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地理第10讲-地形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380607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地理第10讲-地形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地理第10讲-地形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地理第10讲-地形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地理第10讲-地形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地理第10讲-地形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第10讲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与考核要求】:1. 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布。2. 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3. 简单运用: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4. 综合运用:地形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知识梳理】:一地形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在聚落发展的过程,地形因素作用尤为突出。 是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一般沿河或沿海分布,高原上的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河漫滩平原上。 我国北方平原,村落规模一般较 ,多呈 型(团块状)、 式格局, 南方丘陵山区的聚落,村落规模一般较 ,空间分布相对 ,多

2、沿河、沿交通线路分布,呈 状或 状。 自然条件中,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分布影响尤为深刻。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的分布西部 ,东部 。在人口稠密的平原上,交通线路呈 状分布,为了减缓道路坡度,山区公路多呈“ ”字形或开凿隧道;平原交通线路造价低,山区的要高得多。 交通线路要尽量选择平原和河谷地形,尽量少占耕地,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因素;在山区修建公路和铁路,一般要迂回前进。如呈“之”字形。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交通的首要因素。二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在许多地区增加了人类

3、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如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暴雨发生频率增加了2%4%,亚洲和非洲的干旱频率都有所增加 导致原有的生态系统的改变。如果气候变暖的趋势得不到遏制,到2100年,世界有三分之一的动植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环境而灭绝。 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影响更为显著。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以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森林减少、人类排放的温室气

4、候增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淹没低地、气候异常导致生态系统调整、全球经济格局调整、气象灾害增多、扩大某些疫病(如史前病毒)的流行,危害人类健康。三自然资源概念与分类 按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土矿生气水。 按自我再生的性质:可再生资源(如土地、生物、气候、水)和非可再生资源(如矿)。多数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的前提下,才可再生,利用不当时,再生周期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的。四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利用:随着科技进步,资源种类越来越多。如能源,18世纪中期以前,煤的开发利用程度很低,属于“木柴时代”;始于18世纪60年代珍

5、妮纺纱机的发明,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促进的煤的开发,到20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煤炭时代”;随着内燃机的问世,促进石油的开采,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煤的优势地位被石油、天然气所取代,进入“石油时代”。 从长远看,能源消费结构将从传统的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煤)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为主的多样化利用阶段。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开发利用条件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农业社会:人类生存明显受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的制约,在部分自然条件优越(如平坦的地形、温暖的

6、气候、丰沛的水源、肥沃的土壤)的地方,农业文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 工业社会:在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 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后天性资源,如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等的地位则迅速上升。而后天性资源的运输成本较低,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小。五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些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分类:按自然灾害的成

7、因和发生过程:可分为地质 灾害、 灾害、 灾害、 灾害等。 在我国,洪涝和干旱是最为常见,危害范围较大的气象灾害。其次地震是危害程度较大的地质地貌灾害。六中国的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主要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多暴雨(锋面导致的5、6月份的华南暴雨,7、8月份的北方暴雨。8、9月份的东南沿海台风雨)。 其次,河流流域面积广,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河湖的蓄洪泄洪能力下降。围湖造田,低洼地过度开发等,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巩固练习】【2009湖南学考】1我国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会引发或加剧洪涝灾害的现象是

8、A深受季风影响 B植树造林 C修建水库 D蓄洪排洪2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气候资源 B生物资源 C矿产资源 D水资源【2010湖南学考】3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的重要目的是“节能减排”,下列做法不符合会议精神的是 A提高能源利用率 B废热回收循环利用 C增加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D开发利用新能源42009年甘肃酒泉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突破200万千瓦,这顺应了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这种方向是 A由木柴为主转向煤炭为主 B由煤炭为主转向石油和天然气占优势 C由石油和天然气占优势转向新一轮煤炭开发 D由化石能源为主转向可再生能源为主【2011湖南学考】图3【2012湖南学考】图3为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7“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意指古代的四川交通落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 B植被 C河流 D地形82012年春季湖南、江西等省出现了大范围的暴雨洪涝,而贵州省却出现了严重的干旱。根据自然灾害的成因分类,暴雨洪涝和干旱属于A地质灾害 B气象灾害 C生物灾害 D海洋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