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教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427921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教程(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应用 一. 比色分析的原理:光是一种电磁波,它 的波长用nm或为单位,人的眼睛所能感觉到 的光波长约400760 nm,这之间的光波称为可 见光。短于400 nm的叫紫外线,短于200nm的 叫远紫外线,再短的就是X射线和射线了。长 于760nm的叫红外线,红外线可长达5mm,再 长的就是无线电波了。 普通的日光、白炽灯光称为发射光,将这种 日光或白炽光通过棱镜可以分解为红、橙、黄 、 绿、蓝、青、紫等组成的光谱,称为发射光谱 。如果在白炽灯光与棱镜之间放一个有色溶液 的玻璃皿,则通过棱镜后的光谱上会出现一处 或几处暗带,这种带有暗带的光谱称为该有色 溶液的吸收光

2、谱,吸收光谱显示该溶液对光的 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溶液所呈现的颜色是它的 吸收光谱中透过最多、吸收最少的那部分波长 光线的颜色,而暗带部分则是它透过最少、吸 收最多的那部分波长光线的颜色。 不同分子的原子团和原子,它的发射光谱和 吸收光谱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其光谱的特征和 强度研究化合物的结构和测定其含量,称为光 谱分析法,这也是比色分析的原理。根据发射 光谱分析的如火焰发射光谱法(又称火焰光度 法,分析钠、钾、钙),荧光光度和荧光分光 光度法(根据荧光的发射强度进行分析)。 根据吸收光谱分析的方法又称吸光光度法, 如应用可见光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的普通的分 光光度计和分光光度法;用紫外光的吸收光谱

3、 进行分析的叫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分光光度 法;用原子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的方法叫原子 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硒-邻苯二胺络合物的吸收光谱特征吸收峰332.5nm 氧化钬的吸收光谱 二. 郎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单色入射光 I0通过 厚度为L、浓度为C的有色溶液后,所透过光的 强度 I1 与溶液厚度L及浓度C成负指数乘积的 关系:I1=I010KLC 如果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 和显色强度成正比,则可以应用郎伯-比尔定律 通过比色方法从显色强度求浓度,这是比色分 析的原理。 入射光强度I0 透过光强度I1 溶液厚度L(比色杯直径 ) I1=I010KLC移项成:I1/I0=10KLC

4、式中K为常 数,可因物质的吸光特性和采用单色光的波长 不同而有所不同,与溶液的厚度和浓度无关。 上式写成以10为底的对数,Iog(I1/I0)=KLC ,再以透光度T=I1/I0时,则上式成为IogT= KLC或者IogT=KLC。I1/I0称为透光度或透 光率,表示透过光强度是入射光强度的百分之 几,其数值只能1,从0100%。为了方便起 见,经常用透光度的负对数IogT来表示溶液 吸收光线的情况,并称为吸光度(ABS)、消光度 (E)、或光密度(OD或D),这样,ABS= KLC 该式说明溶液的吸光度和浓度C、厚度L之间皆 成正比关系。当厚度一定时,溶液的浓度增加 ,则吸光度成正比地增加,

5、这就是比色分析的 依据。实际使用中,溶液的厚度就是比色杯的 厚度,它是相对固定的,有0.5、1、2、4cm的 比色杯,使用最多的是1cm的比色杯。 比色分析中有时也用透光度做单位,根据透 光度的负对数IogT=吸光度,透光率为100% 时,吸光度=Iog1=0,而透光率为1%时,吸 光度=Iog0.01=2,二者间呈对数指数关系。 当然,只有溶液的浓度和吸光度之间成直线 正比关系时才能进行比色分析,如果溶液的吸 光度与浓度不成正比(不符合郎伯-比尔定律) ,则不能使用比色分析。有时,溶液的浓度只 在一定范围内和显色成直线正比关系,而浓度 超过一定限度时,失去正比关系,则不能一概 地用比色结果换

