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将农作物与城市景观的融合——以麦香图书馆为例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401151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58 大小:2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将农作物与城市景观的融合——以麦香图书馆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浅谈将农作物与城市景观的融合——以麦香图书馆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浅谈将农作物与城市景观的融合——以麦香图书馆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浅谈将农作物与城市景观的融合——以麦香图书馆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58页
浅谈将农作物与城市景观的融合——以麦香图书馆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将农作物与城市景观的融合——以麦香图书馆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将农作物与城市景观的融合——以麦香图书馆为例(1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将农作物与城市景观的融合以麦香图书馆为例1、相关定义1.1、图书馆信息技术概念 图书馆技术是依据图书馆的科学原理与规律而发展的各种图书馆操作工艺、操 作方法、操作技能及相应的劳动工具、物资设备、工作程序以及方法等,它主要由 文献信息的存贮技术、传播技术、处理技术等组成。22一般说来,图书馆技术系统 由三部分组成:传统图书馆技术、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图书馆管理技术,它们是 由图书馆必备的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若干技术结合在一起并在图书馆中发挥特定功 能的技术整体。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是相对于传统图书馆技术而言的,图书馆管理 技术是现代图书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科学分工、目标管理、社会系统、

2、管理过程、决策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部分,它们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剂, 只有通过现代管理技术才能把两者很好的融合。 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则是现代图书馆技术的主流,它主要包括:自动化技术、 网络技术、信息检索技术、Web2.0技术等。这些技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 成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 8 1.2、基本概念融合的含义 从 1997 年开始,中国就有三网合一(王晓强博士用语)、三网结合(方鸿一博士用 语)、三网复合(周其仁教授用语)、三网融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 纲要用语),其他还有三网缝合、三网重合、三网容合等等,不一而足。1其中”三网 融合”的说法是在 2001 年的十五

3、计划纲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回答了三网是在物理 上的”合一”还是在业务上的”融合”的问题。 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 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 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2三网融合示意图如下: 电信网互联网电视网 网 TCP/IP 协议 三网融合 图 1 三网融合示意图 1.1.2 三网融合的背景 三网融合的发展,从最初遭遇的挫折到逐渐孕育、发展,到近期终于正式确定试点, 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吉林省长春市已经被列入第二批试点中,三网融合的发展势头

4、良好。 具体发展过程如表 1(见附录)。但三网融合的现状并不乐观,还存在许多阻碍因素。其 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三大巨头认为三网融合将损害他们的利益, 因而不希望实现三网融合。但只要他们了解和意识到三网融合将为他们带来更大的利 益,他们一定是三网融合最大的助推力量。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信息推送的概念 信息推送服务依赖于推送技术的发展,因此,信息推送的概念应从技术和人文两个 方面展开。 4.1.1 技术层面的概念 从技术而言,信息推送(Push)技术是依据一定的技术标准和约定,自动从信息资源 中选择特定的信息,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如电子邮件)有规律地将信息传递给

5、用户的一 种技术。12是一项以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以及互联网等多门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技 术。将合适的信息推送给合适的人,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这个过程需要对信息作充 分的分析,并对人的兴趣、行为做细致的刻画,并对两者进行有效匹配。13了解用户的 兴趣方向和惯常获取信息的渠道,并根据用户提供的资料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为每位 用户打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才能使信息有效地被利用。 4.1.2 人文层面的概念 就人文层面而言,信息推送服务是运用推送技术实现的一种个性化的主动信息服 务。信息推送技术最初是由服务器端推送技术研究公司 PointCast Network 在 1996 年开 创性

