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一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387479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一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一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一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一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一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一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一教材(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 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内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确立的依 据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 成和发展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性 质和特征 (1)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内涵 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地将“公有

2、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 项基本经济制度。 争议:“基本”的经济制度还是“经济”的基本制度? 三种观点: 一,认为基本经济制度指的是社会经济的所有制 结构,即所谓基本经济制度就是指一个社会经济的 所有制结构,它是经济关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最 基本的制度。 (1)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内涵 二,认为基本经济制度就是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 济体制。 三,认为基本经济制度是几个较为宽泛的理论概念 ,是一个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消费资料分配 形式、共同富裕原则等内容在内的较为宽泛的概念 。也就是说,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了所

3、有制关系, 也包括了分配关系,同时还包括了社会主义的根本 原则即共同富裕原则。 (1)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内涵 三种观点自然各有各的理论倾向,第一种观 点侧重于从所有制关系来进行阐释。第二种 观点侧重于从经济运作机制、管理机制的角 度来进行阐释。第三种观点则侧重于从整体 性的视域来阐释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概念。 我们取其下定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一个社 会的所有制及其结构,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 生产关系的集中体现,它决定或影响着其它 经济制度,并决定着社会根本性质。 (1)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内涵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最重要的

4、部分。它充分 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 规律,也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 内在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 人民经过五十多年的经济建设而得出的科学 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进一步 丰富和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 度确立的依据 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社会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其实质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为谁所支配的问题,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其它方面 ,谁占有了生产资料,谁就在生产过程中居支配地 位,产品的分配也必然是按照有利于生产资料占有 者的原则进行,从而也就决定了社会生产的目的。 既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那么 生

5、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也是区分经济制度,进而区分 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志。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 度确立的依据 2)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 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马克思提出公有制是社会主 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公有制是 与生产社会化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 公有制为基础,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是不以人 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须以公有 制为基础,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 主体地位。 3)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我国生产力的现实是总体水平比较,发展不平衡 ,要与这些社会化程度差别很大的不同层次的生产 力相适应,

6、客观上要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 度确立的依据 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存在社会化大生产,另一方面又存在 中世纪的小生产和手工劳动,单一的公有制 经济显然同这种多层次大跨度的生产力水平 不相适应。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 度确立的依据 4)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 各种矛盾的需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和 就业压力大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从我国实际出 发,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 性,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及引进外资,弥补建设资金 的不足。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生产力发 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资

7、本主义国家。我们必须 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去实现工业化、市场化 、现代化。在这一历史转变过程中,个体经济、私 营经济、外资经济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能够作出 积极的贡献。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 度确立的依据 5)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不仅需要完善的 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的形成,而且还要有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 实体是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 们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它们 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的发展, 另一方面加强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格局,促进了各种 所有制经

8、济效率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 度确立的依据 6)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 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公有成份、个体 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所有制形式, 只要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都有其发挥作用 的舞台。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 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阶段(1978年-1987年):基本经济制度萌芽 时期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 党的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一定范围的劳动者 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1982年,党 的十一大报告在论述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重要性 的基础

9、上,指出“在农村和城市,都要鼓励个体经 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 ,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1984年党的十二 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 决定,进一步对外资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 作用给予定位,至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 成分并存的理论已具雏形。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 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阶段(1987年1997年):形成基本经济制度 时期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 指出,具备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根据自己的不 同情况,分别改组成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 或股份有

10、限公司。一般小型国有企业可以实行承包 经营、租赁经营,或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也可以出 售给集体或个人。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 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987年,党的十三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 有制结构的理论认识,首次把私营经济作为社会主 义经济的补充写进党的文件。1992年,党的十四大 更加明确地指出:“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 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 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 联合经营,要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继续完 善投资环境”。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 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1、 第三阶段(1997-至今):确立并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根据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民 经济、优化国有资产分布结构的要求扩展了国有经 济的范围,把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也 包括进来,并且合理确定了国有经济发展的重点领 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积极推动国有资产的合 理流动和重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采取有 力的政策和措施,抓大放小,择优扶强。 十六大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的原则:“第一,必须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 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 济制度的性质和特征 性质和特征: 一,它是公私并存、社

12、资兼有的复合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的总体性质是由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生 产方式共同体现的。在这里,公有制形式和私有制 (非公有制)形式、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和非社会 主义(特别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同时并存的 。经济制度的性质,既不是单纯由私有制和非社会 主义生产方式决定的,也不是单纯由公有制和社会 主义生产方式决定的,而是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 生产方式共同决定的。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 济制度的性质和特征 二,它是公有制为主体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 经济命脉的经济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道路 和资本主义道路的质的区别。在公私并存和 社资兼有的关系中,公有制和私有制(非公 有制)各自处于不同

13、的地位。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 面:一方面,公有资产在量的方面和质的方 面处于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国有经济发挥 主导作用,控制经济命脉。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 济制度的性质和特征 三,它是私有制经济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经 济制度。私有制经济是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重要作用。这是由计 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后,在经济制度方面 发生的重大变化。和计划经济为主的时代相 比,私有制不仅以个体经济的形式存在,而 且更多地以私营经济的形式存在;不仅孤立 地存在于公有制经济外部,而且存在于改制 以后的公有制企业(混合型企业)内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4、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如何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和发展 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 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未来的社会将实行计划经 济,商品经济关系将消失。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的关 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正式提出“ 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随后得到 了党的十二大的肯定,这就突破在社会主义经济实 践中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观念,为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开辟了道路。 (1)社

15、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和发展 第二阶段,突破了长期以来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 立起来的社会主义传统观念,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 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思想 。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 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 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 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 统一的体制,计划与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 。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和发展 第三阶段,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 社会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形成了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的思想。 1992

16、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计划多一点还是 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 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2)如何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 为主体基础上的 (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坚持国家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的管控能 力,同时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国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将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必须坚 持国家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的合理管控,在 交通运输、通讯、能源、金融等关键产业保持国有 经济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继续推进包括实体企 业和金融企业在内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 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 (3)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进一 步深化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积极稳妥 推进市场化改革、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