6、算,通常都要研究测定方法中 什么浓度范围内二者成直线正比关系;或者绘 制一系列浓度和吸光度之间的标准曲线,发现 浓度增加到一定限度,标准曲线发生弯曲、变 折,说明超过该浓度时,要对溶液进行稀释才 能用来比色分析。 可见光、紫外、荧光分析都要求溶液必须透 明,否则引起对光的吸收,影响分析的准确度 。 对特殊的均匀的浑浊液也可以进行比色分析,称 为比浊法,比如应用于红细胞计数、细菌计数 的比浊测定。 光线通过透明的溶液时,还有少量的光线在 玻璃、溶液的表面被反射或散射,影响到吸光 度,所以要用一个空白管进行校正,除去反射 、光、散射光、试剂中杂质、非反应物的影响 ,即用空白试剂溶液进行调零的原因。

7、普通玻 璃对紫外线也有吸收,所以在普通分光光度计 上 使用普通玻璃比色杯,而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 必须用对紫外线无吸收的石英玻璃比色杯。 三.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应用 (一)光谱分析:有时候需要研究某物质在 某溶剂中的光谱特性,如Vc的乙酸溶液在252.0 nm和237.5nm处有吸收波峰。 大多数情况下,比色分析都提供了使用光的 波长(一般是最大吸收峰波长)。如果没有提 供使用波长的话,可以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从200 1000nm范围内扫描吸收光谱,搜索到吸收峰 ,再用吸收峰波长来比色分析。 咖啡因样品用紫外光谱定性和定量,上:标准 品;下:样品 (二)吸光系数:郎伯-比尔定律中的K称为吸 光

8、系数。因比色杯的直径用cm为单位,因此K 的单位决定于浓度c用什么单位,如c以mol/L为 单位时K称为摩尔吸光系数,用Emol或mol表示 ;如果物质的分子量未知,浓度可用%为单位 ,K称为百分吸光系数,用E%表示。 E的定义是:某波长光通过1cm杯、1mol/L或 1%浓度的某溶液时,该溶液对该波长光的吸光 度。E在特定波长、1mol/L或1%浓度、特定溶 剂条件下是该物质的一个特征常数,反映该物 质的吸光能力,资料和测定时都要标明其特征 波长或最大吸收波长,表示为Emolnm,max,1cm或 E%nm,max,1cm。许多物质的吸光系数在书或资料 中可以查到,如药典规定VB12应该有2

9、781 nm 、3611nm、5502nm 3个吸收峰,其E1%361nm, 1cm=207。实际工作中,1mol/L的浓度太高,可 以配成1mmol/L或1mol/L的浓度,相应地写成 Emmol(mol)nm,max,1cm。根据吸光系数的特性 ,它有3项用途: 1.可作为物质定性的参考:被测物质的光谱 特性和标准物如果一致,可粗略定性。如检查 VB12注射液是否变质,测定其光谱,结果为279 0、361.50、550.70.3nm3个吸收峰,完全一 致,可以判定该物质为VB12(未变质)。 一些苯衍生物的紫外光谱特征如下 : 化合物 溶剂 吸收峰 吸收峰 吸收峰 Emolmax, 1cm

10、 苯 碳氢化合物254nm 250 204 8800 甲苯 碳氢化合物262 260 208 7900 六甲基苯 碳氢化合物 271 230 221 10000 氯苯 碳氢化合物 267 200 210 7400 苯酚 碳氢化合物 271 1260 213 6200 . 2.检查纯度:紫外光谱法检查纯度是一种简 便有效的方法,用于许多化合物检测。如阿司 匹林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产生水杨酸,阿司 匹林在280nm处有强吸收峰,而水杨酸的吸收 峰迁移到312nm,只要检测在312nm处是否有吸 收峰,即可判断有无水杨酸。再如无水乙醇精 制过程中要用苯,测定无水乙醇中是否残留苯 ,测定其吸收光谱,乙