6、地提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推送技术在网上发布信息的公司。用自己的推送软 件通过 Internet 向读者散发预先打包好的新闻和其他信息,如 CNN、纽约时报、生活时 尚等中的信息会在预选的频道中循环播出。14推送服务通过自动传送信息给用户,来 减少用户用于搜索的时间。根据用户的兴趣来搜索、过滤信息,并将其定期通过用户自 身习惯的信息获取渠道(如手机、电脑、电视)推送给用户,帮助用户高效率地发掘有 价值的信息。 1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图书馆2.0定义 时至今日,图书馆界仍然没有对图书馆2.0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 早在2006年,Walt Crawford就在文章( Libra

7、ry2.0 and”Library2.0”) 中总结了当时流行的图书馆2.0的43种观点和7种定义,随着图书馆2.0建设 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提出了自己对图书馆2.0的定义,如: Paul Mi 1 ler在web2.0:构建新的图书馆中提出”Web2.0+图书馆=图书 馆2.0”,这可以算是最短小精悍的定义了。 Sarah Houghton的定义是:图书馆2.0意味着图书馆无论从物理空间还是 虚拟空间来说都会变得更加具有交互性、社区性,而这些变化起源于Blog、SNS 等Web2.0网站的兴起。通过将图书馆变得更加适应用户的需求来把用户带回图 书馆。 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刘炜是国内图书馆2.0

8、方面的专家,他在文章 Library2.0中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图书馆2.0是WebZ.O的理念和技术在图 书馆行业中的应用,它不仅是一些技术的组合,而且是新的思考方式或运营方式, 图书馆2.0利用web2.0技术和理念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按需定制的信息服务,如 Web作为平台,利用集体智慧,用户添加数据,支持社会性网络,丰富的用户体 验等等,它以用户需求或服务为导向而不是以技术为导向。 随着Web2.0的日益壮大,用户的某些需求在逐渐地改变,为了适应这种改 变,同时使得图书馆能更好地为用户所服务,图书馆需要借助web2.0的理念对 自身的服务进行升级,这就要求其在本质上与Web2.0所倡导的分享、

9、共建、自 治精神相一致。所以本文提出这样的图书馆2,0定义: 图书馆2.0是满足由Web2.0引起的用户需求的一系列图书馆服务。 从以上对图书馆2.0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图书馆2.0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一 图书馆2.0建设原则与策略分析 个技术问题,它所做的是应用各种技术工具整合用户的反馈输入来构建以用户为 中心的社会性环境。如前文所说,WebZ.O应用的普及加速了用户需求的改变, 使得用户越来越习惯于双向的信息交流和网络虚拟世界的社区,图书馆2.0的提 出正是为了使图书馆更加适应用户的这些新的需求。 参照上文的定义,一项服务是不是图书馆2.0的服务,并不是取决于它是否 使用了Web2.0所提供的

10、工具,而是取决于其是否是由web2.0所引发的用户需求 所驱动的。其实从很早开始,图书馆就已经认识到用户的重要性,并以用户为中 心改进自己的服务。比如图书采购系统按需采购或及时采购、延长开馆时间、提 供文献递送等服务。这种改进毫无疑问提升了用户体验,虽然这也是以用户为中 心的改进,但其作用并不在于满足用户因Web2.0的普及所产生的新的需求,所 以并不能称作图书馆2.0。 1.5、() 图书馆知识资本的定义 图书馆知识资本是指图书馆的馆员利用图书馆所拥有的知识资源并通过创新思维 而产生的知识价值的总和。它是图书馆所有资产中最有价值的资产。 图书馆知识资本是能够直接为图书馆创造财富的以任何形式存

11、在的一切”活”知识, 图书馆员的技能和知识、读者忠诚、图书馆的组织文化、制度和运作中所包含的集体知 识,都体现着知识资本。 图书馆知识资本概念强调的是图书馆中一种潜在的、应用知识创造价值的能力,是 一种聚合知识载体的能力,而不是知识本身,或是整个知识资源。知识资本实际上是知 识本身和知识资源的商业化、价值化与资产化,强调知识的价值增值与财富创造。图书 馆知识资本管理以价值创造与增值为目标,通过对知识资本的鉴别、获取和有效利用来 提高图书馆价值增值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它一方面囊括了图书馆中所有能够用来创造财 富的”活”的知识部分,另一方面则将在图书馆知识本身管理与图书馆知识资源管理的 实施过程中”

