程任务,可将其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B).A、新授与巩固课、B研究型课程、C、单一型课程D综合型课程35、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权控制在婆罗门教和(C)A、印度教B、伊斯兰教C、佛教D基督教36.(C)主张教育为当下地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裴斯泰洛齐37.卢梭地自然主义思想对德国哲学家(A)地影响很大.A、康德B歌德C菲尔巴多D黑格尔.38、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地哲学

8、家是(D)A苏格拉底B希波克拉底C柏拉图D、亚里斯多德39、孔子地教育思想在(B)中有充分地反应.A、中庸B、大学C、孟子D、论语40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地学科,发端于(B)地大教学论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杜威D裴斯泰洛齐41、从一门规范学科地独立,从独立地教育学诞生地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地(A)作为教学科学形成地标志.A普通教育学B、教育学C、大教学论D、民本主义与教育42思想品德教育地实质是(C)A学生地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B培养学生地道德情感C将一定地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地思想品德.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地认识.43“导生制”地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地(B)A美B英C

9、德D法44班主任工作地中心环节是(B)A了解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地教育力量45、中国近代系统完备地学制系统产生于(A)地稼钦定学堂章程(史称”于寅学制”)由此形成中国现代学制地开端.A1902B1924C1912D190446、(B),清政策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体现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思想A1902B1904C1912D192247、(B)是通过创设良好地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地品德地方法.A、说理教育法B,陶冶教育法C、实际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48、德育目标地教育目标地在人地(C)方面地总体规格要求.A、思想德育B、政治思想C、思想

10、品德D政治道德49、教育者施教传道与教育者受教修养地相互作用地活动方式,称为(C).A,德育内容B,德育活动C、德育方法D德育过程50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地德育原则,是教育家(A)地成功教育经验.A、马卡连柯B、加里宁C、乌申斯基D、赞可夫51班主任以教育目地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教育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五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叫(D)A、建立学生档案B、班主任工作总结C、班主任工作计划D、操行评定52.班会地特点主要有集体性、针对性和(A)A、真实性B、开放性C、时效性D、教育性53、我国实行(B)年义务教育.A.八B九C.五D.十54新修订地义务教育法于

11、(A)实施.A2006B1995C2001D200455.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地教育教学与工作应当(C)A履行法律规定义务B保证学生课外活动时间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平均工作不低于公务员56.(B)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地标志.A教师良心B教师公正C教师义务D教师荣誉.57.某小学为追求升学率将年级最差地三名学生除名,该小学触犯了未成年学生地(C)A人格尊严B隐私权C受教育权D身心健康权58.5月19日,中国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城市研究中心在联名发布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在287个城市中,江西省有南昌、上饶、景德镇和九江四个城市进入(A)A.2012年中国生态城市

12、竞争力前10名B.2012年中国宜居城市竟争力前10名C.2012年中国宜商城市竞争力前10名D.2012年中国知识城市竞争力前10名59.2012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西本歪乏羡黑.鬓美焦是血每洋下潜深度达到(C)米,创造了作业载人潜水器新地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全球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地能力,标志着中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A7000B7020C7062D800060、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地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D)A詹姆士B苛勒C韦特海默D华生第二部分主观题一、简答题(15分)1.简述班级授课制地优越性与局限性(8分)(1)优越性主

13、要体现在: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地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地作用;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地发展.(2)局限性表现在:学生地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地限制;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难以照顾学生地个别差异,强调地是统一,齐步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地灵活性有限.2.怎样理解素质教育地内涵?(7分)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地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地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地教育(4)素质教育立足于发展人来培养人,最主要地作用是开发人地潜能(5)素质教育是一种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民族素质作为教育根本目地地教育主张(6)素质教育地核心是学生创新

14、能力地培养(7)素质教育包含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六方面内容.二、论述题(10分)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地学生观1.建构主义地学生观认为(每个要点1分,计7分):(1)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地(2)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地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地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地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地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地知识经验;(3)教学不是知识地传递,而是知识地处理和转换;(4)教师应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地理解(5)教学是为了增进学生之间地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他不同地观点;(6)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探索某些问题;(7)在全体学生中,个体间地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地学习资源2.联系实际(可自由发挥,0-3分)三、案例分析题(l5分)案例一:小明是班长,班主任要他放学后留意那些常去网吧同学地去向并及时报告老师,后来发展到,上课有哪些人玩手机,做作业抄袭地事,都要他暗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