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育)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7409864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教育)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品教育)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品教育)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品教育)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教育)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教育)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22、滴水穿石的启示课时数2第2课时总课时数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3、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教学挂图,搜集事例,用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教学程序师 生 活 动教 师 手 记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品读感悟,理解内容三

2、、举例延伸,拓展认识四、质疑探究,体会写法五、自主作业,课后延伸1、课前谈话:你长大后想做什么?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呢?(讨论交流)2、美好的理想对于大家来说是多么重要啊,我相信大家学了这篇课文后就会有清醒的认识了。3、齐读课题。(一)品读第一部分,“滴水穿石”的现象。1、图片出示: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2、设疑:这块石头正中的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3、自由朗读这段话,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4、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击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5、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

3、石?”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二)品读第二部分,“名人成就事业”的事例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引导学生得出“滴水穿石”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种精神。)2、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想法。3、出示下面的句子,齐读。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1)指名朗读,然后师生评价。(2)在这句话中,我觉得“古今中外”这个词用得特别恰当,你体会到了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结合课文

4、列举的三个人物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所在的国籍、所处的时代谈理解,体会作者选材的精当。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4、在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请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看看他是怎样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1)自学体会。(2)全班交流。(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补充介绍三位名人的相应文字)出示:“明代著名本草纲目”(第一个事例)默读这一段,谈谈体会。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

5、”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第三个事例在完整朗读中感悟,训练学生的语感。1、过渡:的确,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正是靠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前进道路上的一块块“顽石”,克服一个个困难挫折,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板书:实现理想2、课前我让大家收集一位名人的事例和他的图片。下面就请你们把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吧。要求:(1)围绕“滴水穿石”的精神谈出自己的感想。(2)最好能应用我们课本上刚学的词语或名言。3、找同学上台介绍,教师注意随机点拨与评价。4、教师介绍几位名人及名言,多媒体出示。5、齐读“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这句,加深理解。1、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讨论交流)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为写作打好基础。(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1、结合本文所学,制作书签,写一句自勉的话,并用彩笔加以美化。2、学写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