12、死”的一部分知识激活,使之成为能够创造财富和实现价值增值的”活” 知识。 1.6、图书馆知识转移定义 自上世纪 90 年代,知识转移理论被应用到图书馆领域以来,学者们就从未停 止对图书馆知识转移定义的探讨,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图书馆知识转移是图书馆 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能够被其他人或群体所共享,其基础是知识的 “社会化、外部化、整合化、内部化”,其本质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 间、个人与组织之间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发送与接受过程,是知识势能高的主 体向知识势能低的主体转移知识的过程。 还有学者从知识资本价值的角度出发将 图书馆知识转移定义为是建立在其知识价值基础上,它实际上是图书

13、馆无形价值 诸要素向用户无形转让的过程。 上述定义均结合了图书馆实际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理解图书馆知识 转移。本人认为,定义图书馆知识转移应突出以下三点:强调知识转移目的是为 缩小知识差距、促进知识增值,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有用的信息服务;强调图 书馆知识转移的信息、知识传播功能;突出知识转移活动是以内容提供、无形价 值为核心的角色变位。据此,作者认为图书馆知识转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指 颜先卓.试论图书馆的知识转移功能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3):62-64. 毛赣鸣.图书馆知识资本构成及其价值转移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7):77-81. 1.7、建筑融合概念 在

14、建筑界,不论是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纠缠从不停息,建筑 中的符号、历史、文脉、也成为了建筑界讨论的热词,无论是哪个时代的纠缠,建筑始终都 是在两个向度上发展前进,即”内”与”外”15。内在的建筑上,建筑的构造是谈论中的 广泛话题,在探求建筑追求自主性的前提下,不断提升建筑的构造,技术,形态,材料等的 审美观。外在的建筑上,都市主义和地域主义是谈论的热门话题。建筑形态与景观形态的高 度融合往往是建筑界设计的要点,同时也成为建筑界和景观界创新的方向。2004 年肯尼 斯 弗兰普顿在南京举行的”地形、结构和肌理 (Topography. Structure and Fabric)

15、” 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一种将地形学所代表的”外在观照(external reference)”和结构、肌 理所代表的”内在观照(internal reference)”相统一和沟通的意向16。这种观点的提出意 在强调了建筑融合的方向。2003 年的建筑与景观专题年会中,景观设计师福冈先生和仙田 先生谈到建筑和景观时候说道:”建筑和景观设计,对于使用它们的使用者而言,没能构成 一个整体是一件苦恼的事。使用者在对待机能和美观上时是把舒适性和便捷性放在首位的。 但是,事实往往不尽人意,孤立的建筑和孤立的景观任然矗立在街道上。每个建筑师都会在 给定的空间里完美的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却忽略了大的景观环境

16、,建筑师应该明白,打动 参与者的不仅要是建筑本身,同时也要被整个景观环境所感动。 从”风景建筑”的角度来看,建筑形态与环境景观形态的融合并不新颖,继承了中国这 种建筑与环境本为一体的传统思想”宜隐不露,宜散不聚,宜低不高”17。 20 世纪 80 年代时期风景建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卓越的成就,但是,在风景建筑的范畴之内, 不管是场地的优越性还是功能的包容性都是有一定的限制因素,自然形成的传统民居在与景 观的融合上只是处在一个顺其自然的较低的层次上。在这种融合的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和方法 不足以推动整个建筑界和景观界在建筑融合上的发展,不能够成为在建筑融合设计上的方法 论,也不能解决建筑与景观融合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使人们 的审美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复杂的建筑功能、快速的城乡一体化等也远不比昔日,那种田 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稀有。因此,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又不失建筑与景观 融合的美学性,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