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祛暑方剂,祛湿方剂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7404762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祛暑方剂,祛湿方剂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中医:祛暑方剂,祛湿方剂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中医:祛暑方剂,祛湿方剂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中医:祛暑方剂,祛湿方剂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中医:祛暑方剂,祛湿方剂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祛暑方剂,祛湿方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祛暑方剂,祛湿方剂(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v一、祛暑剂 v二、祛湿剂 祛 暑 剂 组成:祛暑清热药或祛暑化湿药为主 功效:祛除暑邪 治证:夏月暑病 一、概念 香薷 1.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2.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亦温之类”、 “暑本夏月之热病” 3. 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 暑气内通于心,其性较一般温热之邪更 具升散 而易耗气伤津。 4. 暑邪多挟湿。 暑邪的致病特点: 1、夏季乘凉饮冷,感受寒湿(阴暑); 2、夏月感受暑热(阳暑); 3、感暑挟湿; 4、暑热气津两伤。 暑病证型: “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王节斋 1、祛暑解表夏季乘凉饮冷,感受寒湿 (阴暑) 香薷散 3、祛暑清热夏

2、月感受暑热(阳暑) 生脉饮加石膏、知母。 2、祛暑利湿感暑挟湿 六一散 4、清暑益气暑热气津两伤 王氏清暑益气汤 二、分类、适应证、代表方: 1. 辨暑热和暑湿的主次轻重; 2. 暑热耗气伤津者,应配伍益气养阴之品。 三、使用注意 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香薷一斤 白扁豆,厚朴各半斤 【组成】 香薷散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入酒一分, 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随病 不拘时。 【用法】 寒束肌表:恶寒发热,无汗,身重头痛,脉浮。 暑湿伤中:胸闷泛恶,腹痛吐泻,舌苔白腻。 【主治】夏月伤于寒湿之阴暑证 【病机】寒束肌表,暑湿伤中 【治法】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香薷散 【方解】 君:香薷

3、解表散寒,祛暑化湿 臣:厚朴行气下气,化湿除满 佐:白扁豆健脾和中,渗湿消暑 酒散寒温通 配伍要点:解表与化湿并用,健脾与行气同用。 香薷散 【运用】 本方是祛暑常用方剂。 名医论方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胸闷,舌苔白腻,脉浮。 香薷散 3临证加减: 兼内热加黄连 湿盛于里加茯苓,甘草 脾虚加人参,黄芪,白术,橘红 香薷散 4现代应用: 夏季感冒,急性胃肠炎等属 暑湿外感风寒证者。 香薷散 5衍化方: 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组成;本方去扁豆,加鲜扁豆花( 或扁豆衣)、银花、连翘 功效: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主治:暑温 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 【用法】 【组成】 六一散伤寒直格 【主治】感冒挟

4、湿,暑湿下注证。 【治法】清暑利湿 【病机】感冒挟湿,暑湿下注 暑热内盛,伤津扰心身热、烦渴。 暑湿下注,气化不利泄泻、小便不利。 六一散 【方解】 君:滑石清热利小便,使暑热从小便而去。 佐使:甘草清热和中 滑、甘配甘寒生津 配伍要点:清热而不留湿,利水不伤正。 六一散 v张锡纯:六一散,为河间治暑之圣药,最宜 于南方暑证。因南方暑多挟湿,滑石能清热兼 能利湿,又少加甘草以和中补气(暑能伤气) ,是以用之最宜。若北方暑证,不必兼湿,甚 或有兼燥,再当变通其方,滑石、生石膏各半 ,与甘草配制,方为适宜。(医学衷中参西 录药物) v 【运用】 身热烦渴,小便不利。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暑湿的

5、常用方。 六一散 六一散 3、现代运用: 膀胱炎、尿道炎和急性肾 盂肾炎等属暑湿热下注 v民间还有一种用法是以六一散给 小儿浴后涂撒,既可防止痱毒,又 可预防湿疹。 新用途: v 1.治皮肤划痕症:内服六一散,每次9克,每日 3次,白开水冲服。可同时外用六一散涂搽患处,每 日2次。 v 2.治小儿夏季热:取六一散8克,水煎分23次 服,3天为1个疗程。 v 3.治泌尿系结石:六一散10克,金钱草、威灵 仙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v 4.治慢性前列腺炎:六一散、丹参各20克,柴 胡9克,扁蓄、瞿麦各15克,车前子30克,水煎服, 15天为1个疗程。 衍化方 v1、心烦不安者,可加上朱砂少许

