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1738759 上传时间:2017-10-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 2014 年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梳理第 1 页 1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9991012,世界 60 亿人口日;200516,中国 13 亿人口;至 2008 年,世界总人口已达 67 亿。2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3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4人口数量变化原因:生产力水平;医疗水平;政策;传统观念;社会保障体系;婚姻制度;教育水平;宗教信仰。5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时间差异:空间差异:6趋势: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发达国家人口总数将较为稳定,有的国家将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

2、家人口增长相对缓慢。时 期 人口变化特点 原 因农业革命之前 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 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发展程度 人口增长特点原因 影响 措施发达国家(俄罗斯、德国、日本)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有些国家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经济发达;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生育观念的改变。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加重;国防兵源不足。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政治独立(根本) ;经济发

3、展。制约经济的发展;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福建 2014 年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梳理第 2 页 27中国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因为医疗、计划生育) ;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素质较低。应对措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关心照顾老年人。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3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新加坡、韩国、古巴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第 2 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

4、数量变化的原因: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机械增长) 。【辨识:人口流动,范围更大,包括人口迁移;短期。如出差、上学、度假、探亲】2人口迁移: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最小单位为县市) ;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3在世界六大洲中,那些始终是人口迁入区:北美洲、大洋洲;哪些时候总是人口迁出区:亚洲、非洲;二战前迁出,二战后迁入:欧洲;二战前迁入,二战后迁出:拉丁美洲。4分类:、国际人口迁移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 1 年)的迁移活动。人口模式 特 点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5、自然增长率传统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时间 特 点 方向 原因19 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新大陆(美洲、大洋洲)殖民扩张、新大陆的开发二战后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西亚、北非。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二战后”发达国家出福建 2014 年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梳理第 3 页 3、国内人口迁移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古代:流向 从北南特点 大批原因 农业经济的脆落性;战争;支边:灾害、现代迁移方向 特点 迁移原因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前沿海边疆 有计划、有组

6、织地进行;规模小计划经济体制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后贫困地区发达地区山区平原内地沿海农村城市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经济差异政策允许人口迁移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就业机会、经济收入)主导作用、交通运输和通信、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个人动机和需求;政治因素:战争、政策、政治变革;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自然灾害、矿产资源6人口迁移的影响迁入地: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城市压力;增加城市管理难度。迁出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经济文化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导致劳动力不足,人才的流失。第 3 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7、1、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指标:环境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2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增加。现人口老龄化。福建 2014 年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梳理第 4 页 4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影响因素:因素 相关性资源(取最少)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开发新资源)正相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特点:不确定性;相对确定性。二、

8、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人口合理容量)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各国、各地区要组中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第 2 章、城市与城市化第 1 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形态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地形、河流、交通)密切相关。城市形态的类型:2、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概念:不同类型的土

9、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2形成:(集聚效应)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3常见功能区及其特点类型 团块状 条带状 组团状分布地区 平原地区 沿铁路或河流、谷地延伸 地形崎岖的丘陵山地举例 成都、合肥、华盛顿 兰州、洛阳、西宁、宜昌 重庆功能区 分布 相关知识商业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中心商务区(CBD)- 城市商业、服务中心福建 2014 年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梳理第 5 页 5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概念:在城市中,

10、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又称城市地域结构。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成都) 、多核心模式(哈里斯和厄尔曼) 、扇形模式(沈阳,主要受交通影响) 。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主要因素;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付租能力。 影响地租的因素: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社会因素:收入水平、知名度、种族(移民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或宗教团体历史与文化;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行政因素。4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5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城市发展的初期:城市的地域范围狭小,功能用地混杂布置。随着工业发展和第三产业的

11、兴起:市中心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工业用地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4、功能区合理布置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住宅区 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中高级住宅-上风向、高坡、城市外缘;低级住宅-下风向、低地、内城、工业区附近工业区靠河流、铁路、公路交通便捷地带或分布在郊区工业企业专业化程度高,协作性强,大量运输需求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郊区土地资源充足,低价低。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OA 商业付租能力最强AB 住宅付租能力最强BC 工业付租能力最强福建 2014 年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梳

12、理第 6 页 6第 2 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1、城市的不同等级1城市等级划分划分依据:城市人口规模。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小城市(20 万以下) 、中等城市(2050 万) 、大城市(50100万) 、特大城市(100 万以上) 、超级大城市(上海) 。行政区划2城市服务范围城市服务功能: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不同的企业和机构,为区域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吸引着区域内的居民到城市来购物、就医、上学或寻求其他服务。城市服务范围范围:城市本身及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1、便利的交通2、合理布置工业用地3、在工业区跟住宅区之间建卫生防护带(位于工厂与居民区之间,污染小,噪音小)污

13、染轻:周边环境无污染,规模小:市区、居民区【如食品厂、印刷厂】污染严重水污染:河流下游大气污染单一风:下风向季风:盛行风相垂直的郊外多种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市区对环境敏感:河流上游,水质较好【如电子工业、感光器材厂、自来水厂】东亚夏:东南风冬:西北风南亚夏:东北风冬:西南风为最小风频省级: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市级:地级市、自治州、盟县级:县、县级市、区、自治县乡级:乡、镇、街道福建 2014 年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梳理第 7 页 7特点: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限,也可能有一些顾客来自服务范围之外。城市等级与服务种类、服务级别、服务范围的关系: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

14、,服务级别低,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级别高,服务范围比较大。3、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城市服务范围制约因素):人口规模、位置、资源、交通。【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A 、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B、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 ,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C、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 ,地形平坦开阔。 】2、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1城市等级体系:在同一个区域中,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2启示: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

15、近。城市六边形理论:同一等级城市服务范围(服务人口规模):竞争、排斥;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第 3 节城市化1城市化的含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城市化对一个城市来说:城市升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城市用地规模增大;城市人口规模增大。城市化对一个区域来说:城市等级体系形成。城市用地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群。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推力(离开乡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动力(来到城市):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3标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也可以用城市用地规模,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4意义: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