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413358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8.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摘局部义齿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 崔吉民 基 本 技 能 篇 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是牙列缺损的修复方 法之一,它是利用余留天然牙和义齿基托所覆 盖的粘膜、骨组织作支持,靠义齿的固位体和 基托固位,患者能自行摘戴的一种修复体。 (一)适应证 1. 各类牙列缺损患者,尤其是末端游离缺失者 ; 2. 由于某些原因不适合做固定桥修复者; 3. 拔牙后立即修复,作为暂时性、过渡性修复体 ; 4. 对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可做夹板式义齿修 复; 5. 外伤或手术而造成缺牙,伴牙槽骨、颌骨和软 组织缺损者。 (二)禁忌症

2、1.缺牙间隙过小,义齿强度不足; 2.牙冠形态异常,不能为义齿提供足够固位力者; 3.对基托塑料丙烯酸酯过敏者; 4.义齿接触区口腔黏膜病变经久不愈者; 5.对基托异物感无法克服者; 6.精神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初诊准备工作 1.修复前检查 (1)询问患者主诉及要求,了解现病史既往史。 (2)颌面部检查: 颜面形态是否对称、比例是否协调,丰满度是否 正常。 开口度大小,下颌运动有无异常,关节有无弹响 。 头颈部肌肉及颞下颌关节扪诊有无疼痛。 (3)口腔检查 牙列缺失情况检查:缺失牙的数目和部位,拔牙 窝愈合情况,剩余牙槽嵴的高度、形态和丰满度 ,有无骨尖、骨隆突和组织倒凹。 余留牙牙冠形

3、态是否正常,有无磨耗、缺损或龋 坏,充填体大小及完整性,牙髓活力,有无叩疼 ,临床冠长度,牙龋有无肿胀、充血、出血或溢 脓,有无脓肿或瘘管,松动度,牙周袋深度等。 口腔黏膜有无充血、肿胀、溃疡或增生等异常表 现。 如果患者口内配戴有修复体,除新缺失的牙外, 还应检查修复体的设计是否合理,与口腔组织是 否密合,外形是否合适,有无磨耗和缺损,咬合 关系是否正常,以及固位和稳定情况等。 X线检查和研究模型 2.诊断 评估所采集的资料,根据检查结果作出诊断 3.初步治疗计划 根据检查结果,确定义齿的初步设计方案。包 括修复前准备和修复治疗的全部内容和步骤。经 向患者解释并征得患者同意后,严格按照治疗计

4、 划的内容和先后顺序进行。 临床治疗 第一节、修复前的口腔准备 1、余留牙的准备 牙度松动、重度倾斜移位、残冠、残根不能保 留应拔除。 保留有价值的畸形牙、错位牙、残冠、残根及轻 度松动牙。 余留牙的牙体、牙髓、牙周病治愈后才选作基牙 。 拆除口内不良修复体。 (2)缺牙间隙的准备:调磨过长的对颌牙;适当调 磨缺隙侧倾斜牙的邻面倒凹;矫正附着过高的系 带。 (3)酌情做骨组织修整和软组织的准备。 2. 牙体预备:以少磨牙为原则 (1)基牙 调改伸长的牙尖,较陡突的斜面和锐利的边缘。 调改基牙倒凹的深度和坡度,磨改轴面过大的倒凹 。 调磨邻面倒凹有助于设计共同就位道。 调磨邻颊、邻舌线角避免卡环

5、肩过高。 (2)合支托凹 支托凹一般预备在两侧基牙合面近远中边缘嵴; 铸造合支托呈三角形或匙形,凹底与基牙长轴垂 线呈20度角,凹底应圆滑、无阶台,在边缘嵴处 应园钝; 合支托深度11.5mm,长度为基牙远中径的1/4 1/3,宽度为基牙颊舌径的1/3l/2。 (3)隙卡沟 以少磨牙为原则,备牙时不可破坏两临牙之间的 接触点,沟的底部及颊舌侧外展隙处应圆钝,沟 底平,底边呈圆形; 不锈钢丝隙卡,沟的宽度应为1mm或能自由通过 所用不锈钢丝为原则。 第二节、印模制取和模型灌注 注意要点: 取得精确的印模,灌制出准确的工作模型,是制作 良好的可摘局部义齿的必要条件。 印模特点是既要取得余留牙剩余牙