6、调服,名为 “益元散”; v2、若兼目赤咽痛、口舌生疮,可加青黛少许 ,名为“碧玉散”; v3、如兼有轻微的外感(发热、头痛等)的症状 ,可用鲜薄荷叶煎汤或捣汁少许同服,名为“鸡 苏散”。 v4、本方加红曲五钱,名清六丸,治赤痢; 加干姜五钱,名温六丸,治白痢。 v5、本方加生柏叶、生车前、生藕节、名三生 益元散,治血淋。 清暑益气汤 温热经纬 西洋参 石斛 麦冬 黄连 竹叶 荷梗 知母 甘草 粳米 西瓜 翠衣 【组成】 原方未注明剂量及用法。 【原方用法】 中暑受热身热汗多,尿赤心烦 暑热伤津口渴 暑热耗气体倦少气,精神不振, 气津两伤脉虚数 【治法】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病机】感受暑热,

7、气耗津伤。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 清暑益气汤 【方解】 君:西瓜翠衣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西洋参益气养阴,清热生津 臣:荷梗清热解暑,以助西瓜衣清解暑热。 石斛、知母、麦冬养阴清热,助洋参补养生津。 佐:黄连、竹叶清热泻火除烦。 使:甘草、粳米益胃和中,调和诸药。 清暑益气汤 配伍要点:祛暑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 清暑益气汤 【运用】 体倦少气,口渴汗多,脉虚数。 、辨证要点: 、本方主治暑热证。 名医论方 清暑益气汤 3、临证加减: 暑热甚,加石膏,金银花,连翘; 津气损伤较重,黄连酌减,加重西洋 参、石斛、麦冬。 清暑益气汤 4、现代应用 小儿夏季热、支气管哮喘夏日发作者属 暑热气津两伤证,

8、均可用之。 清暑益气汤 5使用注意 本方因有滋腻之品,故暑病夹湿者不 宜使用。 阴暑与阳暑的鉴别用方: v阴暑,伤暑,阳为阴遏,有表证,无汗。 香薷饮。 v阳暑,发热汗出、口渴、脉虚大。 白虎加人参汤, 或生脉饮加石膏、知母。 v如暑热伤气,汗多烦渴,体倦少气,脉虚数者,则 用王氏清暑益气汤(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 叶、荷梗、知母、粳米、西瓜翠衣、甘草。温热经 纬方)。 v如劳倦内伤,平素气虚,感受暑湿,脾湿不化,身 热头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苔腻脉虚者,则用 脾胃论清暑益气汤(黄芪3克、苍朮3克、升麻3克 、人参l.5克、白朮1.5克、陈皮1.5克、神曲1.5克、泽 泻1.5克、麦门

9、冬1克、当归1克、炙甘草1克、黄柏0.6 l克、葛根0.6克、青皮0.75克、五味子9粒,水煎服 。)。 v祛暑剂 完 六一散 v上为细末,每服三钱,蜜少许,温水调下或 无蜜亦可,每日三服;或欲冷者,新井泉水调 下亦得。 名医论方 v “此因伤暑而兼感受外寒之证也.夫暑必挟湿,而湿必归土 ,乘胃则吐,乘脾则泻是以夏月因暑感寒,每多呕泻之证 ,以湿感于内,脾胃皆困也此方香薷之辛温香散,能入 脾肺气分,发越阳气,以解外感受之邪厚朴苦温,宽中 散满,以祛脾胃之湿扁豆和脾利水,寓匡正御邪之意耳 ” v成方便读 名医论方 “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而 效。” 温热经纬 祛 湿 剂 一、概念:

10、 组成:以祛湿药为主。 作用:化湿利水,通淋泄浊。 治证:水湿病证。 水湿病分类: v外湿: 湿邪客于肌表(表证):头胀重痛,肢体沉重,恶寒发 热,脉濡。(解表剂) 风湿痹证: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 湿温初起证。 v内湿: 湿困脾胃证:脘腹胀满、疼痛,食少呕吐,泄泻。 湿热郁结证:黄疸、泄泻、湿热淋浊。 寒湿内阻证:痰饮、水肿、脚气。 水湿内停证:蓄水、水肿、癃闭、淋浊、泄泻。 怎样祛湿?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化湿和胃 芳香化湿,辟秽化浊 适用于中焦湿浊内阻证。 代表方: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2、清热祛湿 清热利湿,或清热燥湿 适用于湿热诸证。 代表方:茵陈蒿汤、三仁汤 3、利水