11、醇在210 600nm之间无 吸收峰,而苯在250、254 nm有吸收峰,以纯无 水乙醇为参比,对样品进行光谱分析,如果在 250、254nm处出现吸收峰,则说明有苯残留。 3.检查含量(纯度):如药典规定VB12的E1%max ,361nm,1cm=207,上述VB12注射液原标示浓度为 0.05%,求实际浓度,方法:药液用重蒸水精确 稀释20倍,水做参比,用361nm测定的吸光度 为0.512,其含量为:1%207=x%0.512 , x%=0.00247%,浓度= 0.00247%20=0.049% 4.应用摩尔吸光系数测定浓度:一般的比色分 析中都有标准品,未知样品都是通过和标准溶 液

12、对比分析含量。某些情况下,没有标准品, 可以用摩尔吸光系数或百分吸光系数进行测定 ,直接测定溶液的吸光度,通过和该纯物质的 吸 光系数比较,可以计算出浓度。这样的分析需 要经过精确校正了波长的分光光度计,紫外分 光光度计的波长一般精确到2nm,可以承担这 样的分析。如果知道分子量的话,百分吸光系 数和摩尔吸光系数之间可以互相换算,换算公 式是:百分吸光系数=10摩尔吸光系数物质 的分子量。 比如血红蛋白是4个亚基组成的蛋白质,单个 亚基的平均分子量是16114.5。每个亚基都在高 铁氰化钾K3Fe(CN)6和氰化钾KCN溶液中形 成单体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它的特征 (最大)吸收峰在5

13、40nm处,摩尔吸光系数是 11000,表示为Emolmax,540nm,HiCN=11000。 测定样品在同样条件下的吸光度,就可以计算 出含量。如:将血液0.02ml加入到5.0ml氰化高 铁试剂中,用540nm测定的吸光度为0.35,求血 液中Hb的含量(g/L)。第一步,计算血液稀释倍 数:5.020.02=251(倍);第二步,计算: 1mol11000=x mol0.35,x=0.3511000 mol/L ,乘以分子量和稀释倍数变为g, x=0.351100016114.5 251=128.7(g/L)。 如果有些物质不知分子量,用它的1%溶液在同 样条件下测定,用百分吸光系数同

14、样可以换算 。 5. 紫外吸收光谱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化合物的 性质和结构,所以可以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定性 和结构分析。利用标准样品或标准图谱可以对 未知化合物进行鉴定,即控制相同的测量条件 ,将未知化合物的吸收光谱与标准品或标准图 谱进行对照,如果两者吸收光谱的形状、吸收 峰的数目、位置、最大吸收波长及吸光强度完 全一致,则可说明它们分子结构中存在相同的 生色基团,初步确定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如咖 啡因的定性。 由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光谱比较简单, 缺乏精细的结构特征,而且很多生色团的吸收 峰几乎不受分子中其它非吸收基团的影响,因 此,仅根据紫外光谱鉴定有机化合物有很大局 限,一般必须与红外光

15、谱、质谱、核磁共振波 谱等相配合,才能进行精确的鉴定。 6. 溶剂对紫外光谱的影响:在测定有机物的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时,在溶解度容许范围内, 应尽量选择非极性溶剂或极性较小的溶剂(烷 、烯烃,如正己烷、正庚烷),以获得吸收光 谱的精细结构。与标准样品或标准图谱进行对 比 时,必须用相同的溶剂。所选择的溶剂在所研 究的光谱区域内应该没有明显的吸收;并且不 含有其它干扰物质;与溶质没有相互作用。否 则会使光谱线产生移动,低于此波长时,溶剂 的吸收不可忽略。 常用溶剂的波长范围如下: . 溶剂 使用波长范围 溶剂 使用波长范围 甲醇 210 二氯甲烷 235 . 乙醇 215 氯仿 245 . 水 210 乙酸乙酯 260 . 96%硫酸 210 苯 280 . 乙醚 215 甲苯 285 . (三)作为光度计使用:有色的反应液可以用 普通的分光光度计(721、722、浓度计),也 可以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某些溶液、反应 液无色,在200400nm之间有特征性光吸收,就 只能用紫外分光光度计。 1.单一物质测定:先测定溶质的吸收光谱,一 般用最大吸收波长进行比色。常用方法有2种。 (1)标准曲线法:用标准液制作一系列标准 管的标准曲线,样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