6、槽嵴的精确解剖 形态,又要取得周围肌肉系带的功能活动状态。 1、选择合适的托盘 托盘底为一平面,与牙弓内外侧应有3-4mm的间 隙,以容纳印模材料; 托盘的翼缘不宜过长,一般止于距黏膜皱襞2mm 处,不应妨碍唇、颊和舌的活动; 上颌托盘后缘应盖过上颌结节和颤动线,下颌盖 过最后一个磨牙或磨牙后垫区。 双侧游离缺失或前牙过长,则应选用一种 前牙区底平而深后牙区浅的托盘。 如果牙弓仅余留个别牙时,最好使用个别 托盘。 2、印模材料的选择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用的材料是藻酸锌和藻 酸钠印模材料。 硅橡胶印模材料是制取可摘局部义齿理想 的印模材料,由于成本较高,主要用于精 密铸造和高档次义齿修复。 3、取

7、印模方法 调整体位:调整至舒服体位,取上颌时医生 位于患者后方,患者头稍后仰;取下颌时医 生位于患者侧前方,患者头部稍前倾。 解剖式印模法 托盘准确就位,印模材硬固前在保持托盘 固定不动的条件下,让患者主动肌功能修整 。 功能性印模法: 适用于双侧或单侧末端游离缺失的可摘局部 义齿修复。 临床上通常采用二次法制取功能性印模 先制作游离鞍基区的个别托盘,托盘就位 后让患者咬合制得印模,不取出,再用一 托盘制取全牙列印模(鞍基区为功能性压 力的印模,余留牙为解剖式) 个别托盘制取印模法 由初印模获得初模型,用自凝塑料或印模 膏制作个别托盘。 4、灌注模型 模型要求: 模型基牙、余留牙及缺隙部位牙槽

8、嵴及周围软组 织印迹清晰。 模型无气泡和缺损。 模型要有一定厚度,最薄处颚穹窿到模型底部厚 度为1cm。 第三节、确定和转移合关系 (1)利用模型上余留牙的咬合关系 (2)蜡颌记录 (3)颌托记录 (4)根据患者已用蜡片或蜡堤确定的正中合关系固 定于合架上 取颌位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咬合记录基托必须稳定,避免基托变形变位造成 结果误差。 取颌位记录前必须先确认患者牙尖交错位的余留 情况和正中关系位,并确定垂直距离。 应避免患者下颌偏斜造成颌位错误。 咬合记录材料要充分软化,没有阻力,咬合力量 必须轻。 (5)模型的观测 观测模型:用观测仪绘出各基牙观察线,分析基牙 和黏膜的空间位置关系,选择并

9、确定基牙、合支托 的位置及义齿的设计方案。 模型的观测过程: 确定共同就位道 A.均凹法:对缺牙间隙多、倒凹大者,常采用 平均各基牙倒凹的垂直向就位道。 B.调凹法:适用于基牙牙冠短,基牙牙轴近似 平行者。 确定义齿设计:按选定的就位道方向重绘 观测线,确定基牙数目、位置、卡环、小 连接体和大连接体的类型和数目,标记需 缓冲的倒凹、基托伸展的范围等。 第四节、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 1、设计要求 适当地恢复咀嚼功能 保护口腔组织健康 义齿应有良好的固位和稳定作用 舒适、美观、坚固耐用 容易摘戴 2 2、义齿的固位与稳定、义齿的固位与稳定 固位力的形成固位力的形成 摩擦力 吸附力 大气压力 重力 与

10、固位力有关因素与固位力有关因素 基牙倒凹的深度与坡度基牙倒凹的深度与坡度 倒凹深度 倒凹坡度 u 倒凹深度固位力、正压力 u 倒凹坡度固位力、正压力 成正比 (2)(2)摩擦力摩擦力 卡环卡抱作用产生的摩擦力 脱位力方向正压力 卡环形态正压力 卡环材料正压力 基牙倒凹深度和坡度正压力 制锁状态所产生的摩擦力 制锁区 制锁角 各固位体相互制约产生的摩擦力 各固位体与脱位方向 (3)(3)吸附力和大气压力吸附力和大气压力 基托面积 固位力调节固位力调节 固位体数目固位体数目 固位体位置固位体位置 就位道方向就位道方向 卡环臂位置卡环臂位置 卡环材料卡环材料 卡环类型卡环类型 义齿稳定的设计原则义齿