11、渗湿 通利小便,渗湿消肿 适用于水肿、淋浊、癃闭等。 代表方:五苓散、猪苓汤 4、温化水湿 适用于痰饮、水肿等。 代表方:真武汤、实脾散, 苓桂术甘汤,萆薢渗湿汤。 5、祛风胜湿适用于风湿在表证、痹证。 代表方:独活寄生汤 三、使用注意: 1、药多辛燥或渗泄,易于伤阴,故阴亏,体虚、 孕妇应慎用。 2、常配伍理气药,使“气化湿亦化”。 3、要注意病因及涉及的脏腑灵活运用。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藿香正气散 【组成】 藿香 去土,三两 白芷 一两 紫苏 一两 茯苓 去皮,一两 半夏曲 二两 白术 二两 厚朴 去粗皮,姜汁炙,二两 苦桔梗 二两 甘草 炙,二两半 藿香正气 散 上四味药为细末,每服二钱

12、, 以水一盏,入姜二片,干枣二枚,同 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 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 厚朴 【用法】 【病机】湿滞内阻,复感风寒外寒内湿。 【治法】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风寒外束,卫阳被郁:恶寒发热,头痛。 升降失常:霍乱吐泻,脘腹疼痛,胸膈满闷。 湿浊之象:舌苔白腻。 湿滞于中 藿香正气 散 【方解】 君:藿香 辛温散寒,解表化湿; 芳香化湿,和胃止呕。 臣:白芷 辛散风寒以助君解表, 紫苏 芳化湿浊,和中止呕。 半夏曲 燥湿和胃止呕, 厚朴 行气化湿除满。 藿香正气 散 佐:陈皮 理气化湿,和中止呕。 大腹皮 行气除满,利湿。 桔梗 宣肺宽胸

13、利膈; 白术、茯苓 健脾祛湿。 生姜、大枣 调和脾胃,止呕。 使:炙甘草 调和药性。 藿香正气 散 v配伍要点:本方组方特点有二: 一是表里双解,既有辛温解表药以发散风 寒,又有苦温化湿药和行气药燥湿理气和中。 二是扶正祛邪,既疏散表寒,芳化湿浊以 祛邪;又健脾补中以扶正,使祛邪不伤正,扶正 以助祛邪。 【运用】 1、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病证的重要方剂。 2、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霍乱吐泻,脘腹胀痛,舌苔白腻。 3、临证加减: 表邪偏重,寒热无汗者,可加香薷; 气滞脘腹胀痛甚者,可加木香、元胡; 湿重舌苔厚腻者,白术易苍术; 舌苔兼黄者,加黄连、栀子、银花。 藿香正气 散 4、现代应用

14、: 急性胃肠炎、肠伤寒、肾盂肾炎、胃肠型感冒 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可用本方治疗。也可用 于水土不服者。 5、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解痉、促进胃肠蠕动、镇吐 、镇痛、抗菌、抗过敏等作用。 藿香正气 散 v书 名: 藿香正气散 v作 者:何永 v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v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藿香正气散临床用途: 呼吸系统疾病 v 一、胃肠型感冒 v 二、哮证 v 三、空调综合征 消化系统疾病 v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 v 二、胃脘痛 v 三、溃疡性结肠炎 v 四、消化道肿瘤 v 五、肠易激综合征 v 六、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 v 七、老年性腹胀 v 八、急性胃肠炎 神经系统与精神疾病

15、v 一、眩晕 v 二、癫狂 v 三、湿困多寐 v 四、梅核气 v 五、不寐 v 六、郁证 v 七、头痛 v 循环系统疾病 一、冠心病 皮肤科病证 v 一、常见皮肤疾患 v 二、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v 外科病证 v 一、痔疮 v 二、颈椎病 v 三、子宫肌瘤术后食欲不振 v 四、膀胱癌术后高热 v v 妇科病证 v 一、月经后期 v 二、经行泄泻 v 三、带下病 v 四、妊娠恶阻 v 五、痛经 v 六、子宫内膜异位症 v 儿科病证 v 一、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 v 二、婴幼儿秋季腹泻 v 三、小儿胃肠型感冒 v 四、幼儿热痱 眼科病证 v 一、春季结膜炎 温病条辨 三 仁 汤 【组成】 杏仁 五钱 飞滑石 六钱 白通草 二钱 白蔻仁 二钱 竹叶 二钱 厚朴 二钱 生薏仁 六钱 半夏 五钱 三仁汤 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 ,每服一碗,日三服。 白通草 三仁汤 【用法】 【病机】湿热阻滞三焦气机,湿遏热伏,湿重热轻。 【治法】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 “三禁”:禁“汗”、“下”、“润”。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