11、稳定的设计原则 平面固位平面固位 义齿中心与固位体连接中心接近义齿中心与固位体连接中心接近 义齿不稳定状况义齿不稳定状况 下沉性不稳定下沉性不稳定 转动性不稳定转动性不稳定 防止不稳定方法防止不稳定方法 转动性不稳定 A 增加平衡固位体 B 平衡法 C 消除支点 下沉性不稳定 A 扩大基托面积 B 压力印模 C 减轻合力 3.基牙的选择 选择基牙有一定倒凹者; 基牙数目2-4个; 基牙位置尽量分散; 考虑影响基牙受力的因素。 4.RPD的分类设计 Kennedy第一类牙列缺损的设计 特点:天然牙和黏膜共同支持的义齿,常需采用 大面积连接体或基托连接,以达到平衡和分散合 力的目的。 设计图例:

12、Kennedy第二类牙列缺损的设计 特点:设计为天然牙和黏膜混合支持式义 齿,需用大面积连接体或基托来分散合力 ,须设计间接固位体,防止义齿翘动。 设计图例: Kennedy第三类牙列缺损的设计 特点:牙弓一侧后牙缺失,缺牙间隙两端 都有天然牙,主要设计为牙支持式义齿, 缺牙少者采用线支承型义齿,缺牙多者用 面支承型义齿。 设计图例: Kennedy第四类牙列缺损的设计 特点:缺牙间隙小时,设计为牙支持式义 齿;缺牙间隙大时常设计为天然牙和黏膜 共同支持的义齿。 设计图例: 第五节、戴义齿 一、戴义齿前的准备工作 核对 检查义齿各组成部分 医患沟通 二、戴义齿方法和注意事项 1.初戴动作轻巧,

13、不可强行戴入 2.保护口腔软组织 3.注意修复体就位方向 4.修复体与天然牙处理 (一)就位困难的原因及处理 卡环过紧 合支托移位 基托人工牙进入倒凹区 义齿变形 支架变形 设计不当 (二)就位后检查、处理 1.义齿与软组织、基牙的适合度; 2.观察义齿与相邻活动软组织间的关系 ; 3.调整固位力达到理想状态; 4.合关系; 5.美观性检查。 第六节 复诊与修理 Repairs and additions to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 一、义齿戴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及处理 (一) 基牙疼痛 (二) 软组织疼痛 基托边缘 硬区缓冲不够 义齿不稳定 咬合力过大 卡环臂

14、过低 (三)固位、稳定不良 弹跳 翘动、摆动、上下动 基托与组织不密合,边缘封闭不好 基牙牙冠小,或呈锥形致固位形差 人工牙排列的位置不当 基托边缘伸展过长 设计不当 (四)、义齿咀嚼功能差 垂直距离过低 人工牙合面形态差 牙槽嵴支持不够 牙尖高度过低 (五)、摘戴困难 卡环过紧 余留牙倒凹区缓冲不够 (六)、食物嵌塞 基托与组织不密合 基托与天然牙有间隙 卡环不贴合 (七)、发音障碍 基托厚度、范围 人工牙排列 (八)、咬颊粘膜、咬舌 咬颊 上下颌后牙覆盖过小 咬舌 下颌后牙排列偏向舌侧 (九)、恶心和唾液 基托后缘伸展过多、过厚 基托后缘与粘膜不贴合 (十)、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不适 垂直距离过低 垂直距离过高 (十一)、戴义齿后的美观问题 唇部丰满度 人工牙颜色 二、 可摘局部义齿的修理 (一)、基托折裂、折断的修理(Broken resin base) (二)、卡环、合支托折断的修理(Broken clasp arms and occlusal rests) (三)、人工牙折断、脱落或增添的修理(Loss of an artificial tooth) (四)、义齿合低的处理 (五)、重衬(relin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